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时一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原始社会1.(2024·江苏盐城期中)《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òu,通肉)。”描绘的是( )A.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状况B.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C.奴隶们艰苦劳作的状况D.原始社会氏族组织的状况2.《史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对此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没有剥削,是人类社会的理想阶段 ③内部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④人们一直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产品十分有限,只能维持生存的需要。如果不实行平均分配,就会有一部分人被饿死,这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也不可能繁衍生存下来。从生产关系看,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B.生产资料共同占有C.生产工具极其简陋 D.建立平等互助关系4.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通过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人们了解到这个神秘的社会竟然长达数百万年之久,力图揭开这个社会的神秘面纱。下列关于这个远古时代,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家庭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在氏族制度下,氏族长处理日常内部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人共同讨论决定 ③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④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吗?”以下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最科学的是( )A.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是一个理想社会B.是理想社会。虽然生活艰苦,但那时社会风气好,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C.不是理想社会。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D.生产力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不是理想社会知识点二 奴隶社会6.(2024·湖南株洲月考)《诗经》中描述了奴隶们的穿着状况:“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自己住的却是狭窄、潮湿的地穴。奴隶主们过着“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奢侈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由此可见( )①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②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③奴隶被强制劳动,但有一定人身自由④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7.(2024·河南沂源期末)2023年12月15日召开的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SAF)中,四川的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项目——“琳琅满目的祭祀遗存——古蜀荣光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成功入选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经考古研究,三星堆祭祀坑大致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形成,琳琅满目的祭祀遗存,是古蜀文明的荣光,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见证。该遗址所处时代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有( )①青铜器广泛使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②被统治阶级毫无人身自由,被强制劳动 ③统治阶级建立了军队、监狱,对社会成员进行统治 ④统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只给被统治阶级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8.(2024·安徽芜湖开学考)2023年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了竹园岭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为重构广州建城以前珠江三角洲人类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从出土文物来看,竹园岭遗址商时期遗存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中期前后。部分磨制精细、形制规整的石戈、璋、戚、钺、有领环和玉璧等应属于礼仪用器,明显可以看到中原夏商礼玉文化的影响。围绕该考古发现,同学们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①甲同学:石器的使用,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②乙同学:生产力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 ③丙同学:摆脱蒙昧野蛮,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④丁同学:中原文化拓展传播,推进早期岭南社会进步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9.在晚期的美索不达米亚社会中,有些奴隶在贵族或神庙的土地上劳动,不过大部分奴隶的职业是富有家庭的仆人,奴隶表现好的话也会经常得到金钱上的馈赠。奴隶在为主人提供服务时,甚至可以从事小规模的贸易,赚取一定的金钱赎买自己的自由。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开始盛行 ③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④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已经产生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0.下述论断说明( ) 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 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 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①如果不经历奴隶社会时期,就没有现代欧洲的出现 ②奴隶制的建立是希腊国家和罗马帝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奴隶社会发展了生产力,替代了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④希腊国家和罗马帝国的文明时代是在奴隶制时期开启的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1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 在原始农业时期,农业生产粗放,农具的材料以石、骨、蚌、木为主;种类可分为农耕用、收割用和加工用三类。我国古代历史上,铁制农具的使用和推广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兴起,是中国农具史上的大变革: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有了质的飞跃。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材料二 在古罗马,奴隶没有被当成人,而是像商品一样,在市场上被明码标价。奴隶没有任何权利,哪怕是最基本的生存权也没有;大多数奴隶主都很残忍,为防止奴隶逃跑,他们给奴隶做特殊标记,比如在脸上刻字、带上锁链等。一旦奴隶犯事或者逃跑了被抓回来,奴隶主就会严厉惩罚他们,断肢、割鼻、挖眼等酷刑常常施加在他们身上。(1)结合材料一,谈谈生产工具的改进给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的影响。(2)结合材料二,分析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课时一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1.A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意为“去砍伐野竹,连接起来制成弓;打出泥弹,追捕猎物”,由此可见,题干描绘的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以狩猎为生,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状况,A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奴隶们艰苦劳作的状况,也没有涉及原始社会氏族组织的状况,B、C、D不符合题意。2.B 材料描述的是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但不是理想阶段,②错误,①符合题意。在原始社会时期,内部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③符合题意。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④错误。3.B 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是生产资料共同占有,B正确。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是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A排除。生产工具极其简陋不是生产关系角度的直接原因,C排除。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建立平等互助关系也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也不是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D排除。4.D 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①错误。在氏族制度下,氏族长负责处理日常内部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②错误。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③正确。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④正确。5.D 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但原始社会十分落后,不是理想社会,A说法错误。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的温饱得不到解决,不是理想社会,B说法错误。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社会,不是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主要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财富极其匮乏,C不符合题意。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该选项是最科学的说法,D符合题意。6.C 材料反映了奴隶主们过着“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奢侈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由此可见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强调的是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奴隶制国家的产生,②不符合题意。在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错误。7.D 青铜器广泛使用是生产力,不属于生产关系,①错误。三星堆祭祀坑大致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形成,说明该遗址所处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②④符合题意。统治阶级建立了军队、监狱属于上层建筑,不属于生产关系,③错误。8.D 在原始社会,石器的使用使得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而材料反映的是奴隶社会时期的状况,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在奴隶社会,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未体现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②不符合题意。竹园岭遗址遗存的年代大致在商代中期前后,已经处于奴隶社会,人类已经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③符合题意。部分遗存可以看到中原夏商礼玉文化的影响,表明当时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推进早期岭南社会进步,④符合题意。9.B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时期,在这一时期,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①④符合题意。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开始盛行,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而材料反映的是奴隶社会,②③不符合题意。10.D 奴隶制的确立带来了希腊国家和罗马帝国的文明时代,说明奴隶社会替代原始社会,发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③④符合题意。历史发展是有其规律的,材料强调的是奴隶制开启了欧洲的文明时代,并不是说奴隶社会是现代欧洲的必经阶段,①错误。奴隶制的建立不是希腊国家和罗马帝国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错误。11.(1)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2)①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了,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②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奴隶主和奴隶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产品如何分配等三个方面说明即可。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认同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2.科学精神: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科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科学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及其强大生命力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时一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一、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1.原始社会的本质及特征生产力 ①旧石器时代:采集天然食物。 ②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 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人类实现了定居生产 关系 ①决定因素: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 ②基本特点: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 的关系, 分配劳动产品政治 关系 ①氏族: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氏族制度: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 共同讨论决定(注意:氏族长没有任何特权,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 ③部落联盟: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微提醒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当时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虽然没有剥削和压迫,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并不是人类的文明时代和理想社会。2.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解体(1)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过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 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3)标志: 变成私有财产。(4)原始社会的解体: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二、奴隶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两大阶级 及其地位 阶级和 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生产关系 的特点 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 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主要矛盾 和 之间的矛盾奴隶制国 家的产生 ①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 ②国家是 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历史进 步性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 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 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判一判(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2)原始社会中人们共同劳动、平等互助,是理想的社会形态。( )(3) 生产资料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4)奴隶有一定的财产和人身自由,奴隶主占有奴隶大部分劳动成果。( )(5)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与阶级相伴而生。( )想一想(1)在氏族制度下,一切大事都是由全氏族成员共同讨论决定吗?提示: (2)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了贫富分化加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吗?提示: (3)存在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吗?为什么?提示: 1.教材P2“探究与分享”联系上述故事,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提示:在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单个人的力量非常弱小。为了获得食物,求得生存,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满足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否则,在劳动成果很少的情况下,有的人得到的多了,另外一些人就可能被饿死,整个集体就会遭到削弱和破坏。2.教材P3“探究与分享”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阐明你的理由。提示:观点一是正确的。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开始盛行,私有制逐步形成和发展。观点二是错误的。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正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原始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观点三是错误的。在原始社会,人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自然把自己的全部生活同氏族连在一起,逐渐形成原始人朴素的道德观念。原始人这种朴素的道德观念,对调整、巩固氏族组织起过积极的作用,这证明了私有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也只存在于一定阶段上。3.教材P4“探究与分享”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提示: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人们的劳动产品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所需外还有一些剩余,战俘因而获得生存的机会,成为供人奴役和剥削的对象。这说明“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随着奴隶劳动日益普遍,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了两大对立阶级,一个是奴隶主阶级,一个是奴隶阶级。随着阶级的出现,原来为整个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氏族机构逐渐瓦解,奴隶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产生了。这说明“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议题 为何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情境1】 两位高一学生针对“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这一内容,展开讨论。甲 原始社会是无阶级剥削的社会,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私有观念,人们过着财产共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在奴隶主心中,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奴隶戴着脚镣做各种苦役,稍有疏忽,就会受到惩罚。所以,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更野蛮落后。乙 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蒙昧、野蛮和困苦之中,穿的是树叶、兽皮,住的是山洞、窝棚;疾病、自然灾害和战争使人的寿命相当短,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贫乏。在奴隶社会,人们创造了文字,制定了历法,建立了数学、医学等学科。所以,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探究1 分析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并说明理由。【情境2】 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了一尊商代青铜大鼎。鼎腹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这是我国已出土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在世界古代青铜器中也是罕见的。它的制作技术相当精巧。因此,许多研究者认为,要浇筑后母戊大方鼎,需要80多个坩埚同时作业,这就需要有二三百名奴隶的密切协作才能进行。如果加上制模、翻范和修饰,再加上采料、运输和配料,所需要的具有专门技能的奴隶就更多了。探究2 分析奴隶制的建立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1.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对比类别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地位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阶级社会,也是人类文明的开端生产力 状况 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生产关 系状况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主完全占有和支配奴隶全部的劳动成果,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社会管 理单位 氏族议事会、在原始社会末期形成部落或部落联盟,共同管理集体事务 奴隶制国家:奴隶主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历史 进步性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顺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2.正确认识私有制的产生(1)私有制的产生,造成了贫富分化的加剧,原始社会人人平等的生产关系被瓦解,出现了人剥削人的现象,但不能说私有制是“万恶之源”,私有制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2)私有制的产生,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使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3.奴隶社会的进步意义(1)生产力的进步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4.判断人类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志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的,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1.奴隶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五大社会形态之一,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在看似倒退的压迫剥削背后,人类社会向前走了一大步。这一大步体现在( )①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②奴隶制度的建立适应并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 ③奴隶主阶级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 ④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2.2023年暑假,某同学到某地原始社会遗址参加研学活动时,收集到以下生活情景:一群人拿着未经加工的木棍,把正在吃东西的小鹿围住,并猎杀;然后,人们燃起火堆,将鹿肉烤熟,并平均分配给在场的每一个人。根据这一生活情景,下列解读合理的是( )①私有化的家庭资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②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③磨制工具得到广泛推广,劳动效率提高④该生活场景中的人群可能属于同一个氏族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2023年8月22日,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该遗址距今约7 000年,是目前江淮东部里下河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新石器时代( )①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②人类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③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④人们依旧是平均分配劳动产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4.“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一诗出自《诗经》,全诗充满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这表明(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②奴隶的劳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③奴隶和奴隶主两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④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5.由于奴隶社会存在着种种酷刑,更有商纣王这样的暴君,草菅人命、胡作非为。所以大家对奴隶制社会有一种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非常野蛮,非常残暴,非常没有人性。但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来看,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下列能佐证这一历史进步的是( )①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③共同讨论决定集体事务 ④青铜金属工具得以广泛使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课时一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基础知识·准落实】新学知识巧梳理一、1.原始畜牧业 平等互助 平均 全氏族成年人2.(2)家庭 (3)土地二、奴隶主 奴隶 奴隶主 全部产品 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 阶级矛盾 金属 文字 判一判 (1)× (2)× (3)× (4)× (5)×想一想 (1)提示:在氏族制度下,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而不是全氏族成员。(2)提示: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导致贫富分化加剧。但在当时,私有制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3)提示:不是。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学科素养·稳提升】议题情境探究探究1 提示: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②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③原始社会末期,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已经阻碍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它。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能够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协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探究2 提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①不杀俘虏,保存了大量劳动力。②奴隶主占有大量的奴隶,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③利用简单的分工协作,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跟踪训练1.A 在看似倒退的压迫剥削背后,人类社会向前走了一大步,这一大步体现在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奴隶制度的建立适应并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①②说法正确。奴隶主阶级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强调了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不是人类社会向前走了一大步的体现,③不符合题意。原始社会末期,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此时并未进入奴隶社会,④不符合题意。2.D 私有化的家庭资产出现是在原始社会末期,①不符题意。一群人拿着未经加工的木棍为工具,将烤熟的鹿肉,平均分配给在场的每一个人,这意味着当时为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正确。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得到广泛推广,劳动效率提高,而材料中拿着未经加工的木棍,属于旧石器时代,③错误。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该生活场景中的人群可能属于同一个氏族,④正确。3.D 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新石器时代属于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③④符合题意。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①不符合题意。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处于蒙昧野蛮的状态,②不符合题意。4.C 材料并未反映奴隶社会的历史进步性,①排除。《伐檀》一诗出自《诗经》,是嘲讽奴隶主不劳而食的诗,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怨恨,并对剥削者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可知诗歌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及主要矛盾,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及主要矛盾,并未反映奴隶的反抗斗争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④排除。5.C 在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①不符合题意。在奴隶社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青铜金属工具得以广泛使用,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②④说法正确。在原始社会,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③不符合题意。6 / 6(共68张PPT)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1.描述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阐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2.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1.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认同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2.科学精神:科学认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科学评价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科学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及其强大生命力第一框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时一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目录基础知识·准落实1学科素养·稳提升2教学效果·勤检测301基础知识·准落实梳理归纳 高效学习一、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1. 原始社会的本质及特征生产力 ①旧石器时代:采集天然食物。②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前): 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人类实现了定居生产 关系 ①决定因素: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②基本特点: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 的关系, 分配劳动产品原始畜牧业 平等互助 平均 政治 关系 ①氏族: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②氏族制度: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 共同讨论决定(注意:氏族长没有任何特权,没有强制手段,全靠风俗习惯和自己的威望解决氏族内部的问题。)③部落联盟:原始社会末期,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部落,有的部落联合起来组成部落联盟全氏族成年人 微提醒 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是由当时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虽然没有剥削和压迫,但是生产力水平低下,并不是人类的文明时代和理想社会。2. 私有制的产生和原始社会的解体(1)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过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 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3)标志: 变成私有财产。(4)原始社会的解体:贫富分化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家庭 土地 二、奴隶社会——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两大阶级及其 地位 阶级和 阶级。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阶级就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集团生产关系的特 点 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 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主要矛盾 和 之间的矛盾奴隶主 奴隶 奴隶主 全部产品 奴隶阶级 奴隶主阶级 奴隶制国家的 产生 ①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必然遭到奴隶的反抗。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②国家是 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历史进步性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 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 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阶级矛盾 金属 文字 判一判(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 )(2)原始社会中人们共同劳动、平等互助,是理想的社会形态。( × )(3) 生产资料变成私有财产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 × )(4)奴隶有一定的财产和人身自由,奴隶主占有奴隶大部分劳动成果。 ( × )(5)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与阶级相伴而生。( × )×××××想一想(1)在氏族制度下,一切大事都是由全氏族成员共同讨论决定吗?提示:在氏族制度下,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而不是全氏族成员。(2)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了贫富分化加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吗?提示: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确立,导致贫富分化加剧。但在当时,私有制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3)存在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吗?为什么?提示:不是。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到底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1. 教材P2“探究与分享”联系上述故事,查阅相关资料,说明原始人平均分配劳动产品的原因。提示:在原始社会,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单个人的力量非常弱小。为了获得食物,求得生存,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满足维持生存的基本需要。否则,在劳动成果很少的情况下,有的人得到的多了,另外一些人就可能被饿死,整个集体就会遭到削弱和破坏。2. 教材P3“探究与分享”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阐明你的理由。提示:观点一是正确的。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因此,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开始盛行,私有制逐步形成和发展。观点二是错误的。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正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原始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观点三是错误的。在原始社会,人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中,自然把自己的全部生活同氏族连在一起,逐渐形成原始人朴素的道德观念。原始人这种朴素的道德观念,对调整、巩固氏族组织起过积极的作用,这证明了私有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此,私有制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恒存在的,而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也只存在于一定阶段上。3. 教材P4“探究与分享”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提示: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人们的劳动产品除了维持自己的生活所需外还有一些剩余,战俘因而获得生存的机会,成为供人奴役和剥削的对象。这说明“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随着奴隶劳动日益普遍,整个社会逐渐形成了两大对立阶级,一个是奴隶主阶级,一个是奴隶阶级。随着阶级的出现,原来为整个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氏族机构逐渐瓦解,奴隶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奴隶制国家产生了。这说明“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02学科素养·稳提升内化知识 知能升华议题 为何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情境1】 两位高一学生针对“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这一内容,展开讨论。甲 原始社会是无阶级剥削的社会,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没有生产资料私有制,没有私有观念,人们过着财产共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生活。在奴隶社会,奴隶主根本不把奴隶当人看待。在奴隶主心中,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奴隶戴着脚镣做各种苦役,稍有疏忽,就会受到惩罚。所以,奴隶社会比原始社会更野蛮落后。乙 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在蒙昧、野蛮和困苦之中,穿的是树叶、兽皮,住的是山洞、窝棚;疾病、自然灾害和战争使人的寿命相当短,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很贫乏。在奴隶社会,人们创造了文字,制定了历法,建立了数学、医学等学科。所以,存在剥削的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探究1 分析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并说明理由。提示: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②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③原始社会末期,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已经阻碍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它。在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能够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协作,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④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情境2】 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了一尊商代青铜大鼎。鼎腹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这是我国已出土的古代最大的青铜器,在世界古代青铜器中也是罕见的。它的制作技术相当精巧。因此,许多研究者认为,要浇筑后母戊大方鼎,需要80多个坩埚同时作业,这就需要有二三百名奴隶的密切协作才能进行。如果加上制模、翻范和修饰,再加上采料、运输和配料,所需要的具有专门技能的奴隶就更多了。探究2 分析奴隶制的建立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原因。提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①不杀俘虏,保存了大量劳动力。②奴隶主占有大量的奴隶,能组织较大规模的生产。③利用简单的分工协作,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1. 原始社会与奴隶社会的对比类别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地位 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第一个阶级社会,也是人类文明的开端生产力 状况 劳动技能低下,生产工具简陋,劳动对象范围有限,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 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类别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状况 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主完全占有和支配奴隶全部的劳动成果,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社会管理单位 氏族议事会、在原始社会末期形成部落或部落联盟,共同管理集体事务 奴隶制国家:奴隶主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历史 进步性 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顺应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 2. 正确认识私有制的产生(1)私有制的产生,造成了贫富分化的加剧,原始社会人人平等的生产关系被瓦解,出现了人剥削人的现象,但不能说私有制是“万恶之源”,私有制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2)私有制的产生,激发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促使了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产生,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3. 奴隶社会的进步意义(1)生产力的进步必然带来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这是历史的进步。4. 判断人类社会是否进步的标志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的,则是人类社会的进步。1. 奴隶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五大社会形态之一,随着私有制的产生,社会上出现了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在看似倒退的压迫剥削背后,人类社会向前走了一大步。这一大步体现在( )①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②奴隶制度的建立适应并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③奴隶主阶级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④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A. ①② B. ②④C. ①③ D. ③④解析: 在看似倒退的压迫剥削背后,人类社会向前走了一大步,这一大步体现在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奴隶制度的建立适应并促进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①②说法正确。奴隶主阶级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强调了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这不是人类社会向前走了一大步的体现,③不符合题意。原始社会末期,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此时并未进入奴隶社会,④不符合题意。2. 2023年暑假,某同学到某地原始社会遗址参加研学活动时,收集到以下生活情景:一群人拿着未经加工的木棍,把正在吃东西的小鹿围住,并猎杀;然后,人们燃起火堆,将鹿肉烤熟,并平均分配给在场的每一个人。根据这一生活情景,下列解读合理的是( )①私有化的家庭资产出现,贫富分化加剧 ②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③磨制工具得到广泛推广,劳动效率提高④该生活场景中的人群可能属于同一个氏族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解析: 私有化的家庭资产出现是在原始社会末期,①不符题意。一群人拿着未经加工的木棍为工具,将烤熟的鹿肉,平均分配给在场的每一个人,这意味着当时为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②正确。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得到广泛推广,劳动效率提高,而材料中拿着未经加工的木棍,属于旧石器时代,③错误。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该生活场景中的人群可能属于同一个氏族,④正确。3. 2023年8月22日,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江苏兴化草堰港遗址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该遗址距今约7 000年,是目前江淮东部里下河地区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在新石器时代( )①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②人类已经进入文明时代 ③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 ④人们依旧是平均分配劳动产品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解析: 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新石器时代属于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③④符合题意。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①不符合题意。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处于蒙昧野蛮的状态,②不符合题意。4.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伐檀》一诗出自《诗经》,全诗充满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这表明(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②奴隶的劳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 ③奴隶和奴隶主两大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④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解析: 材料并未反映奴隶社会的历史进步性,①排除。《伐檀》一诗出自《诗经》,是嘲讽奴隶主不劳而食的诗,表达了当时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怨恨,并对剥削者大胆地提出了正义的责问,可知诗歌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及主要矛盾,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及主要矛盾,并未反映奴隶的反抗斗争推动当时社会的发展,④排除。5. 由于奴隶社会存在着种种酷刑,更有商纣王这样的暴君,草菅人命、胡作非为。所以大家对奴隶制社会有一种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非常野蛮,非常残暴,非常没有人性。但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来看,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下列能佐证这一历史进步的是( )①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 ③共同讨论决定集体事务 ④青铜金属工具得以广泛使用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解析: 在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①不符合题意。在奴隶社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青铜金属工具得以广泛使用,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②④说法正确。在原始社会,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③不符合题意。03教学效果·勤检测强化训练 查缺补漏一、选择题知识点一 原始社会1. (2024·江苏盐城期中)《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ròu,通肉)。”描绘的是( )A. 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状况B. 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C. 奴隶们艰苦劳作的状况D. 原始社会氏族组织的状况1234567891011解析: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意为“去砍伐野竹,连接起来制成弓;打出泥弹,追捕猎物”,由此可见,题干描绘的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以狩猎为生,是原始社会生产力的状况,A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奴隶们艰苦劳作的状况,也没有涉及原始社会氏族组织的状况,B、C、D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2. 《史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对此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没有剥削,是人类社会的理想阶段 ③内部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④人们一直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但不是理想阶段,②错误,①符合题意。在原始社会时期,内部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③符合题意。在新石器时代,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④错误。12345678910113.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劳动产品十分有限,只能维持生存的需要。如果不实行平均分配,就会有一部分人被饿死,这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也不可能繁衍生存下来。从生产关系看,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A. 生产力发展水平低 B. 生产资料共同占有C. 生产工具极其简陋 D. 建立平等互助关系1234567891011解析: 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是生产资料共同占有,B正确。生产力发展水平低是原始社会劳动产品实行平均分配的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A排除。生产工具极其简陋不是生产关系角度的直接原因,C排除。从生产关系角度看,建立平等互助关系也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也不是实行平均分配的直接原因,D排除。12345678910114. 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通过考古学、人类学等学科,人们了解到这个神秘的社会竟然长达数百万年之久,力图揭开这个社会的神秘面纱。下列关于这个远古时代,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家庭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在氏族制度下,氏族长处理日常内部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人共同讨论决定 ③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④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在原始社会,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①错误。在氏族制度下,氏族长负责处理日常内部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②错误。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③正确。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④正确。12345678910115. “原始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吗?”以下是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最科学的是( )A. 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是一个理想社会B. 是理想社会。虽然生活艰苦,但那时社会风气好,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C. 不是理想社会。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D. 生产力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不是理想社会1234567891011解析: 原始社会没有压迫和剥削,人人平等,但原始社会十分落后,不是理想社会,A说法错误。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的温饱得不到解决,不是理想社会,B说法错误。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社会,不是因为原始社会里有人吃人的现象,而且人的寿命都很短,主要是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财富极其匮乏,C不符合题意。原始社会不是理想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该选项是最科学的说法,D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知识点二 奴隶社会6. (2024·湖南株洲月考)《诗经》中描述了奴隶们的穿着状况:“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在奴隶社会里,奴隶们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自己住的却是狭窄、潮湿的地穴。奴隶主们过着“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奢侈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由此可见( )①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②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与奴隶之间阶级斗争的产物③奴隶被强制劳动,但有一定人身自由④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A. ①③ B. ②③C. ①④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材料反映了奴隶主们过着“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奢侈生活,而奴隶们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由此可见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强调的是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奴隶制国家的产生,②不符合题意。在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错误。12345678910117. (2024·河南沂源期末)2023年12月15日召开的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SAF)中,四川的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项目——“琳琅满目的祭祀遗存——古蜀荣光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成功入选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经考古研究,三星堆祭祀坑大致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形成,琳琅满目的祭祀遗存,是古蜀文明的荣光,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见证。该遗址所处时代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有( )1234567891011①青铜器广泛使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②被统治阶级毫无人身自由,被强制劳动 ③统治阶级建立了军队、监狱,对社会成员进行统治 ④统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只给被统治阶级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A. ①③ B. ①④C. ②③ D. ②④1234567891011解析: 青铜器广泛使用是生产力,不属于生产关系,①错误。三星堆祭祀坑大致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形成,说明该遗址所处的时代是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②④符合题意。统治阶级建立了军队、监狱属于上层建筑,不属于生产关系,③错误。12345678910118. (2024·安徽芜湖开学考)2023年6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了竹园岭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为重构广州建城以前珠江三角洲人类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从出土文物来看,竹园岭遗址商时期遗存的年代大致相当于中原地区的商代中期前后。部分磨制精细、形制规整的石戈、璋、戚、钺、有领环和玉璧等应属于礼仪用器,明显可以看到中原夏商礼玉文化的影响。围绕该考古发现,同学们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①甲同学:石器的使用,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②乙同学:生产力发展,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③丙同学:摆脱蒙昧野蛮,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④丁同学:中原文化拓展传播,推进早期岭南社会进步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在原始社会,石器的使用使得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而材料反映的是奴隶社会时期的状况,①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强调在奴隶社会,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未体现商业和城市逐渐发展起来,②不符合题意。竹园岭遗址遗存的年代大致在商代中期前后,已经处于奴隶社会,人类已经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③符合题意。部分遗存可以看到中原夏商礼玉文化的影响,表明当时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推进早期岭南社会进步,④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9. 在晚期的美索不达米亚社会中,有些奴隶在贵族或神庙的土地上劳动,不过大部分奴隶的职业是富有家庭的仆人,奴隶表现好的话也会经常得到金钱上的馈赠。奴隶在为主人提供服务时,甚至可以从事小规模的贸易,赚取一定的金钱赎买自己的自由。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开始盛行 ③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④作为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国家已经产生A. ①② B. ①④C. ②③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奴隶社会时期,在这一时期,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奴隶主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建立了军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奴隶制国家产生了,①④符合题意。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开始盛行,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而材料反映的是奴隶社会,②③不符合题意。123456789101110. 下述论断说明( ) 没有奴隶制,就没有希腊国家,就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 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 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234567891011①如果不经历奴隶社会时期,就没有现代欧洲的出现 ②奴隶制的建立是希腊国家和罗马帝国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奴隶社会发展了生产力,替代了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 ④希腊国家和罗马帝国的文明时代是在奴隶制时期开启的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 D. ③④1234567891011解析: 奴隶制的确立带来了希腊国家和罗马帝国的文明时代,说明奴隶社会替代原始社会,发展了生产力,是历史的进步,③④符合题意。历史发展是有其规律的,材料强调的是奴隶制开启了欧洲的文明时代,并不是说奴隶社会是现代欧洲的必经阶段,①错误。奴隶制的建立不是希腊国家和罗马帝国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错误。1234567891011二、非选择题11.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 在原始农业时期,农业生产粗放,农具的材料以石、骨、蚌、木为主;种类可分为农耕用、收割用和加工用三类。我国古代历史上,铁制农具的使用和推广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冶铁业的兴起,是中国农具史上的大变革:铁制农具代替了木、石材料农具,从而使农业生产力开始有了质的飞跃。战国时期的农具绝大多数都是木心铁刃的,即在木器上套了一个铁制的锋刃,这就比过去的木、石质农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1234567891011材料二 在古罗马,奴隶没有被当成人,而是像商品一样,在市场上被明码标价。奴隶没有任何权利,哪怕是最基本的生存权也没有;大多数奴隶主都很残忍,为防止奴隶逃跑,他们给奴隶做特殊标记,比如在脸上刻字、带上锁链等。一旦奴隶犯事或者逃跑了被抓回来,奴隶主就会严厉惩罚他们,断肢、割鼻、挖眼等酷刑常常施加在他们身上。1234567891011(1)结合材料一,谈谈生产工具的改进给当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带来的影响。答案: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解析:结合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即可。1234567891011(2)结合材料二,分析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答案:①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两大地位不同的集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出现了,前者处于剥削者的地位,后者处于被剥削者的地位。②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解析: 主要考查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奴隶主和奴隶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关系、产品如何分配等三个方面说明即可。1234567891011谢 谢 观 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一框 课时一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docx 第一框 课时一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pptx 第一框 课时一 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练习,含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