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图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中图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地图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中图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 七年级地理同步教学 中图版(2024)
课题 地图(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备课时间 课时 第2课时
教法 演示 讲授 启发引导 学法 自学 合作探究 归纳总结
课程标准 根据 2022 年新版课程标准,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使用地图的习惯。同时,需结合生活实例,描述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捷,并阐述其在城市管理、资源调查、灾害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这体现了课标的实用性导向,注重培养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及对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认知与理解。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地图有初步接触,具备一定地理知识,如地图基本要素、比例尺等,但了解程度较浅。他们在地图阅读和地理信息分析上有一定基础,然而空间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有待提升。学生对地图和导航系统兴趣浓厚,渴望提高空间定位和导航能力。但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地图知识较为抽象,部分学生可能对地图分类、数字地图原理等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素养目标 地理实践力:学生能根据不同需求,准确选择合适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在实践中提升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地理信息技术与社会生活、生产关系的能力。 人地协调观:理解地图在资源规划、城市管理等方面作用,体会人类如何利用地理工具更好地协调人地关系。
重点难点 学会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类型地图,如交通图、导游图、政区图等。 了解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系统的特点及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流程
环节 师生互动
新课导入 (一)课程导入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人们在陌生城市借助手机地图导航顺利到达目的地的视频,提问:“在视频中,大家看到了什么工具帮助人们解决出行问题?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场景用过类似工具?”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后,积极回答问题,分享自己使用地图或导航软件的经历,如旅游时查找景点、乘车时规划路线等。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发学生兴趣,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 —— 利用地图查找信息以及现代地图技术。
教学过程 (二)利用地图查找信息 地图的分类 教师活动:展示不同类型地图,如交通地图、地形图、导游图、区域政治地图、城市图等,讲解按比例尺大小,地图分为大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分别适用于不同详细程度信息查询;按内容主题,分为政治地图、交通地图、气候地图等,满足特定信息需求;按制作技术,分为纸质地图、电子地图和在线地图服务等。举例说明不同地图用途,如自己驾车外出,可查看交通地图选择最佳行车路线;去郊野远足或考察,借助地形图设计行动方案等。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各类地图,聆听教师讲解,思考不同地图特点及适用场景。 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认识地图多种分类方式及各类地图用途,为后续选择适用地图奠定基础。 选择适用的地图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去北京旅行、出差,确定北京在中国大致位置,在天安门广场附近游览时寻找景点,分别需要用到哪种地图?”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给出第 31 页图 E、图 F、图 G 三幅不同地图(假设图 E 为中国政区图、图 F 为北京市交通旅游图、图 G 为天安门广场周边导游图),让学生分组讨论并选择。之后讲解选择地图时,需根据需求决定是否需要详细道路、地标或地形信息;评估地图更新频率,对于快速变化区域,选择更新频繁地图;确定地图使用目的,如用于导航、规划路线还是分析地理信息等。强调图例是地图语言,通过它可了解不同符号代表含义,利用比例尺可计算实际距离等。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结合生活经验和对地图认识,选择适合不同场景的地图。小组代表发言,阐述选择理由。在教师讲解后,理解选择地图的方法和要点。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思考和讨论中掌握选择适用地图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数字地图 数字地图的发展与特点 教师活动:展示传统纸质地图和现代数字地图对比图片,介绍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地图内容和表现形式日益丰富,引出数字地图。讲解数字地图定义,即通过数字化手段存储和呈现地理信息的地图。对比数字地图与传统纸质地图,指出数字地图具有直观、易于阅读,易于更新、便于存储和分享、可动态展示,数据扩展性强,可视化性能优越,制作周期短,信息载负大等优点,但需要特定设备和技术,而纸质地图不需要电力但更新慢、不易携带和分享。 学生活动:观察对比图片,聆听讲解,思考数字地图优势,与同桌交流对数字地图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数字地图发展背景,通过对比清晰认识数字地图特点。 数字地图的应用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数字地图在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旅游出行等方面应用案例。如在城市管理中,利用数字地图可系统、全面获得交通、人口、环境、用地等数据信息,为决策提供依据;在旅游方面,想去外地旅游时,数字地图可便捷、高效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交通路线,了解沿途自然、人文景观及食宿信息等。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享自己使用数字地图的经历和感受。 学生活动:观看案例,积极分享自己使用数字地图规划旅游行程、查找周边美食等生活体验,讨论数字地图给生活带来的便捷。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案例和学生自身经历,加深学生对数字地图应用的理解,感受地理信息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四)卫星导航系统 卫星导航系统的原理 教师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卫星导航系统工作原理的动画视频,简单讲解卫星导航系统(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卫星发送信号,用户设备接收信号后计算出自身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以汽车导航为例,说明卫星导航系统如何为用户提供实时导航服务。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视频,理解卫星导航系统基本原理,对卫星导航技术产生好奇和探索欲望。 设计意图:利用动画视频将抽象原理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卫星导航系统工作机制。 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与意义 教师活动:展示卫星导航系统在交通运输、农业、军事等领域应用图片和资料,介绍其应用。如在交通运输中,保障车辆、船舶安全高效行驶;在农业中,实现精准农业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在军事中,为作战指挥、武器制导等提供关键支持。引导学生思考卫星导航系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和资料,分组讨论卫星导航系统在不同领域应用带来的影响,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认识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及对社会各方面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课堂总结 (五)课堂总结 教师活动: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包括地图分类及选择适用地图方法、数字地图特点和应用、卫星导航系统原理和应用等。强调地图及相关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生活中多运用地图,关注地理信息技术发展。 学生活动:跟随教师思路,积极回应,巩固所学知识,明确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强化重点内容记忆,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