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内能第二节·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课标要求】能简单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能通过宏观现象推测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热运动。能够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着作用力。【学习目标】物质构成与分子运动观核心: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分子的热运动特性。关键:物质由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直径约 10 m);分子间存在间隙(如 50mL 水与 50mL 酒精混合体积小于 100mL);扩散现象在气、液、固三态均能发生(如二氧化氮与空气混合、硫酸铜溶液与清水扩散、铅金互渗)。宏观微观推理思维核心:通过宏观现象推导微观分子运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关键:用转换法(以扩散快慢反映分子运动剧烈程度);控制变量法(如冷水与热水中红墨水扩散实验,控制水量、墨滴量相同);理解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热水中墨水扩散更快)。分子作用力认知核心:理解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及其对物质特性的影响。关键:分子间引力(铅柱紧压后难拉开、液桥形成);分子间斥力(液体难压缩);分子力与距离的关系(距离过大时作用力可忽略,如 “破镜难圆”);固、液、气态的微观特性差异(分子间距、作用力与宏观形状 / 体积的关联)。生活联系与科学应用核心: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现象,建立物理与生活的关联。关键:解释 “闻到香味”(分子扩散)、“卫生球变小”(固体扩散)、“灰尘飞舞不是分子运动”(区分宏观颗粒与微观分子);理解口罩防感染与分子间隙的关系(材料分子间隙可阻挡飞沫颗粒)。【重难分析】重点:分子动理论初步知识、扩散现象、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难点: 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宏观的扩散现象与微观的分子运动的联系。【知识预习】阅读课本P8~11,思考以下问题知识点1 物质的构成(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① 构成的。(2)分子非常小,如果把分子看成小球,那么分子的直径大约只有②________m。(3)分子间存在间隙。答案:①原子 ②10-10知识点2 分子热运动扩散(1)概念: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③ 。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的相互渗入。(2)表明: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④____________;b.分子之间有⑤________。(3)特点: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___之间均能发生扩散现象。(4)实例:a.一滴红墨水滴入装有水的杯中,整杯水都变红。b.烧菜时,满屋子菜香味。c.花开时,不走到花前也能闻到花香。d.将铅板和金板紧压在一起。几年之后,金板压面上渗入一些铅,铅板压面上渗入一些金。分子热运动(1)概念: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2)影响因素:⑨________。(3)证明实例:⑩________。知识点3 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________和 ________。(2)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 ________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 ________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3)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表明分子间存在 ________;分子间 ________力使分子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答案:③物质 ④做无规则运动 ⑤间隙 ⑥气体 ⑦液体 ⑧固体 ⑨温度 ⑩扩散 引力 斥力 斥 引 引 斥二、重点梳理,答疑解惑1.分子动理论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扩散可以发生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但看不到颗粒存在。(2)扩散的实质: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隔。(3)分子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称为分子热运动。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固态 液态 气态微 观 分子间距离 分子间距很小,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围绕某点振动 分子间距较小,分子没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分子能移动或者围绕某点振动 分子间距很大,分子极度散乱,分子能自由移动,可以高速向各个方向运动分子间作用力 很大 较大 很小宏 观 体积 有一定的体积 有一定的体积 无一定的体积形状 有一定的形状 无一定的形状 无一定的形状流动性 无 有 有压缩性 不易压缩 不易压缩 易压缩【试题练习】1.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有时又对人们有害。下列扩散现象中对人们有害的是( )A.花香四溢 B.兑制糖水 C.煤气泄漏 D.腌制鸭蛋2.关于分子动理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雾霾(PM2.5)在高温天气容易消散,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B.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两片破镜子之间的分子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C.大雾弥漫是一种扩散现象D.分子的直径用来量度3.下列现象不能用微观领域的知识来解释的是( )A.用盐腌制的鸭蛋,过一段时间会变咸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C.春天柳絮飞舞D.被磨得很光滑的两个铅块被挤压在一起后很难被分开4.下列现象和诗句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 )①一滴水大约有个水分子;②为有暗香来;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④海绵很容易被压缩;⑤长期放煤的墙角,泥土是黑的;⑥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⑦尘土飞扬;⑧两铅柱压紧后下端可吊起重物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④⑧ D.③④⑦5.在长沙的小吃街,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独特气味。以下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温度高时,才能闻到臭豆腐的气味B.闻到臭豆腐的气味,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C.闻到臭豆腐的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把臭豆腐密封起来,就不会闻到气味,说明分子运动停止了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B.槐花飘香,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C.破镜不能重圆,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7.古诗词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描写扬州的诗词中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B.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C.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D.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花香四溢、腌制鸭蛋、兑制糖水都是对扩散现象的利用,对人有利;煤气泄漏对人有害,煤气散发到空气中,可引起煤气中毒,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答案:D解析:雾霾(PM2.5)是可见的物体颗粒,雾霾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错误;破镜难以重圆,原因是两片破镜子之间的距离太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小,故B错误;大雾弥漫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所以不是扩散现象,故C错误;分子的直径很小,一般用来量度,故D正确。故选D。3.答案:C解析:A.用盐腌制的鸭蛋,过一段时间会变咸,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能用微观领域的知识来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B.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能用微观领域的知识来解释,故B不符合题意;C.春天柳絮飞舞,柳絮肉眼能够看见,不是分子,不能用微观领域的知识来解释,故C符合题意;D.被磨得很光滑的两个铅块被挤压在一起后很难被分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能用微观领域的知识来解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答案:D解析:①一滴水大约有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故①不符合题意;②为有暗香来,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②不符合题意;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是一个物体,雪飘是物体机械运动,故③符合题意;④海绵很容易被压缩,海绵中间的孔是物体间的距离,不是分子间隙,故④符合题意;⑤长期放煤的墙角,泥土是黑的,这是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⑤不符合题意;⑥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是由于分子存在间隙,故⑥不符合题意;⑦尘土飞扬,尘土很小,但肉眼可见,尘土飞扬是物体的机械运动,故⑦符合题意;⑧两铅柱压紧后下端可吊起重物,是分子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力现象,故⑧不符合题意。故③④⑦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故选D。5.答案:C解析:能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这属于扩散现象,臭豆腐分子扩散到空气中,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6.答案:C解析:A.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与中子组成,夸克是目前发现的最小微粒,故微观粒子按空间尺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原子、原子核、质子、夸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槐花飘香,是因为花香分子扩散到空气中,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破镜不能重圆,破镜间的间距肉眼可见,不属于分子范畴,不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故C错误,符合题意;D.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水分子与酒精分子分别进入对方分子间隙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7.答案:B解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说明的是物体位置变化,是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菡萏香清画舸浮,是香气分子的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表明分子不停地做规则的运动,故B符合题意;天下三分明月夜,说明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春风十里扬州路,说明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