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2张PPT)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2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依据正确认识行动要求第一框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第二框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第三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目标导航课程标准: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能够正确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增强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2.科学精神:辩证看待传统文化,能正确对待传统文化。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体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总议题: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议题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议题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从一双筷子品中国传统文化议题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筷子的知识你知道多少?1.筷子的起源:2.筷子的发展:3.筷子的传说:4.筷子的寓意:5.筷子的哲学:新石器时代晚期明朝中期以前,称箸。明朝中期,箸的形状已与筷子没什么不同。宋代以后,筷子的称呼传播开来。姜子牙试毒天圆地方:筷子象征着天地之间的和谐。三才之象:筷子代表天、地、人三才的和谐统一。两仪之象:筷子象征着阴阳两极的平衡。七情六欲:筷子体现了人的七种情感和六种欲望的平衡。送新人:筷子象征着成双成对,适合送给新婚夫妇。送师长:筷子象征着尊师重道。送孩子:筷子代表着长辈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2)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3)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根本途径(对内——基本途径)(对外——基本途径)筷子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筷子是一对互相配合、和谐协作的东西,因此在用筷子进食时也需要互相配合、和谐共处。筷子的使用需要更加细致、精准的动作,能减少食物的浪费。在与长辈共进餐时,使用筷子的方式需要更加谨慎周到。让人们更加理解中国文化中尊重他人、注重礼仪的价值。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1)核心思想理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2)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3)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分别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什么主要内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重民本守诚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自强不息敬业乐群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和谐相处向上向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1)源远流长殷商时期(甲骨文)——商周(金文)——秦(小篆)——汉(隶书)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具有很大的说服力。(从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2)博大精深(从涵盖内容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3)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①对世界:中华文化很长时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②对中华民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拓展认知】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区别开来的最显著的特性)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始终坚持大一统历史传统。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议题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当一些中国人为了更好的国际化开始使用刀叉时,一个美国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发表的言论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位网民提到,有一样我们日常使用的物品,在中国已经是四千年前的过时之物。夏商时期的中国人就已经开发出了刀叉,秦汉时期,刀叉在中国的使用达到了高峰,成为了贵族和有钱人士享受肉食的象征。一些历史学者认为,刀叉是通过古老的丝绸之路,由中东的波斯商人带入欧洲的。西方人用的刀叉是中国四千年前就淘汰的产物思考: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批判继承、古为今用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继承)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的两个过程。传统文化高二某班的同学们正在举行“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主题班会,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学生甲: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未来。所以,毛主席早就告诫我们,“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学生乙:每逢佳节倍思亲。中华民族为什么会“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就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学生丙: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文稿中经常引经据典。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治国理政中大有可为,有助于提高我们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学生丁:中国传统文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倡导“和为贵”,不但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大智慧,更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道义准则,已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高度认同。结合上述同学的发言,谈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哪些?【课堂探究】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1)从国家角度: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从中华民族角度: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3)从解决问题角度: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从国际关系角度:2025年春晚收视数据再创新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传统与创新之间对话,碰撞出跨界融合的艺术火花。收集春晚舞台上的传统文化元素,并分析这些元素为什么能得到广大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喜欢的。作业:课堂小结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易错辨析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借鉴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2.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体现核心思想理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中华人文精神。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体现中华人文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体现中华传统美德。易错辨析3.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4.中华传统文化包含许多文化糟粕,我们要发展全新的文化,与之彻底决裂。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5.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典题训练1.(2025·云南昆明模拟预测)春节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乙巳蛇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巳巳如意,生生不息”为主题,主标识(见图)“巳巳如意,生生不息”这一主题巧妙地运用了汉字谐音的修辞手法,即通过同音或近音字替代本字,增添语言的趣味与深意。双巳合璧,事事如意,更是乙巳蛇年与如意之间吉祥曼妙的创意链接。2025年春晚主标识( )①恪守传统风格再现传统文化的意蕴,展现了先进文化新面貌②坚持守正创新,融合艺术创新理念和传统文化元素于一体③生肖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源泉④让人们感受到汉字的深厚魅力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典题训练2.(2025·河南模拟预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成型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700多年来,这条北京城的“脊梁”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赓续不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的文化价值是( )①彰显中华文化的优越性,增强民族的自豪感②传承和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升其国际影响力④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典题训练3.(2025·江西模拟预测)2024年11月7日,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在北京开幕,主题为“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放眼全世界浩瀚的经典,从中找到思想的“宝藏”,并结合现今的实际进行创新,古典学的生命力由此源源不绝。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指出,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由此可见,大会的召开旨在( )A.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B.深入挖掘古代典籍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C.从古典文明中汲取解决现代问题的智慧D.为不同文明开展多元文明对话搭建平台C典题训练4.(2024·浙江高考)《永乐大典》辑入了先秦至明初的大量珍贵文献资料,但其正本不知所踪,副本存世寥寥。几代学人均认为,搜集、整理和研究这存世不足百分之四的文化瑰宝,仍需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这是因为( )①《永乐大典》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实践成果②《永乐大典》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当代价值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典题训练5.(2023·浙江高考)2023年的除夕,故宫里的诸多神兽在“甪端”的带领下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音乐剧《甪端》通过文化提炼和艺术加工,让原本高冷枯燥的文物,化身为一个个生动活泼的角色,拉近了观众与文物、历史与现实的距离。《甪端》的成功在于( )①对传统文化辩证取舍,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②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形式,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④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