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七下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课型 新授课课 标 解 读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通过清中叶以来的政治腐败、故步自封和19世纪的国际局势,认识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危机。 学生需要通过教材,梳理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的基本史实,知道军机处的设立对于加强皇权的作用,认识到清政府在各个方面的措施对人民的影响是十分深重的,明确人民的主体地位以及落后就会导致挨打的道理。 另外,学生还需要借助闭关锁国的基本知识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梳理不同时期的对外交往史实,体会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外交政策的正确性,理解我党政策的进步性。教 材 分 析 本课是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的第19课,课文包括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闭关政策四个子目。政治方面: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思想文化方面:文字狱与文化专制制度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面对世界翻天覆地的变化,清政府不跟潮流,在外交方面:实行了闭关的政策;社会方面: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社会危机加重,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学 情 分 析 初一阶段的学生,对清朝的历史了解的不多。经过一个学期多的历史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从文本和史料中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老师可以充分放手学生去教材提取关键信息,但是在材料文本的概括和归纳方面,还需要老师做好知识的铺垫,在提问的处理上循循善诱。比如在对闭关锁国这样的历史事件,要指导学生结合关键词做辩证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且历史知识积累较少,史料解读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运用视频、史料、表格等方式创设历史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适当出示史料,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及提高辩证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生对于清政府有一定了解,但对于清朝君主专制的统治了解不够深刻,需要教师进行反复梳理,理清清政府加强君主专制制度的各个方面措施。学 习 目 标 1、了解军机处的基本史实;对比清朝前期的中央机构职能,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时空观念) 2 、了解文字狱的含义及清朝文化专制的内容,归纳清朝文化专制的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3、分析闭关锁国政策影响,认识到开放则发展,闭关则落伍;(唯物史观、家国情怀)重点 军机处的设立和君主专制的关系,闭关政策的影响。难点 辩证分析君主专制在巩固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与弊端。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材料等。教 学 过 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导入 1792年在乾隆皇帝80 岁大寿之际,马戛尔尼在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授意下到中国来访问。这也是中英两国第一次正式的官方交往,他来的目的主要是希望全面扩大对华贸易,打开中国市场。这个愿望实现了吗?看到的清朝与传说中的东方大国一样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问题一起来学习第19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通过马戛尔尼访问中国故事引出课题,将这一人物作为本课的线索。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新课教学 第一节:军机处的设立 过渡:马戛尔尼见到皇帝之前,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一次不愉快的礼仪之争。因为按照清朝制度,凡是外国使臣来中国觐见皇帝应该行跪拜之礼。马戛尔尼听到之后勃然大怒,他觉得有失尊严,有失国体。最后两国各退一步,单膝下跪。同学们,一个简单的跪字,它不仅仅是礼仪的象征,在中国的封建社会,它更代表的是一种权利,我们来看一下在清朝时,大臣在面见皇帝时需要怎么办?跪受笔录。再来看一下之前的汉代、宋代和清朝,大臣动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导入 一:军机处的设立 任务一:梳理清朝前期中央机构的演变 教师总结:清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限制了皇权;康熙年间设立南书房,皇权扩大;雍正皇帝设立了军机处,皇权独掌,乾隆帝撤销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任务二:观看视频,思考军机处的职责和影响是什么? 任务三:结合材料和课本思考军机处的职责和影响是什么?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教师呈现材料并提问:军机处的设立有什么影响呢?(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shàn;zhuàn),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任务四:思考奏折制度实行的作用? 合作探究:君主专制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小组合作 :根据教师提示完成) 第二节: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过渡:马戛尔尼与清朝文人交流时,发现他们言辞谨慎,对敏感话题避而不谈。原来,文字狱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文化界。 任务一:何为文字狱?有什么目的?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表格,说说文字狱是什么目的和含义? 任务二:阅读课本结合材料,指出文字狱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请同学们阅读分析材料,总结文字狱的影响。 过渡:清政府不仅实行思想控制还实行了文化专制政策。 任务:自主探究清朝文化专制政策的目的,表现和影响: 思考,历史上有哪些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有什么共同点。 教师:教给学生如何提取共同点。(加强思想统治,巩固封建统治。) (过渡)马戛尔尼回想起使团在进京途中,看到的沿途衣衫褴褛的百姓,这让他对印象中繁盛的清王朝产生了更大的疑惑...原来文化上的禁锢只是清朝社会问题的冰山一角,深入观察,社会危机正悄然逼近 第三节: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任务: 识读图片,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清朝矛盾加剧的表现。 过渡: 1793年,等待许久的马戛尔尼,终于在承德见到了大清帝国的乾隆皇帝,他向乾隆提出希望全面扩大对华贸易,打开中国市场等请求,没想到被乾隆皇帝一口回绝,原来清朝早已实行... 第四节:闭关政策 任务一:依据材料分析清闭关政策的原因 (史料见课件) 任务二:结合课本,自主探究清朝闭关政策的过程。 教师:从过程中得出闭关的含义。 任务三:思考闭关政策能否抵御外敌,对中国发展有什么影响? 教师: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保卫作用。那又有什么消极影响呢? 教师: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教师:对比唐、宋、明、清的对外交往的事例、政策,谈谈对今天中国发展经济,扩大对外开放有什么启示。我们应该怎么做? (1)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从课本知识中提取归纳能力,比较不同时期为了加强皇权的措施。 (2)通过观看视频,史料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对军机处的职责和影响进行概括。同时理解军机处的重要作用,提高史料分析理解能力。 (3)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批判性思考。 (4)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结合案件共性,理解文字狱含义。从表格中提取关键词和关键信息。 (5)研读史料,提高史料学习的能力。 (6)梳理表格,不同时期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体会这些措施的共性。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形成纵向联系。 (7)通过让学生读图,梳理社会矛盾在不同方面的表现,让学生们形成横向联系的学习观念,同时也向学生传达出,皇权过大对于人民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8)出示史料,将闭关锁国政策至于特定时空下分析实行原因。 (9)出示史料,引导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看待闭关锁国这一政策,引导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 (10)以大概念“对外交往”作为切口,不同时期对外交往的事例,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认识到“开放则发展,闭关则落伍”。 通过古今的联系,引导同学们关注现实,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课程小结 教师小结。 教师:很好!那我们这节新课就讲到这里,请同学们在脑海里形成本课思维导图。一会提问 思维导图详见PPT 在已有的知识上建立知识的拓展,注重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最近学习区”,符合教学的特点与规律。情感升华 再回到我们课堂最初的追问,他看到的大清王朝是一个怎样的王朝?播放视频展现马戛尔尼的心理活动!引出假设他今天来访问中国的目的能实现吗 他将看到怎样的中国 小组讨论后齐读 今天的中国 是一个盛世的国家 政治民主,思想自由 文化自信,兼容并包 脱贫攻坚,反腐倡廉 改革开放,合作共赢 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过渡:从声音里听出了你们的自信;带着自信做练习 联系现实升华家国情怀,落实核心素养目标。巩固练习板书设计 第十九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设计亮点 以问题链接驱动思维,强化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 通过对比增强课堂互动性。 联系现实升华家国情怀,落实核心素养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