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一)课程标准
理解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阐述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 的意义。
(二)课程标准解读
1.知识层面:学生需要准确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范围、地位和作用,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例如,要清楚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哪些关键领域,像在能源(如国家电网保障电力供应)、交通(中国铁路总公司推动铁路建设与运营)等领域的重要把控。同时,了解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就业(如众多私营餐饮企业吸纳大量劳动力)、推动创新(不少民营科技企业在互联网技术创新方面成果显著)等方面的具体贡献。
2.能力层面: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不同经济主体所属的经济成分,并阐述其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比如,面对 2025 年新成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能剖析其中国有成分、集体成分和非公有制成分的构成及协同发展的优势。还要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经济信息的能力,通过关注 2025 年两会中关于经济制度的讨论、相关政策文件等,提升对经济现象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
3.价值观念层面:深刻认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对我国经济发展道路的信心。认识到公有制为主体确保了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民根本利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激发了市场活力和创造力。通过了解国家对民营经济的支持政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理解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认同感。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框题是教材《经济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框,是后续学习我国经济制度其他内容(如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教材先阐述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包括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主体地位的体现等,通过列举国有企业在关键行业的主导作用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接着介绍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析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作用以及国家对其政策,最后强调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 的意义。教材内容逻辑清晰,从理论到实践,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但教材部分案例可能相对陈旧,需要结合 2025 年最新经济新闻和政策进行更新,如 2025 年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举措,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和吸引力。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了初步了解,知道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一些常见形式,但理解较为肤浅,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能力。例如,对于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深层次内涵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具体作用认识不足。进入高中后,随着知识储备的增加和思维能力的提升,他们有能力对经济制度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2.认知特点:高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对直观、生动的案例和现象感兴趣,能够通过分析具体事例来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但在综合运用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方面还存在欠缺。在学习本框题时,对于复杂的经济关系(如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协同发展)和政策解读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逐步理解。
3.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经济现象,如身边的个体商店、国有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等,但缺乏对这些现象背后经济制度因素的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经验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经济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分析社区周边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经营特点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三、核心素养目标
(一)政治认同
1.通过对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学习,深刻理解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自信。
2.认同国家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政策,认识到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支持和拥护。例如,在学习 2025 年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后,理解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重视和支持,积极宣传国家政策。
(二)科学精神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把握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本质,反对片面强调某一种所有制经济而忽视另一种所有制经济的错误观点。
2.能够依据客观经济事实和数据,分析不同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通过分析 2024 年我国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 GDP 增长、就业贡献等方面的数据,客观评价它们的作用。
(三)法治意识
1.了解我国关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等,认识到法律对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公平竞争的重要意义。
2.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在经济生活中尊重不同所有制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树立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比如,当学生未来参与经济活动时,能依据法律与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公平交易。
(四)公共参与
1.关注我国经济发展动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小组探究等活动,就经济制度相关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参与经济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合法经营,为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参与社区组织的支持本地企业发展的宣传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明确其内涵和体现对于理解社会主义经济本质至关重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关键产业发展等核心问题。
2.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和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了解其作用有助于认识我国经济的活力来源,掌握国家政策能让学生理解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意图。
(二)教学难点
1.准确区分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内涵及表现。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两者的差异和联系,才能正确把握我国公有制经济的结构和功能。
2.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如何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两者的协同发展涉及复杂的经济关系和市场机制,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例如,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不同所有制资本如何融合并发挥各自优势。
3.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国家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落实 “两个毫不动摇” 方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学生需要综合运用经济知识和时事信息,才能深入理解国家政策的现实意义。如 2025 年我国经济面临外部压力和内部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来稳定经济增长。
五、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引入2025年最新经济案例,如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这一国企重组案例,分析其对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作用;以小米等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市场拓展方面的表现为例,探讨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通过具体案例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经济概念和理论。
2.小组讨论法:设置讨论话题,如 “在本地经济发展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应如何更好地协同发展”,让学生分组讨论。小组讨论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碰撞,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讲授法:对于重要的经济概念、理论和政策,如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两个毫不动摇” 的内涵等,教师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准确的知识。
4.多媒体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数据图表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我国不同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成就。例如,通过播放关于 2025 年民营企业座谈会的新闻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国家对民营经济的重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资料:播放一段关于202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的视频片段,其中提及不同所有制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视频中展示了国有企业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成果,如高铁建设;也展现了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突破,如某民营科技企业研发的新型人工智能技术。
提问引导: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中我们看到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经济舞台上都有着出色的表现,那大家思考一下,我国为什么会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存在?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展示知识结构图:
(二)新课讲授
一、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1、劳动和生产资料的重要性
①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要,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②物质资料生产离不开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③生产资料是创造物质财富和价值的条件。
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地位: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不同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同一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3、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
(1)内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要求: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科学指导,在坚持社会主义各项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4、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
①概念阐释: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通过 PPT 展示相关图片,如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国有经济)的卫星发射场景、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产品加工厂、某混合所有制企业的股权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对公有制经济的形式有直观认识。
②主体地位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讲解这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举例说明,我国在一些关键产业如高端制造业、能源产业中,公有资产在技术研发、生产规模、产品质量等方面占据领先地位,以中国中车为例,其在高铁技术研发和生产方面投入大量资产,拥有先进的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在全球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强调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通过案例分析,如在能源领域,国家电网保障全国电力稳定供应,在面临极端天气等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调配资源恢复供电,确保国民经济正常运转;在通信领域,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国有企业构建了覆盖全国的通信网络,保障信息畅通。这些都体现了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的控制力。

案例分析:展示 2025 年我国国有企业在 “一带一路” 建设中的项目成果,如中国建筑参与建设的海外基础设施项目。引导学生思考国有企业在国家重大战略中的作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代表可能会提到国有企业能够集中资源,发挥技术和资金优势,推动国家战略的实施,促进国际合作,提升国家影响力等。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进一步强调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重要性。
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①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介绍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形式。通过生活实例,如街边的个体早餐店(个体经济)、某知名私营互联网企业(私营经济)、外资品牌汽车在华合资企业(外资经济),让学生了解不同非公有制经济形式的特点。
②非公有制经济作用:
支撑经济增长:展示相关数据,如 2024 年我国民营经济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超过 60%,说明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增加税收:举例说明一些大型私营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等每年缴纳大量税收,为国家财政收入做出重要贡献。
扩大就业:以某私营服装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吸纳了当地数千名劳动力就业,缓解了就业压力。
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讲述一些民营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如某民营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出治疗某种疾病的新型药物,推动了行业发展。
政策解读:讲解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是鼓励、支持、引导。结合 202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说明国家从法律层面保障民营经济的发展,为非公有制经济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如该法律规定不得对民营企业设置不合理的市场准入条件,保障民营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
知识点整理:
一、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即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属于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的范畴,是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的三个基本经济制度之一。从根本上讲,它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决定的,适应并推动生产力发展。
(一)公有制经济
1、公有制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注意事项:①国有资产、公有资产和社会总资产的不同。②公有制为主体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③公有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或者说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壮大国有经济,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知识联系:国有经济→国有经济布局战略调整→壮大国有经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完善所有制结构(生产关系改革)→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注意事项:国有经济的地位与公有制经济地位的不同,以及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的区别。
3、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
(1)经营战略: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面向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有效对接需求升级,做好售后服务。
(2)竞争优势: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加大研发投入、人才培养和人才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品牌效应等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竞争力。
(3)诚信经营:诚实守信,遵守法律法规、现行政策和市场规则,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社会责任: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开展争当竞争,抵制不正当竞争,维护市场秩序,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5)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坚持可持续发展。
(6)健全机制:完善分配制度,合理分配收入,健全激励机制,特别要加大科技创新奖励力度,激发科技人员创新的积极性。
(7)深化改革: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资本运作效率,扩大国有资本支配范围;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优化产品结构,满足市场对高中端产品的需求,促进消费。
(8)国际影响: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此外,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①政府要积极履行经济职能,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调整财税金融政策,通过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为企业发展减轻税费负担,提供资金支持。②政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业,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降低流通运输成本。③政府坚持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国内大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④政府要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⑤政府还要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振和增强企业发展的自信心。⑥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注意事项:企业要走规模效益之路,但规模不是越大越好。随着规模的扩大,成本不断下降,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再进一步扩大时,成本不降反增,效益下降。
技巧点拨:①从哲学角度上讲,企业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前面八个要点属于企业发展的内因,后面六个要点属于企业发展的外因。两者结合,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②以上要点适合于各种类型的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属于矛盾的普遍性,学生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考查的角度,灵活地运用有关做法做出创造性转变,创新性转化,从而提高答题质量。学生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发展的具体做法远不止这些,学生在答题时要善于从材料中归纳出更为具体的做法。③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发展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知识联系:企业发展→提供岗位→扩大就业 →增加收入 →促进消费(降低恩格尔系数→ 提高消费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扩大内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经济增长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的发展的意义应该从企业自身发展、民生问题解决、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四个维度来理解。
(二)非公有制经济
1、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在稳定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创业就业、技术创新、国家税收、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国际市场开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政策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注意事项:①非公有制经济只能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或社会主义的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绝对不能说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公有制经济。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地位和法律地位平等,但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地位是不平等的。③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的,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之中。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有利于发挥各种所有制的长处,调动不同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知识联系:公有制→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民营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中最值得关注的企业)→国企与民企公平竞争→既壮大国有经济,进而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又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完善所有制结构→推动生产力发展→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包括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主体地位的体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形式、作用、政策)以及坚持 “两个毫不动摇” 的政策内容和意义。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在黑板上或利用 PPT 展示,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总结升华:强调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关注国家经济发展动态,积极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实经济现象。
(四)课堂练习
1、数据显示,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占全国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超过60%。在能源、通信、交通等战略性行业,国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均超过75%。尤其是在能源领域,国有企业承担了国内90%以上的油气供应和80%以上的电力供应。这说明,国有企业( )
①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
②是我国经济立身之本,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③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主导作用更加凸显
④为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保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解析:①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公有制为主体,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实现形式,但并非根本特征。②错误,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而非国有企业。③正确,材料中能源、通信等战略性行业国有企业市场占有率超 75%,体现其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主导作用突出。④正确,国有企业承担 90% 以上油气供应和 80% 以上电力供应,说明其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坚实支撑。综上,③④符合题意,答案为 D。
2、(2024·浙江·高考真题)由于各项政策措施叠加发力,全国个体工商户明显复苏。2023年前三季度,新增个体工商户1719.6万户,同比增长11.7%;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22亿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67.3%;超过7万户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这表明我国( )
①部分经营主体的所有制经济形式在发生变化②非公有制经营主体在经营主体总量中的占比上升
③个体工商户受益于“两个毫不动摇”的政策④非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具备某种量的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详解】①:超过7万户个体工商户升级为企业,这表明我国部分个体工商户的个体经济所有制形式在发生变化,①符合题意。②: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占经营主体总量的67.3%,能推出非公有制经营主体在经营主体总量中的占的比重较大,不能推出占比上升,②排除。③:由于各项政策措施叠加发力,全国个体工商户明显复苏。说明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受益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③符合题意。④: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有量的优势也有质的优势。材料也没涉及非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问题,④排除。故本题选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