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0张PPT)人教新版 八上 语文同步课件第14课 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语文情境课堂课件第三单元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而在杭州,最出名的便是西湖了。苏轼曾对着雨中的西湖感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杨万里称赞六月西湖里的荷花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接下来我们看看,白居易又是如何写西湖的?点击播放视频掌握相关文学常识,疏通诗歌大意。赏析诗句,理解诗歌营造的清新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和志趣,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重点难点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有“诗魔”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任杭州刺史时写的,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作者简介钱塘湖钱塘湖,即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杭州市区西部。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西湖及周边分布着100多处公园景点,历代有“西湖十景”“新西湖十景”“三评西湖十景”之说,著名景点有断桥、雷峰塔、西泠印社、长桥、钱王祠、净慈寺、苏小小墓等。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解决生僻字,扫清阅读障碍,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特点。划分朗读节奏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 寺北 贾亭西,水面 初平 云脚低。几处 早莺 争暖树,谁家 新燕 啄春泥。乱花 渐欲 迷人眼,浅草 才能 没马蹄。最爱 湖东 行不足,绿杨 阴里 白沙堤。zhuómòdī理解诗词大意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刚刚。向阳的树。诗歌大意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浪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几只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栖息,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使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观赏不够,杨柳成排,绿荫中穿过西湖的白堤。再次诵读古诗,填写表格时间地点事件诗人行动钱塘湖游西湖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初春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看到了哪些景物?他的心情如何?本诗描写的是钱塘湖初春的美景,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呢?水面初平云脚低。“初”说明春水初涨,云脚低垂,与湖面相接。从大处落笔,描绘了诗人从孤山寺北出发到贾公亭以西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莺争暖树,燕啄春泥,一个是“早莺”,一个是“新燕”,都是早春景象,生机勃勃。“几处”说明早莺还少,“争暖树”,说明尚是乍暖还寒时候,早莺争夺向阳的树木。“谁家新燕”,说明燕子始回,尚未筑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渐欲”说明花儿还未盛放,但盛放可期;“才能”说明芳草才生,尚未长高。写出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突出早春景物的特点。面对如此生机勃勃的春景,诗人发出怎样的感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清新自然。“最爱”诗人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千百年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一联被人们所称赞流传,这是为什么呢?“乱”字描绘出早春时节春花初放,欣欣向荣的景象;“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这一联写的虽然是一般春景,但和后面的“白沙堤”却有着紧密的联系:春天,西湖哪儿都是绿毯般的嫩草;可是这平坦修长的白沙堤,游人往来最为频繁。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诗人用“没马蹄”来形容这嫩绿的浅草,正是眼前现成景色。这首诗紧扣“早春”着笔,准确抓住景物特征,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寓情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品读下列诗句,想一想它们描写的景物分别属于春天的哪个阶段,并说明理由。1.带雪梅初暖,含烟柳尚青。——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2.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王维《辋川别业》3.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4.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郑谷《柳》1.初春:乍暖还寒时候:梅上带雪,柳叶初长,如烟似雾。2.仲春:春雨初降,绿意正浓,桃花盛开。3.暮春:杨柳已成荫,残花已落尽,群莺已乱飞。4.仲春:山中杏花、桃花盛开。Thanks!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年秋统编新版八上语文情境课堂课件】14课 唐诗五首 钱塘湖春行.pptx 西湖.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