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季学期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业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秋季学期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业设计

资源简介

2025年秋季学期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业设计
第1课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一、作业目标:
1. 唯物史观: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2. 时空观念:掌握战争关键时间节点与地理空间关系
3. 史料实证:通过多元史料分析战争失败原因
4. 历史解释:多角度认识《南京条约》
5. 家国情怀:反思历史,树立民族自强意识
二、基础巩固(必做)
1. 时序梳理和重要知识填空
(1)______年________虎门销烟。________年鸦片战争爆发,__________在虎门抗英壮烈牺牲。_________年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
(2)鸦片战争失败,清政府被迫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________,该条约最能反映英国反对战争根本目的的条款是_______________,割___________给英国。
(3)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由反封建统治变为及反封建统治又_______________。
(4)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___________。(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
答案:(1)1839、林则徐、1840、关天培、1842;
(2)《南京条约》、五口通商、香港岛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中华民族、帝国主义(外来侵略)(4)鸦片战争、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2. 因果辨析(简答题)
"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公平’的战争"——这一英国观点忽略了哪些根本原因?请从经济与政治角度各举一例说明。
参考答案:
英国观点掩盖的本质原因:
经济角度: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根本),鸦片贸易是扭转贸易逆差的手段;
政治角度:清政府闭关政策与英国自由贸易体系的冲突,战争本质是殖民扩张的必然结果。
评分标准:每点2分,需体现“生产方式差异决定冲突”的唯物史观
三、能力提升(选做1题)
3. 史料对比(材料分析题)
材料1:1839年林则徐奏折:"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
材料2:1840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议会演讲:"必须教训中国政府尊重英国商人权利"
问题:比较双方对"鸦片问题"的定性差异,并分析导致差异的深层原因。
参考答案:
对比维度 清政府立场(材料1) 英国立场(材料2)
问题定性 民族存亡危机(军事、财政) 商业权利问题
深层原因 农耕文明下的国家安全观 工业资本扩张的必然需求
解析要点: - 中方从社会稳定性出发,英方强调资本扩张合法性; - 差异根源在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治理逻辑冲突。
4. 历史假设(论述题)
如果清政府当时采取"严禁鸦片但开放合法贸易"的双轨政策,战争是否可能避免?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答案:
不可能避免,判断依据:
根本矛盾未解:英国工业产能过剩需强制倾销,合法贸易无法满足其利润需求(参考1833年英国议会报告);
军事优势心理:英国已通过情报确信清军战斗力低下(如《安德鲁报告》);
殖民扩张惯性:19世纪英国在亚洲的扩张模式均为"贸易-冲突-战争"(如印度案例)。
评分标准:每点2分,需结合史实论证。
四、实践拓展题(任选1项)
5. 家国情怀任务
① 拍摄3分钟微视频《假如我是虎门守将》,从军事防御角度分析清军失败原因
参考答案:《假如我是虎门守将》评价要点:
- 是否指出军事技术代差(如英军蒸汽舰vs清军木船);
- 是否反思制度腐败(如炮台火药掺沙案例)。
② 制作对比表格《19世纪中英武器对比》,用图文说明技术差距
(可参考军博官网资源)
参考答案:《中英武器对比》示例:
项目 清军 英军
主力战舰 木质帆船(射程500米) 蒸汽铁甲舰(射程1km)
步兵武器 火绳枪(射速1发/分钟) 燧发枪(射速3发/分钟)
资源建议:军博官网“鸦片战争文物3D展”可获取精准数据。
五、“学习疑问”栏:(请同学们将你不理解的问题或易错的知识写在此处)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一、作业目标:
唯物史观: 理解列强侵略本质是工业资本扩张需求;
分析清政府战败的深层社会矛盾;
时空观念: 精准定位战争时间轴(1856-1860);
3. 史料实证:文献分析、史料诊断
4. 历史解释: 对比两次鸦片战争侵略特点变化;
5. 家国情怀 痛悟文明劫难(圆明园);
二、基础巩固(必做)(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1. 时序梳理和填空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于______年,直接借口是______和______;结束于______年《北京条约》签订。与《南京条约》相比,《天津条约》新增特权有______。
(2)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___。
(3)请用一句话概况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856;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1860;外国公使进驻北京、长江自由航行;
(2)俄国;
(3)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 选择题:比较《南京条约》与《天津条约》,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前者开放上海,后者增开汉口
B. 前者割香港岛,后者割九龙司
C. 前者协定关税,后者允许内地传教
D. 前者赔款2100万银元,后者无赔款
答案:D(混合两次战争条款,强化细节对比)
三、能力提升(都做)(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 结合材料回答:
材料一:咸丰帝朱批:“夷人驻京,则中国为外夷监守,自古无此体制!”
材料二:英国《泰晤士报》:“北京驻使意味着清帝国正式纳入国际关系体系。”
问题:
(1) 两则材料对“公使驻京”态度有何差异?
(2)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清政府抗拒的深层原因。
答案:
清廷视作屈辱,英国标榜“文明进步”
(2) 天朝上国观念 vs 近代外交体制冲突
4. 史料透视:
材料:英国外相克拉兰敦指示:“必须争取无限制进入中国内地的权利,这是工业品销量的唯一保障。”
问题:
(1) 该指示发布于______年(联系第1课:鸦片战争后______条约未满足此需求)
(2) 说明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并分析其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性。
答案:
(1) 1854年;《南京条约》
根本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内地市场;
延续性:均为服务工业革命后的资本扩张 ;
四、实践拓展(任选1项)(家国情怀/历史解释)
5. 小论文
选项1(纵向对比):
“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列强侵华方式的变与不变”
要求: 结合条约原文论证(至少引用3个条款)
答案要点:“变”(如:侵略范围由沿海到内地) ; “不变”(如:经济掠夺本质)
选项2(情感升华):
“设计圆明园遗址公园‘勿忘国耻’主题解说牌(含历史事件+警示标语)”
例:
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火烧
标语:“文明之伤,自强之鉴”
五、“学习疑问”栏:(请同学们将你不理解的问题或易错的知识写在此处)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
一、作业目标
1. 唯物史观: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与社会矛盾的关系。
2. 时空观念:定位运动时间线,关联两次鸦片战争背景。
3. 史料实证:通过文献材料理解运动的纲领与影响。
4. 历史解释:辩证评价太平天国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5. 家国情怀:认识农民抗争精神,理解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
二、基础巩固(必做)(唯物史观 + 时空观念)
1. 填空题:
(1)太平天国运动的发起者是________,爆发于________年,定都________(今南京)。 该农民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提出“有田同耕”的理想纲领,《________》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现代化方案。
2. 选择题: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 拜上帝教的传播 B. 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激化
C. 洪秀全的个人野心 D.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冲击
答案与解析:
(1)洪秀全;1851;天京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2)《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2. B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加重剥削,阶级矛盾激化是根本原因)
三、能力提升(历史解释 + 时空观念)
3. 材料分析: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天朝田亩制度》(1853)
(1)该纲领体现了哪一阶级的诉求?能否真正实现?为什么?
(2)结合两次鸦片战争背景,分析清政府为何能最终镇压太平天国?
4. 对比思考: 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鸦片战争中三元里抗英斗争的异同点(至少各写出一点)。
答案与解析:
3.(1)农民阶级;不能。其绝对平均主义脱离生产力实际,具有空想性。
(2)清政府:①联合外国势力(“借师助剿”);②地方武装崛起(湘军、淮军);
外部: 列强为维护在华利益支持清政府(如华尔洋枪队)。
4. 同: 均为反侵略反压迫斗争(三元里抗英反侵略;太平天国反封建反侵略);
异:三元里是民众自发抗英,规模小;太平天国是有组织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建立政权。
5、史料探究(史料实证 + 唯物史观)
材料一: “太平军所过之处,焚毁孔庙、学宫……斥儒家经典为‘妖书’。”
——清代文人笔记
材料二: “(太平天国)准许女子参政、参军,废除买卖婚姻,设女科考试。”
——《天朝田亩制度》相关记载
(1) 材料一反映了太平天国对传统文化的什么态度?这对运动发展有何不利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进步思想?这些措施是否得到长期落实?为什么?
答案与解析:
(1) 态度:全盘否定儒家文化;影响:失去知识分子支持,激化社会矛盾,削弱统治基础。
(2)进步思想:男女平等、教育公平、妇女解放;未落实:战时环境限制,纲领脱离实际,后期领导集团腐化背离初衷。
四、实践拓展(选做一题)(家国情怀 + 历史解释)
6. 观点论述:
请结合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以“近代农民抗争的得与失”为题,写一篇150字短评。
要求:
(1)肯定其反封建反侵略的积极意义; (2)分析其失败的内外原因;
(3)总结对近代中国救亡道路的启示。
7. 倡议书设计:
假如你是历史纪念馆讲解员,需向参观者说明“为何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重要探索”。请列出讲解要点(至少3点)。
答案与解析:
6. 参考短评: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势力(反封建反侵略),提出《资政新篇》等先进方案,体现农民阶级的探索精神。但其失败源于纲领空想、领导集团腐化及中外联合镇压(失败原因)。它证明农民阶级不能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成功,推动后人转向新道路(启示:需先进阶级与科学理论指导)。
7. 讲解要点:
斗争性质:中国规模最大的反封建反侵略农民战争;
思想突破: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蓝图(《资政新篇》);
历史影响:动摇清朝统治根基,加速地方势力崛起,推动洋务运动兴起;
精神遗产:展现中国人民不屈抗争精神,为后续革命提供教训。
五、“学习疑问”栏:(请同学们将你不理解的问题或易错的知识写在此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