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坚守公平课件(共22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坚守公平课件(共22张PPT)

资源简介

(共22张PPT)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第1课时 坚守公平
【观看视频】《高考改革》。
情境导入
同学们,高考改革十年来,你感受到了哪些新变化?这些变化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
【预设】
1.取消了文理分科,实行选科模式。
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考试科目。
3.高校录取方式不仅只看成绩。
4.高考改革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机会。
……
【教师导课】高考是对中国学生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它关乎一个人一生的命运。从“一考定终身”到“多元评价”,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到“条条大路通罗马”,高考改革不是简单的制度调整,而是一次对教育本质的深情回望——它既守护着“寒门生贵子”的公平信仰,又搭建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代舞台。今天,让我们通过高考改革走进“坚守公平”这节课。
【学生活动】我是小记者。
同学们,根据你们课前的采访进行汇报:你认为怎样的高考才算公平?你如何理解公平?
精彩课堂
环节一 感知公平
【预设】
1.分数透明,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2.不作弊,不泄露试题。
3.学生能够适当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参加考试。
4.没有性别歧视;录取时适当照顾山区考生。
5.公平就是考试内容相同,录取机制相同。
6.公平就是人人拥有同等的机会。
7.公平就是在同一标准下进行考核。
……
【活动说明】课前布置学生开展有关“怎样的高考才算公平”的社会调研,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在课上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高考公平是一个重要命题,关乎教育公平和人才培养。从规则层面看,高考要有透明、统一的标准,在机会层面,需要国家通过各种举措保障所有学生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公平通常是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在社会生活中,公平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意味着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都要按照规则办事。
环节二 解码公平价值
【情境材料一】公平性改革的顶层设计。
1.“3+1+2”选科模式VS老高考选科模式。
新高考:学生可跨文理选科(如“物理+化学+地理”),打破传统文理分科限制,赋予学生更多选择权,减少“被迫学”“盲目学”现象,提升学习自主性与内驱力。同时,改革配套的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更早明确发展方向,降低因学业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老高考分文理科:统考语文、数学(理科数学)、外语、理科综合(物化生)或文科综合(政史地)。
2.综合素质评价。
传统高考“一考定终身”导致学生陷入题海战术。改革通过“分类考试”(如高职单招)“多次考试”(外语、选考科目可复读)“过程性评价”(纳入社会实践、竞赛成果等),减轻机械刷题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精力发展兴趣特长(落实“双减”政策与素质教育理念)。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竞赛成果等
纳入录取参考,弱化单一分数评价。
3.专项计划:高考专项计划的三大类型。
国家专项计划,又称原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于2012年开始实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推出的面向原贫困县(市、区)的三大专项计划之一,该专项实施主体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70多所高校。
地方专项计划是指地方高校定向招收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的专项计划。一般只为省属重点大学,在国家专项批次之后。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招生计划一般不会少于本校一批次招生规模的3%。
高校专项计划,是国家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上大学而出台的一项优惠政策,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具体实施区域由有关省(区、市)确定。
【学生活动】个人独立思考后小组合作讨论:如果你是2025年高考生,你更希望高考是按“老模式”还是“新模式”考?为什么?
【活动说明】展开小组讨论,限时2分钟。
【预设】
1.按“新模式”考,我会选择我更加擅长的学科,更有利于我取得高分,也更利于我以后的发展。
2.按“新模式”考,我有更多的选择权。
3.按“新模式”考,我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打破了我的学科短板,对我来说更能发挥我的特长。
4.按“新模式”考,条条大路通罗马。
……
【教师小结】很多学生都希望按“新模式”考,是因为“新模式”更公平,更能适应学生的终身发展,让每个努力的人都有公平的机会,保证个人的合法权益,使个人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机会和成长条件。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情境材料二】观察下列表格,对比改革前和改革后指标发生的变化。
【思考】观察表格,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这些变化会对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预设】
1.高考改革后,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比例提高,有利于维护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权。
2.城乡录取差距缩小,有利于激励学生通过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
3.加分人数占比大幅度降低,有利于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
4.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生上大学的人数增加,很多农村考生走上了“逆袭之路”,有利于维护国家稳定和谐。
……
【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看到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长治久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励人们通过奋斗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环节三 公平的实践
【情境材料】争议与挑战:新高考是否真正实现了公平?
1.少数民族加分项目:一些人认为加分政策可能对其他考生不公平,尤其当加分幅度较大时,可能会影响录取的公平性。例如在一些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的地区,少数民族考生和汉族考生接受的教育条件相近,此时加分政策可能会被认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违规操作的现象,如个别考生或家长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少数民族身份以骗取加分,这不仅破坏了政策的公正性,也引发了社会公众对整个加分政策的质疑。
2.综合素质评价的“阶层差异”:城市学生人均参与3项社会实践,农村学生不足1项。某调研显示,985高校综评录取学生中,62%来自省会城市,38%来自地级市,县域学生仅占0.3%。
3.高考移民现象:部分家长通过“空挂学籍”“虚假户籍”获取高考资格。
【学生活动】政策模拟座谈会:为解决高考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争议与挑战,国家邀请普通公民代表、考生家长代表、教育部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方意见。
【活动说明】
1.每6人为一组,组长抽签决定普通公民代表方、考生家长代表方、教育部负责人方,展开小组讨论,限时3分钟。
2.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补充,每人限时30秒。
3.座谈主题:如何让高考改革更公平?
【预设】
1.国家要加强对少数民族考生身份认定的审核,发现问题加大惩治力度。
2.全面公开少数民族的加分政策及少数民族考生的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3.给少数民族考生加分,也是为了维护民族团结。没有绝对的公平,可以对在教育资源较好地区学习的少数民族考生减少加分或不加分。
4.一些偏远山区因师资力量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选科需求,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多派一些支教老师去山区,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
5.加大对教育薄弱地区的投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资源共享。
6.通过教师之间的交流,让农村的孩子享有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7.国家制定相关政策,因地制宜给农村学生更多参与实践活动和特长培养的机会,比如开展“乡村调研”,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8.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户口迁移、学籍变动的审核,严格把关,避免通过高考移民获取高考资格。
9.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建立健全高考移民监测和查处机制,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管理和甄别,发现高考移民行为严肃处理,取消高考生报名资格,追究父母责任。
10.高考改革后,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比例提高,有利于维护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权。
11.公民若发现高考移民现象,应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12.所有考生都需要自觉遵守高考规则,不做违法的事。
……
【教师小结】尽管国家在努力地实现高考公平,但公平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渴望公平的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维护社会公平,需要每个人努力追求公平、捍卫公平,也需要充分发挥规则的保障作用。
【评价设计】完成评价量表。
1.请你采用“诤友式”(即“欣赏+建议”)的评价方式,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填写评价量表,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同深入探讨了“坚守公平”这一意义深远的主题。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公平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它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的实现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不懈努力追求和捍卫公平。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坚守公平
教学特色
1.通过高考改革这一“小切口”展现坚守公平的“大主题”,既落实学科知识,又培育学生对国家制度的认同和社会责任感。
2.选取高考改革这一兼具时代性、争议性的真实情境,以“公平的内涵—价值—实践”为主线,整合教材知识点与高考改革案例,引导学生在复杂情境下运用学科思维分析问题。
3.实践导向鲜明,通过政策模拟座谈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将“坚守公平”从认知层面转化为行动自觉,落实“做负责任的公民”的课程目标,促进知行合一。
课堂评价
1.“公平是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这句话的意思是( )
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②公平能让人感受到尊严,激发潜能
③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
④公平可以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2.下列行为中,符合坚守公平要求的是( )
①某商家开展促销活动,对所有消费者一视同仁,无差别对待
②在学校运动会的跑步比赛中,裁判员严格按照比赛规则评判成绩
③某公司招聘员工,只招收名校毕业生,拒绝普通院校学生
④一些同学在考试中作弊,获取高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3.2024年,国家进一步完善医保政策,提高了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医保报销比例。这一举措( )
①体现了国家致力于维护社会公平
②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③说明公平是绝对的,只要努力就能实现
④保障了弱势群体平等享受医疗资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