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安徽省黄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安徽宏村始建于南宋,村民依牛形布局水系,以雷岗山为牛头,古树为牛角,水圳为牛肠,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该水系(下图)通过人工调控造就了“家家门前有清泉”的生态奇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宏村选址于雷岗山南麓的主要自然优势是( )A.气候温和湿润 B.地势北高南低 C.土壤深厚肥沃 D.水陆交通便利2.水圳系统的核心功能是( )A.促进航运贸易 B.提供灌溉水源 C.调节局地气候 D.增强排水防涝3.月沼设计为半椭圆形状的主要目的是( )A.营造美学效果 B.减少水分蒸发 C.增加水域面积 D.提升自净能力辛店沟小流域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经过多年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度达80%以上,林草覆盖率达75%以上,拦沙率高达98%,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的样板。2024年10月辛店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项目签约,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交易第一单。经科学评估,此次交易涵盖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部分,涉及农业产品1.44万公斤(11.58万元),土壤保持和固碳增汇CO2当量1万吨(30.57万元),旅游康养合作经营(83.16万元)等,交易金额合计125.31万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辛店沟小流域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治理样板的主要措施有( )①塬上扎设草方格 ②缓坡修建高标准水平梯田 ③陡坡打孔造林,栽植灌草④沟内建设、改造淤地坝 ⑤施加生石灰,提高土壤pH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5.此次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中,最能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是( )A.农业产品 B.土壤保持 C.固碳增汇 D.旅游康养6.承担碳汇监测工作的机构主要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RS和GIS B.RS和BDS C.GIS和BDS D.GIS和VR西电东送南部通道是把云南、贵州和广西的电力输送至广东,“黔电送粤”是西电东送的组成部分,与云南、广西相比,“黔电送粤”在年内输送电力较为稳定。下图为“西电东送南部通道相关省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黔电送粤”年内输送电力较为稳定,主要因为( )A.彼此距离较近 B.年内降水均匀C.输送电力多样 D.水力发电稳定8.“黔电送粤”有利于广东( )A.缓解水源紧张 B.疏解人口密度C.减少地质灾害 D.改善大气质量钱凯港位于秘鲁首都利马以北约80公里的钱凯湾内,是天然深水良港,最大水深达17.8米,可实现每年100万标准箱的设计吞吐能力,是中国和秘鲁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项目,也是南美首个智慧港口。2024年11月14日,钱凯港正式开港,下图示意钱凯港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中秘合作建设钱凯港直接体现了“一带一路”倡导的( )A.推动设施联通,完善全球交通网络 B.促进贸易畅通,扩大商品出口规模C.增进民心相通,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D.加强资金融通,推动国际金融合作10.钱凯港成为南美首个智慧港口,主要得益于( )A.秘鲁先进的科技水平 B.中国创新技术的支持C.当地丰富的人力资源 D.周边国家的大力协助11.钱凯港的运营有利于保障我国国家总体安全,突出表现在( )①生态安全②资源安全③粮食安全④军事安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我国小麦产量和消费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种植结构发生变化,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存在难度。近年来受国际粮食价格波动等因素影响,我国小麦进口量波动大。下图示意2011-2021年我国小麦产量与种植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2011~2021年我国小麦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种植面积减小 B.单产提高 C.进口减小 D.市场需求增加13.我国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存在难度主要因为( )①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 ②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③小麦进口量增大 ④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扩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4.为稳定我国小麦种植面积,最有效的措施是( )A.规划小麦优势种植区 B.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C.延长小麦加工产业链 D.吸引青年劳力回乡种植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主要由冰川、多年冻土、季节性积雪、湖泊和大江大河组成。据第二次青藏科考队调查显示,过去50年,青藏高原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数量从1081个增加到1236个,湖泊面积从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近5万平方公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近50年青藏高原湖泊数量和面积变化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 )A.全球变暖加速 B.冰川消融加速C.降水增多显著 D.过度围湖造田16.湖泊数量和面积的变化表明青藏高原( )A.水资源短缺风险加剧 B.区域生态系统稳定C.水体固液比失衡突出 D.环境保护得到加强二、综合题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我国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历史上水草丰美,但曾因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沙化加剧。近年来,当地推广“牧鸡治沙”模式修复生态:每年春季投放适量鸡苗至沙地草场,这些鸡主要食草籽、杂草、蝗虫等,可以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促进植被恢复,使沙丘逐渐固定。与此同时,当地牧民的收入来源也实现了多元化,乡村产业迅速发展。下图为浑善达克沙地年降水量分布图。(1)指出浑善达克沙地过度放牧加速土地退化的原因。(2)简析草地散养鸡群对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作用。(3)请结合上述生态修复模式,为推进当地乡村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芜湖作为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皖南的中心城市,近年来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积极打造“世界汽车城”。自1999年12月第一辆轿车下线以来,到如今形成整车制造到零部件配套再到研发设计、检测认证的完整汽车产业链,吸引了大量零部件企业集聚。同时,芜湖通过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开通中欧班列,加强与国内外市场的联系;通过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中心,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转型。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芜湖对皖南及周边城市在产业协作、人才流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推动了区域协同发展。近年来,黄山市聚焦汽车电子电器、转向系统、智能网联设备和金属件等领域,明确细分产业方向,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发展。2024年,黄山市汽车产业全产业链营收突破110亿元。下图示意皖南地区。(1)分析芜湖吸引大量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的原因。(2)简析芜湖市在黄山市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辐射功能。(3)有人建议黄山市应学习芜湖市,培育壮大汽车产业规模。对此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反对理由。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核电站建设,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待建核电机组共102台,总装机容量达到1.13亿千瓦,核电总体规模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核电站建设不仅需要充足的铀矿资源保障,还需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水源供应、电力消纳能力等因素。同时,核电站运行过程中的核废料处理和冷却水管理也是核能安全利用的重要环节。江西拥有6处铀矿田、103个铀矿床,探明提交的铀资源储量约占全国总量的30%,其中抚州市乐安县的相山地区拥有我国最大的铀矿田,被誉为“中国铀都”。当地计划未来建设一座核电站。下图为核电站发电原理示意图。(1)简述抚州市规划建设核电站的优势条件。(2)分析相山地区开采铀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破坏问题。(3)说明核电站运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环境风险。参考答案1.B 2.D 3.D4.C 5.D 6.A7.C 8.D9.A 10.B 11.C12.B 13.D 14.A15.B 16.C17.(1)降水少,气候干旱;气候异常,降水变率大;冬春季节多大风,土壤易受侵蚀;过度放牧,牲畜啃食践踏,草质下降,地表裸露。(2)鸡捕食蝗虫,减少虫害对草场的破坏,维持草场生产力; 鸡粪增加土壤肥力,促进草本植物生长;草质改善,植被覆盖率上升,降低风蚀,固定流动沙丘。(3)政府提供补贴、技术培训,推广草原牧鸡成功经验,引导农牧民参与,扩大产业规模;发展禽蛋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注册商标,打造绿色品牌,提升本土品牌知名度;拓展销路,利用网络电商平台增加禽蛋销售量;农旅融合,发展相关研学旅游和民宿服务等。18.(1)芜湖汽车产业发展成熟,完整产业链形成强集聚效应,对零部件的庞大需求为企业开拓广阔市场;借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东风,政策红利降低企业入驻与运营成本;综合交通枢纽及中欧班列,搭建高效物流网络,保障零部件运输高效便捷;长期发展积累的人才、技术资源,可满足企业研发生产需求,多重因素驱动企业集聚。(2)芜湖依托完整汽车产业链,与黄山开展零部件配套协作、技术协同研发,推动产业分工深化;借人才交流平台与培训合作,为黄山输送汽车专业人才,补足人才短板;以智能网联创新中心为载体,将新能源、智能化技术成果辐射至黄山,助力其产业转型,强化区域汽车产业协同发展。(3)黄山汽车产业基础薄弱,从整车制造到配套体系,与芜湖差距显著,大规模发展需巨额投入,风险较高;黄山以旅游为核心优势,发展汽车产业易破坏生态,冲击旅游品牌;芜湖在汽车产业已形成先发优势与市场壁垒,黄山盲目跟进,易陷入同质化竞争,难以突破市场,还会分散旅游等优势产业资源,故反对。19.(1)铀矿资源丰富,原料供应充足;周边经济发达,能源需求大,利于电力消纳;工业基础条件好,相关配套完善 ;地质条件相对稳定;水源充足。(2)破坏地表植被和土壤,导致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可能产生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污染土地、土壤;开采和加工铀矿会产生粉尘和放射性气体(如氡气),对空气质量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破坏生态系统,导致动植物栖息地丧失,生物多样性下降。(3)核反应堆故障等致放射性物质释放,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风险;冷却排水温度高,改变受纳水体水温,造成热污染风险;含放射性或化学污染物的废水废气,若超标排放,存在污染环境的风险;地震、洪水等致设施损坏,引发放射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造成极端灾害次生风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