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压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设计[课型课时]第1课时: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形成压强的概念。课型为探究课。[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与重力的区别,会作压力示意图。 (2)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初步的计算。 2.科学探究: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3.科学态度与责任:(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重点、难点]1.重点:(1)压力的概念。 (2)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3)能运用压强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 2.难点:(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压强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教材分析]教材的编写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首先从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感受入手,激发学生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求知欲。通过方便、直观的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有关,帮助学生建立起压强的概念。在理解了压强的概念和公式的物理意义之后,引导学生应用获得的知识分析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教学思路]针对本节教学的基本要求,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理解压强概念关键在于认识压力产生的效果跟受力面积有关系。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先感受压力的效果,对压力有个感性的认识,再通过做力的示意图来概括出压力的概念。为了突破本节的难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再让学生在原图上作出重力的示意图,以此来得出压力的产生及压力大小与重力的关系。 学生知道压力的概念后,用一幅幽默插图引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还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由此提出问题并进行猜想,实验探究如图8-4所示,此现象学生易于理解并可由实验观察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与压力的大小有关,还与受力面积有关。 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应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由此引入压强的概念。在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再由简单的实例及压强概念得到压强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介绍压强的单位帕斯卡,并列举一些小数据使学生对1Pa的压强形成具体的概念。在理解了压强公式的物理含义,知道压强跟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后,留给学生课下思考交流增大和减小压强的途径,这对学生灵活运用压强知识很有好处,也很有趣味性。[教具准备]海绵状泡沫塑料、砖头、三角板、铅笔、小刀。[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演示:刀削铅笔,用刀背削不动,用刀刃可以削动。同样的刀,削同样的铅笔,所用的刀的位置不同,效果也不同,这是为什么?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窄带子好,为什么?菜刀为什么隔一段时间要磨一磨?对以上问题,同学们现在也许还不能得出正确结果,自己猜的是否正确,要经过事实来检验。同学们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就会得到满意的答案(板书课题:第八章压强第一节压强)。二、新课教学1.压力(1).小实验:如课本P142图8-1所示,让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三角尺,两个手指的感受有何不同? (2).请同学们再看图8-2滑雪,说说为什么雪地行走,脚容易陷入积雪中,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入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上述现象均由压力的作用产生,这一节我们先来认识压力。展示小黑板:茶杯放在桌面上;木块放在斜面上;往墙上按图钉。讨论:这些力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这些力都是垂直地压在物体表面上。)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画出以上三种情况下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看一看压力和重力一样吗? 学生画重力的示意图,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有些压力是由重力作用产生,但大小不一定都等于重力,方向也不一定相同,有些压力与重力无关。重力 压力施力物体 地球 物体受力物体 物体 受压面力的大小 G=mg 根据二力平衡来分析推断力的方向 竖起向下 垂直接触面力的作用点 重心 接触面力的性质 万有引力 弹力2、压力的作用效果学生实验1:请同学们用右手拿住铅笔中间,将笔尖压在左手食指上,先向下轻按,再向下重按。比较两次手指表面的形变有什么不同,手指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由此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实验2:将笔尖和笔尾分别压在左右手食指上,两手用力按。比较两手指表面的形变有什么不同,手指的感觉有什么不同?由此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师:从刚才的体验中,我们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做出什么样的猜想? 师:你们准备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大家可以参照课本看一下实验是如何设计的) 师:实验设计很好,我们把这种实验方法叫什么? 生:控制变量法。 师:很好,同学们如果没有不同意见,可以分组进行实验,并讨论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巡视。 师:请各组交流实验结论。 学生间交流实验的结论。 师:祝贺同学们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现在我们知道压力作用效果的决定因素:压力的大小、受力面积的大小。3、压强的概念现在我们考虑如何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回顾: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回答](1)受力面积相同,比较压力。(2)压力相同,比较受力面积。[师]当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也不同时,如何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师]出示例题:物体甲重600N底面积为1.5m2 ,另一物体乙重900N底面积为3m2, 都放在水平地面上,且竖直方向上不受其他力的作用。试比较两物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哪个明显?[学生]继续思考讨论,多位学生发言,最后得出共同点,启发引导学生回答出=400N/=300N/压力作用的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为了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物理学中引人一个专门来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压强。讲述:要比较压力作用的效果,应取相同受力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由压强的定义可以得到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通常用P来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则压强公式为P=。 讲述压强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面积的单位是平方米,由公式确定压强的单位是牛每平方米。人们给压强规定了一个专门的单位叫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这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在物理研究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1Pa=1N/m2。 师:1Pa的压强很小,相当于把3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指导学生阅读学习课本上的例题。三、归纳小结及学习过程评估1、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我们主要采取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观察、实验、提出假设、控制变量法)2、课堂练习:你有这样的体会吗?睡在“席梦思”软床上比睡在硬板床上舒服得多。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仰倘在硬板床上和“席梦思”软床上,身体与床的接触面积分别约为0.1m2和0.4m2。请你通过计算压强来比较一下为什么睡在“席梦思”软床上更舒服(g=10N/kg)3、作业:(1)、课堂作业:第1题,第2、3、4三题中任选一题(2)、课下思考:在哪些地方我们要增大压强,在哪些地方我们又需要减小压强?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板书设计]第八章 压强 第一节 压强一、压力1、定义: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压力与重力的区别3、压力的作用效果二、压强——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1、定义: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压强。2、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即P=3、单位:帕斯卡(帕Pa) 1Pa=1N/㎡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