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1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共15张PPT)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北魏
东魏
北齐
西魏
北周




南朝
北朝
420-589年
439-581年
隋朝
南北朝
420-589年
十六国
东晋
西晋
266—316
317—420
220—280
三国
南北对峙 民族交融
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瞬间毁灭,勃兴速亡,魅力十足。
——蒙曼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一、隋的统一
建立:
统一:
意义: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隋文帝),定都长安。
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一、隋的统一
  
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值和度量衡制度;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时 间
垦田数额
隋初
1900多万顷
隋盛时
5500多万顷
表2:隋朝垦田表
时 间
户 数
人口表
隋文帝即位(581年)
500万
3000万
隋炀帝即位(604年)
800万
5500万
表1:隋朝户籍、人口表
一、隋的统一
这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人口增长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开皇之治
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
江南河
钱塘江
江都(扬州)
长江
洛阳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安
洛阳
余杭、涿郡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二、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直接原因),
巩固对全国的统治(根本原因)
605年
一个中心:
两个端点:
四段河渠:
五大水系:
《咏史诗·汴水》 唐·胡曾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二、开通大运河
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消极: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隋朝的灭亡。
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
弊在当时,利在千秋!
肯定
否定
夏商周时期
(血缘)
两汉时期
(品德)
魏晋南北朝
(门第)
隋朝
(才学)
世官制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隋文帝即位后,下令九品以上的地方官,都由中央任命,每年由吏部考核。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后又命各州每年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正式确立了每年举行的常规选拔考试制度。——孙英刚《灿烂辉煌的开放世界:隋唐五代》
P3问题思考: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才能(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选官制度 选官依据 用官方法 影响
九品中正制 门第高低 按门第高低授官 权贵垄断官吏选拔
科举制度 学士高低 按才学高低授官 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
材料一:神童诗(节选)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材料二:贞观初放榜日,上(唐太宗)私幸端门,见进士于榜下缀行而出,喜谓侍臣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王定保《唐摭言》
材料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
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 ——(法)伏尔泰
P5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产生了哪些影响?
②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加强中央集权。(对统治者)
③打破门第限制,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 (对读书人)
④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对社会)
⑤对欧美文官制度建设有深远影响。(对世界)
①地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一大变革,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在中国维持了约1300年。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P4材料研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每出游幸,羽仪填街溢路,亘二十余里。 ——《资治通鉴》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 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唐】杜佑《通典》卷一
四、隋朝的灭亡
P4材料研读: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内容 表现
奢侈享乐
徭 役
兵 役
总 结
多次巡游江南,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征发大量劳动力,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三征辽东,对高句丽用兵,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穷兵黩武,连年用兵
滥用民力,大兴土木
好大喜功,巡行游玩
暴政
“ (隋炀帝) 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 ’”——《资治通鉴》
贼欲弑帝,帝曰:“天子自有死法,何得加以锋刃”!乃自解练巾授校尉令狐行达,缢杀之。 ——《资治通鉴》
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直接原因: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三、隋朝的灭亡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瓦岗军讨伐隋炀帝檄文
隋炀帝在位十七年,曾经三下扬州,北巡突厥,西巡河右,经略西南,招抚琉球。他真正住在长安不足两年,住在东都洛阳不足四年,其他时间都在各地巡游。
——纪录片《中国通史》
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者矣。
——[明]于慎行《谷山笔麈》
灭亡标志: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如何评价隋炀帝?
隋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
开通运河、营建东都、创进士科、攻打辽东(宏图伟业 操之过急)
一分为二、客观全面:虽属亡国之君,也是有为之主。
对比秦、隋两朝的治乱兴亡,探究两朝的相似之处,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比较项 秦朝 隋朝
统治时间
统一意义
政治制度
伟大工程
灭亡原因
对后朝的影响
统治者要体恤百姓,爱惜民力,勤俭治国,得民心者得天下。
结束了春秋战国50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第一次实现统一。
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300多年的的分裂割据局面,再次实现统一。
中央集权制度
科举制度
长城、灵渠
大运河
都因统治者的暴政引发农民起义,最终导致王朝灭亡。
之后都出现了盛世,为之后的王朝提供了借鉴
统治的时间比较短暂,二世而亡(秦朝15年,隋朝37年)
都创立了具有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总结拓展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开通大运河
隋朝的灭亡
隋朝的建立:581灭北周
隋朝的统一:589年灭陈(原因、意义)
隋朝的强盛(原因、表现)
概况:一个中心、两个端点、四段、五大水系
开凿原因(目的)
意义
灭亡:618年
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评价隋炀帝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背景、过程、评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