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阳新县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期末素质检测八年级物理试题卷本试卷共8页,满分70分,考试用时8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交答题卡。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1. 湿巾纸是常见的清洁用品,韧性是湿巾纸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小北在比较不同品牌湿巾纸的韧性时,为了获得最可信的结果,经过思考,他将采取“用不同品牌的湿巾纸提重物,看看最多能提起多重的物体”的方案,就小北思考方案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C.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D. 进行实验2. 2025年春晚节目《秧BOT》是机器人和舞蹈演员一起表演的创意融合舞蹈,整个表演令人眼前一亮。在喜庆的氛围中也彰显了我国极为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和精确的运动控制技术。下列有关机器人表演说法错误的是( )A. 地面对机器人的支持力就是地面产生的弹力B. 机器人一只脚悬空表演与两只脚站立表演,它对地面产生的压力大小不变C. 机器人静止时,它受到的重力和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机器人手中的手绢不断翻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 如图所示,《天工开物》记载的“湿田击稻”场景里,劳动者用力挥动稻秆,当稻秆撞到木板后,稻粒就脱离稻秆落到地面。稻粒脱离稻秆是因为( )A. 稻粒受到重力作用 B. 稻粒具有惯性C. 稻粒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D. 稻粒的惯性增大4. 如图所示为小杜书法练习时的简易示意图,她在水平桌面上平铺一张宣纸,然后在宣纸的左侧靠近边缘处放镇纸,防止书写过程中宜纸在桌面上打滑。她向右行笔在宣纸上书写“一”字,全过程中镇纸和宣纸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A. 放上镇纸,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使宣纸在桌面上不打滑B. 镇纸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桌面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 行笔时,宣纸对毛笔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5. 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与刀磨得很锋利目的相同的是( )A. “嫦娥六号”着落架下方安装圆盘型“脚”B. 推土机土铲做得很锋利C. 图钉上有钉帽D. 滑雪板与雪地接触面积较大6. 我国南北朝时期成书的《关尹子·九药篇》中说:“瓶存二窍,以水实之,倒泻;闭一则水不下。”瓶上有两个小孔,闭住一个,水就流不出来,主要是由于( )A. 重力的作用 B. 摩擦力的作用 C. 浮力的作用 D. 大气压的作用7. 潜水员在水中潜水(如图所示),当他从岸边浅水区走向深水区时,若水底布满小石头,则下列体验与分析合理的是( )A. 当他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他脚底的疼痛感会加重,是因为它受到的重力逐渐变大B. 当他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他脚底的疼痛感会减弱,是因为他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C. 当他浸没于水中并从水下3m处下潜到水下10m的过程中,他所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D. 他看到深埋于泥沙中的桥墩能稳稳地矗立于水中,是因为桥墩受到的浮力与重力平衡8. 有个成语叫“沉李浮瓜”,描述的是李子在水中会沉底、西瓜在水中会漂浮的现象,如图所示。李子在水中下沉过程中( )A. 所受水的压强逐渐变小B. 所受水的压强保持不变C. 所受水的浮力逐渐变小D. 所受水的浮力保持不变9. 蹦床是一项运动员利用床面的反弹在空中表现杂技技巧的一项运动。如图所示,运动员从最高点A竖直下落,在点B与床面接触,后落至最低点C。若不计空气阻力,则( )A. 运动员下落到B点时速度最大B. 运动员在最低点C时所受合力为零C. 运动员从A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动能增大D. 运动员从A点运动到C点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10. 小明和爸爸进行了一场爬楼梯比赛,若要比较他们的功率大小,以下方案可行的是( )A. 分别测量他们的体重和到达相同楼层所用的时间B. 分别测量他们的体重和相同时间内所达到的楼层的高度C. 分别测量他们的体重、所登楼层的高度以及登楼所用的时间D. 以上方案均可11. 用杆秤称物体质量,如果秤砣发生缺损,若不考虑其它因素,则结果是( )A. 称出的质量仍等于物体真实质量B. 称出的质量一定大于物体真实质量C. 称出的质量一定小于物体真实质量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12. 洛阳出土了一种西汉晚期的陶井模型,一起出土的还有带绳槽的滑轮、水槽、卷口沿小罐,图所示为装置复原后的样子,使用时用一侧的小罐取水,拉动另一侧的绳子可以把水提上来。忽略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使用木架上的滑轮可以省力B. 应用此种滑轮不可以改变力的方向C. 小罐从露出到离开水面的过程中,拉力逐渐变大D. 若只使用一个小罐提水,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取水量无关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3. 春暖时节,小明在家帮爸爸栽种西瓜。如图所示,使用栽苗器能把塑料薄膜打出圆形孔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向两侧打开栽苗器时,手的握点不变,手用的力越大,栽苗器张开的角度越大,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有关。14. 小明去超市买东西,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例如停止推动购物车时,购物车还会继续前进,是因为购物车 ,购物车装上轮子是为了 摩擦(选填“增大”“减小”),购物车受到的支持力与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 (选填“平衡力”或“相互作用力”)。15. 我市已经进入地铁线网时代,为避免候车乘客被“吸”向列车的事故发生,候车时乘客应站在黄色安全线以外。这是因为列车进站时车体附近的空气 。如图所示,站台上方搭建有封闭玻璃顶,是在 减弱对周边居民的噪音污染。16. 如图1,是我国春秋时期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提水工具一桔槔,其简化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工作时,可利用“坠石”的重力,帮助人们轻松地从井中提水。(1)不改变支点O的位置和“坠石”的重力,想要提水时更省力,可以将“坠石”悬挂点B适当 (选填“靠近”或“远离”)支点O;(2)若OA的长度为1m,OB的长度为1.5m,“坠石”的重力为100N,桶的重力为20N,不计杠杆AOB和竖杆自身重力、绳重和摩擦,若要竖直匀速提起180N的水,人还需要施加 N的拉力,此过程中,“坠石”下降的高度为3m,则“坠石”的重力做功为 J。三、探究实践题(共5题,共22分)17. (2分)周末大扫除,小明试图挪动客厅中装满书的箱子,如图是他弓着腰水平使劲推箱子的情景(箱子始终未被推动)。请在图中画出箱子此时的受力示意图。(作用点均画在箱子的重心上)18. (6分)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1)把一根轻质弹簧的左端固定,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水平向右拉弹簧,记下弹簧右端的位置M,并记录两个测力计的示数和。(2)只用一个测力计水平向右拉弹簧,仍要将弹簧右端拉伸到M点再读数,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一个力单独作用和两个力共同作用的 相同。(3)改变拉力和的大小,多做几次实验。①第2次实验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将弹簧拉伸到和第1次实验相同的位置。②收集的数据如表:次数 /N /N /N1 2 3 52 2 2 43 4 2 6数据表明: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同,合力大小等于 ,合力的方向 ;(4)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两个力的合力与这两个力之间的关系时,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弹簧。其中一个拉力作用在弹簧的右端,向右拉弹簧,另一个拉力应该作用在弹簧的 端,向 拉弹簧。19. (3分)小强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密封性良好的注射器、密封帽、可悬挂弹簧测力计的铁架台器材,测量本地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①观察针筒的刻度,读取适当的体积V,用刻度尺测量所读取的体积对应的长度L。②按照图中所示,将活塞推至针筒的最前端,将锥头孔用密封帽封好,调节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使其与零刻度线对齐。竖直向下缓慢拉针筒,直到活塞相对于针筒匀速向上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③利用计算活塞的横截面积,利用计算出大气压强值,将实验数据记录到表格中。(1)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 。(2)根据存在的问题,需补充的操作步骤是: 。修改后的大气压强计算式为 。20. (5分)跨学科实践中同学们制作了一个简易密度计(如图):取来一根粗细均匀的吸管,在吸管下端缠上一些铜丝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将吸管下端封起来,使其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1)使吸管竖直漂浮在密度为水中,在吸管上标出水面的位置,测出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为8cm。若吸管竖直漂浮在某种液体中,吸管浸入液体中的深度为10cm,则此种液体的密度为 。若吸管竖直漂浮在密度为的盐水中,则吸管浸入盐水中的深度为 cm。(2)根据以上数据,将吸管上端刻度与下端刻度进行比较,得到刻度线的两个特点:上端刻度对应的密度值小,下端刻度对应的密度值大;上端刻度(疏/密),下端刻度 (疏/密)。(3)要使简易密度计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一些,使测量结果更精确,可适当 (增大/减小)配重。21. (6分)(1)小白进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①(2分)实验时在杠杆左侧挂上钩码,沿如图1中所示方向拉弹簧测力计,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在图中画出的力臂;②小白根据杠杆知识制作了图2所示杆秤。使用时,将待称量的物体挂在秤钩上,用手提秤纽,移动秤砣的位置,使秤杆水平平衡时即可从秤杆上读出待称物体的质量。选择秤纽 (选填“B”或“C”),杆秤测量的范围更大,原因是 ;(2)如图3甲所示,工人用50N的拉力F,通过滑轮组将重为120N的重物匀速提升,10s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3m,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图乙阴影部分面积可以表示的物理量为 。四、综合应用题(共2题,共14分)22. (6分)某小组在学习了“跨学科实践:制作简易活塞式抽水机”后,制作了一台简易活塞式抽水机如图1、2所示,由圆筒(可看成圆柱)、活塞、出水管、两个单向阀门A、B(只能向上开启)等组成。(1)成员想知道此抽水机每次最大出水量(即圆筒里水的质量),于是测算出圆筒内的横截面积,圆筒高,请计算每次最大出水量,以及每次最大出水量的有用功。()(2)活塞被提起到最高点时,圆筒内气压接近真空。成员想求此时大气对活塞的压力是多少?于是测算出圆筒内的横截面积,并查询此时大气压强如图3所示。23. (8分)“物理探秘生活添趣”阳新某学校科技节上,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展示了他们自主设计并制作的“创新水压秤”。如图甲所示,薄膜式压强传感器(体积忽略不计)在空气中校零后,被安装在足够高的长方体容器的底部,用来测量容器底受到的液体压强。小组同学往容器内注入适量水后,将底面积为0.1m2的木块M放入容器,然后在木块上逐个放置完全相同的合金块,测得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p与所加合金块个数n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已知合金块底面积都和木块相同,且每块合金块的厚度均为1cm。(ρ木=0.6×103kg/m3)求:(1)木块M上未放置合金块时,水的深度;(2)长方体容器的底面积;(3)当放入3块合金块时,木块M对传感器的压强八年级期末考试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B D B D B D D D题号 11 12答案 B C13. 形状 大小14. 具有惯性 减少 相互作用力15. 流速大压强小 传播过程中16.(1)远离(2) 50 30017.18. 作用效果 不需要 这两个力大小之和 与这两个力方向相同 左 左19.(1)没有考虑摩擦阻力对实验的影响(2) 摘掉密封帽,匀速竖直向下拉针筒,读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20.(1) 6.67(2) 疏 密(3)增大21.(1) B 见解析(2) 80% 功[2][3]图2中,杆秤在水平位置平衡,右侧秤砣的重力为动力,称砣所挂位置到秤纽之间的杆长为动力臂,杆秤左侧所挂物体的重力为阻力,所挂位置到秤纽之间的杆长为阻力臂,由于秤砣的重力不变,即动力不变,则动力臂越大,阻力臂越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所能测量物体的重力越大,因此应选择秤纽B。22.(1)0.2kg,0.1J(2)30.09N【详解】(1)水的体积最大出水质量水的重力每次做功重心提升的高度有用功(2)由图得,此时大气压强p=1003百帕=1.003×105Pa圆筒内活塞的横截面积大气压力23.(1)0.2m(2)0.5m2(3)100Pa【详解】(1)由图乙可知,木块M上未放置合金块时,水对容器底的压强是2000Pa,根据p=ρgh可得水的深度(2)分析图乙可知,在木块上放1-2个合金块时水对容器底压强增加较快,放3-4个合金块时水对容器底压强增加较慢。根据图像拐点知,放入3-4个合金块时,木块和合金块都浸没在水中,增大的压强为Δp=2120Pa-2080Pa=40Pa增大的深度为根据合金块的体积等于液面升高增加的体积,则有S金h金=S容Δh,代入数据得0.1m2×2×1cm=S容×0.4cm解得容器的底面积S容=0.5m2(3)放入两个合金块后,容器底增加的压强为由柱形容器中液体的压强特点可知,两个合金块的重力为则一个合金块的重力木块的密度ρ木=0.6×103kg/m3;当不放合金块时漂浮,浮力等于重力,则有F浮=ρ水gV排=G木=m木g=ρ木V木g代入数据得1.0×103kg/m3×10N/kg×S木×(h木-h露)=0.6×103kg/m3×10N/kg×S木×h木解得h露=0.4h木2个金属块放入后增大的压强为Δp'=80Pa,根据液体压强公式知,80Pa=1.0×103kg/m3×10N/kg×Δh'解得Δh'=0.008m=0.8cm根据露出的体积与2个金属块的体积之和等于升高的液面的体积,故有0.1m2×2×1cm+0.1m2×0.4h木=0.5m2×0.8cm解得h木=5cm分析图乙可知,当放入两个合金块时,木块M对容器底没有压力,当放入第3个合金块时,木块M对容器底有压力。比较木块和合金块的总高度与水的深度可知,第3个合金块浸没在水中。此时木块对容器底的压力大小等于第3个合金块浸没在水中时对木块M的压力。一个合金块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当放入3块合金块时,木块M对容器底的压力木块M对传感器的压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