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共32张PPT,1个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共32张PPT,1个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8.1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单元逻辑
哲学
文化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的灵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内涵与功能
民族性与多样性
第九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不忘本来
吸收外来
面向未来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原因
意义
要求
第一框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第三框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和认同,进一步形成对国家文化政策的支持和认同。
2.科学精神: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审视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勇于探索未知的文化领域,不断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3.公共参与: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化现象,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为文化多样性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议题: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议题一
笔墨饱蘸家国情怀 赏徐悲鸿作品看文化的民族性
议题二
百花齐放春满园 庆春节入选非遗看文化多样性
《愚公移山》
“往来千载一悲鸿:徐悲鸿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展”
《奔马图》
八骏图
议题一
笔墨饱蘸家国情怀 赏徐悲鸿作品看文化的民族性
《九方皋》
2025年是徐悲鸿诞辰130周年。
徐悲鸿是在国家危难与社会动荡中成长起来的艺术家,他将“生于忧患”这一理念内化为艺术革新动力,其作品展现了逆境激发的变革与自我超越,传递出深切的现实关怀和家国情怀。
无论是“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战马,还是觉醒的雄狮侧目睥睨,抑或鹰击长空、展翅翱翔……徐悲鸿笔下的生灵不仅是艺术家人格气质与创作激情的熔铸,也是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写照。
《狮吼》
一、文化的民族性
1.民族文化的地位
文化的民族独特性(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与
世界其他国家、
其他民族文化的区别;
中国56个民族,
每种民族文化各有特色;
对外
对内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我们往往能从各种文化现象中将不同的国家或民族区分开来。
寿司
火锅
大列巴
故宫
泰姬陵
金字塔
纱里
和服
一、文化的民族性
2.民族文化的产生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都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中山装,是中国传统的一种服装,通常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革命精神的象征之一。
【说一说】中山装里的民族文化。
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立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
四个口袋 :代表“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象征着社会的道德规范 。
袖口三粒扣 :代表“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一、文化的民族性
3.民族文化的作用
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作用。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
——习近平
一、文化的民族性
4.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价值观
《奔马图》
《奔马图》创作于 1941 年秋季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敌我力量相持阶段,日军倾尽全力屡次发动长沙会战,企图打通重庆。中国一度失利,长沙被日寇所占。正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办艺展募捐的徐悲鸿听闻国难当头,心急如焚,连夜画出了《奔马图》以抒发自己的忧思之情。
马在徐悲鸿的笔下,不仅仅是一种动物,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奔马图》中的马昂首奋蹄,鬃毛飞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象征着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意志。
徐悲鸿通过《奔马图》,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以及对胜利的渴望和信心。这种强烈的爱国情怀,使《奔马图》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成为了当时中国人民精神的象征,鼓舞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而奋斗。
一、文化的民族性
5.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
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
2024年12月4日,“春节”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说一说,春节申遗成功的意义。
1.地位
2.形成
3.作用
4.核心和灵魂
5.表现形式
文化的民族性
独特标识
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精神根基
价值观
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
议题二
百花齐放春满园 庆春节入选非遗看文化多样性
二、文化具有多样性
主要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的成因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是文化多样性的突出表现。
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文化多样性≠文化多元化。
【拓展认知】
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多元化
区别 基本 内涵 主要是指不同民族、不同国家文化的多样性,即人类文化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 主要是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等角度来说的,从性质上泛指各种文化,其中既有优秀文化,又有落后、腐朽文化
社会 作用 对人类社会来说,正是有了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文化多元化的存在对社会的作用是不同的,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对待 态度 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既要大力维护和发展先进、健康的文化,又要坚决克服和抵制落后、腐朽的文化
联系 文化的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 二、文化具有多样性
2.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1)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对内),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对外)。
(3)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2)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结合文化的多样性,说一说如何理解“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这对我们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有何启示?
二、文化具有多样性
3.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和要求
(1)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美人之美)
(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3)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天下大同)
(4)反对“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注意:
①不能说各种文化一律平等,而是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②各民族文化无优劣之分。
③认同的只能是本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文化是尊重和理解。
1.地位 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2.形成原因 本国本民族的土壤;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
3.为什么 ①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
③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4.怎样 ①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②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民族性 文化的多样性
地位 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表现 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形成 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
作用 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激发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联系 ①文化民族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文化民族性凸显了民族文化的个性,即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民族文化越丰富、越发展,世界文化多样性越明显 ②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民族性 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可以做到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课堂小结
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的民族性
与多样性
文化的民族性
地位
形成
作用
核心和灵魂
表现形式
地位
形成价值
要求
侧重民族文化
独具特色
侧重世界文化
丰富多彩
易错辨析
1.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世界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
3.文化多样性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4.世界各国应彼此尊重和认同对方文化。
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5.文化多样性能使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同步发展。
错在“同步发展”,不可能实现同步发展。
典题训练
1.(2025·江苏泰州二模)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产品。中文产品具有历史传承性,中文文化具有世界连通性,中文作为公共文化产品具有世界共享性。有位学者曾说:“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由此可见( )
A.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B.文化在交流交融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C.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中独领风骚
D.中华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D
典题训练
2.(2025·黑龙江吉林二模)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晚,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上,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春节申遗成功有利于( )
①保护民族文化,集中展示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②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③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增强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筑牢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典题训练
3.(2025·宁夏银川二模)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了黎平县肇兴侗寨,观看侗族大歌表演,察看村寨风貌和侗族文化展示中心,深入侗乡织、染、绣特色产业基地,同乡亲们亲切交流。习近平说,吊脚楼、古寨、非遗乐器、侗族大歌、蜡染工艺,这些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民族的特色,很古朴也很时尚”是因为( )
①每一种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国家的土壤中
②民族文化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文化的民族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A
典题训练
4.(2025·安徽滁州二模)2024年“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在岁月的长河中,古建筑宛如一座座沉睡的宝藏,静静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榫卯相扣,斗拱交错,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先辈的智慧与匠心。材料体现了( )
①中国传统建筑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建筑各具魅力
③中国古建筑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
④中国古建筑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典题训练
5.(2025·湖南张家界模拟)主题为“多元、传承、创新:让传统医药造福世界”的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围绕不同议题展开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大会呼吁、鼓励并支持世界各国继续推进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发展,还专门设置了中医药体验和考察活动。可见,2024世界传统医药大会的举办( )
①有利于推动世界各国传统医药交流互鉴合作,助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②为世界传统医药交流合作提供了平台,成为推动传统医学快速发展的新动能
③旨在创新和丰富传统医学的内涵,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融合提供新路径
④有助于参会者认识和了解中国中医药文化,感知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