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克苏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疆阿克苏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一、单选题
1.教育部开展以“全社会都行动起来,共促学生心理健康”为主题的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活动的开展有助于青少年( )
A.学习心理知识,培养健康素养 B.提高道德修养,助力青春成长
C.杜绝矛盾心理,促进全面发展 D.克服青春烦恼,消除心理冲突
2.在“青年正当时”主题班会活动中,下面同学的发言你认可的是( )
A.我的青春我做主:我们要积极面对身体发育缓慢这一青春期矛盾心理和困惑
B.青春交友有方法:面对青春期对异性的朦胧情感,我们应慎重对待、理智处理
C.明确青春的态度:比照榜样远离自卑、检视自身不足做到“行己有耻”
D.青春探索有力量:我们依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超越自己是自信的表现
3.下列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的情感一致的句子有( )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4.下面行为对应的心理品质正确的是( )
①不待扬鞭自奋蹄——自强
②天生我才必有用——自信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自尊
④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自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在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机器人秧歌节目《秧bot》惊艳亮相。我国自主研发的仿生机器人“灵犀”打破了外国机器人的“独角戏”,用实际行动走出了属于中国的机器人道路,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对我们成长的启示是( )
①居功自傲,扬长避短 ②练就本领,为国争光
③专注当下,积极行动 ④勤学好问,检视不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小新搜集了外交部发言人的部分金句:“该是我们的,寸土必保。中方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中国实现统一”这份自信源于“中国脚步”走到哪里,“中国保护”就会跟到哪里;你从中感受到( )
A.从国家繁荣富强中获得的安全感 B.我们与他人交往中获得的快乐
C.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 D.我们在成长过程中积累的实力
7.《礼记·礼运篇》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是儒家乃至古代先贤世代寻求的社会理想,是善与美的统一。它与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理想有一定的契合度,成为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追求理想社会、促进全人类发展共同奋斗的目标指向。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的核心思想理念( )
A.讲仁爱 B.重民本 C.崇正义 D.求大同
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中的这些语句,让我们感受到屈原勇于挑战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这体现的思想是( )
A.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B.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C.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D.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9.(中考新形式·漫画组图)以下是某校举行讲座的宣传图片,据此推测本次讲座的主题可能是( )
A.树立爱国情怀,竭力报效国家
B.自觉崇德向善,惩治不法行为
C.坚守孝信礼廉,弘扬荣辱观念
D.见贤思齐,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10.徐某手机遗失后被李某拾得,徐某请求归还并承诺给李某报酬,但李某拒绝并扬言要把手机转卖,于是徐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李某。人民法院依据民法典判定李某侵占他人财物,经法律教育,李某同意归还手机。这表明( )
①民法典可以消除社会中不诚信的行为
②诉讼是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唯一途径
③民法典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④公民应该遵守公序良俗的基本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七年级(1)班课外兴趣小组以“民法典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为议题开展探究学习,下列搜集的案例符合这一议题的是( )
①李某醉酒驾驶机动车肇事逃逸,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
②李某剽窃陈某的美术作品被责令通过报纸、朋友圈等向陈某道歉
③某影楼未经赵某同意用其艺术照进行商业宣传,被判赔偿赵某损失3000元
④张某因非法采伐、移植的古树名木被责令停止和采取补救措施,并处3万元罚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同学们在模拟法庭活动中争当小法官。下列案件中,“小法官”判决正确的是( )
序号 案件 判决
① 课间操时,小新故意推搡小华,导致小华摔倒 侵犯了他人的健康权
② 某公司经张某同意,将他的专利发明成果转化为产品并进行销售 侵犯了张某的文化权
③ 公交车上失主发现钱包被偷后,对全体乘客进行搜身 维护了失主的财产权
④ 小林的叔叔以他年龄小的理由,霸占了小林爸爸留下的遗产 侵犯了小林的继承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据报道,刘某为抢劫他人财物,使用网络聊天工具以见面为由将被害人约到指定地点后,伙同周某等人对被害人进行殴打,并抢走其随身财物。刘某等人被抓获后,人民法院一审分别判处刘某等人有期徒刑三年至七年不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刘某等人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行政违法行为 C.刑事违法行为 D.一般违法行为
14.下列同学对这个案例的分析正确的有( )
①小强:法律只对违法犯罪的人具有约束力
②小刚:法不可违,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③小敏:违法必究,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④小明:自觉守法的人就不需要受到法律的约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自我约束即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下列属于自律行为的是( )
A.小新放学回家后先写作业后看电视
B.小刘在数学课时偷偷看课外书
C.小张看见别人闯红灯,自己也跟着闯
D.小明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排队乘车
二、分析说明题
16.阅读婷婷的日记,回答问题。
今天的心情真是糟透了。脸上的青春痘此起彼伏,同桌还不时地嘲笑挖苦我。出门时,妈妈非要我穿厚点,我不耐烦地吼道:“我都长大了,不用你管,我不穿!”然后摔门而去。体育课上,我看到同年级帅气的小勇,阳光下打篮球的他,直接让我呆在原地。直到同学叫我名字,我才羞红了脸走开。回到家,我想起下周要参加舞蹈比赛,便紧张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妈妈在我的央求下陪我看了一段喜剧小品,我才渐渐平静了下来。
(1)面对同桌不时地嘲弄婷婷脸上的痘痘,婷婷应该 。
(2)婷婷一会嫌妈妈啰唆,一会又让妈妈陪自己看小品,这体现青春的 矛盾心理。
(3)面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朦胧情感,婷婷应该 、 。
青春的我们既迷惘也充满力量,充满渴望,充满理想……踏着青春的节拍,我们拥有成长的无限可能。
(4)请你围绕“青春·成长”主题,设计1条青春寄语和2种活动形式帮助更多的中学生。
17.道德当身,不以物惑。为了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在行动中更好地践行社会美德,七年级(1)班的学生搜集了以下素材,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下列问题。
2024年5月25日傍晚,杭州地铁2号线古翠路站发生了惊险一幕,一名乘客在站台突发晕厥,危急时刻,热心乘客及车站工作人员迅速反应,第一时间开展急救,晕倒乘客最终化险为夷。
罗睿燊出生15天,就被查出患有苯丙酮尿症,5岁半时又被查出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11岁半后只能靠坐轮椅代步。19年来,他和妈妈以乐观积极的态度与病魔抗争,打破了医生“活不过18岁”的预言。2024年8月14日,罗睿燊收到了来自山东泰山科技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1)以上人物中分别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美德
(2)结合以上人物事迹和所学知识,请任选其中一个材料谈谈对你的人生启迪。
(3)寻找身边的好人,分享他们的故事。
18.在学习法律有关的内容时,道德与法治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模拟法庭”的活动。下面是理论探究小组准备“庭审”的一个案例。
案件起因
小亮扮演的是被告陈某。大学生陈某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为满足游戏体验,陈某用生活费购买了大量的游戏装备。随着消费的不断增加,他开始捉襟见肘。后来,他在网吧结识了一名社会上的不良人员,陈某与之多次结伴拦路抢劫,两人最终被警方抓获。
案件经过法庭上,小刚扮演的公诉人出示了陈某的犯罪证据。证据显示,陈某抢劫他人财物共计1500元。
法律小知识
公诉人是指不用当事人而是由国家司法机关来直接提起诉讼的人。在中国,公诉人主要由人民检察院的司法人员来担任。其主要任务是站在国家的立场上,用事实和证据指控犯罪,从而达到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捍卫法律尊严的目的。
(1)上述陈某的案件应该在下列所示的哪一个法庭中审理 A还是B。
案件判决
小红扮演的法官对被告陈某的判决结果如下:
经本庭合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处陈某行政拘留14天,罚款1000元,并向受害人赔礼道歉……
(2)这个判决书中对于陈某的处罚是否合理 请说明理由。
(3)理论探究小组决定就青少年学生如何预防违法犯罪写一份倡议书。请你为理论探究小组同学的倡议书撰写倡议部分的提纲。(至少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
1.A
2.B
3.C
4.A
5.C
6.A
7.D
8.A
9.C
10.D
11.C
12.B
13.C 14.C
15.A
16.(1)保持冷静,不与同桌争吵,避免激化矛盾;明确告诉同桌这种行为是不尊重人的表现,要求其停止嘲弄;如果同桌继续嘲弄,可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
(2)独立与依赖
(3) 慎重对待 理智处理
(4)青春寄语:青春似火,超越自我,让梦想在奋斗中绽放光芒。
活动形式:①举办“青春 成长”主题班会;②开展青春成长故事分享会。
17.(1)杭州地铁事件体现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罗睿燊事件体现了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传统美德。
(2)选择罗睿燊的事迹:①罗睿燊面对病魔,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抗争,启示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被困难打倒;②他打破医生的预言,努力学习并收到录取通知书,让我们明白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③我们要学习他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超越自我;④无论遇到多大的挫折,都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战胜困难,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3)身边好人:邻居王阿姨。她经常帮助小区里的独居老人,为他们买菜、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解闷。她的行为体现了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18.(1)B。
(2)不合理。理由:①陈某多次拦路抢劫,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属于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拘留和罚款是行政处罚,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而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抢劫罪应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判决书中的处罚方式与陈某的犯罪行为不匹配。
(3)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远离不良诱惑,不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活动;②增强法治观念,学习法律知识,明确违法犯罪的后果,自觉遵守法律法规;③谨慎交友,远离社会不良人员,多与积极向上的人交往;④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因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