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章·内能第三节·内能【课标要求】会根据分子动理论用类比的方法建立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量的概念和单位。能判断热量、内能和温度之间的关系。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学习目标】内能概念建构核心:理解内能的本质及影响因素。关键:分子动能(与分子热运动相关,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分子势能(与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关);内能是 “所有分子” 的动能与势能的 “总和”;与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物体内部能量,机械能是物体整体机械运动的能量);影响内能的具体因素(温度、质量、物态等)。内能改变的途径核心:掌握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及其实质。关键:热传递(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实质:能量转移;实例:烧热的工件放入冷水、热水袋取暖);做功(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如压缩空气使脱脂棉燃烧;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如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实质:内能与机械能的转化)。温—热—能关系辨析核心:明确温度、热量、内能的概念及逻辑关联。关键:温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内能是状态量(与分子运动和作用相关),热量是过程量(仅在热传递中存在,不能说 “具有 / 含有热量”);同一物体温度变化通常伴随内能变化,但内能变化不一定伴随温度变化(如晶体熔化);热量传递方向由温度高低决定,与内能大小无关(内能小的高温物体可向内能大的低温物体传递热量)。实际应用与现象解释核心:用内能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能量变化现象。关键:烤火取暖(热传递,内能从火转移到人体);钻木取火(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达到燃点);滑梯臀部发热(摩擦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等实例的分析;区分 “热传递” 与 “做功” 在改变内能时的不同实质。【重难分析】重点:内能的概念,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改变内能的方式。难点:内能、热量概念的建立;温度、内能、热量概念的辨析。【知识预习】阅读课本P13~17,思考以下问题知识点1.内能的概念分子由于不停地做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叫做 ;分子之间由于存在类似弹簧形变时的相互作用力而具有的势能叫做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 与 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内能的单位是 ,各种形式能量的单位都是 。答案: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动能,分子势能,焦耳(J),焦耳(J);知识点2.内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 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 情况有关。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 ;温度降低时,内能 。此外,物体的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 等因素都有关。答案:热,作用,增加,降低,物态和体积,物质种类;知识点3.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 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 。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 热量,内能 ;低温物体 热量,内能 。答案:能量,焦耳(J),释放,降低,吸收,增加;知识点4.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 。答案:增加,降低;重点梳理,答疑解惑(一)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1.分子动能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热运动,运动的分子所具有的动能,叫作分子动能。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大,它们的动能也就越大。2.分子势能由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作分子势能。(二)内能1.定义: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作物体的内能。2.单位:焦耳(J).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温度、质量、物态和体积、物质种类飞在空中的足球,由于离开地面而具有重力势能,由于在空中飞行还具有动能。空中运动的足球除了整体具有机械能,同时还具有内能。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而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1.现象探究:现象①:如果把烧热的工件放到冷水中,工件会凉下来,而冷水会变热。现象分析①:烧热的工件溫度降低,内能减少:冷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能量从烧热的工件传递给了冷水。现象②: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温度升高,热水袋温度降低。现象分析②:热水袋溫度降低,内能减少:人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能量从热水袋传递给了人。探究归纳:温度不同的物体互相接触时,低温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高温物体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这个过程就是热传递,即热量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可见,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和内能的改变演示:做功改变空气的内能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脱脂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现象1:把活塞迅速向下压,脱脂棉燃烧起来。现象分析1:活塞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对空气做功,使空气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脱脂棉的燃点。实验结论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2.如图所示,在烧瓶内盛少量水,并盖紧瓶塞。向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瓶内的变化。实验现象2:当瓶塞跳起时,瓶内出现白雾。现象分析2:瓶内的气体膨胀,对塞子做功,瓶内气体内能减少,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实验结论2: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探究归纳:①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少。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实质:能量的转化,是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能量的形式发生了改变。【试题练习】1.以下成语或诗句中,与“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原理相关的是( )A.钻木取火,星火燎原 B.釜底抽薪,止沸去源C.炙手可热,抱团取暖 D.磨刀霍霍,削铁如泥2.“五月五(农历),过端午。”如图所示,是“端午节”活动的习俗,对涉及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A.大门上挂艾草,草香四散,说明分子间有斥力B.鸭蛋变成咸鸭蛋的过程,说明分子是运动的C.煮粽子,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粽子的内能D.河水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小3.周末小明帮助妈妈做家务时观察了厨房的一些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比热容变小B.刚出锅的馒头很烫,是因为馒头含有的热量很高C.煲汤时,在汤沸腾时如果调大火焰能使汤的温度升高D.在客厅能闻到厨房菜肴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4.剑门豆腐雪白、细嫩、味美,是广元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之一,其通常选用剑门山区出产的黄豆为原料,使用来自剑门七十一峰的“剑泉”水,经多道工序制成,其中煮浆工序是将过滤好的豆浆用中火烧开,转小火继续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煮浆时高温的锅把温度传递给低温的豆浆B.煮浆时是利用做功的方式增加豆浆内能C.煮浆时豆浆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就越多D.闻到豆腐浓浓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小明从冰箱中取出冷冻的饺子放入锅中煮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冷冻饺子的内能为0B.煮熟的饺子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C.饺子吸热是因为其内能比锅中热水的少D.煮熟的饺子很烫是因为其含有的热量多6.如图是学校举行消防演练灭火时的情景,对涉及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 )A.室外温度为0℃时,木柴的内能为零B.木柴燃烧与未燃相比,含有的热量多C.若未燃烧的木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D.灭火器在使用过程中对外做功,内能不变7.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优美的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对于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闻到稻花香是扩散现象B.“大地阳和暖气生”,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做功的方式实现的C.“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春日沙子白天较暖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比水大D.“夏荷轻摇,珠露合聚”,露珠聚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A解析:A.钻木取火是摩擦做功,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符合题意;B.釜底抽薪是停止给锅内提供热量,从而减小内能,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B不符合题意;C.炙手可热,抱团取暖,是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D.磨刀霍霍,削铁如泥,是在压力一定,通过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答案:B解析:A.大门上挂艾草,草香四散,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不是分子间有斥力,故A错误;B.鸭蛋变成咸鸭蛋的过程,是盐分子运动到鸭蛋内部,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B正确;C.煮粽子,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粽子的内能,而不是做功,故C错误;D.河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故D错误;故选B。3.答案:D解析:A.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温度无关,水在加热过程中比热容保持不变,故A错误;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刚出锅的馒头很烫是因为其内能较大,温度较高,故B错误;C.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调大火焰只能加快汽化速度,不能提高汤的温度,故C错误;D.能闻到菜肴的香味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现象叫做扩散,故D正确。故选D。4.答案:D解析:A.煮浆时是高温的锅把内能传递给低温的豆浆,使其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故A错误;B.煮浆时是豆浆从锅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内能,故B错误;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者放出)了多少热量,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C错误;D.闻到豆腐浓浓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D。5.答案:B解析:A.一切物体均有内能,所以冷冻饺子的内能不为0,故A错误;B.煮熟的饺子香气四溢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B正确;C.饺子吸热是因为温度比锅中热水低,故C错误;D.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的多少,故D错误。故选B。6.答案:C解析:A.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室外温度为0℃时,木柴的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的热量”,故B错误;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质量有关。若未燃烧的木柴温度升高,内能增加,故C正确;D.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灭火器在使用过程中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故D错误。故选C。7.答案:A解析:A.闻到稻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A正确;B.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两种,地球大地内能的增加是太阳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实现的,故B错误;C.由可知,吸收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度数较大;所以春日沙子白天较暖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较小,故C错误;D.由分子动理论可知,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者同时存在,同时消失,露珠聚在一起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但不是只存在引力,故D错误。故选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