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07讲 分子和原子知识点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知识点2 分子1.分子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不是唯一粒子。(2)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3)“最小”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如分子还可以再分。2.基本性质:(1)分子的 质量 和 体积 都很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1滴水中约有1670000000000000000000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千克说明微粒(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 质量 和 体积 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已知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①实验一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乙烧杯中溶液变为红色,丙烧杯中溶液不变红;其中烧杯丙的作用是实验对照;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②实验二中,观察到品红在 热 (填“冷”或“热”)水中扩散更快;说明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3)分子之间有 间隔 。①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难被压缩。说明了气体分子间隔较大,而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②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③10mL酒精和10mL 水混合后的体积<20 mL (填“>”、“=”或“<”),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④物体热胀冷缩现象,其实就是分子间的 间隔 发生变化,受热时变大,遇冷时变小,而分子本身不变。(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知识点3 原子1.原子是 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粒子,也就是说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 不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再分。2.基本性质:(1)原子的 质量 小、 体积 小;(2)原子是 不断运动的 ;(3)原子间 有间隔 。3.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因此原子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铁粉是由铁原子构成,铁粉中只有铁原子,其化学性质是由铁原子(填“分子”或“原子”)保持。4.化学反应的实质(微观):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例1:氧化汞受热的变化情况可用如图表示:微粒变化情况 (1)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2)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3)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1)从图中可知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2)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3)在这个化学反应中,下列粒子①氧化汞分子②氧原子③氧分子④汞原子,在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① (填序号,下同),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②④ 。例2:如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1)在反应中氢气分子变成 ,氯气分子变成 氯原子 ,它们相互结合形成的新分子是 氯化氢分子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氢分子 ,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在改变。如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不改变,不同状态下的水转化是水分子间隔的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子的构成①分子由原子构成有些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 大多数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的知识点4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分子 原子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观图示 氧分子 氧原子构成物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易错辨析】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就由该微粒保持化学性质;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只比构成它的原子大知识点5 从微观角度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纯净物由(填“同种”或“不不同种”,下同)分子构成,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纯净物 物质有 一 种分子混合物 物质有 两 种分子教材习题P63-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氧气、碳的化学性质不同D.该反应是利用炭火取暖时发生的主要反应 解题方法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二氧化碳与氧气、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D.炭火取暖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教材习题P64-3参照示例填写下列过程发生的变化及判断依据。 解题方法过氧化氢变成水和氧气,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氮气变成液氮,没有新分子生成,只是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硫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硫,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教材习题P64-5从分子及其运动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 (1)香水要密封保存。 (2)加油站严禁烟火。 (3)热水能使压瘪的乒乓球复原。 (4)氧气在加压后可装入钢瓶。 (5)王安石(宋代)《梅花》诗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述的现象。 解题方法(1)分子在不断运动,密封保存可防止香水分子因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2)汽油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加油站严禁烟火,是为了防止汽油分子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危险。(3)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压瘪的乒乓球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在遇热水温度升高时增大,气体体积膨胀,从而使乒乓球复原。(4)氧气在加压后可装入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加压分子间隔变小。(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远处的花开后,花香含有的分子运动到鼻孔处使人闻到香味;考点一 微粒的共性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1)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2)温度升高,水银温度计的汞柱上升 。(3)过氧化氢和水化学性质不同 。2.如图所示,在一个烧杯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冰糖。在烧杯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请回答以下问题。(1)当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 (填“高”或“低”),此现象说明了 。(2)通常说“糖水是甜的”,从化学角度解释这句话不对的原因 。3.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一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说明 。(2)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说明 。(3)仔细观察如图所示实验,两种液体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mL,该实验说明 。考点二 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10mL 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氢气球在高空中膨胀-分子体积变大B.一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3.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C.气体受热膨胀——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考点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1.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液氧 B.臭氧 C.水 D.二氧化碳2.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本质原因是A.密度不同 B.原子种类不同C.分子质量不同 D.分子种类不同3.课堂上老师展示氧化汞分解的示意图,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汞、氧气均属于混合物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氧原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D.氧化汞是由汞和氧气混合而成的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是混合物B.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C.说明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D.说明反应前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5.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均可分 D.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考点四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水 B.氧气 C.汞 D.氯化钠2.我国古代的哲学家墨子提出了“端”的观点,认为不断分割物质,直到无法再分便得到“端”。“端”相当于化学变化中的粒子是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原子团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4.下列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代表不同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B.反应后的物质属于纯净物C.分子可分解为原子D.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考点五 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1.若用“○”表示氧原子,下列方框中能表示的意义的是A. B. C. D.2.如图中“”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碳原子,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 B. C. D.3.实践活动课堂上,同学们利用橡皮泥制作分子模型。“” 模型(其中的“”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可表示的分子是A. B. C. D.4.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量不变考点六 分子运动实验1.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1)图1是按课本进行的实验,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2)图2与图1相比,优点 (写一条即可)。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a所示装置,探究分子运动及其特点,利用相对湿度传感器测定等体积的冷水和热水上方空气的湿度,实验结果如图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不仅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还能证明分子运动速率和温度的关系B.曲线①为烧杯A上方测定的实验数据C.该创新实验凸显了数字化实验的优势而且绿色环保D.烧杯A、B中水的体积相同体现了控制变量的思想3.用如图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连接好装置后,迅速塞上单孔橡胶塞,将右端试管放入60℃热水中,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棉花团自下而上依次变红且右端试管中最顶端的棉花团先于左端试管中最顶端的棉花团变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两支试管中浓氨水的浓度、体积应相同B.将右端试管放入60℃热水中还能观察到U形管液面左低右高C.该实验证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D.该实验可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知识导图记忆知识目标复核【学习目标】1.掌握分子的概念2.理解原子的概念3.了解微粒的共性4.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学习重难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微粒的共性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4.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一、选择题1.经过螺蛳粉店,很远就能闻到特殊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体积小2.医院储备大量的氧气以备急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压缩贮存在容积的钢瓶中。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氧分子静止不动 B.氧分子体积变小 C.氧分子的间隙变小 D.氧分子发生分裂3.下列事例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是A.通过现代科学仪器移动硅原子B.扫地时,大量尘埃在空中飞舞C.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D.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某种有机分子的图象4.“围炉冰茶”使用的道具有干冰、冷泡茶、冰镇西瓜等。在干冰上倒热水营造出“云雾缭绕”的景象,透出丝丝凉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形成“云雾”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B.干冰由固体变为气体后分子个数增多C.干冰可用于作制冷剂 D.“云雾缭绕”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注射器中的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隔B.水结冰,说明分子停止了运动C.夏天晾晒湿衣服比冬天容易干,说明分子运动的速率与温度有关D.生活中我们能看到水,但看不到单个的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6.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隔变大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C.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7.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汞、汞、氧气均由分子构成 B.在该反应中氧化汞分子静止不动C.该反应中氧化汞分子发生了改变 D.氧原子比汞原子大8.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加压后能装入钢瓶说明分子间有间隔B.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C.水沸腾时掀开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构成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相同9.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用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变大C.水降温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D.金属很难被压缩,是因为金属原子间没有间隔10.对下列实例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 实例 解释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 给水通直流电,能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C 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A.A B.B C.C D.D11.以下四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表示不同种原子A. B. C. D.12.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如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分子是A. B.HSCN C. D.13.如图是氢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 B.氢气是由氢原子直接构成的C.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D.微观示意图中的微粒可用2H2表示14.下图是水分子电解模型,由此模型所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B.反应物的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物的原子总数C.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15.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变化Ⅱ是物理变化B.变化Ⅰ是化学变化,且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C.由变化Ⅰ可知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D.变化Ⅰ的微观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二、填空与简答16.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1)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 ;(2)从微观角度看,该变化的实质是 。17.用“”和“○”分别表示碳原子和氧原子,则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图。如果模拟图中的反应物全部参加了反应,请在最后的产物方框中补充相关粒子图形 ,使其表示正确,此产物为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18.课外活动中,王老师为大家演示了如下左图所示的趣味实验一“魔棒生烟”,该实验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已知: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1)图示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2)该实验中,保持氯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填名称)(3)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白烟的原因: 。19.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选填“甲”或“乙”)。(2)①图2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②该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③请从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得出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答案和解析知识点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如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知识点2 分子1.分子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但不是唯一粒子。(2)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3)“最小”只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如分子还可以再分。2.基本性质:(1)分子的 质量 和 体积 都很小,我们看不见,摸不着。1滴水中约有1670000000000000000000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千克说明微粒(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 质量 和 体积 都很小。(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已知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①实验一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乙烧杯中溶液变为红色,丙烧杯中溶液不变红;其中烧杯丙的作用是实验对照;通过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分子在不停地运动。②实验二中,观察到品红在 热 (填“冷”或“热”)水中扩散更快;说明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3)分子之间有 间隔 。①气体容易被压缩,而固体、液体难被压缩。说明了气体分子间隔较大,而固体和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②水变成水蒸气时,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③10mL酒精和10mL 水混合后的体积<20 mL (填“>”、“=”或“<”),这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④物体热胀冷缩现象,其实就是分子间的 间隔 发生变化,受热时变大,遇冷时变小,而分子本身不变。(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和液氧都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氢气具有可燃性。知识点3 原子1.原子是 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粒子,也就是说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 不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再分。2.基本性质:(1)原子的 质量 小、 体积 小;(2)原子是 不断运动的 ;(3)原子间 有间隔 。3.原子也可以构成物质(因此原子也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如:铁粉是由铁原子构成,铁粉中只有铁原子,其化学性质是由铁原子(填“分子”或“原子”)保持。4.化学反应的实质(微观):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例1:氧化汞受热的变化情况可用如图表示:微粒变化情况 (1)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2)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3)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1)从图中可知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2)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3)在这个化学反应中,下列粒子①氧化汞分子②氧原子③氧分子④汞原子,在该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① (填序号,下同),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②④ 。例2:如图表示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1)在反应中氢气分子变成 ,氯气分子变成 氯原子 ,它们相互结合形成的新分子是 氯化氢分子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氢分子 ,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在物理变化中,分子不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在改变。如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不改变,不同状态下的水转化是水分子间隔的改变5.分子的构成①分子由原子构成有些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 大多数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的知识点4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分子 原子定义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微观图示 氧分子 氧原子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金刚石、金属等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联系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易错辨析】物质由哪种微粒构成,就由该微粒保持化学性质;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分子只比构成它的原子大知识点5 从微观角度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而言,纯净物由同种(填“同种”或“不不同种”,下同)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 物质有 一 种分子混合物 物质有 两 种分子教材习题P63-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C.二氧化碳与氧气、碳的化学性质不同D.该反应是利用炭火取暖时发生的主要反应 解题方法A.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C.二氧化碳与氧气、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D.炭火取暖时发生的主要反应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答案】B教材习题P64-3参照示例填写下列过程发生的变化及判断依据。 解题方法过氧化氢变成水和氧气,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氮气变成液氮,没有新分子生成,只是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硫和氧气生成二氧化硫,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答案】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变化;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变化;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变化教材习题P64-5从分子及其运动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现象。 (1)香水要密封保存。 (2)加油站严禁烟火。 (3)热水能使压瘪的乒乓球复原。 (4)氧气在加压后可装入钢瓶。 (5)王安石(宋代)《梅花》诗中“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描述的现象。 解题方法(1)分子在不断运动,密封保存可防止香水分子因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2)汽油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加油站严禁烟火,是为了防止汽油分子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危险。(3)分子间有间隔,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压瘪的乒乓球内气体分子间间隔在遇热水温度升高时增大,气体体积膨胀,从而使乒乓球复原。(4)氧气在加压后可装入钢瓶,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加压分子间隔变小。(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远处的花开后,花香含有的分子运动到鼻孔处使人闻到香味;【答案】(1)密封可防止香水分子因不断运动而扩散到空气中。(2)防止汽油分子在不断运动,与空气形成的混合气体遇明火发生危险。(3)气体分子间间隔在遇热水温度升高时增大,气体体积膨胀,从而使乒乓球复原。(4)分子间有间隔,加压分子间隔变小。(5)远处的花开后,花香含有的分子运动到鼻孔处使人闻到香味。考点一 微粒的共性1.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1)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 。(2)温度升高,水银温度计的汞柱上升 。(3)过氧化氢和水化学性质不同 。【答案】(1)分子在不断运动(2)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增大(3)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或分子构成不同或两种物质由不同种分子构成)【详解】(1)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味;(2)水银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直接存在着间隔,温度升高,汞原子间的间隔增大,所以水银温度计的汞柱上升;(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因为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的构成不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不同。2.如图所示,在一个烧杯中,加入10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小块冰糖。在烧杯外壁用铅笔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请回答以下问题。(1)当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 (填“高”或“低”),此现象说明了 。(2)通常说“糖水是甜的”,从化学角度解释这句话不对的原因 。【答案】(1) 低 分子间有间隔(2)糖水中的糖保持着糖是甜的这一性质,而水没有这一性质,所以应该说糖水中的糖是甜的(答案合理即可)【详解】(1)当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低,故填低;分子间有间隔,当冰糖完全溶解后,冰糖分子穿插到水分子的间隔中,得到的溶液的体积小于水与冰糖的体积和,所以当冰糖完全溶解后,液面比所画的水平线低,故填分子间有间隔;(2)糖水中的糖保持着糖是甜的这一性质,而水没有这一性质,所以应该说糖水中的糖是甜的。3.用微粒的观点回答下列问题:(1)一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说明 。(2)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说明 。(3)仔细观察如图所示实验,两种液体混合后的体积小于10mL,该实验说明 。【答案】(1)分子的体积很小(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3)分子之间有间隔【详解】(1)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2)湿衣服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阳光下温度高,水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3)5mL水和5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考点二 微粒的观点解释现象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10mL 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C.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答案】C【详解】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10mL 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 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降而改变,分子大小不变,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氢气球在高空中膨胀-分子体积变大B.一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C.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答案】A【详解】A、 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因为氢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B、 一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C、 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D、 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3.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分子在不断运动C.气体受热膨胀——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答案】C【详解】A、水由水分子构成,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选项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B、“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能闻到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花中的香气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的鼻腔,使人闻到香味,选项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C、气体受热膨胀,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不是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分子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选项微观解释错误,符合题意;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会发生改变,选项微观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1.下列物质含有氧分子的是A.液氧 B.臭氧 C.水 D.二氧化碳【答案】A【详解】A、液氧是液态的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所以液氧中含有氧分子,该选项正确;B、臭氧由臭氧分子构成,其化学式为O3,臭氧分子中不含氧分子,该选项错误;C、水由水分子构成,化学式为H2O,水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但不含氧分子,该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化学式为CO2,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氧原子,不含氧分子,该选项错误。故选A。2.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本质原因是A.密度不同 B.原子种类不同C.分子质量不同 D.分子种类不同【答案】D【详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下粒子,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不同,本质原因是分子种类不同;故选 D 。3.课堂上老师展示氧化汞分解的示意图,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出以下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汞、氧气均属于混合物B.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氧原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D.氧化汞是由汞和氧气混合而成的【答案】B【详解】A、汞、氧气均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A说法不正确;B、由反应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B说法正确;C、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故C说法不正确;D、氧化汞是由汞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D说法不正确。故选B。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成物是混合物B.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C.说明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D.说明反应前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答案】B【详解】A、生成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图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则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图示,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图示,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则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5.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微粒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化学变化中分子、原子均可分 D.分子质量一定大于原子质量【答案】B【详解】A、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不能保持物理性质,故选项说法错误;B、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故选项说法正确;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选项说法错误;D、分子和原子不能笼统的比较大小,分子的质量不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考点四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水 B.氧气 C.汞 D.氯化钠【答案】C【详解】A、水(H2O)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并非由原子直接构成,该选项错误;B、氧气(O2)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该选项错误;C、汞(Hg)属于金属单质,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该选项正确;D、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属于离子化合物,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该选项错误。故选C。2.我国古代的哲学家墨子提出了“端”的观点,认为不断分割物质,直到无法再分便得到“端”。“端”相当于化学变化中的粒子是A.原子 B.分子 C.离子 D.原子团【答案】A【详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可再分;墨子提出了“端”的观点,认为不断分割物质,直到无法再分便得到“端”,“端”相当于化学变化中的粒子是原子;故选:A。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有4种分子 B.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D.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答案】A【详解】A、由微粒的构成可知,反应物有2种分子,故A说法不正确;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故B说法正确;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构成分子的原子进行了重新组合,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C说法正确;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即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D说法正确;故选A。4.下列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代表不同的原子)。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B.反应后的物质属于纯净物C.分子可分解为原子D.原子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答案】B【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选项正确;B、反应后出现了两种不同分子,故反应后的物质是由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选项错误;C、由图可知,变化过程中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组成了新的分子,选项正确;D、由图可知,变化过程中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组成了新的分子,选项正确;故选B。考点五 微粒图像的分析及应用1.若用“○”表示氧原子,下列方框中能表示的意义的是A. B. C. D.【答案】D【详解】A、2O表示2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B、O2表示一个氧分子,故选项错误;C、4O表示4个氧原子,故选项错误;D、2O2表示2个氧分子,故选项正确。故选:D。2.如图中“”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碳原子,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A. B. C. D.【答案】A【详解】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能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微粒是二氧化碳分子,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图中A表示二氧化碳分子;故选A。3.实践活动课堂上,同学们利用橡皮泥制作分子模型。“” 模型(其中的“”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可表示的分子是A. B. C. D.【答案】C【详解】根据图像,1个“”由1个“”和3个“”构成。A、1个O2分子由2个氧原子构成,A选项错误;B、1个CO分子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B选项错误;C、1个NH3分子由1个氮原子、3个氢原子构成,C选项正确;D、1个CH4分子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D选项错误。故选:C。4.下图是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量不变【答案】B【详解】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则元素种类不变,正确;B、根据微观示意图,2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了1个氧分子和2个氢分子,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错误;C、根据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由水分子反应生成氢分子、氧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正确;D、根据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原子的数量不变,正确。故选B。考点六 分子运动实验1.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1)图1是按课本进行的实验,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2)图2与图1相比,优点 (写一条即可)。【答案】(1)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不断运动(2)药品用量少,更环保(或装置更密封,减少氨气污染等 )【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到 A 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氨分子从 B 烧杯运动到 A 烧杯使溶液变色,体现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2)图 2 与图 1 相比,使用的药品量相对较少,且装置相对更密封,能减少氨气挥发到空气中造成的污染。2.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图a所示装置,探究分子运动及其特点,利用相对湿度传感器测定等体积的冷水和热水上方空气的湿度,实验结果如图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不仅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还能证明分子运动速率和温度的关系B.曲线①为烧杯A上方测定的实验数据C.该创新实验凸显了数字化实验的优势而且绿色环保D.烧杯A、B中水的体积相同体现了控制变量的思想【答案】B【详解】A、该实验中,利用相对温度传感器测定等体积的冷水和热水上方空气的温度,由图b可知,温度逐渐增大,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该实验中,A、B烧杯中的温度不同,其他因素相同,且A、B上方的温度不同,说明分子运动速率和温度有关,故说法正确;B、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故相同时间内,A烧杯上方温度大,故曲线①为烧杯B上方测定的实验数据,故说法错误;C、该实验利用温度的变化可以直接的看出分子的运动情况,凸显了数字化实验的优势,且无污染,绿色环保,故说法正确;D、对于探究多个因素有影响的实验,需要控制变量,所以烧杯A、B中水的体积相同体现了控制变量的思想,故说法正确。故选B。3.用如图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连接好装置后,迅速塞上单孔橡胶塞,将右端试管放入60℃热水中,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棉花团自下而上依次变红且右端试管中最顶端的棉花团先于左端试管中最顶端的棉花团变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两支试管中浓氨水的浓度、体积应相同B.将右端试管放入60℃热水中还能观察到U形管液面左低右高C.该实验证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D.该实验可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答案】B【详解】A、对比实验应控制变量,故两支试管中浓氨水的浓度、体积需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B、将右端试管放入60℃热水中,右端试管中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会造成左高右低,该选项说法错误;C、将右端试管放入60℃热水中,观察到右端试管中最顶端的棉花团变红的速度比左端试管中最顶端的棉花团变红的速度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该选项说法正确;D、该实验中,浓氨水和棉花没有接触,但棉花变红,可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知识导图记忆知识目标复核【学习目标】1.掌握分子的概念2.理解原子的概念3.了解微粒的共性4.能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学习重难点】1.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微粒的共性3.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4.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一、选择题1.经过螺蛳粉店,很远就能闻到特殊气味。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体积小【答案】C【详解】经过螺蛳粉店,很远就能闻到特殊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故选C。2.医院储备大量的氧气以备急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压缩贮存在容积的钢瓶中。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氧分子静止不动 B.氧分子体积变小 C.氧分子的间隙变小 D.氧分子发生分裂【答案】C【详解】A、一定条件下,将氧分子压入钢瓶时,氧分子间的间距变小,但还是在钢瓶内不断运动,错误;B、一定条件下,将氧分子压入钢瓶时,氧分子体积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距变小,错误;C、一定条件下,将氧分子压入钢瓶时,氧分子体积不变,只是分子间的间距变小, 正确;D、氧气的压缩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分裂,只是分子间间隔改变,错误。故选C。3.下列事例不能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是A.通过现代科学仪器移动硅原子B.扫地时,大量尘埃在空中飞舞C.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D.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某种有机分子的图象【答案】B【详解】A、通过现代科学仪器移动硅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存在的,能说明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扫地时,大量尘埃在空中飞舞,尘埃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说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故选项符合题意;C、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能说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D、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拍摄到苯分子的图象,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能说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的,故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4.“围炉冰茶”使用的道具有干冰、冷泡茶、冰镇西瓜等。在干冰上倒热水营造出“云雾缭绕”的景象,透出丝丝凉意,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形成“云雾”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B.干冰由固体变为气体后分子个数增多C.干冰可用于作制冷剂 D.“云雾缭绕”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答案】B【详解】A.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云雾”,此选项正确;B. 干冰升华只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但分子个数并未增多,此选项错误;C. 干冰升华吸热使温度降低,可作制冷剂,此选项正确;D. “云雾缭绕”现象说明分子处于不断运动,此选项正确;故选B。5.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注射器中的空气能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间隔B.水结冰,说明分子停止了运动C.夏天晾晒湿衣服比冬天容易干,说明分子运动的速率与温度有关D.生活中我们能看到水,但看不到单个的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答案】B【详解】A、分子间有间隔,且气体间的分子间隔较大,所以注射器中的空气能被压缩,选项正确;B、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水结冰,水分子仍在不断运动,选项错误;C、夏天晾晒湿衣服比冬天容易干,说明分子运动的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选项正确;D、生活中我们能看到水,但看不到单个的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选项正确;故选B。6.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隔变大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C.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答案】B【详解】A、分子间存在着间隔,水变成水蒸气,水分子间隔变大,所以体积变大,选项正确;B、分子间存在着间隔,热胀冷缩,是分子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引起的,选项错误;C、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所以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选项正确;D、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选项正确;故选B。7.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图是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汞、汞、氧气均由分子构成 B.在该反应中氧化汞分子静止不动C.该反应中氧化汞分子发生了改变 D.氧原子比汞原子大【答案】C【详解】A.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此选项错误;B.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此选项错误;C. 该反应中氧化汞分子分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氧化汞分子发生了改变,此选项正确;D. 汞原子比氧原子大,此选项错误;故选C。8.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三位科学家,他们研究功能分子,搭建出复杂的分子结构。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加压后能装入钢瓶说明分子间有间隔B.水变成冰以后分子停止了运动C.水沸腾时掀开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构成水和过氧化氢的分子相同【答案】A【详解】A. 分子间存在着间隔,且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加压后分子间隔减小,使气体体积缩小,从而能被压缩进钢瓶,选项正确;B. 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即使水结冰(固态),分子仍在运动,只是运动幅度减小。选项错误;C. 水沸腾时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升高,水分子间隔变大,物质的体积变大,而非分子大小变化。 选项错误;D. 水是由水分子(H2O)构成的,过氧化氢是由过氧化氢分子(H2O2)构成的,构成分子不同。选项错误;故选A。9.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用分子和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B.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变大C.水降温会结冰,是因为结冰时水分子静止D.金属很难被压缩,是因为金属原子间没有间隔【答案】A【详解】A.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具有特殊气味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接触到了人的嗅觉细胞而闻到气味,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此选项正确;B.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因为受热分子间隔变大,此选项错误;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水降温结冰,水分子也是在不停地运动着,此选项错误;D. 金属很难被压缩,是因为金属原子间间隔较小,此选项错误。故选A。10.对下列实例的解释错误的是选项 实例 解释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 给水通直流电,能产生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C 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D 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水银柱上升 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A.A B.B C.C D.D【答案】D【详解】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即二氧化碳分子和一氧化碳分子不同,所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选项不符合题意;B、给水通直流电,能产生氢气和氧气,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原子重新组合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和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和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选项不符合题意;C、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气分子构成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所以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选项不符合题意;D、金属汞俗称水银,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温度升高水银柱上升是因为原子间的间隙变大而不是分子体积变大,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11.以下四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中表示混合物的是表示不同种原子A. B. C. D.【答案】C【详解】A、图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B、图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C、图中物质由3种不同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D、图中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故选:C。12.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如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分子是A. B.HSCN C. D.【答案】A【详解】A、分子由三种原子构成,四个原子构成一个分子,符合条件,故此项符合题意;B、一个HSCN由四个原子构成,且属于四种原子,故此项不符合题意;C、NH3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一个分子里含有四个原子,有三个相同的氢原子,故此项不符合题意;D、H2O2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一个分子里含有4个原子,故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3.如图是氢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 B.氢气是由氢原子直接构成的C.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 D.微观示意图中的微粒可用2H2表示【答案】B【详解】A、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正确;B、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C、由分子的模型图可知,每个氢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故C正确;D、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是2个氢分子,可用2H2表示,故D正确。故选B。14.下图是水分子电解模型,由此模型所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水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B.反应物的原子总数等于生成物的原子总数C.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D.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答案】D【详解】A、由水分子的构成可知,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此项说法正确;B、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分子中含有是4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反应后各原子的个数仍然相等,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总个数不变,故此项说法正确;C、由图示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此项说法正确;D、分子由原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故此项说法错误。故选D。15.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变化Ⅱ是物理变化B.变化Ⅰ是化学变化,且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C.由变化Ⅰ可知分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D.变化Ⅰ的微观实质是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答案】C【详解】A、由变化Ⅱ中微粒的变化可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B、由变化Ⅰ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特征是“多变一”,故说法正确;C、由变化Ⅰ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该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故说法错误;D、由变化Ⅰ的微观示意图可知,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该变化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故说法正确。故选C。二、填空与简答16.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1)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 ;(2)从微观角度看,该变化的实质是 。【答案】(1)原子(2)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详解】(1)由图可知,该反应过程中分子发生了改变,原子不变,所以该反应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故填:原子;(2)从微观角度看,该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了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17.用“”和“○”分别表示碳原子和氧原子,则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前后的微观模拟图如图。如果模拟图中的反应物全部参加了反应,请在最后的产物方框中补充相关粒子图形 ,使其表示正确,此产物为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答案】 混合物【详解】反应前有3个碳原子和4个氧原子,如果模拟图中的反应物全部参加了反应,则最后的产物方框中补充相关粒子是1个二氧化碳分子和2个一氧化碳分子,图示为,此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物质,因此属于混合物。18.课外活动中,王老师为大家演示了如下左图所示的趣味实验一“魔棒生烟”,该实验原理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已知:浓盐酸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 (1)图示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2)该实验中,保持氯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填名称)(3)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白烟的原因: 。【答案】(1)化合反应(2)氯化氢分子(3)这是由分子的运动造成的,氨气分子遇到氯化氢分子生成了新的物质氯化铵,氯化铵是固体,因此形成了白烟【详解】(1)图示反应中,图2显示,氨气分子与氯化氢分子反应生成了氯化铵,这是属于化合反应(2)在该实验中,保持氯化氢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是氯化氢分子(3)从微观角度解释产生白烟的原因:这是由分子的运动造成的,氨气分子遇到氯化氢分子生成了新的物质氯化铵,氯化铵是固体,因此形成了白烟19.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选填“甲”或“乙”)。(2)①图2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②该反应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 ;③请从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得出一个水分子是由 构成的。【答案】(1)甲(2) 过氧化氢分子 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详解】(1)在图1中,甲推动活塞,气体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隔;乙则是谈久了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图2中,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只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的反应,故符号表达式为:,在该反应中,过氧化氢分子发生改变,生成了水和氧气;从微观示意图中看出,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