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江苏省苏州市2026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之提分精准练(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单项选择题1.(2024·苏州) 有学者把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分为四个时期;“开天辟地”之“革命救国”时期;“改天换地”之“建设兴国”时期;“翻天覆地”之“改革富国”时期;“惊天动地”之“复兴强国”时期。在“复兴强国”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D.中共十九大2.(2025·南京)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当时特区的“特殊性”在于( )A.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B.实行完全自由市场经济C.政治体制改革先行先试 D.享受高度自治权3.(2024·扬州) 1987年,邓小平豪迈地告诉外宾:“现在我可以放胆地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决定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成功的。”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A.农村经济改革顺利推进 B.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C.深圳等地试验成效明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4.(2023·扬州)1978年,一些厂矿的负责人提出:每次权力下放,没有人想到要下放到企业,企业一点自主权都没有。企业管得这样死,经济怎能发展起来?这些负责人意在要求( )A.彻底变更企业所有权 B.改变公有制主体地位C.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2024·镇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下图直接呈现的是哪一方面的推进措施(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6.(2024·宿迁)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其中,第二个创业高潮点出现的原因是( )A.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D.兴办4个经济特区7.(2024·南通)下表是2002年和2012年反映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相关统计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项目 2002年 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6300元 16674元城镇人均住房面积 22.8平方米 32.9平方米国内旅游人次 8.8亿人次 29.6亿人次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B.新发展理念的贯彻C.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 D.现代化强国的建成8.(2024·南通)“邓小平著作发行量巨大,经济学著作、教材热销,国外科学著作大受欢迎。这些畅销书出版传播呈现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景象。”上述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1949年~1956年 B.1957年~1966年C.1966年~1976年 D.1982年~1989年9.(2022·宿迁)西方曾有人断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总结,有力而响亮打破了这个谶言。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九大10.(2023·淮安)某公众号向小明同学推送的文章包含以下关键词: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发展理念。该文章便于他学习(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1.(2023·泰州)1984年7月,为打破经营困境,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行C.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影响 D.区域地理位置相对优越12.(2023·南通)南通在兴办中外合营企业的过程中贯彻稳中求益的方针,力争办一个成一个,到1987年4月,南通已创办合营企业 29家,共引进外资8300多万美元,在全省名列前茅。这主要得益于南通( )A.建成首个经济特区 B.成为沿海开放城市C.确立市场经济体制 D.兴办了自由贸易区13.(2022·扬州)1992年1月,珠海市负责人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说:改革开放以前,不少人流向香港、澳门,后来珠海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逐步过上了富裕日子,那些珠海人也陆续回来了。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实行包干到户 B.设立经济特区C.开放沿海城市 D.加入世贸组织14.(2022·连云港)《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92年的高频词汇应是( )A.合作 改造 农业生产B.生产技术 科学管理 社会主义现代化C.稳定 企业 国企改革D.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召开中共十四大15.(2023·镇江)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该讲话为当年中共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提供了基本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是( )A.中国共产党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国共产党十三大 D.中国共产党十四大16.(2024九下·淮安模拟)阅读《2020年脱贫攻坚成果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中,与表格内容有直接对应关系的是( )农村脱贫人口 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收入实际增长 与全国居民相比的增速551万 12588元 5.6% 3.5%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17.(2025·江苏模拟)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对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解放人们思想起关键作用的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8.(2025·仪征模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中存在平均主义,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严重制约了企业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此,80年代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 B.开放经济特区,引进外资企业C.建立市场经济,推动社会发展 D.分田包产到户,农民自负盈亏19.(2025·连云港模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下列会议与其内容搭配正确的是( )选项 会议 内容A 中共十二大 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B 中共十五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C 中共十八大 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D 中共二十大 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宏伟蓝图A.A B.B C.C D.D20.(2025·涟水模拟)暑假期间,王同学承担了一份关于中国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的调查报告撰写任务,为获取一手资料需前往实地考察。以下哪个地点最适合他前往?( )A.南京 B.武汉 C.厦门 D.浦东二、非选择题21.(2023·徐州)中国式现代化材料: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产物、新境界,必须结合其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以及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来深入理解。(一)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1949-A年)这一时期的总体特征是探索。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成功的基础上,通过制度变革和道路摸索,为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探寻可行之路,为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可视之为现代化起飞前的准备时期。(二)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A-2012年)中国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社会面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巨大飞跃。(三)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时期(2012年至今)2012年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迈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随之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马敏《历史视角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摘编)请回答:(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A处的年份,并说明将这一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与中国式现代化快速发展时期的分界点的理由。(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奠基时期,我国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实现了“制度变革”。在这一时期,中国是怎样进行工业化建设的?在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熟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成功的原因。22.(2023·镇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农村改革,给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经济趋向市场化,由此强烈冲击着仍然停留在传统体制框架内的城市。——摘编自李海红《包产到户的回顾与反思》材料二 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严重阻滞了生产力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伊始,中国的经济规模仅有3679亿元人民币;而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已经高达82.71万亿元人民币……从经济增速角度看,1978﹣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名义增速高达14.5%,刨除年均4.8%的通胀率,年均实际增速仍高达9.3%。——摘编自张连起《壮阔四十年:中国经济的蜕变》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及产生的积极影响。(2)针对材料二中反映的我国国有企业的共性问题,城市经济体制将从哪三个方面进行改革?(3)据材料三,概括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参考答案1-10 DACCC ACDBD11-20 BBBDB ACACC21.(1)1978年。这一年召开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三大改造。1953—1957年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6——1966年,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等。22.(1)核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影响:促进农村经济市场化;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三方面:所有制结构;政企职责(管理体制或企业自主权);分配方式。(3)特点: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高速增长。原因: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 WTO;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科教兴国战略;倡导和平发展的理念,推行全方位外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