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传承爱国精神-爱国主题班会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传承爱国精神-爱国主题班会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传承爱国精神
爱国主题班会课件
那一夜,延安为何狂欢?
8月15日,萧三,《延安狂欢夜》:
已经吹过熄灯号了,人们大半都已经就寝。
忽然山上山下,人声异常喧杂。
又听锣鼓喧天,
有人甚至乱敲铜盆:
整个延安起来骚动。
男女老少用处窑洞。
延河两岸冈山,野火满天通红。
(扫帚、草褥都拿来烧了!)
同一个晚上,艾青写下《人民的狂欢夜》
感激转染着感激
欢喜传染着欢喜
......
所有的门都打开
迎接欢乐
款待欢乐
欢乐是今天夜晚最高贵的客人。
8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
抗战历史回顾
Chapter
01
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抵御外侮的辉煌历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到1945年最终胜利,中国人民以巨大的牺牲和顽强的意志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为世界和平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是中国抗战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全面抗战爆发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正式开始,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艰苦卓绝的抗战
抗战期间,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牺牲,经历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大规模战役,最终在1945年取得胜利,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
抗战爆发背景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中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
1937年9月25日
平型关大捷
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1945年8月15日
《终战诏书》
日本无条件投降
抗战胜利的意义
Chapter
02
国内意义
民族独立与复兴
01
03
02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终结了日本对华的殖民企图,收回了台湾、澎湖列岛等主权,标志着中华民族从屈辱走向复兴的转折点,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历史新征程。
推动国家发展
抗战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在战后迅速恢复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凝聚民族精神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合作、全民抗战的壮举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牺牲精神,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前进。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歼灭日军150余万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
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抗战胜利后,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共同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基础。
提升中国国际地位
抗战胜利使中国从弱国跻身“四大强国”,奠定了现代国际地位,中国积极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构建,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01
02
03
国际意义
纪念与传承
Chapter
03
纪念的意义
通过纪念活动,可进一步强化全民族对这段历史的集体记忆,增强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认同感,让后人铭记历史,不忘国耻。
铭记历史
珍视和平
激发爱国热情
回顾战争的残酷性,提醒人们和平的珍贵,避免历史悲剧重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纪念活动可激发新时代的爱国热情,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传承抗战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
在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01
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通过历史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增强历史责任感和家国情怀,让他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
03
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抗战精神的核心是自强不息、团结奋斗,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怕困难,勇于拼搏,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02
青年在行动
Chapter
04
坚决反对战争
当今世界仍存在局部冲突和不稳定因素,我们要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战争和暴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维护和平与稳定
01
02
03
加强国际合作
面对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各国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
促进文化交流
加强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消除误解和偏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实现民族复兴
抗战精神的核心是自强不息、团结奋斗,这与当前中国推动科技创新、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高度契合,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为国家的科技发展
推动科技创新
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