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同步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之《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同步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35张PPT)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导入新课
01
他出身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自幼聪慧过人,十二岁即能为诗作文。
02
他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03
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具有很高成就,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有《剑南诗稿》85卷,收诗9000余首。
04
他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读出两首诗的节奏和情感,提高读诗的兴趣。
1
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2
知人论世,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抱有收复失土的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他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均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诗作有《关山月》《游山西村》《书愤》《示儿》等。
整体感知——作者介绍
本诗选自《剑南诗稿校注》卷二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此题下共有诗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陆游自罢官后,闲居家乡山阴。此诗作于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当时诗人已年近七旬,虽然年迈,但爱国情怀丝毫未减,一心想要报效祖国。
整体感知——创作背景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āi),
尚思为国戍(shù)轮台。
夜阑(lán)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整体感知——朗读诗歌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整体感知——朗读诗歌
僵卧①孤村②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③ 。
①僵卧:躺卧不起,形容老病。
②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③戍(shù)轮台:指守卫边关。戍,守卫。轮台,古地名,在今新疆轮台南,汉王朝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代指边关。
我僵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村落里,并不为自己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关。
整体感知——翻译诗歌
夜阑④卧听风吹雨,铁马⑤冰河入梦来 。
④夜阑(lán):夜将尽。
⑤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着那风雨交加的声音,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征战疆场的情景有进入我的梦境中。
整体感知——翻译诗歌
精读细研
1.“僵、卧、孤、村”四个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作者此时凄凉的境遇。①“僵”字写年迈衰老;②“卧”字写多病缠身;③“孤”字写生活孤苦,不仅居处偏僻,而且思想苦闷,没有知音;④“村”写诗人贫困村居,过着荒村野老的凄苦生活。四字写出了作者罢官回乡后处境寂寞、窘迫、冷落的生活现状。笼罩着一种悲哀的气氛,让人十分同情。
精读细研——赏析诗歌
2、首句中“僵”与“孤”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处境?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僵”“孤”写出了诗人当时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境。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反衬“不自哀”,表明诗人志向的坚定不移。
精读细研——赏析诗歌
3、“尚思为国戍轮台”,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
陆游一生问心无愧,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但即使罢官在乡,身体年老衰弱,生活贫困窘迫,他仍有“为国戍轮台”的壮志,一生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让人肃然起敬。
精读细研——赏析诗歌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点明处境及心态,
直抒报国情怀!
精读细研——赏析诗歌
4、本诗中的 “风吹雨”指的是什么?
“风吹雨”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既指现实生活中的风雨,又象征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命运和处境。
精读细研——赏析诗歌
5、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联想和想象。诗人由自然界的风雨想到国家的风雨飘摇,从而幻化出“铁马冰河”的特殊的梦境。“入梦来”反映了政治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遭排斥,一腔御敌热血只能付诸于梦。“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立志报国的英雄气概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精读细研——赏析诗歌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虚实结合的写法。
实写雨夜之声,
虚写梦境战场杀敌。
表达报国情怀!
精读细研——赏析诗歌
6、这首诗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整首诗虚实结合,诗人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使铁马冰河的梦境和戍轮台的壮志融为一体,抒发了感人至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精读细研——赏析诗歌
诗以“僵卧孤村”开篇,写出风雨夜老人凄凉的处境。“僵卧”,写出了老人的病弱;“孤村”,写出了老人处境十分艰难。而“不自哀”三字颇有力量,显示出诗人崇高的气节与情操。第二句抒志。不以衰老自弃的诗人,内心仍然燃烧着为国戍边的志愿。年近古稀,又卧病在床,却仍有戍边之志,其忧国优民的拳拳之心,何等感人!
精读细研——赏析诗歌
第三句转入实写。诗人始终怀抱着报国之心,故当夜深人静时,听到窗外肆虐的风雨,不由触景生情,由风雨大作的气势联想到官军杀敌的神威。这样听着、想着,辗转反侧,便幻化出一个特殊的梦境——“ 铁马冰河”,“入梦来”反映了现实的可悲。诗人有心报国却无法上阵杀敌,一腔御敌之情只能诉诸梦境。“ 铁马冰河入梦来”正是诗人日夜所思的结果,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精读细研——赏析诗歌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在语言上具有朴实明快、自然流畅和通俗平易的特点。全诗没有冷僻字词,也少用典,对语言文字的锤炼有时达到一字不易的程度,如用“僵”来形容“卧”、用“孤”来修饰“村”等都是非常准确、鲜明的,可见,作者在语言上是下了一番工夫的,却叫人看不出斧凿的痕迹。
精读细研——赏析诗歌
在表现方法上,诗人采用了“寄情于梦”的写法,这种写法是陆游最爱用的。当诗人杀敌立功、报效朝廷的强烈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时候,诗人往往借助于梦幻来表达。这是对理想的寄托,使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
精读细研——赏析诗歌
背景介绍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公元1192年写的一首抒情诗。作者由于主张坚决抗击金族侵略者,反对屈辱求和,触怒南宋王朝的投降派,这时已被罢官在家乡闲住多年,而且不得过问政治,甚至不得到山阴(今绍兴)以外的地方旅行。他的年龄也已68岁,但他的报国壮志并没有衰退。从这首诗中可以明显看出这点。
精读细研——赏析诗歌
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精读细研——赏析诗歌
课堂小结
本诗以“痴情化梦”的手法,深深地表达了诗人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和那种“年既老而不衰”的矢志不渝的精神,向读者展示了诗人的一片赤胆忠心。
课堂小结——诗歌主题
此诗表明陆游投身抗战、为国雪耻的壮志至老不衰。但是,诗人空怀壮志,却不为朝廷所重,只能“僵卧孤村”,把为国家恢复中原的理想寄托到梦境之中。感情深沉悲壮,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激情。(忧国忧民、热情奔放、深沉悲怆)
课堂小结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点明处境及心态,
直抒报国情怀!
虚实结合的写法,
实写雨夜之声,
虚写梦境战场杀敌。
表达爱国之情!
课堂小结——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1.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僵卧/孤村/不自哀
B.僵卧/孤村/不自/哀
C.夜阑/卧听风吹/雨
D.夜/阑卧听风/吹雨
A
【解析】七言绝句中一般朗读节奏划分为“四三”或者是“二二三”。所以选A。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2.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 )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解析】虽然年迈力衰困居在孤独、荒凉的小村里,可是并不为自己不受重用而感到悲哀,还时刻想着率领干军万马为祖国戍守边疆。这两句述志,写诗人忠心报国的情思。所以答案选D。

布置作业——当堂检测
1、熟读并背诵本首诗。
2、同学们,假如作者陆游现在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你特别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布置作业——课后作业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