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 土地资源 【1课时】 (2024人教版)八年级 上 核心素养目标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并分析其利弊,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运用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及相关资料,分析土地资源利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培养人地协调观素养。 视频导入 【视频导入】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片 自然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关于我国的自然资源,有“地大物博”、“人多地少”两种看似彼此矛盾的说法。 那么,我国土地资源有哪些主要特征? a populous country 一. 人多地少 PART 01 土地孕育了地球上的万物,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和生活、生产的空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山川之根 衣食之源 万物之本 财富之源 1.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我国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土地资源总量丰富。 (2)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土地资源远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总量丰富,人均偏低 我国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是我国平均每人仅占有0.54公顷土地,仅为世界人均值的29%。 2. 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我国可利用的土地资源约占土地总面积的5/6,分为8种利用类型(图3.2)。 (1)建设用地3种 1% 交通运输用地 4%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5% 水域水利设施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水域水利设施用地 2. 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2)农业用地3种 耕地:16% 草地:33% 林地:35% 16% 耕地 种植业 33% 草地 畜牧业 35% 林地 林业 不利因素: ① 我国耕地紧缺,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1公顷,仅为世界人均值的1/4。 ② 适宜耕作的土地基本开垦殆尽,未来可用于开垦的土地数量少、质量低、开发难度大。 2. 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3)生态用地2种 湿地:3% 园地:3% 3% 湿地 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 3% 园地 公园、园艺类产业 沙漠 2. 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4)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 石山 沼泽 永久积雪 戈壁 冰川 土地利用类型 可利用土地 难以利用的土地 建设土地 农业土地 生态土地 交通运输、城镇村及工矿、水域水利设施 耕地、草地、林地 园地、湿地 沙漠、戈壁、冰川、雪山、沼泽、石山 特点:类型齐全,区域差异大 【思维梳理】 3.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利弊 (1)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等产业,也有利于开展工矿业生产和城乡建设。 (2)劣势:人均偏低,比例差异大。 一是难以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不利于先进农业机械和技术的广泛应用。二是农户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空间有限。 三是土地资源紧张,人类为了获取更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可能会开发一些生态脆弱的土地,如陡坡开垦、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这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思与学】我国山区为什么多修筑梯田? “层层叠叠似螺旋,直把稻田堆山巅”。梯田约占我国耕地面积的1/4,从南到北,几乎遍布山间。 我国山区为什么多修筑梯田?我国平原少、山区多,为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要,我国耕地开发从平原逐渐扩展到丘陵、山地, 缓解了耕地不足的问题。 山区坡度大,土地开垦容易导致水土流失。为此,人们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筑梯田,变坡地为平地(图3.3),既能保水、保土、保肥,又能增加粮食产量。 【探究活动】了解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1. 收集家乡土地利用类型数据。 2. 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百分比,并绘制成饼状图。 3. 根据饼状图,描述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 2020年广西土地利用类型 资料分析、实地调查是了解一个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的主要途径。收集、分析家乡土地利用数据,了解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 土地利用类型构成表 土地类型 百分比 耕地 25% 林地 48% 草地 7% 水域 5% 建设用地 5% 未利用土地 10% 1. 收集家乡土地利用类型数据。 2. 计算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百分比,并绘制成饼状图。 图例 耕地 25% 林地 48% 未利用 10% 水域 5% 建设用地 5% 草地 7% 广西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各类土地利用的构成特点如下: (1)耕地:耕地约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25% ,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水稻,旱地则种植玉米、甘蔗等耐旱作物。 (2)林地:由于广西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树木生长,林地占土地总面积比例较高,约48% 。 (3)草地:草地在广西的分布相对较少,占土地总面积比例约7% ,多为天然草地,主要用于发展畜牧业(养牛、养羊)。 (4)水域: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分布于全区,水域面积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5% 。水域不仅承担着灌溉、航运等功能,还是丰富的渔业资源产地。 (5)建设用地:随着广西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建设用地约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5% 。 (6)未利用土地:主要分布于偏远山区、石山地区以及沿海滩涂等地,土壤贫瘠、干旱缺水,沿海滩涂受海水潮汐影响,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未利用地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10% 。 3. 根据饼状图,描述家乡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 a populous country 二. 分布不均 PART 02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不均,区域差异明显 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秦岭—淮河 南方以水田为主 北方以旱地为主 大兴安岭:林地 长白山脉:林地 横断山脉:林地 青藏高原:草地 内蒙古高原: 草地 难以利用的土地 1. 我国耕地的分布 400mm 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湿润、半湿润区,主要用于发展种植业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黄土高原 四川盆地 A B C D E F G 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5个省级行政区耕地面积较大,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 塔里木盆地 耕地类型 干湿地区 地 形 旱 地 水 田 平原、高原、丘陵 平原、丘陵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400mm 2. 我国林地的分布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湿润、半湿润区的山地和丘陵,主要用于发展林业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长白山脉 东南丘陵 横断山脉 1 2 3 4 5 四川、云南、内蒙古、黑龙江 4 个省级行政区林地面积较大,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34%。 干湿地区 地 形 林 地 湿润区、半湿润区 山地、丘陵 东北林区 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以中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这里冬季银装素裹,茫茫一片林海雪原,被人们誉为"绿色金子的宝库"。木材蓄积量占全国总蓄积量的六分之一,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白桦、椴树、胡桃楸、水曲柳、柞树等。 西南林区 西南林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主要包括四川、云南和西藏三省区交界处的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以及喜马拉雅山南坡等地区。这里山峰高耸,河谷幽深,山脚和山顶高差悬殊,气候也随着高度变化,所以树的种类特别多。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高山栎、云南松等,这些都是很好的建筑材料。 东南林区 东南林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地区。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植物生长条件良好,树木种类很多,以杉木和马尾松为主,还有我国特有的竹林。这个林区的南部,是我国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宝库,经济林木更是丰富多彩,有橡胶林、肉桂、八角、桉树等,后面的三种经济林,盛产名贵的药材和香料。 3. 我国草地的分布 400mm 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的干旱、半干旱区,主要用于发展畜牧业 1 2 3 4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天山山脉 西藏、青海、内蒙古、新疆、 甘肃、四川6个省级行政区草地面积广阔,占全国总面积的94%。 干湿地区 地 形 草 地 干旱区、半干旱区 高原、山地 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和东部。这片牧区水草丰美,天然草场广阔,拥有丰富的优质牧草,如羊草、针茅等,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内蒙古牧区的畜牧业历史悠久,是当地传统的经济支柱产业。其中,蒙古羊、三河马、三河牛等都是久负盛名的优良畜种。 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以农耕区畜牧业为主,大体分布在陕西、山西两省,该地区也有大量坡地,在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后,人工草地面积有所增加,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饲草基础。在畜牧品种方面,养羊业较为突出,养牛业也有一定规模,从经济效益角度看,畜牧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重要的收入来源。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牧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该地区的畜牧业以高原特有的畜种为主,如牦牛、藏山羊等。牦牛具有极强的适应高海拔、低氧环境的能力。它们是当地牧民的主要生活来源,提供肉、奶、毛皮等产品。牦牛还能帮助牧民运输物资,是高原地区重要的交通工具。 新疆天山牧场 天山草原是新疆的主要天然牧场,以其面积广大、水源充足、牧草繁茂而著称。天山牧场在夏季和冬季分别在天山的不同海拔区域放牧。夏季时,牧民会将牲畜带到天山的高山草甸放牧,因为此时高山地区的气温适宜,牧草生长茂盛,且有充足的冰雪融水作为水源。 —— 土地利用类型 干湿地区 地形 耕 地 旱地 水田 林 地 草 地 难以利用的土地 【思维梳理】 平原、高原、丘陵 平原、丘陵 半干旱区 半湿润区 湿润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 山地、丘陵 干旱区、半干旱区 高原、山地 干旱区、半干旱区 戈壁、荒漠、雪山 冰川、沼泽、石山 a populous country 三.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PART 03 1.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人口快速增长,我国在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乱占耕地,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用地快速扩张,占用大量的耕地。 (2)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放牧的羊越来越多,草场退化严重。 (3)乱砍滥伐,加剧了水土流失。 (4)土地污染:不当排放造成土地的污染。 1. 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土地。 因地制宜的五个原则: A:宜耕则耕 B:宜林则林 C:宜草则草 D:宜湿则湿 E:宜沙则沙 A B C C D E 永久基本农田 农业用地 2.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国家粮食、生态等安全,我国针对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分别设定了开发和保护的界限。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保护耕地。严守18亿亩(即1.2亿公顷)耕地红线,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变其用途。 永久生态用地 生态用地 2.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2)生态用地具有多种重要用途,主要体现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一旦生态用地遭到破坏,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可能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 保护生态用地。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确保永久生态用地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用途不改变。 城镇用地 建设用地 2.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3)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其用途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城乡住宅、公共设施、工矿用地、交通和水利设施、旅游用地、军事用地、宗教用地等,满足居民生活、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规范城镇用地。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防止城镇无序漫延。 【活动探究】初步了解我国的国家公园 我国设立国家公园,是对生态保护红线内的土地采取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2022年11月30日,国家印发《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宣告中国国家公园的建设目标: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建成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49个国家公园,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千米。 1. 收集资料,说说我国已建成的三江源国家公园、大熊猫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等5个国家公园的位置和范围。 2. 阅读下面的资料,选择你感兴趣的区域,进一步查找相关资料,举例说明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 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青藏高原腹地,地形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地貌为主,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地带,地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是我国东北虎、东北豹种群数量最多的地区。 大熊猫国家公园规划范围跨四川、陕西和甘肃三省,地处秦岭、岷山、邛崃山和大小相岭山系,目的是大熊猫栖息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为保持大熊猫种群稳定奠定基础。 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脉北段,涉及福建、江西2省,是世界范围内极负盛名的丹霞地貌名山。 1.首批国家公园简介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位于海南岛中部山区,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日照时间长,太阳总辐射量大。 2. 查找相关资料,举例说明国家公园的生态价值。 (1)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拥有极为重要且多元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水源涵养与调节径流、生物多样性宝库、调节全球气候、土壤保持与碳汇功能。虽然青藏高原气候寒冷,但仍存在一定的植被生长和土壤有机碳积累。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物体内和土壤中,形成碳汇。 (2)黄河流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水源涵养价值——为区域工农业生产提供水源、调节气候(众多湖泊、湿地像一个个“天然空调”)。 ②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价值。 ③土壤保持价值——防止水土流失,维护土壤肥力。 ④调节洪水价值——自然滞洪(湖泊、湿地和河漫滩)、削峰补枯(调节黄河的水位和流量,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 【随堂检测】 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是2022年我国土地资源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可利用土地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是(?? ?) A.林地 B.耕地 C.草地 D.难以利用土地 2.我国耕地主要(??? ) A.位于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B.包括旱地和水田 C.分布在高原、山地、盆地 D.为非可再生资源 A B 【随堂检测】 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下图是2022年我国土地资源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3.要在第一时间获取我国耕地面积的动态变化,监测体系的信息应来自(?? ?) A.电子地图 B.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 C.中国地形图 D.卫星影像地图 4.为严守耕地红线,我们应该(?? ?) A.大力开垦荒地 B.保护好每一寸耕地 C.围湖围海造田 D.开垦难以利用的土地 D B 【随堂检测】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正确的是(?? ?) A.区域差异明显 B.人均占有量大 C.后备耕地充足 D.耕地比重较大 6.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西部非季风区的高原、山地 B.东部季风区的山地、丘陵 C.西部干旱、半干旱的盆地 D.东部季风区的平原、丘陵 A D 【随堂检测】 2024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当年的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7.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也丰富 B.土地类型多样,耕地比重大 C.各类土地资源分布比较均匀 D.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 8.下列地形区与其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搭配合理的是( ???) A.内蒙古高原——耕地 B.大兴安岭——草地 C.横断山区——林地 D.华北平原——草地 D C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