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1.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 《测量降水量》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4课,旨在引导学生知道降水量的大小是可以用雨量器测量的。 聚焦部分: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人们在出门前关注目的地是否下雨,引出下雨的话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小雨、大雨如何测量的问题。 探索部分:首先概念解释,知道什么是降水量。通过卡通图,我们知道雨有大有小,测量收集到的降水需要有统一的标准。这是让学生从整体上理清认识。然后分步进行: (1)制作雨量器。制作步骤并不复杂,按照教材步骤操作即可,教师要讲清容器的选择标准、刻度纸条的贴法。 (2)模拟测量降水量。学生分组拿着做好的雨量器测量模拟降雨,使学生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雨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练习并掌握雨量器的使用及读数方法。 (3)在下雨天实测降雨量,并能对照“24 小时降雨量等级标准”判断各组雨量器测得的雨量等级。 研讨部分:第一个问题是关于雨量器的制作与使用过程中的注意点。对于这个问题,在制作雨量器与模拟测量降水量的过程中已有提及。这里的研讨是对前面活动的提升与小结,也为后续的课外实际测量做好方法巩固与内化。对于第二个问题“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呢?”的研讨很有意义。学生通过研讨,既完善了“降水”的概念,明白下雪也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丰富降水量测定的知识。 拓展部分:阅读“暴雨预警”资料,了解暴雨预警类型及其作用,提高保护生命安全意识。2.学情分析 降水(主要包括降雨和降雪)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水情况:小雨、中雨、大雨,或是小雪、中雪、大雪等。但学生并不知道怎样去测量降水量,怎么去区分雨量大小。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思维:通过讨论,明确测量降水量需要统一标准。 探究实践: (1)制作简易雨量器,进行模拟降雨实验并测量降水量。 (2)在下雨时使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并对照等级标准确定降水量等级。 态度责任: (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2)强调降水量测量在气象预报和防灾减灾中的重要性。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雨量器,以毫米为单位测量降水量。 难点:区分不同降水形式(雨、雪)的测量方法。5.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1.信息化手段 采用双屏教学,一个屏幕播放课件,一个屏幕投屏展示学生的任务单和学生演示操作,在对应原课程内容下,方便学生进行讲解和交流。通过AI技术软件,展示潘冬子人物形象。 2.情境教学方式 从潘冬子视角,讲述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运盐中遇到的困难,引出课程的任务来展开教学活动和实验探究。同时将AI潘冬子贯穿全课,在起到互动的同时,也是致敬红色革命精神的同时展望我们的“中国梦”。 3.合作学习的方法 实验探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探索,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 (二)教学设计 整体教学思路根据科学实验课常用的“四学四步”模式:课前——问题引导,独立自学;课中——师生互动,点拨助学;学生合作,交流互学;课后——拓展应用,反思悟学;以三张学习单对应“四学四步”来进行教学设计,并像科学家一样经历实验探究的全过程。6.学习活动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播放下雨打伞上学的AI视频,针对视频中的情景,引导学生回忆与思考:上学路上,有没有像视频里的小朋友一样,遇到下雨的天气?这是一场下雨还是大雨? 2.出示某城市连续三天的天气预报。 思考:气象员是怎么划分小雨、中雨和大雨的。 明确:按降水量多少划分。 3.解释降水量概念。针对概念,追问:怎样测量降水量?(板书课题) 展示教材卡通图片,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①把雨水收集起来进行测量,②统一测量标准。 (二)制作雨量器 1.把雨水收集起来进行测量,需要有带刻度的装水容器。怎样才能做到? 学生交流后明确:制作测量降水量的简易工具——雨量器。 2.教师边讲解边指导学生制作雨量器。 (1)制作材料:透明杯子(上下粗细一致)、带刻度的纸条(单位毫米)、透明胶带和剪刀。 (2)按照教材步骤制作。 (3)拓展:播放在家里用饮料瓶制作雨量器视频。 (4)提醒学生注意:不管选用什么材料制作雨量器,一定做到: ①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时,刻度条的0 刻度线要与直筒杯的内壁底部对齐。 ②刻度条以毫米为单位。 3.展示评价学生作品。提醒学生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评价: ①容器是否透明,上下粗细一样 ②刻度是否以毫米为单位 ③零刻度线是否与平底内部对齐 4.改进雨量器: 零刻度没有与瓶底内部对齐怎么办? 学生回答:注入水,使水面与0刻度线对齐。 (三)模拟测量降水量 1.教师边讲解边指导学生实验。 (1)实验材料:喷水壶、水槽、自制雨量器 (2)实验步骤 ①将雨量器在空旷的地方水平放置; ②降水时喷壶嘴要远一点,要用花洒降水,降雨均匀; ③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加上单位 “毫米”。 (3)提醒学生:实验两人一组,轮流操作,记录实验数据。(发放记录单) (4)引导学生交流实验发现: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四)下雨测量降水量 指导用自制的雨量器在下雨时测量降水量。 (1)提醒学生: ①雨量器摆放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 ②每 24 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确定下雨的等级。 ③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 ④如果当地 10 天内没有降雨,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降水情况。 (2)对照“24 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降水量等级 (3)交流测量发现:雨量器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降雨量的多少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 (4)研讨:下雪也属于降水,怎样测量下雪天的降水量? 讨论明确:待雨量器中的雪融化后再量取。 (5)拓展:待雨量器中的雪融化后再量取。(播放AI视频) (五)暴雨预警 教师讲解: 气象部门在暴雨到来之前,会发出预警。暴雨预警分四级,分别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红色预警等级最高。 收到暴雨预警,我们尽量不要外出,做好安全防护。 (六)课堂练习 1. 制作简易雨量器时需要在杯子外壁贴上刻度条,刻度条粘贴正确的是( )。 2. 甲、乙两位同学用喷壶模拟降雨,练习使用雨量器,其操作正确的是( )。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3. 小科制作了一个雨量器,如右图所示。同学们对这个雨量器提出了改进意见。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 A.小刚:应该换一个上下粗细相同的直筒透明杯子 B.小芳:刻度纸外贴上透明胶带,可以防水 C.小红: “0”刻度线应该下移,与杯子外侧底面对齐 4.某天一共下了三场雨,则这天的降雨量是指( )。 A.三场雨一共的降雨量 B.最大那场雨的降雨量 C.平均每场雨的降雨量 5.下列关于降水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降水量是指一天24小时的降雨总量,不包括雪和冰雹 B.用口径大的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比小口径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要大 C.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参考答案 AACAC7.教学成效及特色亮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