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1.3《测量气温》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 《测量气温》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在认识气温计的基础上,使用气温计到实地测量气温,将搜集到数据统计成图表,分析发现某个区域一天内气温变化规律。 聚焦部分:先用词句描述早晨、中午的气温特点,暗示气温的变化,自然引出怎样利用工具去测量,测量的目的是通过数据分析气温变化有规律。 探索部分:首先掌握测量气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到室外同一个地点选择五个不同的时间点进行观测记录,搜集数据,利用气温模型图绘制气温变化图表,分析一天气温变化规律。 研讨部分:第一个问题的研讨让学生意识到规范使用测量工具对于获得精确数据的重要性。第二个问题的研讨则是引导学生归纳提炼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第三个问题的研讨让学生明白柱状图等统计图表的绘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天气变化规律。这三个问题都指向本课的教学目标。 拓展部分:引导学生继续关心天气,通过继续观测和资料查阅,了解当地一天中气温的最低点。2.学情分析 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会用简单的词句描述天气的冷热状况,知道气温计是测量天气温度的专门工具,并且能熟练地读数与记录。在此基础上,学习使用气温计去测量室外气温,学生会感兴趣,有积极性。教师要因势利导,讲解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实地测量,搜集数据,分析数据,寻找规律。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2)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思维:通过数据记录和图表绘制,分析气温变化趋势。 探究实践:能够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并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态度责任: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规范使用气温计测量,绘制气温变化示意图。 难点:坚持观察良好习惯的养成。5.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1.信息化手段 利用AI软件创设情境和可视化知识。利用白板或一体机展示课件,用投影展示学生记录单和绘制图。 2.情境教学方式 (1)引入AI天气小助手,创设导入情境,引出课程学习任务,开启测量气温之旅,感受AI技术赋能。 (2)运用AI讲述使用气温计注意事项,运用AI绘制气温变化示意图,形象直观。 3.合作学习的方法 室外气温观测以组为单位进行,分工合作,测量数据共享,研讨成果共享。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基本思路:先学会使用气温计,掌握方法,弄清注意事项;然后利用气温计到室外测量,学以致用;最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气温变化示意图,完成研讨内容。6.学习活动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教师描述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特点,创设气温变化的情景。 (1)描述:早晨,太阳还没升起,感觉比较凉爽甚至寒冷;中午,太阳当空照,天气变得暖和甚至炎热。 (2)提问:一天的气温不断变化,我们怎样测量? 学生回答:用气温计测量。 2.教师:除了用工具测量之外,我们可以召唤AI天气小助手。播放AI视频。 3.揭示课题:测量气温 (二)讲解测量方法 1.怎样用气温计测量室外气温? 学生观看视频后交流: (1)平坦空旷的地方测量气温,这样可以避免周围环境对所测气温产生影响。 (2)测量气温时,气温计应放百叶箱里。 ①百叶箱的特殊的结构可以使箱子内外空气流动,避免风、雨、雪的影响。 ②百叶箱的门朝北,可以防止观测时阳光直接照射箱内的仪器。 ③百叶箱是白色的,可以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 ④百叶箱放置在通风良好、不受阻挡的草坪上,气温计离地面 1.5 米。 (3)没有百叶箱时,我们怎么办?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 ①选择茂密的树荫(确保阳光完全被遮挡),将温度计悬挂在树枝上(高度 1.5 米,远离树干) ②在背阴的屋檐下方(无阳光直射),将温度计悬挂在通风处,远离墙壁。 (4)使用气温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倾听AI提示。 (三)实地观测气温 1.讲解相关内容 (1)实验材料:气温计、百叶箱。 (2)实验任务:选择一天中的5 个时间点,测量室外同一地点的气温并记录。(5 个时间点: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 (3)实验要求 ①每组 3 人,一人拿气温计、一人观察、一人记录。 ②拿温气温计的同学把它放进百叶箱内,或者挂在教师预备的挂钩上。 ③气温计放在距离地面 1.5 米高的阴凉通风处 2 分钟,不可暴晒或淋雨。 ④将测量地点和测得的气温记录在 “室外温度记录表” 上。 (4)发放实验记录单。 2.学生分组,在教师带领下到室外指定地点测量,搜集数据。 3.组织学生实验交流 (1)我的记录和同学的记录相同吗?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回答。不一样的原因可能是选择测量气温的地方不一样。 (2)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学生回答:测量是很关键的一步。如果测量方法不对,那么测量结果肯定是错误的。比如气温计放置的位置、观察气温计的角度等不对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四)绘制气温变化示意图 1. 根据我们的测量结果,在气温计模型图上涂色,表示液柱高度。试着把液柱顶端连一连。 AI讲解绘制方法(播放视频)。 2.学生绘图,会之后投影展示,评价。 3.组织学生讨论 (1)液柱顶端连线后,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通过测量数据可以看出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的气温是有差异的。一天当中,清晨和傍晚的气温较低,中午和下午的气温较高。 (2)将多个涂色后的气温计模型图按照时间顺序连续排列,这样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 学生回答: ①能够使人们较容易看出各个时间温度的高低。 ②易于比较各时间点之间的温度差。 ③能清楚的表示出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的气温变化特点。 (五)课堂练习 1. 小明计划在学校测量气温,应选在( )测量更为准确。 2.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下列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 3. 观察气温变化柱状图,关于气温变化错误的说法是( ) A.一天中气温是不断变化的 B.早晚气温会比中午低一些 C.一般一天中12点的气温最高 4. 下图中,气温计上的示数读作三十八摄氏度的是( )。 参考答案 CBCA7.教学成效及特色亮点 (一)教学成效 (一)教学成效 1. 天气是冷还是热,每一个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气温是表示大气冷暖程度的物理量,它对天气的影响很大,并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学生每天测量到的气温,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而气温计又是用来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运用气温计可以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因此,引导学生认识气温计是测量天气气温的重要环节。本课学习目标明确,重点难点突出。 2. 本课自始至终在组内、组际间设计一系列比较活动,导入部分的用工具测量气温和不用工具测量气温比较;探索部分直尺和气温计结构的比较,气温模型读数记作的不同评价;拓展部分的不同温度计结构功能的比较,这些比较活动突出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 3. 通过讲练结合、做评结合、点面结合,学生学会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二)特色亮点 1. AI赋能创设导入情节。AI讲述我国古人测量气温的工具,不仅引出气温计概念,而且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敬佩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以学生活动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在讲讲练练中,在相互评价中,掌握气温计正确读数方法和记作方法,将枯燥乏味知识在练习的实践中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 3. 在拓展部分,运用AI讲述不同温度计结构和功能的不同,不仅起到知识衔接作用,而且还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