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5.3 社会历史的主体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观)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发展第三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目标导航课程标准: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帮助学生坚持正确的群众观。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认同,提高对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的自信,培养公民意识,增强主人责任感。2.科学精神:树立唯物史观,明确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辨证分析英雄人物与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公共参与:能坚持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你知道哪些有关“人民”的名言?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民之所忧 我必念之民之所盼 我必行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因民之利而导之,顺民之意而能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梦是人民的梦自觉拜人民为师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江山就是人民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只有人民 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中南海要始终直通人民群众我将无我 不负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总议题:社会历史的主体议题一从乡村振兴中看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议题二从总书记的足迹感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议题一从乡村振兴中看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如何定义“人民群众”?1.人民群众的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全体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主体)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拓展认知】①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②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③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4种人)社会主义劳动者 +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 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④人民群众既有量的规定性,是人们中的大多数;又有质的规定性,是指一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体力劳动者脑力劳动者(除了敌对势力、犯罪分子外,其余人都是)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利用高原气候等独特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高原特色花卉产业,依托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打造高端鲜切花产业链。目前,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种植了48种玫瑰鲜切花和18种彩色马蹄莲,高端鲜切花畅销一线城市、远销海外。花农月收入4000多元,旺季可达7000多元。从传统农业到智慧种植,“美丽产业”成为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云南丽江因地制宜发展“美丽产业”思考:“美丽产业”发展中,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恢弘的伟大工程,开垦了物产丰富的广袤粮田,建设了星罗棋布的城镇乡村,发展了门类齐全的产业...新时代:在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人民群众正在创造多姿多彩的生活。人民群众创造了人们必需的生活资料;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历史:伟大建党精神; 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西迁精神; 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青藏铁路精神、女排精神……新时代: 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丝路精神、北京冬奥精神。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予侗族大歌这样的评价:“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云南的“美丽产业”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内,工人正在分类整理鲜花。花农种植花卉的组织化程度与管理水平高。目前已形成了标准的组织化生产模式,即“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在探索共同致富的过程中,“新农人”成为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新力量。历史: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都是伟大的人民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强力支援,就没有三大战役的胜利。1978年12月,凤阳县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命名的农村改革迅速在全国推开,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举世公认的变化。新时代:“新农人”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地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2.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各类文化、精神、思想、理论)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经济、政治、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各类物资、工具、设备)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议题二从总书记的足迹感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025年3月17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贵州、云南考察。贵州、云南,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文化多姿多彩。从贵州的肇兴侗寨,到云南的丽江古城,总书记今年全国两会后的首次地方考察调研,心系民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一次次赴山村、进社区,总书记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共话民族团结、共商脱贫大计、共谋发展之策。万水千山、万里行程,印刻着"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2025年3月14日,2025年贵州“村超”40强交叉赛在榕江“村超”足球场举行,演员在比赛间隙表演侗族大歌,民族文化伴随着体育赛事成功“出圈”。花卉产业代示范园,智能温室无土栽培鲜切花“超级工厂”,实现了玫瑰花生产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标准化。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含义群众观点(侧重于思想上) 群众路线(侧重于行动上)基本 内容地位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关键词:深入群众、扎根基层;调动群众积极性;征求意见;发挥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群众观点关键词:立足人民需求;保障人民利益;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2.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原因和要求(1)原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胜利并成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也是推动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三个重要保证)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最重要的就是靠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2)要求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②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保障人民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③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原理总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键词:“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征求民意”、“增加农民收入”等等。【拓展认知】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主要区别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杰出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历史领域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社会现象是没有规律的、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课堂小结易错辨析1.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2.“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生动地揭示了每个人都是历史的推动者。每个人都是社会历史的参与者,人民群众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3.个人对历史发展的作用微不足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这并不否认个人的作用,个人总会对社会发展产生或大或小、或促进或阻碍的作用。易错辨析4.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5.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了重大成就,说明党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6.人民的需要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而不是人民的需要。典题训练1.(2025·湖北武汉一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在新征程上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必须保持“闯”的劲头、激发“创”的智慧、砥砺“干”的作风,不断推动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向广度和深度进军。这启示我们( )①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是新时代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②如果敢于摒弃别人走过的路,就能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新的成就③在新征程上深化改革开放,必须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砥砺奋进④要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典题训练2.(2025·江西一模)如何携手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2024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向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的书面演讲中提出三点主张: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二是坚持与时俱进,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解决发展失衡问题。这对我国当前工作的启示有( )①更新思想意识,摆脱其对社会存在的依赖②顺应社会存在变化发展,树立新发展理念③牢固树立群众史观,践行好党的群众路线④全面深化改革,解决社会中的对抗性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C典题训练3.(2025·高三湖北阶段练习)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这表明( )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据②只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就能实现“到群众中去”③人是社会历史主体,每个人都推动着社会历史发展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追求真理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典题训练4.(2025·高二上河北保定期末)在中共河北省委领导下,河北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安新行动”,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全覆盖、实运转。2024年1—9月全省共办结欠薪案件1.7万件,为6.2万名劳动者追偿工资6.8亿元。这一行动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每个人都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要坚持群众观点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坚定地走群众路线④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党制定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典题训练5.(2025·广东清远二模)“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推进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基层治理等民生领域改革,注重总结并推广来自基层的改革经验,用改革的方法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②弘扬改革开放精神是我们实现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深化改革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践行党的执政理念④党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改革智慧和力量的来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典题训练6.(2025·高二上云南西双版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人口形势发展需要,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实施延迟退休改革有利于稳定劳动参与率,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延迟退休改革按照自愿、弹性原则,充分考虑了不同群体的诉求,让劳动者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退休方案。统筹兼顾、多措并举,使改革举措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更加符合广大群众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说明我国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的合理性。典题训练【参考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适应了我国国情的变化,有利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际形势,更好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能够使上层建筑更好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利于实现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