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气候练习题(含答案)选择题近些年,哈尔滨掀起了一股旅游热,被亲切地称为“尔滨”。2025年元旦期间,多支来自南方的旅行团齐聚哈尔滨,当地少数民族也大展风采鄂伦春族男女老少穿着传统服饰走上大街,宣传东北旅游。读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1~4题。1.南方某游客从广州出发时,还穿着轻便的衣服,一出哈尔滨的机场,都纷纷穿上了厚羽绒服。这反映了( )A.我国东西时间差异大B.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C.我国地域辽阔,跨经度广D.我国地形复杂多样2.我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特点是( )A.随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B.拉萨气温最低C.海拔越高气温越高D.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3.鄂伦春族的“狍头皮帽”,原料以皮、毛为主,吸引了大众目光,其主要作用是( )A.美观 B.防雨C.御寒 D.防晒4.游客去哈尔滨旅游应携带( )①防晒霜 ②防蚊喷雾 ③耳帽 ④手套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分析降水量分布状况是认识区域差异的重要内容。下图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和四地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5~7题。5. 生活中,雨伞、雨衣是我们常用的防雨物品,只考虑降雨的影响,下列城市中,雨伞、雨衣使用频率最高的是( )A.北京 B.乌鲁木齐 C.拉萨 D.广州6.我国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A.由南向北逐渐增多B.从内陆向沿海逐渐减少C.由西向东逐渐减少D.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7.四地中( )A.甲地降水季节变化最小B.乙地雨季最长C.丙地7月降水量最大D.丁地年降水量最小植被类型与降水量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下图示意某区域降水和植被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8~9题。8.该区域降水( )A.自东向西逐渐增多B.自东向西逐渐减少C.自南向北逐渐减少D.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区9.关于该区域植被的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400 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B.草原主要在年降水量200-400 mm的半干旱地区C.荒漠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在200 mm以下的干旱地区D.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越稀疏中药古称“本草”,古代中药文献多称“本草”,现在部分中草药俨然已经是举世公认的中国符号。读我国部分中草药分布图,完成10~12题。10.明代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记载了我国1 892 种中草药,我国中草药种类丰富,这体现了我国( )A.高原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明显B.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C.气候类型复杂多样D.深受季风气候影响11.对图中中草药产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怀地黄产区全年气候湿润B.黄芪产区降水集中在冬季C.云南三七产区夏季台风多发D.冬虫夏草产区气候高寒12.从冬虫夏草的分布地可推测其生长习性为( )A.耐高寒 B.抗高温 C.喜温热 D.喜湿润山东威海由于降雪多被称为“中国雪窝”。2023年12月22日,山东威海暴雪,积雪厚度超过70厘米,打破山东积雪厚度54厘米的纪录。读山东半岛局部示意图,完成13~17题。13.本次冷流降雪的过程中,威海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14.图示地区多年平均降雪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B.从西北向东南递减C.从东北向西南递减 D.从西北向东南递增15.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 )A.渤海和黄海 B.渤海和东海C.黄海和东海 D.东海和南海16.青岛冷流降雪量远小于威海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活动频繁 B.地形阻挡C.距离海洋更近 D.纬度更高17.威海成为“中国雪窝”的自然原因有( )①地处山东半岛北侧海滨,背靠山东丘陵,从海滨到内陆海拔骤然提升②北面朝向大海,海洋上空气湿润,温度高于同纬度的陆地,为形成降雪创造了条件③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风从北方长驱南下,为形成降雪提供了动力④距海近,主要受来自太平洋湿润的东南季风影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从气候学上讲,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读某年10月我国各地当前季节及常年入冬时间分布图,完成18~20题。18.据图可知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大致是( )A.北高南低B.西高东低C.内陆高沿海低D.低纬度高,高纬度低19.从图中可以发现( )A.10月武汉处于冬季B.常年无冬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南C.昆明入冬时间最晚D.10月黄河以北的地区都已入冬20.对图中各城市入冬时间出现差异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哈尔滨深居内陆,入冬较早B.乌鲁木齐海拔较高,入冬较早C.拉萨纬度较低,入冬较早D.海口位于低纬度海岛,全年无冬“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喜高温高湿,喜光向阳,气温是影响荔枝成熟的主要因素。广东荔枝的成熟期一般为6—7月,四川荔枝的成熟期为7—8月。读我国荔枝主要产区分布图,完成21~22题。21.我国荔枝的主要产区位于( )A.寒温带和中温带 B.中温带和暖温带C.暖温带和亚热带 D.亚热带和热带22.广东荔枝成熟比四川荔枝早的原因是( )A.土壤更肥沃 B.地形更平坦C.纬度更低,气温高 D.降水较少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会影响生产生活、民风民俗、植被等许多方面。读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完成23~24题。23.与图中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大体一致的年降水量线是( )A.200mm B.400mmC.800mm D.1 600mm24.下列关于上海、北京、拉萨、乌鲁木齐四城市所属的干湿地区对应正确的是( )A.上海——半湿润区B.乌鲁木齐——干旱区C.北京——湿润区D.拉萨——干旱区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对土壤要求不高。结合图文资料,完成25~27题。25.读图可知,中国的气候特征表现为(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我国东部地区②气候复杂多样 ③季风气候显著④气候类型齐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26.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青藏高原的气候具有特殊性,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高B.距离海洋远C.平均海拔高D.受夏季风影响小27.在我国,大体上最适宜种植水稻的气候区为( )A.高原山地气候区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C.温带季风气候区D.亚热带季风与热带季风气候区二、非选择题28、文学作品蕴含丰富的地理现象与规律。结合朱自清的《春》片段,从地理角度解读文学经典。材料一:朱自清,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材料二: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地区杏花开放日期和四城市气候资料。作者简介(1)朱自清,字佩弦,号实秋,出生于________省,省会城市为________。春天的风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文中“东风”指________季风。(填风向)春天的水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3)根据图中四城市降水资料,推测朱自清家乡的降水季节分配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据此判断文中河流“水涨起来了”水位最大的季节是________。春天的花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4)据图总结,图中杏花开放时间的空间变化规律,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判断朱自清家乡桃花“赶趟儿”的月份。春天的雨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5) (开放性设问)举例说明降水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国各地位置不同,地表形态也千差万别,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气候也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图a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图b为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表为齐齐哈尔与巴黎气温比较表。地点 纬度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气温年 较差/℃齐齐哈尔 47°23′N ——19.2 22.8 42巴黎 48°58′N 3.5 18.4 14.9探究一:认识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1)完成下列框架图。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探究二:比较气候差异,分析影响因素(2)受季风影响,我国齐齐哈尔比纬度相近的巴黎冬季气温更____________,夏季气温更____________,气温年较差更____________。对比城市 气候差异 主要影响因素上海与 沈阳 上海最冷月平均气温①__________(高于/低于)沈阳最冷月平均气温;上海最热月平均气温②________(高于/低于)沈阳最热月平均气温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沈阳与 吐鲁番 沈阳的年降水量比吐鲁番的年降水量④______(多/少)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究三:分析气候差异,助力经济发展(3) (中考新设问·开放性设问)齐齐哈尔冬季寒冷,冰雪资源丰富,请你思考齐齐哈尔该怎样利用季节与自身条件发展经济。答案1-5BACDD 6-10DABDC 11-15DABCA 16-20BADCD 21-25DCBBB 26-27CD28.(1)江苏 南京 (2)东南 (3)降水集中在夏季(或夏秋多,冬春少) 夏季 (4)杏花开放时间的空间变化规律是自南向北推迟;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因素);连云港桃花“赶趟儿”的月份是3月。(5)示例一:有利影响:降水可以缓解作物的旱情,影响粮食产量。不利影响:降水导致路面湿滑,影响人们视线,不利于人们出行;降水过多容易引起洪涝灾害。示例二:影响民居:降水多的地方房屋屋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降水少的地方,房屋屋顶坡度小;影响农业类型: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是畜牧业,以东为种植业(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影响农作物分布:南方以水稻为主,北方以小麦为主。29.(1)空间 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时间 (2)低 高 大 高于 高于 纬度因素(纬度/纬度位置) 多 海陆位置(海陆/海陆因素) (3)齐齐哈尔利用冬季发展经济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发展冰雪旅游,打造特色冰雪景区和线路;举办冰雪赛事,发展冰雪运动产业;开发冰雪文创产品;推动冰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促进 “冰雪 + 餐饮”“冰雪 + 康养” 等多产业融合。(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