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第1课时) 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浙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学 习 目 标 掌握SSS全等判定定理的核心内容 定义:理解“边边边(SSS)”判定法则——若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特点:明确SSS是唯一仅通过边长即可判定全等的方法(无需已知角相等)。 应用:能运用SSS证明几何图形全等,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工程设计)。 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与实际意义 稳定性本质:知道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多边形,因其边长固定后形状唯一确定(SSS的唯一性)。 对比分析:对比四边形等易变形图形,说明三角形在受力时不易变形的特性。 现实应用:列举实例(如桥梁、脚手架、自行车架)分析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价值。 建立SSS判定与稳定性之间的逻辑联系 能通过SSS判定解释为何三角形结构在工程中广泛使用,强化理论到实践的迁移能力。 课前复习 “同学们,在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那我们来回顾一下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呢?它们有什么性质?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注意:要同时满足形状相同、大小相等两个条件才是全等三角形 在使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时需要正确找出对应边和对应角 课堂引入 课堂活动:“破案专家----消失的三角形” “昨晚博物馆的三个三角形展品被盗!小偷只留下这些木棍线索(展示塑料棒),谁能帮我们还原展品?” 材料准备:3组不同长度的色彩塑料棒(可用纸条代替)(5cm/5cm/5cm,4cm/6cm/7cm、3cm/4cm/5cm,2cm/3cm/6cm) 为什么有的能拼成三角形有的不能? 它们形成的三角形是确定的吗? 知识回顾:三角形的形成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新知探究 已知线段a、b、c。用直尺和圆规在透明纸上作△DEF,使得三边长分别为a、b、c。 (以EF=3,DE=4,DF=5为例) 同学们,自己利用直尺和圆规在草稿本上画一画,在对比一下每个同学画的三角形是否能够完全重合呢? 新知探究 步骤:(1)作线段EF=5cm;用圆规量出3cm的长度,以点E为圆心,画出等量的线段 (2)以点E为圆心4cm的长度为半径画圆(图1);再以点F为圆心2cm为半径画圆(图2);连接DE、DF(图3) 新知探究 同学们,把你们画出的△DEF与同桌画的△DEF进行比较,看是否能够完全重合呢。大家多换几组a、b、c的值试试呢 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如图所示,在△ABC和△DEF中,若????????=????????????????=????????????????=????????,则△ABC≌△DEF(SSS) ? 取值时注意,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结论:通过作图我们发现,当一个三角形的三边确定之后,这个三角形就确定了。 (教材母题)例1 已知: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CB,求证:∠A=∠C 典例分析 证明:在△ABD和△CDB中 ∵????????=????????(已知)????????=????????(已知)????????=????????(已知) ∴△ABD≌△CDB(SSS) ∴∠A=∠C ? 得到全等条件证明全等时,注意书写格式。 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公共边 变式训练 如图,A、B、C、D四点共线,AB=CD,CF=BE,AF=DE。求证△ACF≌△DBE 证明:∵AB=CD, ∴AB+BC=CD+BC ∴AC=DB, 在△ACF和△DBE中,????????=????????????????=????????????????=???????? ∴△ACF≌△DBE(SSS) ? 注意到线段中的公共边问题 题目中已经已知两组对应边相等,只需要证明第三组对应边相等即可。 例2 如图,在△ABC中,AC=BC,D为AB边上的一点。 典例分析 (1)请使用尺规作图的方法作△BCE,使△BCE≌△ACD,且BE=AD,点E在△ABC外。 (2)在(1)所作图形的基础上,已知∠A=40°,∠ECB=20°,求∠CDB的度数。 解:(1)以C为圆心,以CD的长为半径画弧,以B为圆心,以AD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E,连接CE,BE,则CE=CD,BE=AD,再由BC即可证明 △BCE≌△ACD; (2)解:∵△BCE≌△ACD ∴∠ACD=∠BCE=20° ∴∠CDB=∠A+∠ACD=60° 变式训练 尺规作图: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其夹边,求作这个三角形。 已知:∠α,∠β,线段c. 求作:△ABC,使得∠A=∠α,∠B=∠β,AB=2α 解:先作射线AT,在射线AT上截取AB=2C,作∠BAC=∠α,作∠ABC=∠β,AC,BC交于点C,则△ABC即为所求 新知探究 观察下面的图片,这些图片中的物体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呢? 埃菲尔铁塔上有很多三角形的结构 三角形的房屋 自行车中的三角形 新知探究 上面的这些建筑为什么都要用三角形作为主要的结构呢,我们来看一看下面的视频。 当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时,这个三角形形状、大小就被确定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到三角性的稳定性呢,跟同桌讨论一下。 典例分析 例3 .如图,北盘江大桥获得过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桥,从桥面到谷底的垂直高度达到565米,如果需要想象的话,可以将之视为200层的高楼.北盘江大桥是一座斜拉索桥,造型美观,结构稳固,其蕴含的数学道理是 . 稳定性 课堂练习 1.如图所示,△ABC中,AB=AC,EB=EC,则由“SSS”可以判定( ) A . △ABD≌△ACD B . △ABE≌△ACE C . △BDE≌△CDE D . 以上都不对 题目中已经给出两组对应边相等,只需要找出第三组对应边相等即可 AE为△ABE和△ACE的公共边 B 课堂练习 2.数学活动课上,嘉嘉与淇淇两名同学各用长为a,b,c的3根木棒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 嘉嘉说:“我不用测量,就知道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 淇淇说 :“我不用画图,就知道两个三角形中长为6的边上的中线相等“ 关于二人的说法,判断正确的是( ) A.嘉嘉的说法正确,淇淇的说法错误 C.两人的说法都正确 B.嘉嘉的说法错误,淇淇的说法正确 D.两人的说法都错误 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所以嘉嘉说法正确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所以淇淇说法正确 C 课堂练习 3.如图,在△ABC和△DEF中,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C=DF,BE=CF,∠A=82°,∠DEF=28°,则∠F的度数为 。 解:∵BE=CF ∴BE+CE=CF+CE,即 BC=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SSS) ∴∠D=∠A=82°,∴∠F=180°-∠D-∠DEF=70° ? 70° 注意到题目中的公共边或者共同部分来得到线段相等 课堂练习 4.如图,已知∠AOB,以点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①,分别交OA,OB于点E,F,再以点E为圆心,以EF长为半径画弧,交弧①于点D,画射线OD。若∠AOB=28°,则ㄥBOD的度数为 。 解:根据作图过程可知: OD=OE=OF,EF=DE ∴△AOD=△OFE(SSS) ∴∠AOD=∠AOB=28° ∴∠BOD=∠AOB+∠AOD=56° 可知:OD=OE=OF 可知:EF=DE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56° 课堂练习 5.如图,已知AB=AD,BC=DC,AC、BD相较于点E。由这些条件可得出若干个结论,请写出三个正确的结论 结论1: . 结论2: . 结论3: . 解:在△ADC和△ABC中,????????=????????????????=????????????????=???????? ∴△ADC≌△ABC(SSS) ∴∠DAC=∠BAC,∠CDA=CBA,∠DCA=∠BCA ? ∠DAC=∠BAC ∠CDA=CBA ∠DCA=∠BCA AC是△ADC和△ABC的公共边 已知两组对应边相等 课堂练习 6.如图,AB=DE,BC=EF,AF=CD (1)求证:△ABC≌△DEF (2)若∠A=30°,∠E=75°,求∠BCF的度数 解:∵AF=CD,∴AF-CF=CD-CF,即:AC=DF 在△ABC与△DEF中????????=????????????????=????????????????=???????? ∴△ABC≌△DEF(SSS) ? 解:△ABC≌△DEF, ∴∠B=∠E=75° ∴∠BCF=30°+75°=105° 两个相等的线段,减去相同的部分,剩余部分相等 课堂练习 7.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DE,AC=DF,BE=CF (1)求证:∠A=∠D 解:∵BE=CF,∴BE+CE=CE+CF,即BC=EF 在△ABC和△EDF中????????=????????????????=????????????????=????????,∴△ABC≌△DEF ? (2)EF=5,AB=4,求△ABC中AC的取值范围 解:∵△ABC≌△DEF,∴BC=EF 在△ABC中 ∵BC-AB<AC<BC+AB ∴5-4<AC<5+4 即1<AC<9 线段BC和EF的公共部分 三角形的形成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课堂小结 共同基础:SSS判定和稳定性均依赖于三角形边长的唯一确定性。 区别: SSS:用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几何关系)。 稳定性:描述单个三角形在物理中的抗变形性质(物理特性)。 核心结论:SSS判定从数学角度验证了三角形结构的唯一性,而稳定性是这一性质在现实中的体现。 SSS与稳定性的联系 定义: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核心特征:关键点:无需已知角相等,仅通过边长即可判定全等。 SSS全等判定定理 原理: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几何图形,因为其边长确定后,形状和大小唯一固定,无法变形 原因:①三边长度固定时,三个角也随之确定(SSS的唯一性)。 ②与其他多边形(如四边形)相比,三角形不会因受力而改变形状。 三角形的稳定性 01 02 03 04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