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运动和能》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6《运动和能》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运动和能》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6课
学科核心概念:能的转化与能量守恒
一、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且能量有大小;举例说明运动的物体有能量,并提供支撑性的证据;形成“能量普遍存在于运动物体中”的基本认知,建立物质与能量的跨学科概念。
科学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能量大小与被撞物体滑行距离之间的联系:通过信息收集,分析、推理得出坡度(速度)与能量大小的关系。
探究实践:在“小车撞击木块”的测量活动中,规范操作斜面装置、测量并记录数据;学会根据具体现象提出假设。
态度责任: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能有依据地评价、质疑别人的观点;结合汽车碰撞试验,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树立减少危害的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探究运动物体的能量大小与坡度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建立小木块滑行的距离与能量大小的关系,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教学准备
实验记录单、斜面、小车、木块、沙包、小球、钩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前谈话:聊一聊出门常用的交通工具。
2.播放车辆在上市前的“汽车正面碰撞、侧面碰撞检测实验视频,谈感受。
3.运用角色扮演,人人都当汽车检测工程师,提出问题,引出探究任务。
(二)分层探究,收集证据
活动一
1.出示斜面,提问:
①将这个小车放在斜面上,松手后会发生什么?
②用手挡在前面,手会有什么感觉吗?
③如果换成木块或其他物体,又会发生什么呢?
2.明确探究任务和要求,分发材料。
3.开展实验,完成把小车放在斜面上滑下来碰撞手掌、沙包和木块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感知。
4.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补充,学生互评。认识到:运动的小车让物体发生了距离、形状上的变化,所以运动的小车具有能量。
5.列举生活中更多的现象凝聚观点,意识到: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
活动二
1.根据活动一中的观点,追问:你们觉得能量有大小吗?能量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2.提出猜想:小车能量的大小和斜面坡度有关。
3.学习能量大小的测量方法:提供思维支架(转化法)建立能量大小与被撞物体滑行距离之间的联系。
4.引导学生设计“探究小车在不同坡度的斜面上运动,撞击木块带来的能量大小的活动,明确活动要求。
5.小组合作,分别测量3个不同坡度上运动的小车,撞击木块滑行的距离,记录实验数据。
6.汇总各组实验数据,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结论。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的数据和结论,其他同学补充或表达自己的意见。
2.归纳总结出:小车从不同坡度的斜面滚下,撞击木块的能量不同。坡度越高,能量越大,坡度越小,能量越小。
3.扩展认知,初步了解当斜面坡度改变,小车在斜面的运动速度也会改变,坡度越高,速度就越大,能量就越大。所以运动物体的能量和它的速度也有关。
4.贯穿情境,请小工程师们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对汽车驾驶员提出建议。
(四)迁移运用,学习评价
1.出示拓展板块内容,分析运动物体的能量带来的影响。
2.埋下再探究的种子,其实运动不仅发生在这些能看见发生变化的物体上,世界所有物质也都在运动,它们也都具有能量。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能量的相关知识:
3.课堂小结:说说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在活动中表现怎么样?
(五)结束语
同学们,在这堂课上,我们经历了分析-设计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也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希望大家保持好奇心,积蓄知识的能量,向着自己的目标运动。
五、板书设计
运动和能
小车——运动——有能量
物体——运动——有能量
物质——运动——有能量
坡度大 速度大 能量大
坡度小 速度小 能量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