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名称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课 型 理论课 复习 实训课□ 习题 其他□( ) 授课 时间 课时数 2课时 授课 班级 23级幼教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第一框讲述了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优越性,第二框讲述了我国分配制度及其优越性。学情分析 1.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所了解,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协作完成部分学习任务,能提问问题,但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不够,对资源中教学知识点的归纳能力较差。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主要内容,理解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主要形式及其关系。 2. 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能识别多种分配方式的表现形式和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了解改善收入和财富分配格局的原则和举措。 3.感悟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优越性,理解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政策的重要意义,认同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认同我国的分配制度,确立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致富的观念。教学重点 1.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优越性 2.我国分配制度的优越性教学难点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优越性教学准备(教学资源) 教材;教案;课件;视频资源教法 讨论法,讲授法,问答法 学法 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课前读书 知识回顾 知识巩固引入 10 分钟 1.提问:我们日常生活需要些什么? 2.点评,讲授物质资料的概念并提问那么这些物质资料是从哪里来的呢? 3.点评,讲授“物质资料生产的两大要素:劳动和生产资料”,引入: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即为生产资料所有制。 1.回答问题。 2.聆听,回答问题。 3.聆听。 通过习谈话法,从简单问题出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学生回答引入新的概念,导入本课。任务1 30 分钟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知识回顾:提问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2.点评。提问现阶段,我国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3.点评,小结:我国当前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得出结论:同一社会可以有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4.情景交融:小华在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享受了哪些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分别由哪些所有制经济的劳动者生产和提供? 5.点评,小结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6.讲授国有经济,并提问:在我国哪些企业属于国有经济? 7.点评,并讲授集体经济与混合所有制经济。 8.案例分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提问:(1)TCL集团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2)TCL的国家股和集体股属于什么性质? 9.点评。 10.讲授公有制经济地位的体现。 11.探究与分享: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小南瓜”的所有制经济形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些所有制经济形式有什么不同 12.点评 13.小结: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 14.小组讨论:举例说明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区别 15.点评。 16.讲授: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国有经济的作用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17.小结。 1.思考问题并回答问题。 2.聆听并回答问题。 3.聆听。 4.思考并回答问题。 5.聆听。 6.聆听,思考并回答问题。 7.聆听。 8.阅读案例,讨论回答问题。 9.聆听。 10.聆听。 11.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12.聆听。 13.聆听。 14.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5.聆听。 16.聆听。 17.聆听。 情境交融,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便于学生理解我们经济所有制。 通过案例分析,对学生所学情况进行考察,活学活用。 通过探究与分享,引导学生主动发展问题,解决问题。任务2 30 分钟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课前预习考察:现阶段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 2.点评。 3.播放视频《按劳分配》,提问:通过视频,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4.点评。 5.讲授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 6.案例分析:某私营公司2023年2月职工工资收入单。 提问:他们的收入分别属于哪种分配形式?来源有何不同? 7.点评,讲授“按要素分配”。 8.提问:有人认为,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都是劳动所得,是一回事。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9.点评并进行图表比较。 10.讲授我国居民收入的途径。 11.案例分析:阅读故事《小吕一家》,回答以下问题: (1)小吕一家获取收入的途径有哪些 (2)当前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为什么会多种多样 12.点评并得出结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使我国居民获取收入的途径多种多样。 13.案例分析:《海尔冰箱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谈谈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14.点评,小结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 15.播放视频:《三次分配》。 16.讲授“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17.展示案例《小吴、小张和小马》,结合材料和你身边的实例,说说应该如何致富。 18.点评,并小结。 1.课前预习成果展示。 2.聆听。 3.观看视频,提炼信息。 4.聆听。 5.聆听。 6.阅读案例,进行分析,分享成果。 7. 聆听。 8.思考并回答问题。 9.聆听。 10.聆听。 11. 阅读案例,进行分析,分享成果。 12.聆听。 13. 阅读案例,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14.聆听。 15.观看视频。 16.聆听。 17.阅读案例,结合生活实例,思考并回答问题。 18.聆听。 通过视频《按劳分配》,更生动有效地传递知识。 通过职工工资收入单使学生更形象地了解按要素分配。 通过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我国居民收入途径的掌握情况。评价总结 10 分钟 1. 播放视频《劳动最光荣》。 2.阅读“习语”。 3.倡导:勤劳创新致富。 1.观看视频。 2.阅读“习语”。 3.聆听,反思。 通过视频、习语增强学生对劳动光荣的认识,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学反思一、在组织教学活动的精确度方面还要加强,如:教学环节时间上的把握。 二、不能很好地兼顾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个别差异,应该给每个学生更多地充分展示自我机会,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评价还欠缺,给学生讨论、探讨的时间不是很充足,对学生情感关注还不够,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得好些。板书设计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4-)课题 名称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二)课 型 理论课 复习 实训课□ 习题 其他□( ) 授课 时间 课时数 1课时 授课 班级 23级幼教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课《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第三框。讲述了我国经济运行体制,介绍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及我国经济运行体制的优越性。学情分析 1.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有所了解,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2.能协作完成部分学习任务,能提问问题,但对问题的思考能力不够,对资源中教学知识点的归纳能力较差。教学目标 1.了解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理解二者的关系; 2.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感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3.认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党的一个伟大创举,依法有序参与市场经济生活。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教学难点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能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教学准备(教学资源) 教材;教案;课件;视频资源教法 讨论法,讲授法,问答法 学法 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课前读书 知识回顾 知识巩固引入 5 分钟 1.快问快答:对上一节课的知识进行提问。 2.点评。 3.简单回顾“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学习。 1.回答问题。 2.聆听。 3.聆听。 通过“快问快答”,对上一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抽查,并且引导学生进行回顾,理清与本课的逻辑。任务1 30 分钟 一、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1.阅读故事《王卫的快递(一)》,思考并回答问题:王卫做出开公司的决定,是因为从市场中捕捉到哪些信息? 2.点评。强调“供不应求”时,资源流入。 3.阅读故事《王卫的快递(二)》,讨论:假如你是某快递的老总,面对以上市场信息,你的企业会做何调整,是扩大规模还是缩小规模 或其它?请说明理由。 4.点评。 5.阅读故事《王卫的快递(三)》,讨论:面对以上市场信息,你的企业又会做何调整,是扩大规模还是缩小规模 或其它?请说明理由。 6.点评并讲授。 7.小结“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8.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提问:为什么枪支的制造与配售必须由政府部门来决定,而不能由市场来调节?举例说明哪些产品或服务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 9.点评,强调“市场子啊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 10.讲授“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11.讲授“资源配置的两种方式”。 12.展示图片《政府工作报告》。提问:从政府工作报告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13.点评。。 14.讲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关系。 15.点评。 16.讲授: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国有经济的作用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17.小结。 1.阅读故事,思考并回答问题。 2.聆听并思考。 3. 阅读故事,讨论回答问题。 4. 聆听。 5. 阅读故事,讨论回答问题。 6.聆听。 7.聆听。 8. 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思考并回答问题。 9.聆听。 10.聆听。 11.聆听。 12.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13.聆听。 14.聆听。 15.聆听。 16.聆听。 17.聆听。 通过《王卫的快递》系列故事,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通过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条例,增加学生对我国法律的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产品或服务不能由市场来调控,为什么。任务2 30 分钟 二、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1.展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表现“党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2.展示材料并提问。 3.点评。 4.讲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的发展成就。 5.播放视频《脱贫攻坚》。 1.阅读时间发展顺序,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经过。 2. 思考并回答问题。。 3.聆听。 4.聆听。 5.观看视频。 通过视频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制度自信。评价总结 10 分钟 展示习语,进行知识框架总结。 聆听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学反思一、在组织教学活动的精确度方面还要加强,如:教学环节时间上的把握。 二、不能很好地兼顾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个别差异,应该给每个学生更多地充分展示自我机会,对学生的个性化的评价还欠缺,给学生讨论、探讨的时间不是很充足,对学生情感关注还不够,这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得好些。板书设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用好“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 二、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1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docx 4.2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