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执教班级:高二(1)班 课时安排:1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地理必修1中“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的基础上,对地球上的水的进一步深化学习。
教学目标 与 核心素养 1.结合图文、视频资料,了解陆地水体;(区域认知) 2.结合实例,绘制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理解不同类型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和补给;(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3.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结合示意图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2.学会绘制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教学难点: 1.结合示意图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2.学会绘制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活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情境导入 视频导入,播放“长江“的视频,思考长江的水从何而来?引出《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视频激趣,且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一、陆地水体 阅读课本思考地球上水体有哪些类型?其分布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 学生回答参考: 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地下水等,冰川在两极分布较多。 教师讲解: 1、各种水体的数量关系 地球水体中,海洋水占比高达96.53%,主要水体是海洋水。陆地水体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其水量虽然只占全球水储量的3.47%,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它供应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的淡水。 在地球淡水中,冰川是主体,全球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是,目前把它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加以利用的还不多。深层地下水占淡水总量的30%。人类利用较多的淡水资源,主要是陆地上的河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水量约占全球淡水储量的 0.34%。 2、自然环境对陆地水体的影响 (1)气候湿润的地区河网密度大,水量丰富。 (2)气候寒冷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冰川发育。 (3)地势较低的地区容易积水形成湖泊或沼泽,断陷凹地可形成较大湖泊。 3、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的重要影响 (1)河流、湖泊、沼泽对周边气候具有调节作用 温差(日较差、年较差)减小,空气湿度增大,可能降水量增大 (2)冰川、河流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 对自然环境:涵养水源、调节流量、蓄洪防旱、降解污染、净化水质、美化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 4、陆地水体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 为人类活动提供淡水资源,具有供水、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旅游、教育科研等。弊:给人类带来洪涝灾害。 结合课本,梳理陆地水体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任务一】 长江源头——河流与冰川、积雪 根据材料思考 问题1:说明坨坨河的主要补给水源? 问题2:,判断影响上述补给类型的主要因素。 学生回答参考: 冰川融水;夏季受气温影响 (过渡)高纬度地区补给关系又如何? 集中在什么时候? 通过资料可知,松花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深厚,在春季回温时,积雪融化,大量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使得河流径流量增加。于是出现了春汛。 那么松花江夏季的水源主要来自哪里呢?来自大气降水 由于松花江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量大,大量雨水补给河流,于是出现了夏汛。 由此可见,不论是常年储存在高海拔地区的永久积雪和冰川,还是较高纬度地区的季节性积雪,都会通过融化,以冰川、积雪融水的形式补给河流。只不过两者补给的水量和季节存在明显差异。 教师讲解: 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补给水量随着气温变化而变化。 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夏汛)。 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出现春汛。 【任务二】 山水之都——大气降水补给河流 问题3:对比“重庆降水量柱状图”和“流量变化曲线图”,简要分析该河段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 问题4:说出长江重庆段主要补给类型、补给时间及特点。 学生回答参考: 雨水补给;夏季;不连续性和集中性 【引导性提问】是不是所有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出现在夏季?哪种气候区的河流汛期不出现在夏季? 【任务三】长江中下游——河流与地下水 问题5:长江中下游河段(除荆江段)地下水与长江江水是怎样补给的 师生共同总结; 河流枯水期,河流水位低于两岸的地下水位,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河流丰水期,河流水位高于两岸的地下水位,河流补给地下水。 河流水和地下水是可以相互补给的,使得部分河流在涨水时水位不至于过高,在没有雨水补给时也能长流不断。 长江荆江段是个特殊单向补给给河流,为什么这么特殊?结合图文信息探究问题6:在长江荆江段,普遍存在河流水单向补给地下水的现象,试解释其原因。 【任务四】鄱阳湖——湖泊与河流 湖泊的蓄水价值:湖泊接纳了大气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并能暂时储存起来。 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 【学生讨论】在图中画出长江与鄱阳湖不同季节之间的水体流动方向并解释原因。 学生回答参考: 丰水期:长江水位较高,长江补给鄱阳湖(削峰) 枯水期:长江水位较低,鄱阳湖补给长江(补枯) 教师讲解: 位于河流中下游的湖泊,洪水期蓄积部分的洪水,削减、延缓干流洪峰;枯水期补给河流,对河流径流起着调节作用。人工湖泊——水库,也可人为调节下游段河流径流量。有的河流发源于山地的湖泊,例如,我国的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在内流区,许多内流河最终注入内陆湖。如果入湖河流改道或者断流,湖泊就会萎缩甚至干涸。 展示地图,培养区域认知素养 以长江上中下游为情境,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以要素综合、时空综合的眼光看待地理问题,解决地理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课堂总结 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让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
板书设计: 4.1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课后作业: 结合所学知识并查阅资料分析南陵的“母亲河”漳河主要以什么补给为主?具有怎样的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