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地理中图版(北京)(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地理中图版(北京)(2024)

资源简介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课时
《宇宙中的地球》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的开篇内容。教材先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以 “宇宙 — 天体 — 天体系统” 的逻辑展开,这部分呼应小学科学知识,相对易懂。接着阐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涉及太阳系构成、八大行星,让学生明确地球的普通性。最后强调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突出其在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特殊性。教材编排由宏观到具体,为学生构建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基础框架,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宇宙观,也是后续地理学习的重要铺垫。
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理解地球与宇宙环境相互依存关系,认识到地球在宇宙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人类生存发展与地球环境紧密相连,从而树立珍惜和保护地球家园的意识,增强对人类活动影响地球环境的责任感。
综合思维:培养学生从多维度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角色。例如,分析地球与太阳距离、自身质量体积等因素对地球环境及生命存在的综合影响,使学生学会整合不同要素,全面看待地理问题,提升综合分析能力。
区域认知:让学生掌握地球在宇宙不同层级天体系统中的位置,借助各类图表工具,清晰认知地球所处宇宙环境的区域特征,如太阳系中各行星分布区域特点,提升对宇宙空间的认知水平。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星空、利用天文软件模拟天体运动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锻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操作与探索精神。
重点: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这是学生建立宇宙空间认知的关键,明确地球与其他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突出地球对人类生存的不可替代性,培养学生保护地球意识。
难点: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原因。此部分涉及多方面复杂因素,如地球适宜的温度、液态水、大气层等形成条件及对生命的作用,学生较难系统理解各因素间的相互联系与综合影响。
(一)课程导入
师生互动:教师播放一段从太空视角展示地球及周围浩瀚宇宙的视频,提问:“同学们,从视频中看到地球在茫茫宇宙里,你们有什么感受?猜猜地球在宇宙中是怎样的存在?”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分享对视频的直观感受和对地球在宇宙中印象的初步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震撼的视频画面,迅速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宇宙和地球的好奇心与探索欲,为后续课程学习营造积极氛围,同时了解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认知的初始水平。
(二)宇宙相关知识讲解
师生互动:教师展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各类天体图片,介绍天体概念后提问:“大家观察这些天体图片,找找它们有哪些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从形状、亮度、是否发光等方面讨论。接着呈现天体系统层次图,讲解各级天体系统包含关系时,让学生思考 “如果把宇宙比作一个大家庭,各级天体系统像家里的什么成员?” 鼓励学生用比喻方式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借助直观图片和生动比喻,将抽象宇宙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互动提问促使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增强对天体和天体系统概念的记忆与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
(三)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讲解
师生互动:教师展示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布示意(非真实比例)图,详细介绍太阳系构成,指出八大行星。提问:“同学们仔细看这张图,说说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与太阳距离、在行星中的排序等。随后开展小组活动,给每个小组发放太阳系行星卡片,要求按距离太阳远近顺序排列,并推选代表讲解排列依据。
设计意图:利用示意图和小组活动,让学生直观且亲身参与地球在太阳系位置的学习。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强化对地球在太阳系位置的认知,理解太阳系行星分布规律。
(四)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原因探讨
师生互动:教师展示地球和月球表面环境对比图片,以及火星探测器拍摄的火星表面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与其他星球环境差异。提出问题:“为什么月球和火星没有像地球这样适宜生命生存的环境?”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从温度、大气、水等方面分析。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强调地球适宜生命存在的各因素相互作用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不同星球环境,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地球环境特殊性。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碰撞,促使学生综合分析地球具备生命存在条件的原因,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五)课堂总结
师生互动:教师邀请学生回顾本节课重点内容,如宇宙组成、地球在太阳系位置、地球适宜生命存在原因等,以提问引导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今天学习的宇宙中主要天体有哪些?地球在太阳系排第几?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 最后教师补充完善学生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总结,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强化记忆。教师总结完善,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知识体系,明确本节课学习重点,提升学习效果。
(六)作业布置
师生互动:教师布置作业:“课后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些重要事件,如我国航天成就,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大家对查阅资料找航天成就信息有没有信心?有没有什么想法或疑问?” 解答学生疑问,强调作业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查阅资料作业,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信息收集整理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航天领域,进一步激发对宇宙探索兴趣,同时为下节课拓展学习做准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