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作文真题“劳动”写作指导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作文真题“劳动”写作指导 素材

资源简介

2025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作文真题“劳动”写作指导
(含典范例文及亮点解读)
【考题回放·2025江苏扬州卷】
作文:
(1)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 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激励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摘自2025年4月29日《新华日报》第2版)
在“尊重”“诚实”“创造性”“美好生活”中任选一个,与关键词“劳动”组合,据此确定主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自己或他人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 600字。④不得抄袭和套作。⑤文中不得出现可能泄露考生信息的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2)书写。(3分)
【写作指导】
一、审题指导
1、审导语材料:
材料引用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 100 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强调要弘扬劳动相关的社会风尚,营造 “四个尊重” 的良好氛围,激励人民通过劳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表明了劳动的重要性,以及劳动与美好生活、尊重等方面的紧密联系,为写作提供了宏观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导向。
2、审写作任务:
题目要求从 “尊重”“诚实”“创造性”“美好生活” 中任选一个与 “劳动” 组合确定主题写作。
文体不限,既可以写记叙文,讲述与主题相关的自己或他人的故事,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主题;也可以写议论文,发表自己对所选主题的看法,阐述相关道理。
二、立意指导
1、基础立意:
若选 “尊重劳动”:①强调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精神财富,都离不开劳动,所以我们应尊重劳动本身,珍惜劳动成果。②指出每一位劳动者都值得尊重,无论其从事的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他们都在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③说明尊重劳动有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能激励更多人积极投身劳动,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若选 “诚实劳动”:①阐述诚实劳动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赢得他人信任和社会认可的基础,劳动者应秉持诚实态度,不偷奸耍滑,认真完成工作任务。②强调诚实劳动才能带来真正的收获,靠不正当手段获取的利益终究不能长久,只有通过诚实劳动获得的成果才心安理得、踏实可靠。③说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诚实劳动,各行各业都应坚守诚实劳动的底线,才能保障市场秩序和社会正常运转。
若选 “创造性劳动”:①指出创造性劳动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现代的科技创新,都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②说明创造性劳动能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价值,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能为个人带来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成就感。③强调在当今时代,鼓励创造性劳动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若选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①说明美好生活离不开物质基础,而劳动是创造物质财富的源泉,通过辛勤劳动,人们可以获得收入,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进而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②阐述劳动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还能丰富精神生活,人们在劳动中可以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③强调全社会共同努力劳动,能够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为个人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美好生活的成果。
2、新颖立意:
若选 “尊重劳动”:①从文化传承角度,探讨尊重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诸多诗词和典故都体现了对劳动的赞美和尊重,我们应传承和弘扬这一优良传统。②分析尊重劳动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如通过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等方式保障劳动者权益,是尊重劳动的体现,也有助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提出尊重劳动应从教育抓起,从小培养孩子尊重劳动的意识,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让尊重劳动成为一种全民自觉。
若选 “诚实劳动”:①结合互联网时代特点,论述在虚拟世界和线上工作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诚实劳动更具重要性,如网络创作者应靠真实才华和努力创作内容,而非靠抄袭、造假等手段获取流量。②从职业道德角度,探讨不同职业的诚实劳动内涵,如医生的诚实劳动是救死扶伤、不推诿责任,教师的诚实劳动是教书育人、不敷衍教学,从而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③以历史上因不诚实劳动导致不良后果的事件为反面案例,如某些企业因造假售假倒闭,警示人们违背诚实劳动原则将自食恶果,同时对比正面案例,说明诚实劳动是企业和个人长远发展的基石。
若选 “创造性劳动”:①探讨创造性劳动与人工智能的关系,指出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类更应发挥创造性劳动的优势,从事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工作,如艺术创作、情感关怀等领域,实现人机互补。②从跨学科角度,说明创造性劳动往往需要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技能,鼓励人们打破学科界限,培养综合素养,以更好地开展创造性劳动,如生物与工程学科融合产生的生物工程技术。③以科幻视角,想象未来社会创造性劳动的形态和作用,如人们可能通过脑机接口等技术进行创造性劳动,为解决全球问题如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提供创新方案。
若选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①从生态角度,阐述劳动不仅能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还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如植树造林、环保治理等劳动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生活更美好。②提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应注重可持续性,即劳动方式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如发展绿色产业、推广清洁能源生产劳动等,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③以社区为单位,论述社区居民通过共同劳动,如参与社区建设、志愿服务等,可以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说明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可以从身边小事、从社区做起。
【典范例文】
在劳动中收获尊重的光芒
鲁迅先生曾言:“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
这不仅是对劳动的礼赞,更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平凡劳动者用汗水构筑的巍峨大厦,理应收获时代最真诚的尊重。当我们仰望城市天际线,那玻璃幕墙折射的不仅是霓虹,更是万千普通劳动者被尊重应有的光芒。
历史长河中的每一座丰碑,都因平凡劳动者的付出而赢得永恒敬意。秦长城蜿蜒万里的砖石里,浸透的不仅是戍边卒子的血泪,更是后世对其牺牲的深沉缅怀;都江堰润泽天府的清流中,流淌着李冰父子与万千民夫被世代蜀人铭记的智慧与辛劳。敦煌莫高窟的壁画千年不褪,是画工在幽暗洞窟中执笔如耕的坚守所赢得的艺术尊严;京张铁路的钢轨跨越山海,是工人在峭壁上敲击出的民族自强乐章——这些未被史册留名的手,在时光的熔炉里锻造成文明的勋章。
现代社会中,尊重正为平凡岗位镀上时代金辉。凌晨街道上,环卫工人用扫帚书写城市的序章,越来越多“爱心驿站”的设立,是城市对他们无声的鞠躬;烈日楼宇间,外卖骑手编织生活经纬,暴雨中路人自发为浑身湿透的骑手撑伞的画面,让冰冷的钢筋丛林有了温度。疫情期间,快递小哥汪勇用电动车轮为医护丈量生命通道,收获的“最美快递员”称号,是社会对奉献者的郑重加冕;暴雨倾盆时,排水工王军祥跳入窨井清淤的身影被全网点赞——每一滴汗水坠入泥土的声响,都在人心深处激起尊重的回响。
真正的尊重,源于对劳动价值的深度认同。敦煌修复师李晓洋三十年对话千年壁画,当斑驳的飞天重新起舞时,展览柜前长久驻足的人群便是对匠心的无字礼赞;港珠澳大桥焊接工王进以毫米级精度在海底刻下中国制造的印记,央视镜头特写他布满老茧的双手,让“大国工匠”成为时代的集体偶像。他们以行动诠释:当劳动淬炼出非凡价值,尊重便如泉水般自然涌流,浇灌着社会的精神沃土。
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以尊重为劳动加冕。当李晓洋在修复壁画时获得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命名,当王进们被请进大学讲堂分享经验,当普通劳动者的肖像登上“时代楷模”的展板——这些制度化的尊重仪式,正在为一个民族铸就最坚实的价值基座。
黄河奔涌需要每朵浪花推动,时代进步离不开每个奋斗者的托举。让我们以劳动为笔,以尊重为墨,在岁月的长卷上,共同书写“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文明诗篇:只因每一份被珍视的劳动光芒,终将汇聚成照亮人类尊严的永恒火炬。
【亮点解读】
①本文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炽热的现实关怀,奏响了一曲劳动者尊严的赞歌。②文章开篇以鲁迅名言破题,将"一木一石"的劳动精神与"时代光芒"的尊重价值巧妙勾连,立论高远而接地气。作者以秦长城的砖石、都江堰的清流、敦煌壁画的斑斓、京张铁路的钢轨为经纬,编织出跨越千年的劳动史诗,让未留名姓的劳动者在历史星空中闪耀;又以环卫工人的驿站、骑手雨中的伞、快递员的勋章为镜鉴,映照出现代文明对劳动价值的深度认同。作者没有停留于现象罗列,而是深入剖析"尊重源于价值认同"的哲学内核——从李晓洋三十年对话壁画到王进焊接毫米级精度,揭示劳动淬炼价值、尊重自然涌流的辩证关系。③结尾处"制度化尊重仪式"的升华,更将个体叙事提升为民族精神建构的高度。全文论据典型而不落窠臼,语言凝练而富有诗意,完美诠释了"劳动创造尊严,尊重反哺文明"的时代命题,堪称议论文写作的典范之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