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4张PPT)1.阐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坚定地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的物质观。2.理解哲学的物质概念,培养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并能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能力。3.理解并阐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5月8日,经过近月制动,嫦娥六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此次嫦娥六号任务搭载了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氡气探测仪、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巴基斯坦立方星等“行李”。与嫦娥五号任务相比,嫦娥六号的轨道设计面临着独有的难题。为确保嫦娥六号“走好每一步”,轨道设计团队基于嫦娥五号任务轨道方案的成功经验,围绕适应和匹配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的特点与需求,对方案进行了大量的改进、优化和升级,形成了一套更为优化和完善的无人地月往返飞行任务轨道方案,探测器在环月轨道上的飞行方向与月球自转方向相反。嫦娥六号携带的“行李”,是不是哲学上所讲的“物质”?嫦娥六号携带的“行李”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强调物质的客观性(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强调物质的可知性(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1.物质的含义客观实在≠客观存在物质精神物质----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一回事吗?一、自然界的物质性比较 物质 物质具体形态区别 共性: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除了共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概括了万物的共同本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可以被改造,有生有灭联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的抽象概括; 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象。 两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自然界是不是按照人的意志演化、发展的?为什么?137亿年前,宇宙是由一次大爆炸形成的。46亿年前,地球形成,由星际尘埃聚集、坍缩而成。3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最原始的生命。700万年前,古猿进化成人类。3.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的世界的一部分。思考:●人类及人类社会是如何产生的?●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古猿向现代人的转变?人和猿的区别有很多,如外形、智力、生活习性、行走方式、语言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组织的结构等。但最本质的区别是人拥有制作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而猿类没有。劳动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数字基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从人类构成的条件角度思考)●在数字经济方面,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从2014年的16.2万亿元,快速增长至2024年的约57万亿元,GDP占比也从25.1%上升至44%左右。可以说,数字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稳定器”“加速器”的作用更加凸显。●在数字政府方面,政务服务办件数据5.51亿条、总访问人数10.4亿人,注册用户1.35亿。各地区“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跨区通办”渐成趋势,“掌上办”“指尖办”逐步成为政务服务标配。●生态环境的数据化管理技术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全国环境监测网络持续健全,为开展污染防治监管执法联防联控提供精准支撑。●在数字惠民方面,不断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全国中小学网络接入率达100%。“互联网+医疗健康”驶入快车道,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持续完善。智慧交通让出行更加便捷,全国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ETC)用户近3亿。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2.从构成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因素、人口、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趋势是客观的,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规律也是客观的。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近日,前往月球探索的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作为中国探月工程四期的“关键一环”,嫦娥六号将完成月背采样返回等重要任务。探月这种大工程不是哪个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能干成的,必须是全国数千家单位数万名科技工作者共同协作的结果。到底有多少人参与了探月工程,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嫦娥一次次成功,飞天是全国军民商各要素协同创新的成功典范,更是新型举国体制制度优势的伟大实践。中国航天人不仅书写了中国的探月奇迹,也在实践中凝练出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嫦娥一次次成功,离不开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思维、智慧决策、探究精神。有人认为:科技工作者的科学思维、智慧决策、探究精神属于精神或意识层面,就不具有物质性了。你怎么看?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意识简单的反应特性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从意识的起源看第四阶段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第一阶段无机物低等生物动物人岩石风化植物向光动物的反射人类思维(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需要制造和使用工具需要交流接触的事物增多促进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没有高度发达的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人脑的结构●由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新能源的出现,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数字经济的DT时代。一次产业革命,一代基础设施。●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首次正式提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倡议,开启了数字中国建设新征程。●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数字中国”首次被写入党和国家纲领性文件。●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2021年12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明确到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我国提出“数字中国”的意识是怎么形成的?3.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人类对物质世界的反应,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客观存在(原材料)人脑(机器)意识(产品)通过实践进入加工形成人的感官信息传入信息传输加工形成(1)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2)对同一对象,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反映。(3)就意识的性质看,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但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4)意识的内容不是来自人脑,而是来自客观存在。注意【原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物质性,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因此,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科学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总结: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的含义物质的含义物质的唯一特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3.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段话体现了( )A.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一样的B.观念是物质的东西在人头脑中的反映C.观念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D.观念是人脑的产物B2、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励志情怀叫“洪荒之力”。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 ②意识是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物质决定意识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D3、陶渊明“结庐在人境”,却感到“而无车马喧”。朱自清听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却认为“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出现这些认识现象是因为( )①意识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客观存在 ②意识对外部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的局限性影响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④人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4、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下列能正确反映意识产生的历史演进顺序的是( )①植物的枝叶会向阳光充足的地方伸展②岩石风化,滴水穿石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④猎狗能够以不同方式帮助猎人拦截猎物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C.④→③→①→② D.④→③→②→①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