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期中
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分)中国“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图四幅作品分别代表“立春”,“立夏”“芒种”“大雪”,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3分)已知m是关于x的方程x2﹣2x﹣4=0的一个根,则2m2﹣4m+2=(  )
A.5 B.10 C.﹣10 D.6
3.(3分)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2(x﹣3)化成一般形式后,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  )
A.1,﹣4 B.﹣1,6 C.﹣1,﹣6 D.1,﹣6
4.(3分)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若∠AOD=50°,则∠BCD的度数为(  )
A.20° B.50° C.70° D.65°
5.(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抛物线y=﹣x2+2x﹣1经过平移可以与抛物线y=﹣x2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平移是(  )
A.向上平移1个单位 B.向下平移1个单位
C.向左平移1个单位 D.向右平移1个单位
6.(3分)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1,0),对称轴为直线x=﹣1,下列四个结论:
①abc<0;
②4a﹣2b+c<0;
③3a+c=0;
④当﹣3<x<1时,ax2+bx+c<0.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7.(3分)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
8.(3分)如图,△ABC与△A'B'C'成中心对称,ED是△ABC的中位线,E'D'是△A'B'C'的中位线,已知BC=4,则E'D'=   .
9.(3分)如图,在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点C,D.若大圆的半径R=10,小圆的半径r=8,且圆心O到直线AB的距离为6,则AC=    .
10.(3分)定义运算:m&n=m2﹣mn+5.例如1&2=12﹣1×2+5=4,则方程x&6=0的解为    .
11.(3分)已知二次函数y=x2﹣(m+1)x+1,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    .
12.(3分)如图,O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AOB=110°,∠BOC=α,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DC,连接OD,当α为   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3.(6分)解方程:
(1)x2﹣6x﹣4=0;
(2)5(x﹣2)2=x2﹣4.
14.(6分)已知抛物线y=﹣x2+4x+7.
(1)将y=﹣x2+4x+5化成y=a(x﹣h)2+k的形式;
(2)写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5.(6分)如图,已知点A,B,C均在圆上,请用无刻度的直尺按下列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需写出画法).
(1)如图1,若点D是AC的中点,作出∠ABC的平分线;
(2)如图2,若AC∥BD,作出∠ABC的平分线.
16.(6分)如图,三角形ABC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三角形DEF,点A、B、C的对应点分别是点D、E、F,请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完成以下问题:
(1)请分别写出点A,D的坐标:A    ,D    ;
(2)若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M的坐标是(x,y),点M经过这种变换后得到点N,点N的坐标是    ;
(3)在上述变换情况下,点P(a+3,﹣b+6)与点Q(2b﹣3,﹣2a)为对应点,求a+b的值.
17.(6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m)x+3m=0.
(1)试判断该方程根的情况;
(2)若x1,x2是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且2x1﹣x1x2+2x2=12,求m的值.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8.(8分)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F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EDF=45°.将△DA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
(1)求证:EF=FM;
(2)当AE=1时,求EF的长.
19.(8分)如图,点P在以MN为直径的⊙O上,MN=8,PQ⊥MN交⊙O于点Q,垂足H,PQ≠MN,.
(1)连接OP,证明△OP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连接CD,若点C,D在⊙O上,且,求证:OP∥CD.
20.(8分)如图,已知抛物线y=﹣x2+m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B的坐标为(3,0).
(1)求m的值及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2)点P是抛物线对称轴l上的一个动点,当PA+PC的值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
五、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1.(9分)如图,在⊙O中,弦AC⊥BC,延长BC到D,使DC=BC,连接AD交⊙O于点E,连接CE、BE.
(1)求证:EC=BC;
(2)若AD=5,BD=6,求BE的长.
22.(9分)综合与应用
如果将运动员的身体看作一点,则他在跳水过程中运动的轨迹可以看作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建立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运动员从点A(0,10)起跳,从起跳到入水的过程中,运动员的竖直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满足二次函数的关系.
(1)在平时的训练完成一次跳水动作时,运动员甲的水平距离x与竖直高度y的几组数据如表:
水平距离x(m) 0 1 1.5
竖直高度y(m) 10 10 6.25
根据上述数据,求出y关于x的关系式;
(2)在(1)的这次训练中,求运动员甲从起点A到入水点的水平距离OD的长;
(3)信息1:记运动员甲起跳后达到最高点B到水面的高度为k(m),从到达到最高点B开始计时,则他到水面的距离h(m)与时间t(s)之间满足h=﹣5t2+k.
信息2:已知运动员甲在达到最高点后需要1.6s的时间才能完成极具难度的270C动作.
问题解决:
①请通过计算说明,在(1)的这次训练中,运动员甲能否成功完成此动作?
②运动员甲进行第二次跳水训练,此时他的竖直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的关系为y=ax2﹣ax+10(a<0),若选手在达到最高点后要顺利完成270C动作,则a的取值范围是    .
六、解答题(本大题12分)
23.(12分)如图①,小红在学习了三角形相关知识后,对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行了探究,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A=CB,∠C=90°,过点B作射线BD⊥AB,垂足为B,点P在CB上.
(1)【动手操作】
如图②,若点P在线段CB上,画出射线PA,并将射线PA绕点P逆时针旋转90°与BD交于点E,根据题意在图中画出图形,图中∠PBE的度数为    度;
(2)【问题探究】
根据(1)所画图形,探究线段PA与P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
如图③,若点P在射线CB上移动,将射线PA绕点P逆时针旋转90°与BD交于点E,探究线段BA,BP,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期中
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3分)中国“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图四幅作品分别代表“立春”,“立夏”“芒种”“大雪”,其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答案】D
2.(3分)已知m是关于x的方程x2﹣2x﹣4=0的一个根,则2m2﹣4m+2=(  )
A.5 B.10 C.﹣10 D.6
【答案】B
3.(3分)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x=2(x﹣3)化成一般形式后,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别为(  )
A.1,﹣4 B.﹣1,6 C.﹣1,﹣6 D.1,﹣6
【答案】B
4.(3分)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D在⊙O上,若∠AOD=50°,则∠BCD的度数为(  )
A.20° B.50° C.70° D.65°
【答案】D
5.(3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抛物线y=﹣x2+2x﹣1经过平移可以与抛物线y=﹣x2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平移是(  )
A.向上平移1个单位 B.向下平移1个单位
C.向左平移1个单位 D.向右平移1个单位
【答案】C
6.(3分)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为(1,0),对称轴为直线x=﹣1,下列四个结论:
①abc<0;
②4a﹣2b+c<0;
③3a+c=0;
④当﹣3<x<1时,ax2+bx+c<0.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7.(3分)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k=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  k<4 .
8.(3分)如图,△ABC与△A'B'C'成中心对称,ED是△ABC的中位线,E'D'是△A'B'C'的中位线,已知BC=4,则E'D'= 2 .
9.(3分)如图,在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点C,D.若大圆的半径R=10,小圆的半径r=8,且圆心O到直线AB的距离为6,则AC=  8﹣2 .
10.(3分)定义运算:m&n=m2﹣mn+5.例如1&2=12﹣1×2+5=4,则方程x&6=0的解为  x=5或x=1 .
11.(3分)已知二次函数y=x2﹣(m+1)x+1,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m的取值范围是  m≤3 .
12.(3分)如图,O是等边三角形ABC内一点,∠AOB=110°,∠BOC=α,将△BOC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ADC,连接OD,当α为 110或140或125 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3.(6分)解方程:
(1)x2﹣6x﹣4=0;
(2)5(x﹣2)2=x2﹣4.
【答案】
解:(1)x2﹣6x﹣4=0,
x2﹣6x=4,
x2﹣6x+9=13,
(x﹣3)2=13,
x﹣3=±,
所以x1=3+,x2=3﹣;
(2)5(x﹣2)2=x2﹣4.
5(x﹣2)2﹣(x+2)(x﹣2)=0,
(x﹣2)(5x﹣10﹣x﹣2)=0,
x﹣2=0或5x﹣10﹣x﹣2=0,
所以x1=2,x2=3.
14.(6分)已知抛物线y=﹣x2+4x+7.
(1)将y=﹣x2+4x+5化成y=a(x﹣h)2+k的形式;
(2)写出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答案】
解:(1)由题意,∵y=﹣x2+4x+7=﹣x2+4x﹣4+4+7=﹣(x﹣2)2+11,
∴y=﹣(x﹣2)2+11;
(2)由题意,∵y=﹣x2+4x+7=﹣x2+4x﹣4+4+7=﹣(x﹣2)2+11,
∴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2,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11).
15.(6分)如图,已知点A,B,C均在圆上,请用无刻度的直尺按下列要求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需写出画法).
(1)如图1,若点D是AC的中点,作出∠ABC的平分线;
(2)如图2,若AC∥BD,作出∠ABC的平分线.
【答案】
解:(1)如图1,连接OD并延长,交⊙O于点E,作射线BE,
则射线BE即为所求.
(2)如图2,连接AD交BC于点M,连接OM并延长,交⊙O于点N,作射线BN,
则射线BN即为所求.
16.(6分)如图,三角形ABC经过某种变换后得到三角形DEF,点A、B、C的对应点分别是点D、E、F,请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完成以下问题:
(1)请分别写出点A,D的坐标:A  (5,4) ,D  (﹣5,﹣4) ;
(2)若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M的坐标是(x,y),点M经过这种变换后得到点N,点N的坐标是  (﹣x,﹣y) ;
(3)在上述变换情况下,点P(a+3,﹣b+6)与点Q(2b﹣3,﹣2a)为对应点,求a+b的值.
【答案】
解:(1)由平面直角坐标系得点A的坐标是(5,4),点D的坐标是(﹣5,﹣4),
故答案为:(5,4);(﹣5,﹣4);
(2)∵点A(5,4)与点D(﹣5,﹣4),点B(4,0)与点E(﹣4,0),点C(1,2)与点F(﹣1,﹣2),两点的横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这三组对应点均关于原点对称,
∴若三角形ABC内任意一点M的坐标是(x,y),点M经过这种变换后得到点N,点N的坐标是(﹣x,﹣y),
故答案为:(﹣x,﹣y);
(3)根据题意得,

解得,
∴a+b=4﹣2=2.
17.(6分)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3+m)x+3m=0.
(1)试判断该方程根的情况;
(2)若x1,x2是该方程的两个实数根,且2x1﹣x1x2+2x2=12,求m的值.
【答案】
解:(1)Δ=[﹣(3+m)]2﹣4×3m×1=m2+6m+9﹣12m=(m﹣3)2,
∴当m=3时,Δ=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m≠3时,△>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由题意得,
∵2x1﹣x1x2+2x2=12,
∴2(3+m)﹣3m=12,
解得:m=﹣6.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8.(8分)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3,E、F分别是AB、BC边上的点,且∠EDF=45°.将△DAE绕点D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
(1)求证:EF=FM;
(2)当AE=1时,求EF的长.
【答案】
解:(1)证明:∵△DAE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
∴∠FCM=∠FCD+∠DCM=180°,
∴F、C、M三点共线,
∴DE=DM,∠EDM=90°,
∴∠EDF+∠FDM=90°,
∵∠EDF=45°,
∴∠FDM=∠EDF=45°,
在△DEF和△DMF中,

∴△DEF≌△DMF(SAS),
∴EF=MF;
(2)设EF=MF=x,
∵AE=CM=1,且BC=3,
∴BM=BC+CM=3+1=4,
∴BF=BM﹣MF=BM﹣EF=4﹣x,
∵EB=AB﹣AE=3﹣1=2,
在Rt△EBF中,由勾股定理得EB2+BF2=EF2,
即22+(4﹣x)2=x2,
解得:x=,
则EF=.
19.(8分)如图,点P在以MN为直径的⊙O上,MN=8,PQ⊥MN交⊙O于点Q,垂足H,PQ≠MN,.
(1)连接OP,证明△OP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连接CD,若点C,D在⊙O上,且,求证:OP∥CD.
【答案】
证明:(1)∵MN为直径,PQ⊥MN,PQ=4,
∴PH=PQ=2,
∵MN=8,
∴OP=MN=4,
∴OH==2,
∴PH=OH,
∵PH⊥MN,
∴△OP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连接OQ,OQ交CD于A,
∵=,
∴OQ⊥CD,
∵△OP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OPQ=45°,
∵OP=OQ,
∴△O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OQ=90°,
∴OP⊥OQ,
∴OP∥CD.
20.(8分)如图,已知抛物线y=﹣x2+mx+3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B的坐标为(3,0).
(1)求m的值及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2)点P是抛物线对称轴l上的一个动点,当PA+PC的值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
【答案】
解:(1)把点B的坐标为(3,0)代入抛物线y=﹣x2+mx+3得:0=﹣32+3m+3,
解得:m=2,
∴y=﹣x2+2x+3=﹣(x﹣1)2+4,
∴顶点坐标为:(1,4).
(2)连接BC交抛物线对称轴l于点P,则此时PA+PC的值最小,
设直线BC的解析式为:y=kx+b,
∵点C(0,3),点B(3,0),
∴,
解得:,
∴直线BC的解析式为:y=﹣x+3,
当x=1时,y=﹣1+3=2,
∴当PA+PC的值最小时,点P的坐标为:(1,2).
五、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1.(9分)如图,在⊙O中,弦AC⊥BC,延长BC到D,使DC=BC,连接AD交⊙O于点E,连接CE、BE.
(1)求证:EC=BC;
(2)若AD=5,BD=6,求BE的长.
【答案】
(1)证明:∵弦AC⊥BC,
∴∠ACB=90°,
∴∠AEB=∠ACB=90°,
∴∠DEB=180°﹣∠AEB=90°,
∵DC=BC,
∴EC=BD,
∴EC=BC;
(2)解:∵CD=BC,BD=6,
∴CD=BD=3,
∵∠ACD=180°﹣∠ACB=90°,AD=5,
∴AC===4,
∵sin∠BDE=sin∠ADC,
∴=,
∴=,
∴BE=.
22.(9分)综合与应用
如果将运动员的身体看作一点,则他在跳水过程中运动的轨迹可以看作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建立如图2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y,运动员从点A(0,10)起跳,从起跳到入水的过程中,运动员的竖直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满足二次函数的关系.
(1)在平时的训练完成一次跳水动作时,运动员甲的水平距离x与竖直高度y的几组数据如表:
水平距离x(m) 0 1 1.5
竖直高度y(m) 10 10 6.25
根据上述数据,求出y关于x的关系式;
(2)在(1)的这次训练中,求运动员甲从起点A到入水点的水平距离OD的长;
(3)信息1:记运动员甲起跳后达到最高点B到水面的高度为k(m),从到达到最高点B开始计时,则他到水面的距离h(m)与时间t(s)之间满足h=﹣5t2+k.
信息2:已知运动员甲在达到最高点后需要1.6s的时间才能完成极具难度的270C动作.
问题解决:
①请通过计算说明,在(1)的这次训练中,运动员甲能否成功完成此动作?
②运动员甲进行第二次跳水训练,此时他的竖直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的关系为y=ax2﹣ax+10(a<0),若选手在达到最高点后要顺利完成270C动作,则a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
(1)解:由运动员的竖直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满足二次函数的关系,
设二次函数的关系为y=ax2+bx+c,
代入(0,10),(1,10),(1.5,6.25),
得,
解得,
∴y关于x的关系式为y=﹣5x2+5x+10;
(2)把y=0代入y=﹣5x2+5x+10,
得﹣5x2+5x+10=0,
解得x1=2,x2=﹣1(不合题意,舍去),
∴运动员甲从起点A到入水点的水平距离OD的长为2米;
(3)①运动员甲不能成功完成此动作,理由如下:
由运动员的竖直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满足二次函数的关系为y=﹣5x2+5x+10,
整理得,
得运动员甲起跳后达到最高点B到水面的高度k为m,即,
把h=0代入,
得,
解得t1=1.5,t2=﹣1.5(不合题意,舍去),
∵1.5<1.6,
∴运动员甲不能成功完成此动作;
②由运动员甲进行第二次跳水训练,竖直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的关系为y=ax2﹣ax+10(a<0),
得顶点为,
得,
得,
把h=0代入,
得,
由运动员甲在达到最高点后需要1.6s的时间才能完成极具难度的270C动作,得t≥1.6,
则t2≥1.62,即,
解得.
故答案为:.
六、解答题(本大题12分)
23.(12分)如图①,小红在学习了三角形相关知识后,对等腰直角三角形进行了探究,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CA=CB,∠C=90°,过点B作射线BD⊥AB,垂足为B,点P在CB上.
(1)【动手操作】
如图②,若点P在线段CB上,画出射线PA,并将射线PA绕点P逆时针旋转90°与BD交于点E,根据题意在图中画出图形,图中∠PBE的度数为  135 度;
(2)【问题探究】
根据(1)所画图形,探究线段PA与P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拓展延伸】
如图③,若点P在射线CB上移动,将射线PA绕点P逆时针旋转90°与BD交于点E,探究线段BA,BP,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1)画出图形如下:
∵CA=CB,∠C=90°,
∴∠ABC=45°,
∵BD⊥AB,
∴∠ABD=90°,
∴∠PBE=∠ABC+∠ABD=45°+90°=135°;
故答案为:135;
(2)PA=PE,理由如下:
过P作PM∥AB交AC于M,如图:
∴∠MPC=∠ABC=45°,
∴△PCM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CP=CM,∠PMC=45°,
∴CA﹣CM=CB﹣CP,即AM=BP,∠AMP=135°=∠PBE,
∵∠APE=90°,
∴∠EPB=90°﹣∠APC=∠PAC,
∴△APM≌△PEB(ASA),
∴PA=PE;
(3)当P在线段BC上时,过P作PM∥AB交AC于M,如图:
由(2)可知,BE=PM,BP=AM,
∵AB=(AM+CM),
∴AB=BP+CM,
∵PM=CM,
∴AB=BP+BE;
当P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过P作PN⊥BC交BE于N,如图:
∵∠ABD=90°,∠ABC=45°,
∴∠PBN=180°﹣∠ABC﹣∠ABD=45°,
∴△BP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P=135°,
∴BP=NP,BN=BP,∠PNB=45°,
∴∠PNE=135°=∠ABP,
∵∠APE=90°,
∴∠EPN=90°﹣∠APN=∠APB,
∴△EPN≌△APB(ASA),
∴EN=BA,
∵BE=EN+BN,
∴BE=BA+BP;
综上所述,当P在线段BC上时,AB=BP+BE;当P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BE=BA+BP.
第22页(共2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