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共32张PPT,2个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共32张PPT,2个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理论依据
正确认识
行动要求
第一框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第二框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能够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
2.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传统文化,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体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总议题: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议题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议题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从一双筷子品中国传统文化
议题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筷子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1.筷子的起源:
2.筷子的发展:
3.筷子的传说:
4.筷子的寓意:
5.筷子的哲学:
新石器时代晚期
明朝中期以前,称箸。明朝中期,箸的形状已与筷子没什么不同。宋代以后,筷子的称呼传播开来。
姜子牙试毒
天圆地方:筷子象征着天地之间的和谐。
三才之象:筷子代表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
两仪之象:筷子象征着阴阳两极的平衡。
七情六欲:筷子体现了人的七种情感和六种欲望的平衡。
送新人:筷子象征着成双成对,适合送给新婚夫妇。
送师长:筷子象征着尊师重道。
送孩子:筷子代表着长辈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
(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3)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根本途径
(对内——基本途径)
(对外——基本途径)
筷子中蕴含的中华文化
筷子是一对互相配合、和谐协作的东西,因此在用筷子进食时也需要互相配合、和谐共处。
筷子的使用需要更加细致、精准的动作,能减少食物的浪费。
在与长辈共进餐时,使用筷子的方式需要更加谨慎周到。让人们更加理解中国文化中尊重他人、注重礼仪的价值。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
(2)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
(3)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
分别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什么主要内容?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
重民本
守诚信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自强不息
敬业乐群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
和谐相处
向上向善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核心思想理念
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人文精神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1)源远流长
殷商时期(甲骨文)——商周(金文)——秦(小篆)——汉(隶书)
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从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2)博大精深
(从涵盖内容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3)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对世界: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②对中华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拓展认知】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
(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区别开来的最显著的特性)
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
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始终坚持大一统历史传统。
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
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议题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当一些中国人为了更好的国际化开始使用刀叉时,一个美国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发表的言论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位网民提到,有一样我们日常使用的物品,在中国已经是四千年前的过时之物。
夏商时期的中国人就已经开发出了刀叉,秦汉时期,刀叉在中国的使用达到了高峰,成为了贵族和有钱人士享受肉食的象征。一些历史学者认为,刀叉是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由中东的波斯商人带入欧洲的。
西方人用的刀叉是中国四千年前就淘汰的产物
思考: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继承)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发展)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的两个过程。
传统文化
高二某班的同学们正在举行“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主题班会,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
学生甲: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未来。所以,毛主席早就告诫我们,“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学生乙: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
学生丙: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文稿中经常引经据典。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治国理政中大有可为,有助于提高我们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学生丁: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导“和为贵”,不但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大智慧,更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道义准则,已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高度认同。
结合上述同学的发言,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哪些?
【课堂探究】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从国家角度: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从中华民族角度: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3)从解决问题角度: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从国际关系角度:
2025年春晚收视数据再创新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对话,碰撞出跨界融合的艺术火花。收集春晚舞台上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分析这些元素为什么能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的。
作业:
课堂小结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易错辨析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
2.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体现核心思想理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中华人文精神。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体现中华人文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中华传统美德。
易错辨析
3.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4.中华传统文化包含许多文化糟粕,我们要发展全新的文化,与之彻底决裂。
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5.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
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
典题训练
1.(2025·云南昆明模拟预测)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乙巳蛇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主标识(见图)“巳巳如意,生生不息”这一主题巧妙地运用了汉字谐音的修辞手法,即通过同音或近音字替代本字,增添语言的趣味与深意。双巳合璧,事事如意,更是乙巳蛇年与如意之间吉祥曼妙的创意链接。2025年春晚主标识( )
①恪守传统风格再现传统文化的意蕴,展现了先进文化新面貌
②坚持守正创新,融合艺术创新理念和传统文化元素于一体
③生肖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源泉
④让人们感受到汉字的深厚魅力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典题训练
2.(2025·河南模拟预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成型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700多年来,这条北京城的“脊梁”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赓续不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文化价值是( )
①彰显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增强民族的自豪感
②传承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其国际影响力
④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
典题训练
3.(2025·江西模拟预测)2024年11月7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开幕,主题为“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放眼全世界浩瀚的经典,从中找到思想的“宝藏”,并结合现今的实际进行创新,古典学的生命力由此源源不绝。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指出,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由此可见,大会的召开旨在( )
A.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B.深入挖掘古代典籍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
C.从古典文明中汲取解决现代问题的智慧
D.为不同文明开展多元文明对话搭建平台
C
典题训练
4.(2024·浙江高考)《永乐大典》辑入了先秦至明初的大量珍贵文献资料,但其正本不知所踪,副本存世寥寥。几代学人均认为,搜集、整理和研究这存世不足百分之四的文化瑰宝,仍需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因为( )
①《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实践成果
②《永乐大典》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当代价值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C
典题训练
5.(2023·浙江高考)2023年的除夕,故宫里的诸多神兽在“甪端”的带领下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音乐剧《甪端》通过文化提炼和艺术加工,让原本高冷枯燥的文物,化身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角色,拉近了观众与文物、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甪端》的成功在于( )
①对传统文化辩证取舍,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
②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
④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