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定义与命题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定义与命题 课件(共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1.2 定义与命题
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学 习 目 标
精准掌握数学定义
学会识别并规范表述定义,能用清晰语言描述数学对象的核心特征
区分命题与非命题,分析结构
能判断语句是否为命题(必须有可判断真假的陈述句)。
改写技巧:将命题规范表述为 “如果…那么…” 形式
掌握判断真假命题的方法
真命题:用定义、定理、公式进行逻辑证明(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
假命题:通过构造反例推翻
课堂引入
活动名称:“猜猜我是谁”
情境游戏:猜猜我是谁
“它是一种长方形物体,能发光、发声,人们用它来通讯、娱乐..”
平板!
遥控器!
电视机!
电脑!
思考:为什么大家的答案不一致 如何描述才能准确唯一确定对象
新知探究
活动探究:小组合作,为“平行四边形“下定义。
1.观察下面图形,分组讨论哪些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2.哪些特征能唯一确定平行四边形?
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人们在进行交流、沟通时常需要应用许多名称和术语。为了不产生歧义,对这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必须有明确的规定。一般地,能明确说明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作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做一做
(教材母题)说出下列数学名词的定义
(1)无理数 (2)直角三角形 (3)角平分线 (4)平方根
解:(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2)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内角是直角(即90度角)的三角形;
(3)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将这个角分成两个大小相等的角的一条射线;
(4)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
新知探究
活动探究:老师说出以下6个语句,认为是命题的同学举起左手,认为不是命题的同学举起右手。
①画∠AOB的平分线
②对顶角相等吗?
③直角都相等
④如果a2=b2,那么a=b
⑤延长线段AB
⑥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那我们应该怎么判断语句是否为命题呢?
新知概况
思考:如何判断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命题的定义是什么?
一般地,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叫作命题;
我们在数学上学习的命题一般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得到的事项。这样的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以“如果”开始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么同位角相等”
小组活动:判断是否为命题
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
2.你的头发真长啊
3.2+3=5
4.请把窗户关上
典例分析
例1 下面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说出理由。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2)正数都大于0;
(3)如果∠1+∠2=180°,那么∠1与∠2互补;
(4)太阳不是行星;(5)对顶角相等吗?(6)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注意:判断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必须为陈述句
②必须有明确的真值(即能判断真假)
思路点拨: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命题是有个能进行判断的语句,必须是陈述句。
解析:(1)(2)(3)是命题,它们都能对事情作出肯定的判断;(4)是命题,它对事情作出否定的判断;(5)不是命题,它表示疑问;(6)不是命题,它只是描述一个作图过程,不含判断意思。
典例分析
例2 (教材母题)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2)对顶角相等;
(3)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注意:需要正确写成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解析:(1)这个命题的条件是“两个三角形有一条边和这条边上的高线对
应相等”,结论是“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可以改写成:“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一条边和这条边上的高线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2)这个命题的条件是“两个角是对顶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相等”
可以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3)这个命题的条件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结论是“这两条直线平行”。可以改写成:“如果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变式训练
下面语句是命题的有 (填序号)
①你的判断正确吗?
②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古朴厚重的建筑。
④2与3的的等于4
⑤如果a=b,b=c,则a=c
①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
②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②④⑤
解:①是疑问句,所以不是命题;②是命题;③不能进行判断,所以不是命题;④是命题;⑤是命题
注意:看是否为命题只需要看是否为陈述句,是否能进行判断,至于结果是真还是假则不需要看
变式训练
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将下面的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题设和结论.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解:(1)如果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
题设: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结论:那么同位角相等;
(2)如果过已知两点画直线,那么有且只能画一条直线;
题设:如果过已知两点画直线,结论:有且只能画一条直线;
新知探究
判断下面命题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错误,请举出反例。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相等的角是内错角;
③如果|a|=|b|,那么a=b;
④两个锐角互余。
解:①正确;
②错误,反例:对顶角相等,但不是内错角;
③错误,反例:|2|=|-2|,但2≠-2
④错误,反例:30°+20°=50°,不互余。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要判定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常常通过推理的方式,即根据已知事实来推断未知事实;也有一些命题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公认为正确的。
典例分析
例3 请指出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1)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
(3)两个钝角的和一定大于180°。
解:(1)条件为两个角是直角;结论为这两个角相等直角为90°,故原命题是真命题;
(2)条件为两个数绝对值相等;结论为这两个数相等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还可以互为相反数,不一定相等,故原命题是假命题;
(3)条件为两个角是钝角;结论为这两个角的和一定大于180°;钝角大于90,故两个钝角的和一定大于180°,故原命题是真命题。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可以用举反例的方法。命题的反例是
指具备命题的条件,但不具备命题的结论的实例。
新知探究
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作定理。定理也可以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依据。
例如,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对顶角相等”“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等都是定理。
提分笔记
定义和定理的区别
定义:对事物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定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证明为正确的命题,它可以作为进一步推理的依据。
课堂练习
1.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B.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就一定平行
C.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一定相等
D.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解:A.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原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B.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就一定平行,原命题是真命题,符合题意;
C.如果两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一定相等或互补,原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D.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原命题是假命题,不符合题意;
判断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最有利的方法是列举反例进行说明即可
课堂练习
2.下列语句哪个是真命题( )
A.a,b,c是直线,若a∥b,b∥c,则a∥c
B.a,b,c是直线,若a⊥b,b⊥c,则a⊥c
C.过一点作直线l的垂线
D.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
解:a,b,c是直线,若a∥b,b∥c,则a∥c,则,故A是真命题;
在同一平面内,a,b,c是三条直线,若a⊥b,b⊥c,则a⊥c,故B是假命题;
过一点作直线l的垂线,不是命题,故C是假命题;
两个锐角的和不一定是钝角,故D是假命题,
解题思路:分别根据平行公理,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直的含义,锐角,钝角的定义,根据基础概念再逐一分析判断即可.
课堂练习
3.如图,已知直线AB、CD,连接AD、BC,点E、F分别在BC、CD上,连接EF,现在有以下选项:
①∠1+∠2=180°;②∠3=∠A;③AB∥CD。
(1)请你以①②为题设,③为结论,用“如果......那么......”的形式写出这个命题
(2)判断(1)中所写命题的真假,若为真命题,则说明理由;
若为假命题,则举反例。
解:(1)如果∠1+∠2=180°,∠3=∠A,那么AB∥CD
(2)证明:该命题为真命题,理由如下:
∵∠1+∠2=180°,∴AD∥EF,∴∠3=∠D,∵∠3=∠A,∴∠A=∠D
∴AB∥CD
课堂练习
4.请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再指出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1)同号两数的和一定不是负数;
(2)若x=2,则1-5x=0;
(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
(1)解:如果两个数是同号,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一定不是负数.条件是两个数是同号,结论是这两个数的和一定不是负数;
(2)解:如果x=2,那么1-5x=0.条件是x=2,结论是1-5x=0;
(3)解:如果两个数互为倒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为1.条件是两个数互为倒数,结论是这两个数的积为1.
课堂练习
5.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判断它们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如果是错误的,举出一个反例.
(1)两个负数之和仍为负数;
(2)一个钝角与一个锐角的差是锐角.
(1)解:题设:两个数都是负数;结论:和为负数.正确;
(2)解:题设:两个角是一个钝角和一个锐角;结论:这两个角的差是锐角.错误;
反例:100°和5°(不唯一).
课堂练习
6.如图所示,若DE∥BC,∠1=∠3,∠CDF=90°
(1)求证:FG⊥AB
(2)若把原题设中“DE∥BC”与结论“FG⊥AB”对调,所得命题是真命题吗?请说明理由。
解:(1)证明:∵DE∥BC,∴∠1=∠2
∵∠1=∠3,∠CDF=90°,∴∠2=∠3,
∴DC∥FG,∴∠BFG=∠CDF=90°,
∴FG⊥AB
(2)是真命题,
理由:∵FG⊥AB,∠CDF=90°
∴∠BFG=90°=∠CDF,∴DC∥FG,
∴∠2=∠3,∵∠1=∠3,∴∠1=∠2,
∴DE∥BC
课堂练习
7.如图,如果∠1=∠2,那么AB∥CD,判断这个命题的真假.若是真命题,则写出推理的根据;若是假命题,则添加一个条件,使该命题成为真命题,并给予证明.
解:假命题,添加BE∥DF,理由如下
∵BE∥DF,∴∠EBD=∠FDN,
∵∠1=∠2,∴∠EBD-∠1=∠FDN-∠2
∴∠ABD=∠CDN,
∴AB∥CD
课堂小结
命题一般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条件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得到的事项。这样的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命题的改写
定义:对事物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确切而简要的说明,它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定理: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证明为正确的命题,它可以作为进一步推理的依据。
定理与定义的区别
一般地,能明确说明某一名称或术语的意义的句子,叫作该名称或术语的定义。
定义的相关概念
一般地,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叫作命题;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命题及其命题的判定
01
02
03
04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