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六校联谊2025年中考二模数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六校联谊2025年中考二模数学试题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六校联谊2025年中考二模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5·金华二模)如果温度上升3C记作+3C,那么下降8c记作(  )
A.-5℃ B.11° C.C.+8℃ D.-8℃
2.(2025·金华二模)如图是一个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左视图是(  )
A. B.
C. D.
3.(2025·金华二模)已知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为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买1张彩票,不可能中奖
B.买200张彩票,可能有2张中奖
C.买100张彩票,一定有1张中奖
D.若100人各买1张彩票,一定会有1人中奖
4.(2025·金华二模) 下列运算中, 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5.(2025·金华二模)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ABC与△DEF的周长比为2:3,则OA:AD的值是(  )
A.4:9 B.3:1 C.2:1 D.2:3
6.(2025·金华二模)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某商店销售甲、乙两种礼盒的粽子,经调查发现:用880元购进的甲礼盒数量是用400元购进的乙礼盒数量的2倍,且每个甲礼盒的进价比乙礼盒贵4元,设每个乙礼盒的进价为x元,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7.(2025·金华二模)已知点,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若,则的值为(  )
A.0 B.正数 C.负数 D.非负数
8.(2025·金华二模)下列图形不能被边长为4的正方形完全覆盖的是(  )
A.半径为2的圆 B.半径为2.5的半圆
C.两边长分别为,的三角形 D.斜边长为5的直角三角形
9.(2025·金华二模)如图,点D,E,F分别在的边上,,点G是EF的中点,连接AG并延长交BC于点H,已知,则的值是(  )
A. B. C. D.
10.(2025·金华二模)如图,点G,H,P,Q分别在等腰的腰上,连接GH,PQ,已知,,且,,AB的长为定值.当a与b发生变化时,下列代数式的值不变的是(  )
A. B.ab C.a+b D.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2025·金华二模)计算:a2-4b2=   .
12.(2025·金华二模)如图,点A,B,C是⊙O上的三点,若∠BAC=36°,则∠BOC的度数是   .
13.(2025·金华二模)现将背面相同,正面分别写有“中”、“考”、“必”、“胜”的四张卡片,洗匀后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同时抽取两张,则抽取的两张卡片上的文字恰好能组成“必胜”的概率是   .
14.(2025·金华二模)如图是某圆锥的主视图和左视图,该圆锥的侧面积是   (结果保留π)·
15.(2025·金华二模)如图,在中,,,点M,N分别在边AB和AC上,且,作交BC于D,交BC于E(D在E左侧),若MN上存在一点P,使得,则   .
16.(2025·金华二模)如图,在Rt△ABC中,AB=8,∠B=60°,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中点,点F
在BC的延长线上,连接EF,∠F=60°.点P从点D出发,沿D→B→F运动到点F,在边EF上找一点Q,连结PQ,使得∠APQ=∠B,则在点P的运动的过程中,点Q的运动路径长为   .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72分,各小题都必须写出解答过程)
17.(2025·金华二模)计算:.
18.(2025·金华二模)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19.(2025·金华二模)2025年央视春晚中的《秧BOT》节目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某校为了解学生对人工智能知识的掌握程度,组织相同人数的甲、乙两个科技小组进行一场人工智能知识竞赛,分别绘制了成绩不完整的甲组成绩统计表和乙组成绩统计图如下,并进行公布(满分10分,分数取整数)·
甲组成绩统计表
分数 7分 8分 9分 10分
人数 10 1 2 m
(1)求甲组成绩统计表中m的值,并将乙组成绩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求甲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分和中位数;
(3)成绩公布后,老师发现甲组一名学生成绩登记错误,若将该生成绩修改正确,甲组的位数会超过乙组的中位数,直接写出这名学生至少增加多少分。
20.(2025·金华二模)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DEllAC,CEllBD.
(1)求证:四边形OCED为菱形;
(2)若AB=3,AC=5,求菱形OCED的面积.
21.(2025·金华二模)如图为正六边形ABCDEF,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按要求完成以下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在图1的正六边形ABCDEF内部作一点M,连接AM,使得∠BAM=60°.
(2)在图2的正六边形ABCDEF内部作一点N,连接AN,使得tan∠BAN=
22.(2025·金华二模)在一条直线上依次有A、B、C三个海岛,某海巡船从A岛出发沿直线匀速经B岛驶向C岛,执行海巡任务,最终到达C岛,设该海巡船行驶x(h)后,与B港的距离为y(km),已知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填空:A、C两海岛间的距离为   km,a=   ;
(2)求线段PN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
(3)在B岛有一不间断发射信号的信号发射台,发射的信号覆盖半径为15km,求该海巡船能接收到该信号的时间有多长.
23.(2025·金华二模)已知点(1,2)在抛物线(b,c为常数)的图象上.
(1)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c;
(2)当b的值变化时,的顶点总在另一抛物线的图象上,
①求p,q的值;
②若抛物线和抛物线围成的封闭区域内(不包含边界)有且只有2个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求b的取值范围.
24.(2025·金华二模)如图,在中,,,以点C为圆心,为半径作圆.点D为边AB上的动点,DP,DQ分别切圆C于点P,点Q,连接PQ,分别交AC和BC于点E,F,取PQ的中点M.
(1)当时,求劣弧PQ的度数;
(2)当时,求AD的长;
(3)连接CM,BM.
①证明:.
②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BM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直接写出B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正数、负数的实际应用;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解析】【解答】解:∵ 温度上升3 ℃ 记作+3 ℃ ,
∴ 下降8c记作 -8 ℃。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负数的意义。
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本题中上升和下降是相反意义,因此上升用“+”表示,那么下降就用“-”表示。
2.【答案】C
【知识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解析】【解答】解:立体图案中,左视图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三视图的区别。
左视图,即从左侧看到的图形;主视图,即正面看到的图形;俯视图,即从上面往下看到的图形。选项中C选项的图形是左视图和主视图,D选项是俯视图。
3.【答案】B
【知识点】概率的意义;概率的简单应用
【解析】【解答】解:A:买1张彩票,中奖率很低,但也有中奖的可能,因此错误;
B:买200张彩票,可能有200×1%=2张中奖,正确;
C:买100张彩票,可能有100×1%=1张中奖,但未必有1张一定中奖,错误;
D:若100人各买1张彩票,可能有1人中奖,或者有多人中奖,未必一定有1人中奖,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基础知识。
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0和1之间。如果概率为0,则事件一定不发生,如果概率为1,则事件一定发生。如果概率在0和1之间,那么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未必一定发生。据此分析各项即可。
4.【答案】A
【知识点】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除法;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积的乘方运算
【解析】【解答】解:A、,A符合题意;
B、,B不符合题意;
C、,C不符合题意;
D、,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积的乘方、完全平方公式、同底数幂的乘除法结合题意对选项逐一运算即可求解.
5.【答案】C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位似图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 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ABC与△DEF的周长比为2:3,
∴AB∥DE, △ABC∽△DEF,且相似比为2:3,
∴ △ABO∽△DEO,
∴,
即 OA:AD =2:1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位似以及相似比的相关知识。
首先根据“ 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ABC与△DEF的周长比为2:3 ”,可以推出AB∥DE, △ABC∽△DEF,且相似比为2:3,然后得出△ABO∽△DEO,进而得出相似比,最后即可计算出结果。
6.【答案】D
【知识点】列分式方程
【解析】【解答】解: 设每个乙礼盒的进价为x元,则每个甲礼盒的进价是(x+4)元,
所有列式为 。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是一元一次分式方程式实际应用。
首先根据条件可以得出每个甲礼盒的进价是(x+4)元,然后再根据条件“ 用880元购进的甲礼盒数量是用400元购进的乙礼盒数量的2倍 ”,因此可以列出分式方程,即可选出答案。
7.【答案】C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 点,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 ,
∴x1与y1异号,x1与y1异号;
∵ ,
当x1>0、x2<0时,y1<0、y2>0,此时 <0;
当x1<0、x2>0时,y1>0、y2<0,此时 <0;
因此的值为负数。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特点以及正负值的判断。
首先根据条件“点,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可以判断出“x1与y1异号,x1与y1异号”;然后根据“ ”可以判断出x1与x2异号,此时即可分“当x1>0、x2<0时”和“x1<0、x2>0时”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即可。
8.【答案】B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圆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边长为4的正方形,面积是4×4=16,
A选项,半径为2的圆,面积是π×22=4π≈12.56,16>12.56,因此能被边长为4的正方形完全覆盖;
B选项,半径为2.5的圆,面积是π×2.52=6.25π≈19.625,16<19.625,因此不能被边长为4的正方形完全覆盖;
C选项,边长为4的正方形,对角线长是,而和均小于,因此能被边长为4的正方形完全覆盖;
D选项,5<,因此能被边长为4的正方形完全覆盖;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正方形对角线、三角形边长的特点等知识。
首先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判断出AB选项;然后计算出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和三角形的边长进行比较,即可判断出CD选项。
9.【答案】A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析】【解答】解:AH交DF于Q点,如图,
∵∠AFD=∠FDE=∠DEB,
∴DE∥AC,DF∥CE,
∴四边形CEDF为平行四边形,
∴DF =CE,
∵,此时可以设DF=3x,BC=7x
∴CE =3x,
∴BE=BC-CE=4x,
∵FQ∥EH,
∴△EHG∽△FQG,
∴,
即EH= FQ,
∵DF∥BC,
∴△ADE∽△ABC,
∴,
∵QF∥CH,
∴△AQF∽△AHC,

此时可以设QF=3t,CH=7t,
∴EH=3t,
∵CE=EH+CH=10t,
∴10t =3x,
即t =x,
∴CH=7t=x,
∴.
故答案为:A.
【分析】首先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DE∥AC,DF∥CE,此时有四边形CEDF为平行四边形,然后分别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别得出DF=3x、BE=4x、CH=7t,CE=10t,因为DF =CE,因此t =x,最后得出CH=7t=x,代入计算即可。
10.【答案】A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解析】【解答】解:过C作CM⊥AB于M,过P作PN∥AC交BC于N,
∴∠BPN=∠A,
∵GH∥BC,
∴∠B=∠AGH,
∵BP=GA,
∴△BPN≌△GAH(ASA),
∴BN =GH,
∵PQ∥BC,PN∥AC,
∴四边形PNCQ是平行四边形,
∴CN=PQ,
∴BC=CN+BN=PQ+GH=b,
∵sinA=,sinB=,
∴CM=AC×sinA=b×sinB,
∵sin A= asin B,
∴= AC,
∵AC=AB=定值,
∴是定值.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首先利用ASA证明出△BPN≌△GAH,得出BN =GH,进而得出四边形PNCQ是平行四边形、CN=PQ、BC=b,这样,CM就可以表示出来,并结合sin A= asin B,从而推出= AC是定值。
11.【答案】(a+2b)(a-2b)
【知识点】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
【解析】【解答】解: a2-4b2 = a2-(2b)2=(a+2b)(a-2b)
故答案为:(a+2b)(a-2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平方差公式的运用。
根据公式“ a2-b2 =(a+b)(a-b)”,代入计算即可。
12.【答案】72°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
【解析】【解答】解:∵ ∠BAC是弧BC对应的圆周角, ∠BOC是弧BC对应的圆心角,
∴∠BOC=2∠BAC=72°。
故答案为:7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弧对应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同弧对应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因为∠BAC是弧BC对应的圆周角, ∠BOC是弧BC对应的圆心角,所以∠BOC=2∠BAC=72°。
13.【答案】
【知识点】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
【解析】【解答】解:
  中 考 必 胜
中   (中,考) (中,必) (中,胜)
考 (中,考)   (必,考) (胜,考)
必 (中,必) (考,必)   (胜,必)
胜 (中,胜) (考,胜) (胜,必)  
列出表格可以发现,抽取的两张卡片上的文字一共有12种,恰好能组成“必胜”的有2种,因此概率为.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列表法求概率。
首先根据条件“ 四张卡片洗匀后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同时抽取两张 ”,此时列表可以发现一共有12种情况,然后找到恰好能组成“必胜”的有2种,因此概率为.
14.【答案】
【知识点】圆锥的计算;已知三视图进行几何体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过C点作CD⊥AB于D点,如图,
∴CD=3,BD=,
∴BC=
∴该圆锥的侧面积=π×r×l=π×3×=。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圆锥侧面积的计算,需要用到勾股定理和圆锥的特点等知识。
首先做出辅助线之后,根据圆锥的特点可知,D为AB中点,此时即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度。最后根据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S=πrl,其中r为底边半径BD,l是母线长BC,代入即可计算出答案。
15.【答案】
【知识点】已知正切值求边长;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解析】【解答】解:由条件可知∠B=90°-C=90°-∠AMN=∠ANM,
∴tan∠ANM= tanB=,
∵DM⊥AB,
∴MD∥AC,
∴∠PMD=∠ANM=∠B,
由条件可知∠MDB+∠PDE=∠MDB+∠B,即∠PDE=∠B,
同理可得∠NPE=∠NEC=∠B,

设AM=b,AC=a,
∴AN=2AM =2b,
∴CN=a-2b,
∴EN=2a- 4b,
∴PE=4a-8b,
∴PD=8a-16b,
∴MD=16a-32b,
∴BM=32a-64b,
∵AB=2AC,
∴32a-64b+b=2a,
可得b=a,
∴。
故答案为:.
【分析】首先利用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特点推出∠B=∠ANM,得出tan∠ANM= tanB=;然后依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MD∥AC,进而∠PMD=∠ANM=∠B,并推出∠PDE=∠B,∠NPE=∠NEC=∠B;此时即,推出b=a,此时AM和AB即可用a来表示,最后计算化简即可。
16.【答案】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三角形-动点问题;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解析】【解答】解:在Rt△ABC中,AB=8,∠B=60°,
∴BC=AB·cos60°=4,AC=AB·sin60°=,
连接DE,
∵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中点,
∴DE∥BC,DE=BC=2,CE=AC=.
∴∠ADE=∠B=60°,
在Rt△ECF中,CE=,∠F=60°,
∴CF=CE÷tan60°=2,EF=CE÷sin60°=4;
①当点P在线段BD上运动时,
∵∠APQ=∠B,
∴PQ∥BC.
∴当点P从点D移动到点B时,点Q从点E移动到点F,路径长为EF= 4;
②当点P在BF上移动时,如图
∵BC=4,CF=2,
∴BF=6,
设BP=x,则PF=6-x,
∵∠APQ=∠B=60°,∠APC=∠B+∠BAP=∠APQ+∠QPF,
∴∠QPF=∠PAB,
又∵∠B=∠F,
∴△ABP∽△PFQ,
∴,即FQ==-x2+x,
当x==3时,FQ的值最大,是,
∴当点P从点B移动到点F时,点Q先从点F移动到EQ=的位置,再返回到点F,
∴点Q的总路径长为:4+2×=。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利用三角函数值,首先可以求出BC、AC的长度,再利用中位线性质求出DE、CE的长度,并利用三角函数求出CF、EF的长度。此时可以分P在线段BD上运动和在BF上运动两种情况。P在线段BD上运动,可以直接得出路径长为EF= 4;当点P在BF上移动时,可以推出△ABP∽△PFQ,并利用相似比列出FQ的抛物线方程,即可求出FQ的最大值。最后结合图形即可求出Q的总路径长。
17.【答案】解:原式=1-3+4=5-3
【知识点】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求正切值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零指数幂、正切值、负整数指数幂的计算。
首先计算出,然后计算即可。
18.【答案】解:
=
=
代入,原式=.
【知识点】分式的化简求值-直接代入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需要利用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
首先将括号里面的减法进行通分化简,同时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平方差公式对进行变形,最后约分化简之后,直接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19.【答案】(1)解:乙组成绩条形统计图如下:
由乙组图形可得,10分圆心角度数为90°,占比为,
∴乙组人数=5÷=20人,则8分人数=20-8-4-5=3人
∴甲组人数也为20人,m=20-10-1-2=7人,
即m的值为7。
(2)解:甲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分为:,
甲组的中位数为第10位和第11位的平均数:,
∴甲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分为8.3分,甲组的中位数为7.5。
(3)解:乙组的中位数为第 10 位和第 11 位的平均数:,
甲组的中位数要超过乙组的中位数,这名学生的成绩至少提高2分,即7分有9人,8分有1人,9分有3人,10分有7人,此时甲组的中位数为=8.5
∴这名学生至少增加2分。
【知识点】统计表;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平均数及其计算;中位数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的数据分析与计算。
(1)首先根据乙组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发现,10分对应的人数5人占比为,即可倒推出乙组的总人数,从而可以计算出8分对应的人数,此时即可完善乙组成绩条形统计图;再根据“甲乙人数相等”,即可计算出m的值;
(2)根据公式“平均分=”即可计算出甲组的平均分;然后按照中位数的定义,将甲组成绩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排列,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如果中间有两个数,那么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
(3)同样按照中位数的定义和查找方法即可计算出乙组对应的中位数,然后对比甲组和乙组数据进行分析即可。
20.【答案】(1)证明: ,,
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OC=OD,
四边形OCED是菱形。
(2)解: ,,

由菱形和矩形的中心对称性可知,
又,

菱形的面积是6.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
(1)先利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出OC=OD,最后根据“临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得出证明结果;
(2)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度,然后根据“菱形和矩形的中心对称性”得出,而,此时求出△ABC的面积即可求出答案。
21.【答案】(1)解:如图,∠MAB即所求作图形.
(2)解:如图,∠NAB即所求作图形.
【知识点】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的性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解析】【分析】(1)连接BE、CF交于M点,连接AM即可;因为正六边形内角和是(6-2)×180°=720°,所以∠AFM=60°,而AM=MF,所以连接AM之后,△AFM就是等边三角形, ∠BAM=60° ;
(2)连接CF、BD交于N点,连接AN即可。因为∠BNC=90°,∠BCN=60°,∠ABD=90°,当BC=2时,CN=1,BN=,所以 tan∠BAN= 。
22.【答案】(1)70;1.4
(2)解:设线段PN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k、b为常数,且). 将坐标N(0,4)和P(1.4,50)分别代入,
得, 解得,
∴线段PN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
(3)解:线段 MN 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 、 为常数,且 ).
将坐标 M(0,20) 和 N(0.4,0) 分别代入 ,
得 ,解得 ,
线段 MN 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
当-50x+20=15时,解得x=0.1;
当50x-20=15,解得x=0.7;
0.7-0.1=0.6 (h).
答:该海巡船能接收到该信号的时间有0.6h.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行程问题
【解析】【解答】解:(1)从图上可以看出,A到B的距离为20km,B到C的距离为50km,因此A、C两海岛间的距离=20+50=70km,
海巡船的速度为,a=h。
故答案为:(1)70,1.4.
【分析】(1)根据条件“ 某海巡船从A岛出发沿直线匀速经B岛驶向C岛 ”,结合图象可以发现,MN就是A到B的路线,N到P就是B到C的路线,因此可以看出A到B的距离为20km,B到C的距离为50km,这样就可以计算出A、C两海岛间的距离;然后根据AB的距离和时间,可以计算出海巡船的速度,推算出BC的时间,最后即可计算出a的值;
(2)先确定N和P点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代入,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
(3)同样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MN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分两种情况分别求出x的值,最后作差即可。
23.【答案】(1)解:点(1,2)在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2bx+c的图象上,
∴把(1,2)代入y1=x2+2bx+c,得2=12+2b+c,
∴c=1-2b;
(2)解:①二次函数y1=x2+2bx+c的顶点坐标为(-b,c-6),
∵c=1-2b,
∴二次函数y1=x2+bx+c的顶点坐标为(-b,-b2-2b+1),
令x=-b,则,
∴-b2-2b+1=-x2+2x+l,
即二次函数y1=x2+2bx+c的顶点坐标为(x,-x2+2x+1),
表明顶点总在二次函数y2=-x2+2x+1的图象上,
与y2=-x2+px+q比较系数得,p=2,q=1
②当 时,抛物线 经过点 时,是临界状态,此时 ,顶点坐标为 ,封闭区域内的整点为
当顶点沿着抛物线 往左下方移动时,抛物线 最先经过的点可能是 或 ;
当抛物线 经过点 时, ,
当抛物线 经过点 时, ,
所以当抛物线 经过点 时,也是临界状态,
所以 ;
当 时,由抛物线的轴对称性可得 ;
所以 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分析】(1)将点 (1,2) 代入二次函数中,计算化简即可求出答案;
(2)①结合(1)的计算结果,并利用顶点坐标公式,即可列出二次函数y1=x2+2bx+c的顶点坐标,并结合 抛物线 进行对比,即可求出p和q的值;
②分b>-1和b<-1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对称轴以及抛物线顶点进行逐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4.【答案】(1)解:如图,连接CP、CQ.
∵DP、DQ分别切圆C于点P、点Q,
∴∠CPD=∠CQD=90°,
∵∠PDQ=60°,
∴∠PCQ=360°-∠PDQ-∠CPD-∠CQD=120°,
∴劣弧PQ为120°;
(2)解:连接CD,过点D作DG⊥BC于点G,如图所示:
∵DP、DQ分别切圆C于点P、点Q,
∴DP=DQ,
∵CP=CQ,
∴C,D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
∴CD⊥PQ,
∵CE=CF,
∴CD平分∠ECF,
∵DG⊥BC,∠A=90°,
∴AD=AG,
∵AB=3,AC=5,



,即,
解得:;
(3)解:①连接CD,CP,CQ,如图所示:
根据解析(2)可知:CD垂直平分PQ,
点M为PQ的中点,
点M在CD上,






②BM的最小值为4.
【知识点】切线的性质;圆-动点问题;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面积及等积变换
【解析】【解答】解:(3)②BM的最小值为4,理由如下:
由①可得,C、D、M三点共线,且,
∴,
.∵,
∴,
∴,
∴,
根据①可得:,
∴,
∴,
∴,
∵,
解得:,
∴ CE为定值,
∵,
∴ 点M在以CE为直径的圆上运动,
取CE的中点H,当B、M、H三点共线时,BM最短,
∵,

BM=BH-MH=4,
即BM的最小值为4.
【分析】(1)根据切线的性质以及四边形的内角和360°,即可求出劣弧PQ的度数;
(2)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DP=DQ,根据垂直平分线特点得出CE=CF、CD平分∠ECF,从而推出AD=AG,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度,最后利用等面积公式即可求出AD的长;
(3)①证明出,即可得出,变形即可得出证明结果;
②同样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并结合①的结论可以求出CE的长度,此时即有当B、M、H三点共线时,BM最短,求出AH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H的长度,BM的长度即可求出。
1 / 1浙江省金华市六校联谊2025年中考二模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5·金华二模)如果温度上升3C记作+3C,那么下降8c记作(  )
A.-5℃ B.11° C.C.+8℃ D.-8℃
【答案】D
【知识点】正数、负数的实际应用;用正数、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解析】【解答】解:∵ 温度上升3 ℃ 记作+3 ℃ ,
∴ 下降8c记作 -8 ℃。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负数的意义。
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本题中上升和下降是相反意义,因此上升用“+”表示,那么下降就用“-”表示。
2.(2025·金华二模)如图是一个由4个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它的左视图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解析】【解答】解:立体图案中,左视图是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三视图的区别。
左视图,即从左侧看到的图形;主视图,即正面看到的图形;俯视图,即从上面往下看到的图形。选项中C选项的图形是左视图和主视图,D选项是俯视图。
3.(2025·金华二模)已知某种彩票的中奖概率为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买1张彩票,不可能中奖
B.买200张彩票,可能有2张中奖
C.买100张彩票,一定有1张中奖
D.若100人各买1张彩票,一定会有1人中奖
【答案】B
【知识点】概率的意义;概率的简单应用
【解析】【解答】解:A:买1张彩票,中奖率很低,但也有中奖的可能,因此错误;
B:买200张彩票,可能有200×1%=2张中奖,正确;
C:买100张彩票,可能有100×1%=1张中奖,但未必有1张一定中奖,错误;
D:若100人各买1张彩票,可能有1人中奖,或者有多人中奖,未必一定有1人中奖,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概率的基础知识。
概率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在0和1之间。如果概率为0,则事件一定不发生,如果概率为1,则事件一定发生。如果概率在0和1之间,那么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未必一定发生。据此分析各项即可。
4.(2025·金华二模) 下列运算中, 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的除法;完全平方公式及运用;积的乘方运算
【解析】【解答】解:A、,A符合题意;
B、,B不符合题意;
C、,C不符合题意;
D、,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积的乘方、完全平方公式、同底数幂的乘除法结合题意对选项逐一运算即可求解.
5.(2025·金华二模)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ABC与△DEF的周长比为2:3,则OA:AD的值是(  )
A.4:9 B.3:1 C.2:1 D.2:3
【答案】C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位似图形的性质
【解析】【解答】解:∵ 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ABC与△DEF的周长比为2:3,
∴AB∥DE, △ABC∽△DEF,且相似比为2:3,
∴ △ABO∽△DEO,
∴,
即 OA:AD =2:1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位似以及相似比的相关知识。
首先根据“ 以点O为位似中心的△ABC与△DEF的周长比为2:3 ”,可以推出AB∥DE, △ABC∽△DEF,且相似比为2:3,然后得出△ABO∽△DEO,进而得出相似比,最后即可计算出结果。
6.(2025·金华二模)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某商店销售甲、乙两种礼盒的粽子,经调查发现:用880元购进的甲礼盒数量是用400元购进的乙礼盒数量的2倍,且每个甲礼盒的进价比乙礼盒贵4元,设每个乙礼盒的进价为x元,则下列方程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列分式方程
【解析】【解答】解: 设每个乙礼盒的进价为x元,则每个甲礼盒的进价是(x+4)元,
所有列式为 。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主要是一元一次分式方程式实际应用。
首先根据条件可以得出每个甲礼盒的进价是(x+4)元,然后再根据条件“ 用880元购进的甲礼盒数量是用400元购进的乙礼盒数量的2倍 ”,因此可以列出分式方程,即可选出答案。
7.(2025·金华二模)已知点,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若,则的值为(  )
A.0 B.正数 C.负数 D.非负数
【答案】C
【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解答】解:∵ 点,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 ,
∴x1与y1异号,x1与y1异号;
∵ ,
当x1>0、x2<0时,y1<0、y2>0,此时 <0;
当x1<0、x2>0时,y1>0、y2<0,此时 <0;
因此的值为负数。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特点以及正负值的判断。
首先根据条件“点,在反比例函数图像上”,根据反比例函数图象的特点可以判断出“x1与y1异号,x1与y1异号”;然后根据“ ”可以判断出x1与x2异号,此时即可分“当x1>0、x2<0时”和“x1<0、x2>0时”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即可。
8.(2025·金华二模)下列图形不能被边长为4的正方形完全覆盖的是(  )
A.半径为2的圆 B.半径为2.5的半圆
C.两边长分别为,的三角形 D.斜边长为5的直角三角形
【答案】B
【知识点】正方形的性质;圆的面积
【解析】【解答】解:边长为4的正方形,面积是4×4=16,
A选项,半径为2的圆,面积是π×22=4π≈12.56,16>12.56,因此能被边长为4的正方形完全覆盖;
B选项,半径为2.5的圆,面积是π×2.52=6.25π≈19.625,16<19.625,因此不能被边长为4的正方形完全覆盖;
C选项,边长为4的正方形,对角线长是,而和均小于,因此能被边长为4的正方形完全覆盖;
D选项,5<,因此能被边长为4的正方形完全覆盖;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正方形对角线、三角形边长的特点等知识。
首先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即可判断出AB选项;然后计算出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和三角形的边长进行比较,即可判断出CD选项。
9.(2025·金华二模)如图,点D,E,F分别在的边上,,点G是EF的中点,连接AG并延长交BC于点H,已知,则的值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解析】【解答】解:AH交DF于Q点,如图,
∵∠AFD=∠FDE=∠DEB,
∴DE∥AC,DF∥CE,
∴四边形CEDF为平行四边形,
∴DF =CE,
∵,此时可以设DF=3x,BC=7x
∴CE =3x,
∴BE=BC-CE=4x,
∵FQ∥EH,
∴△EHG∽△FQG,
∴,
即EH= FQ,
∵DF∥BC,
∴△ADE∽△ABC,
∴,
∵QF∥CH,
∴△AQF∽△AHC,

此时可以设QF=3t,CH=7t,
∴EH=3t,
∵CE=EH+CH=10t,
∴10t =3x,
即t =x,
∴CH=7t=x,
∴.
故答案为:A.
【分析】首先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DE∥AC,DF∥CE,此时有四边形CEDF为平行四边形,然后分别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分别得出DF=3x、BE=4x、CH=7t,CE=10t,因为DF =CE,因此t =x,最后得出CH=7t=x,代入计算即可。
10.(2025·金华二模)如图,点G,H,P,Q分别在等腰的腰上,连接GH,PQ,已知,,且,,AB的长为定值.当a与b发生变化时,下列代数式的值不变的是(  )
A. B.ab C.a+b D.
【答案】A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解析】【解答】解:过C作CM⊥AB于M,过P作PN∥AC交BC于N,
∴∠BPN=∠A,
∵GH∥BC,
∴∠B=∠AGH,
∵BP=GA,
∴△BPN≌△GAH(ASA),
∴BN =GH,
∵PQ∥BC,PN∥AC,
∴四边形PNCQ是平行四边形,
∴CN=PQ,
∴BC=CN+BN=PQ+GH=b,
∵sinA=,sinB=,
∴CM=AC×sinA=b×sinB,
∵sin A= asin B,
∴= AC,
∵AC=AB=定值,
∴是定值.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首先利用ASA证明出△BPN≌△GAH,得出BN =GH,进而得出四边形PNCQ是平行四边形、CN=PQ、BC=b,这样,CM就可以表示出来,并结合sin A= asin B,从而推出= AC是定值。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2025·金华二模)计算:a2-4b2=   .
【答案】(a+2b)(a-2b)
【知识点】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
【解析】【解答】解: a2-4b2 = a2-(2b)2=(a+2b)(a-2b)
故答案为:(a+2b)(a-2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平方差公式的运用。
根据公式“ a2-b2 =(a+b)(a-b)”,代入计算即可。
12.(2025·金华二模)如图,点A,B,C是⊙O上的三点,若∠BAC=36°,则∠BOC的度数是   .
【答案】72°
【知识点】圆周角定理
【解析】【解答】解:∵ ∠BAC是弧BC对应的圆周角, ∠BOC是弧BC对应的圆心角,
∴∠BOC=2∠BAC=72°。
故答案为:72°.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弧对应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同弧对应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因为∠BAC是弧BC对应的圆周角, ∠BOC是弧BC对应的圆心角,所以∠BOC=2∠BAC=72°。
13.(2025·金华二模)现将背面相同,正面分别写有“中”、“考”、“必”、“胜”的四张卡片,洗匀后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同时抽取两张,则抽取的两张卡片上的文字恰好能组成“必胜”的概率是   .
【答案】
【知识点】用列表法或树状图法求概率
【解析】【解答】解:
  中 考 必 胜
中   (中,考) (中,必) (中,胜)
考 (中,考)   (必,考) (胜,考)
必 (中,必) (考,必)   (胜,必)
胜 (中,胜) (考,胜) (胜,必)  
列出表格可以发现,抽取的两张卡片上的文字一共有12种,恰好能组成“必胜”的有2种,因此概率为.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列表法求概率。
首先根据条件“ 四张卡片洗匀后背面朝上放在桌面上,同时抽取两张 ”,此时列表可以发现一共有12种情况,然后找到恰好能组成“必胜”的有2种,因此概率为.
14.(2025·金华二模)如图是某圆锥的主视图和左视图,该圆锥的侧面积是   (结果保留π)·
【答案】
【知识点】圆锥的计算;已知三视图进行几何体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解:过C点作CD⊥AB于D点,如图,
∴CD=3,BD=,
∴BC=
∴该圆锥的侧面积=π×r×l=π×3×=。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圆锥侧面积的计算,需要用到勾股定理和圆锥的特点等知识。
首先做出辅助线之后,根据圆锥的特点可知,D为AB中点,此时即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度。最后根据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S=πrl,其中r为底边半径BD,l是母线长BC,代入即可计算出答案。
15.(2025·金华二模)如图,在中,,,点M,N分别在边AB和AC上,且,作交BC于D,交BC于E(D在E左侧),若MN上存在一点P,使得,则   .
【答案】
【知识点】已知正切值求边长;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解析】【解答】解:由条件可知∠B=90°-C=90°-∠AMN=∠ANM,
∴tan∠ANM= tanB=,
∵DM⊥AB,
∴MD∥AC,
∴∠PMD=∠ANM=∠B,
由条件可知∠MDB+∠PDE=∠MDB+∠B,即∠PDE=∠B,
同理可得∠NPE=∠NEC=∠B,

设AM=b,AC=a,
∴AN=2AM =2b,
∴CN=a-2b,
∴EN=2a- 4b,
∴PE=4a-8b,
∴PD=8a-16b,
∴MD=16a-32b,
∴BM=32a-64b,
∵AB=2AC,
∴32a-64b+b=2a,
可得b=a,
∴。
故答案为:.
【分析】首先利用直角三角形内角和特点推出∠B=∠ANM,得出tan∠ANM= tanB=;然后依据“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出MD∥AC,进而∠PMD=∠ANM=∠B,并推出∠PDE=∠B,∠NPE=∠NEC=∠B;此时即,推出b=a,此时AM和AB即可用a来表示,最后计算化简即可。
16.(2025·金华二模)如图,在Rt△ABC中,AB=8,∠B=60°,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中点,点F
在BC的延长线上,连接EF,∠F=60°.点P从点D出发,沿D→B→F运动到点F,在边EF上找一点Q,连结PQ,使得∠APQ=∠B,则在点P的运动的过程中,点Q的运动路径长为   .
【答案】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三角形-动点问题;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边
【解析】【解答】解:在Rt△ABC中,AB=8,∠B=60°,
∴BC=AB·cos60°=4,AC=AB·sin60°=,
连接DE,
∵点D,E分别是AB,AC边上的中点,
∴DE∥BC,DE=BC=2,CE=AC=.
∴∠ADE=∠B=60°,
在Rt△ECF中,CE=,∠F=60°,
∴CF=CE÷tan60°=2,EF=CE÷sin60°=4;
①当点P在线段BD上运动时,
∵∠APQ=∠B,
∴PQ∥BC.
∴当点P从点D移动到点B时,点Q从点E移动到点F,路径长为EF= 4;
②当点P在BF上移动时,如图
∵BC=4,CF=2,
∴BF=6,
设BP=x,则PF=6-x,
∵∠APQ=∠B=60°,∠APC=∠B+∠BAP=∠APQ+∠QPF,
∴∠QPF=∠PAB,
又∵∠B=∠F,
∴△ABP∽△PFQ,
∴,即FQ==-x2+x,
当x==3时,FQ的值最大,是,
∴当点P从点B移动到点F时,点Q先从点F移动到EQ=的位置,再返回到点F,
∴点Q的总路径长为:4+2×=。
故答案为:.
【分析】本题利用三角函数值,首先可以求出BC、AC的长度,再利用中位线性质求出DE、CE的长度,并利用三角函数求出CF、EF的长度。此时可以分P在线段BD上运动和在BF上运动两种情况。P在线段BD上运动,可以直接得出路径长为EF= 4;当点P在BF上移动时,可以推出△ABP∽△PFQ,并利用相似比列出FQ的抛物线方程,即可求出FQ的最大值。最后结合图形即可求出Q的总路径长。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共72分,各小题都必须写出解答过程)
17.(2025·金华二模)计算:.
【答案】解:原式=1-3+4=5-3
【知识点】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求正切值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零指数幂、正切值、负整数指数幂的计算。
首先计算出,然后计算即可。
18.(2025·金华二模)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答案】解:
=
=
代入,原式=.
【知识点】分式的化简求值-直接代入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需要利用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
首先将括号里面的减法进行通分化简,同时利用提公因式法和平方差公式对进行变形,最后约分化简之后,直接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19.(2025·金华二模)2025年央视春晚中的《秧BOT》节目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某校为了解学生对人工智能知识的掌握程度,组织相同人数的甲、乙两个科技小组进行一场人工智能知识竞赛,分别绘制了成绩不完整的甲组成绩统计表和乙组成绩统计图如下,并进行公布(满分10分,分数取整数)·
甲组成绩统计表
分数 7分 8分 9分 10分
人数 10 1 2 m
(1)求甲组成绩统计表中m的值,并将乙组成绩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求甲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分和中位数;
(3)成绩公布后,老师发现甲组一名学生成绩登记错误,若将该生成绩修改正确,甲组的位数会超过乙组的中位数,直接写出这名学生至少增加多少分。
【答案】(1)解:乙组成绩条形统计图如下:
由乙组图形可得,10分圆心角度数为90°,占比为,
∴乙组人数=5÷=20人,则8分人数=20-8-4-5=3人
∴甲组人数也为20人,m=20-10-1-2=7人,
即m的值为7。
(2)解:甲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分为:,
甲组的中位数为第10位和第11位的平均数:,
∴甲组学生成绩的平均分为8.3分,甲组的中位数为7.5。
(3)解:乙组的中位数为第 10 位和第 11 位的平均数:,
甲组的中位数要超过乙组的中位数,这名学生的成绩至少提高2分,即7分有9人,8分有1人,9分有3人,10分有7人,此时甲组的中位数为=8.5
∴这名学生至少增加2分。
【知识点】统计表;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平均数及其计算;中位数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的数据分析与计算。
(1)首先根据乙组的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发现,10分对应的人数5人占比为,即可倒推出乙组的总人数,从而可以计算出8分对应的人数,此时即可完善乙组成绩条形统计图;再根据“甲乙人数相等”,即可计算出m的值;
(2)根据公式“平均分=”即可计算出甲组的平均分;然后按照中位数的定义,将甲组成绩从高到低或者从低到高排列,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如果中间有两个数,那么中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平均数;
(3)同样按照中位数的定义和查找方法即可计算出乙组对应的中位数,然后对比甲组和乙组数据进行分析即可。
20.(2025·金华二模)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DEllAC,CEllBD.
(1)求证:四边形OCED为菱形;
(2)若AB=3,AC=5,求菱形OCED的面积.
【答案】(1)证明: ,,
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OC=OD,
四边形OCED是菱形。
(2)解: ,,

由菱形和矩形的中心对称性可知,
又,

菱形的面积是6.
【知识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
(1)先利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即可得出四边形OCED是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得出OC=OD,最后根据“临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得出证明结果;
(2)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度,然后根据“菱形和矩形的中心对称性”得出,而,此时求出△ABC的面积即可求出答案。
21.(2025·金华二模)如图为正六边形ABCDEF,请仅用无刻度的直尺按要求完成以下作图(保留作图痕迹),
(1)在图1的正六边形ABCDEF内部作一点M,连接AM,使得∠BAM=60°.
(2)在图2的正六边形ABCDEF内部作一点N,连接AN,使得tan∠BAN=
【答案】(1)解:如图,∠MAB即所求作图形.
(2)解:如图,∠NAB即所求作图形.
【知识点】多边形的对角线;正多边形的性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解析】【分析】(1)连接BE、CF交于M点,连接AM即可;因为正六边形内角和是(6-2)×180°=720°,所以∠AFM=60°,而AM=MF,所以连接AM之后,△AFM就是等边三角形, ∠BAM=60° ;
(2)连接CF、BD交于N点,连接AN即可。因为∠BNC=90°,∠BCN=60°,∠ABD=90°,当BC=2时,CN=1,BN=,所以 tan∠BAN= 。
22.(2025·金华二模)在一条直线上依次有A、B、C三个海岛,某海巡船从A岛出发沿直线匀速经B岛驶向C岛,执行海巡任务,最终到达C岛,设该海巡船行驶x(h)后,与B港的距离为y(km),已知y与x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填空:A、C两海岛间的距离为   km,a=   ;
(2)求线段PN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
(3)在B岛有一不间断发射信号的信号发射台,发射的信号覆盖半径为15km,求该海巡船能接收到该信号的时间有多长.
【答案】(1)70;1.4
(2)解:设线段PN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k、b为常数,且). 将坐标N(0,4)和P(1.4,50)分别代入,
得, 解得,
∴线段PN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
(3)解:线段 MN 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 、 为常数,且 ).
将坐标 M(0,20) 和 N(0.4,0) 分别代入 ,
得 ,解得 ,
线段 MN 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
当-50x+20=15时,解得x=0.1;
当50x-20=15,解得x=0.7;
0.7-0.1=0.6 (h).
答:该海巡船能接收到该信号的时间有0.6h.
【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行程问题
【解析】【解答】解:(1)从图上可以看出,A到B的距离为20km,B到C的距离为50km,因此A、C两海岛间的距离=20+50=70km,
海巡船的速度为,a=h。
故答案为:(1)70,1.4.
【分析】(1)根据条件“ 某海巡船从A岛出发沿直线匀速经B岛驶向C岛 ”,结合图象可以发现,MN就是A到B的路线,N到P就是B到C的路线,因此可以看出A到B的距离为20km,B到C的距离为50km,这样就可以计算出A、C两海岛间的距离;然后根据AB的距离和时间,可以计算出海巡船的速度,推算出BC的时间,最后即可计算出a的值;
(2)先确定N和P点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代入,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即可;
(3)同样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MN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分两种情况分别求出x的值,最后作差即可。
23.(2025·金华二模)已知点(1,2)在抛物线(b,c为常数)的图象上.
(1)用含b的代数式表示c;
(2)当b的值变化时,的顶点总在另一抛物线的图象上,
①求p,q的值;
②若抛物线和抛物线围成的封闭区域内(不包含边界)有且只有2个横纵坐标均为整数的点,求b的取值范围.
【答案】(1)解:点(1,2)在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2bx+c的图象上,
∴把(1,2)代入y1=x2+2bx+c,得2=12+2b+c,
∴c=1-2b;
(2)解:①二次函数y1=x2+2bx+c的顶点坐标为(-b,c-6),
∵c=1-2b,
∴二次函数y1=x2+bx+c的顶点坐标为(-b,-b2-2b+1),
令x=-b,则,
∴-b2-2b+1=-x2+2x+l,
即二次函数y1=x2+2bx+c的顶点坐标为(x,-x2+2x+1),
表明顶点总在二次函数y2=-x2+2x+1的图象上,
与y2=-x2+px+q比较系数得,p=2,q=1
②当 时,抛物线 经过点 时,是临界状态,此时 ,顶点坐标为 ,封闭区域内的整点为
当顶点沿着抛物线 往左下方移动时,抛物线 最先经过的点可能是 或 ;
当抛物线 经过点 时, ,
当抛物线 经过点 时, ,
所以当抛物线 经过点 时,也是临界状态,
所以 ;
当 时,由抛物线的轴对称性可得 ;
所以 或
【知识点】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解析】【分析】(1)将点 (1,2) 代入二次函数中,计算化简即可求出答案;
(2)①结合(1)的计算结果,并利用顶点坐标公式,即可列出二次函数y1=x2+2bx+c的顶点坐标,并结合 抛物线 进行对比,即可求出p和q的值;
②分b>-1和b<-1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对称轴以及抛物线顶点进行逐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4.(2025·金华二模)如图,在中,,,以点C为圆心,为半径作圆.点D为边AB上的动点,DP,DQ分别切圆C于点P,点Q,连接PQ,分别交AC和BC于点E,F,取PQ的中点M.
(1)当时,求劣弧PQ的度数;
(2)当时,求AD的长;
(3)连接CM,BM.
①证明:.
②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BM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直接写出B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解:如图,连接CP、CQ.
∵DP、DQ分别切圆C于点P、点Q,
∴∠CPD=∠CQD=90°,
∵∠PDQ=60°,
∴∠PCQ=360°-∠PDQ-∠CPD-∠CQD=120°,
∴劣弧PQ为120°;
(2)解:连接CD,过点D作DG⊥BC于点G,如图所示:
∵DP、DQ分别切圆C于点P、点Q,
∴DP=DQ,
∵CP=CQ,
∴C,D在线段PQ的垂直平分线上,
∴CD⊥PQ,
∵CE=CF,
∴CD平分∠ECF,
∵DG⊥BC,∠A=90°,
∴AD=AG,
∵AB=3,AC=5,



,即,
解得:;
(3)解:①连接CD,CP,CQ,如图所示:
根据解析(2)可知:CD垂直平分PQ,
点M为PQ的中点,
点M在CD上,






②BM的最小值为4.
【知识点】切线的性质;圆-动点问题;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应角;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面积及等积变换
【解析】【解答】解:(3)②BM的最小值为4,理由如下:
由①可得,C、D、M三点共线,且,
∴,
.∵,
∴,
∴,
∴,
根据①可得:,
∴,
∴,
∴,
∵,
解得:,
∴ CE为定值,
∵,
∴ 点M在以CE为直径的圆上运动,
取CE的中点H,当B、M、H三点共线时,BM最短,
∵,

BM=BH-MH=4,
即BM的最小值为4.
【分析】(1)根据切线的性质以及四边形的内角和360°,即可求出劣弧PQ的度数;
(2)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DP=DQ,根据垂直平分线特点得出CE=CF、CD平分∠ECF,从而推出AD=AG,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度,最后利用等面积公式即可求出AD的长;
(3)①证明出,即可得出,变形即可得出证明结果;
②同样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出,并结合①的结论可以求出CE的长度,此时即有当B、M、H三点共线时,BM最短,求出AH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H的长度,BM的长度即可求出。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