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四学四步】1.6《观测云》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AI赋能+四学四步】1.6《观测云》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1.6《观测云》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观测云》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第一单元第6课,旨在引导学生知道天空中漂浮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云的形状千姿百态,云的形状和云量多少能告诉我们有关天气的许多信息。 聚焦部分:“盛夏,骄阳似火,我们会躲在阴凉的地方。但是,晒谷子的农民最喜欢这样的天气,他们还担心变成阴雨天呢!”这段话描述天气可能发生变化,即“天空有时晴空万里,有时乌云密布”。而这种变化与天上的云有关,“云量的多少影响着阴晴。”在此基础上,聚焦问题“我们怎样观察云?云可以告诉我们哪些天气信息?” 引导学生探索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 探索部分:第一个活动到室外观察云,依照提供的图片对照是晴、多云还是阴,并能用简图记录。知道晴、多云和阴三种天气与云量的多少有关。第二个活动是观察记录今天的云,参照图片,接近哪一种,或更像什么。第三个活动,在前两个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云量和云的形状两个方面交流云与下雨天的关系。 研讨部分:第1个问题,是总结云量与天气的关系。第2个问题主要是让学生交流他们对云量的判断,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投影的方式,和教科书上的云的三种形态进行比对。第3个问题,这是对4-6课学习内容的反思与提升。 拓展部分:看图交流太阳、云、雨之间关系,初步渗透水循环知识,知道云的成分、形成原理。
2.学情分析 从本单元第1 课开始,学生每天在收集天气数据并完成“天气日历”时其实已经在观察云了。他们已经在用晴、多云、阴来描述并记录对云的观察。在观察过程中,他们也许对天空中云的形状、云量多少等产生了兴趣,也许已经意识到不同的云将给我们带来不同的天气。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云量和云的形状是描述云的重要特征,理解云与天气的关系,认识云的形成与水蒸气凝结的关系。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云量、形状等特征,判断天气情况;通过对比和分析,理解云与天气的内在联系。 探究实践:到室外观察云,记录云量和云的形状;根据观察结果,判断当天的天气情况。 态度责任: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云的研究可以告诉我们天气的信息,指导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云量和形状判断天气。 难点:描述云的形状。
5.教学策略
6.学习活动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位新朋友——天气小精灵。她肚子里有无穷无尽的天气奥秘,想听她的述说吗? 播放AI视频,学生观看。 2. 你们平时看云的时候,发现过哪些有趣的变化? 云的 “表情” 和天气到底咋联系的? 今天咱们就一起当 “云朵小侦探” ,学习怎么观察云,破解天气密码! 板书课题。 (二)观察记录云量 1. 学生观察AI视频,回答:天上的云有什么变化? 回答:天上的云量越来越多。 2. 云量的多少与天气有什么关系? 教师结合图片讲解: 只有少量云时,阳光明媚,晴天;比较多,有时能看到太阳,多云天气;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阳,阴天。 因此,按照云量的多少,天气可以分为晴、多云、阴三种类型。 3. 怎样用符号记录各种天气? 结合图形讲解: 晴,画一个太阳;多云,太阳在后,云在前;阴,只画云。 4. 到室外观察云,判断今天是晴、多云还是阴,并记录下来。 (1)指导填写记录单。 (2)温馨提示 ①观察云时千万不能直视太阳!会伤害眼睛。 ②可以用手遮着看天空,或者看云的位置,避开太阳! 5. 交流评价 (1)我们对今天的云量的判断都一致吗? 学生记录投影展示,与教材三种云的类型加以比较。 (2)有的同学把云记录成这样,是否可以? 交流后明确:科学记录,不是美术课,不可加上主观想象,讲究真实。 (3)通过天气观测,出太阳的时候,一定是晴天吗?看不见太阳的时候,一定是阴天吗?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回答: ①出太阳的时候,一定是晴天。 ②看不见太阳的时候,不一定是阴天,可能是多云。 (三)观察记录云的形状 1. 天上的云,形态万千,变化无穷。你见过哪些云? 学生展示自己拍摄的云的照片后,教师播放AI视频,丰富学生认识。 2. 今天的云是什么形状?学生观察并把它画下来。 3. 教师投影展示学生记录单,对比图片,说说今天的云更接近哪一种?或者形状更像什么? 4. 不仅是云量,云的形状也与天气有关。根据图片说说晕的形状与天气关系。 出示第一组图片 明确:晴天,云量少。 出示第二组图片 明确:要下雨。月亮越来越多。 5. 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总结了很多看云识天气的谚语。学生观看AI视频。 6. 从云量和形状两方面说一说,下大雨前的云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①云量很大,布满天空。②云的形状是很厚的大团的云。 (四)云的形成 1. 读图,说一说太阳、云和雨的关系。 明确:太阳照射→ 水蒸发成水蒸气→ 水蒸气高空遇冷凝结成云→ 云中水滴 / 冰晶增大形成雨 2. 云是怎么形成的? 回答: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轻,可以浮在空气中,这就形成了云。 (五)课堂练习 1.小科抬头看向天空说: “今天可能会下雨。”小科看到的可能是(  )。 A.天空中云很少 B.灰色、厚而均匀的云层 C.纤细、羽毛状的云 2.下列选项中, (  )不会形成降雨。 A.层云 B.堆积的云 C.羽毛状的云 3.我们根据(  )把天气分为晴、多云和阴。 A.云的形状 B.云量的多少 C.云的类型 4. 纤维、羽毛状的云表示此时的天气是(  )。 5.下列表示阴天的天气符号的是(  )。 6.跟云有关的谚语是( )。 A.久雨刮南风,天气将转晴 B.朝起红霞晚落雨,晚起红霞晒死鱼 C.南闪四边打,北闪有雨来 参考答案 BCBBC
7.教学成效及特色亮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