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腾冲市第八中学2025届中考第三次模拟测试历史试卷(全卷两个大题,共29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解题作答。答案应书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B.狩猎是北京人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C.化石是研究北京人的重要证据 D.北京人的脑容量比现代人略大2.西周实行分封制,各诸侯国共尊一主,这加强了天下一家的观念。与此同时,中心地区的文化扩散到周边。这表明分封制( )A.助长了国家的分裂B.巩固统一的同时,增进了文化联系C.增强了诸侯国的力量D.维护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3.朱彧在1119年写成的《萍洲可谈》一书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这是世界航海史上使用指南针的最早记录。因此指南针用于航海大概始于( )A.唐朝末年 B.北宋末年 C.南宋末年 D.元朝初年4.如图是现藏于台北博物馆的《瑞应麒麟图》,该作品以永乐十二年(1414年)榜葛剌国(在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贡麒麟为据,画中一弁夫牵着一头“麒麟”(长颈鹿)。与这一场景的出现有直接联系的事件是( ) 《瑞应麒麟图》A.鉴真东渡 B.张骞通西域 C.玄奘西行 D.郑和下西洋5.中国共产党的建立,铸就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是( )A.1921年 B.1922年 C.1923年 D.1945年6.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创建此“摇篮”的是( )A.毛泽东 B.刘伯承 C.贺龙 D.叶挺7.续范亭先生对某次战斗高度评价道:“八路军的大捷,其估价……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提高了我们的士气。”这场著名的战役是( )A.武汉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8.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下列图片所示事件的历史作用是( )A.保障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C.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 D.促进乡镇企业发展9.19世纪初,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到了民国这一陋习逐渐消失,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10.历史赋予各个时代不同的主题。如五四运动时期的主题是民主、科学;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主题是打倒列强除军阀。1951年中国的时代主题是(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加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和平、发展1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起止时间是( )A.1949——1953 B.1950——1952 C.1953——1956 D.1953——195712.1980年8月,邓小平在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扎奇提出的“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革’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主要举措是A.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加强民主法制建设C.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3.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下列城市属于经济特区的是( )A.深圳 B.北海 C.长江三角洲 D.满洲里1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以通俗的话语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有A.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B.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15.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分别成立了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这个“特别”的内涵是( )A.政治上不属于中国中央政府管辖 B.与英、葡还有政治经济联系C.香港、澳门人仍是英、葡国籍 D.享有高度自治权,保持资本主义制不变1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显示内容中错误的是( )A.衣的变化——服饰丰富多彩,日益多元化、个性化B.食的变化——肉食、副食品、果品消费比例不足C.住的变化——人均居住面积扩大D.行的变化——出行坐飞机、动车,开私家车越来越普遍17.它是中国国家一级文物,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它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它是:( )A.毛公鼎 B.司(后)母戊鼎C.四羊方尊 D.青铜神树18.“它犹如百科全书……就是现在,它仍然是我们研究古代希腊社会的珍贵文献,仍然能够以其永久的魅力给我们高贵的艺术享受。”材料中的“它”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荷马史诗》 C.万民法 D.《十二铜表法》19.12世纪中期问世的《完全居住法》规定,在特殊的案件中,任何被传唤出庭的学生都可以选择是由自己的老师审理还是由主教审理。这反映出中世纪大学( )A.完全摆脱教会干预 B.自治权利有所保障C.学生教师权利一致 D.课程设置完全自主20.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史实,历史解释。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延续到了今天B.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所操纵C.日本向欧美学习,开始了社会转型的明治维新D.1928年,苏联开始修建第聂伯河水电站21.《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使欧洲的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地理大发现使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 )A.地中海沿岸 B.大西洋沿岸 C.太平洋沿岸 D.北美东海岸22.物理科代表巧用电路图表示17世纪后期某国家最高权力的转移(如下图:断开S1,闭合S、S2,L灯亮)。其意指(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23.把人类从手工工场带入“蒸汽时代”的标志是(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被用于带动机器C.富尔敦造成第一艘汽船 D.史蒂芬孙发明火车24.因为这项政策允许某种形式的资本主义存在,所以马克思主义进化论者对它心怀不满。这项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苏联模式 D.农业集体化25.它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这里的“它”是指( )A.世界贸易组织 B.三国同盟 C.欧共体 D.共产主义者同盟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分,共50分)26.思想文化的演进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政治主张泾渭分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人生理想和处事态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摘自李宗桂《中国文化导论》材料二 关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他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主张,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摘编自朱绍侯、张海鹏、齐涛《中国古代史》材料三 武帝治下,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而武帝却往往被指责为具有法家之风,武帝认为任用饱读儒家经典之士有利于君主,因为他们自律、利他、识礼、循规,而且忠于上司。因此,他建立了一种用儒家经典来培养未来官吏的国家教育体系,建太学,聘用博士讲授五经《易》《书》《诗经》《礼》和《春秋》。——(美)伊佩霞《剑桥中国插图史》请回答: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与之相符的时代主题。材料二反映的是哪家学派的思想主张?举例说明该学派主张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时期“儒学在朝中受到尊崇”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7.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界碑”的含义是什么?材料二 不平等条约的这一个世纪对她来说特别残酷,中国……渴望付出双倍的努力,毫不停息地向前进……——布罗代尔《文明史纲》据材料二指出,“这一个世纪”中反映中国“努力”的重大事件有哪些?材料三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注:指洋务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结合材料三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它采纳了西方文明中哪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28.1940年,爱国华侨陈嘉庚到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访问,并向海外华侨发出了“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疾呼。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陈嘉庚延安行程(部分)时间 行程 陈嘉庚所见所闻6月1日 拜会毛泽东 窑洞内只有一张陈旧的写字木桌,十余只木椅,都是旧式乡村民用家私参观延安女子大学 女子大学有多位南洋华侨女生;学生除上课学习外,还要养猪,开垦荒地,下乡演说6月2日 参观延安抗日军政大学 军校有学生500名,当天有100多名学生毕业准备奔赴前线;八路军、新四军在缺衣少弹的情况下仍坚持抗战6月5日 与边区政府工作人员交谈 县长由民众选举产生;民众开垦的田园属于自己6月6日 参观安塞印刷厂铁工厂及小学 沿途所见民众衣着均好;小学发展很快,近几年数量增加了八九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延安在抗战中的地位。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至少两个信息,说明延安为什么是中国的希望所在。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现代中外大事记(部分)时间 历史事件15世纪末-16世纪初 新航路开辟1640-1688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 英国工业革命1840-1842年 鸦片战争1848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 俄国十月革命1919年 五四运动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1-1945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材料中选择有关联的两个历史事件(明确写出所选择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腾冲市第八中学2025届中考第三次模拟测试历史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B D A A B B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A D D B B B B C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B B B B A26.(1)百家争鸣。(2)法家;秦朝建立后,秦始皇就采取了法家思想,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3)表现:建立了以儒家经典培养未来官吏的教育体系,建立太学,聘用博士讲授五经;原因: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适应了大一统需要,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7.(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史开始。(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3) “自强”、“求富”;洋务派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启中国近代化进程。28.(1)地位: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2)示例一 抗日军政大学有500名学生,100多名毕业生即将奔赴抗日前线,为抗战培养了人才;八路军、新四军缺衣少弹仍坚持抗战,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县长由民众选举,民众开垦田园归自己,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保障了人民权利,调动了人民生产与革命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延安是中国的希望所在。示例二 抗日军政大学有500名学生,100多名毕业生即将奔赴抗日前线,为抗战培养了人才;八路军、新四军缺衣少弹仍坚持抗战,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由此可见,延安是中国的希望所在。29.观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选史事: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论述:近代以来,英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生产力,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初,电力的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观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所选史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或抗日战争)。论述:近代以来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分别进行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探索,均以失败告终。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结束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由此可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