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一中2026届高三政治限时训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麻城一中2026届高三政治限时训练

资源简介

麻城一中2026届高三政治限时训练1参考答案
A 【详解】“舞龙不是只看个人能力的活动”,根据换质推理,将联项“不是”改成“是”,同时把谓项“只看个人能力的活动”换成与其相矛盾的概念“只看个人能力的活动”,可得出“舞龙是不只看个人能力的活动”,①正确。“舞龙不是只看个人能力的活动”,根据换位推理,可推出“所有只看个人能力的活动都不是舞龙”,并非“有些只看个人能力的活动是舞龙”,②错误,③正确。“舞龙不是只看个人能力的活动”根据换质推理,可得出“舞龙是不只看个人能力的活动”。再有由“舞龙是不只看个人能力的活动”,换位推理可得出“有些不只看个人能力的活动是舞龙”,无法推出“有些不只看个人能力的活动不是舞龙”,④错误。
2.A 【详解】“李同学或报了植物栽培课,或报了面点制作课“属于相容选言判断,当且仅当它的所有选言支为假时,这个相容选言判断才为假,即“李同学既没报植物栽培课,也没报面点制作课”为真时,它才为假,①正确。
“有的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不是三班同学”为真,不能推出“有的三班同学不是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为真,“陶瓷修复课的学生”在换位前不周延,换位后却周延了,违反了换位推理的逻辑规则,②排除。“张同学既报了陶瓷修复课,又报了三维打印课”属于联言判断,其中有一个联言支为假时,它就为假,即“张同学或没报陶瓷修复课,或没报三维打印课”为真时,它就为假,③正确。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王同学说“或者获奖,或者获不了奖,我都不赞同”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④不选。
3.C 【详解】三段论规则要求中项在两个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在小前提“有些计算机班的学生是男学生”中,中项“计算机班的学生”是不周延的(特称判断主项不周延)。所以在大前提中,“计算机班的学生”必须周延。
分析选项:“计算机班有些学生是国防生”:此判断为特称判断,中项“计算机班的学生”不周延,不符合中项至少周延一次的规则,A错误。“所有国防生是计算机班的学生”:该判断中“计算机班的学生”作为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不满足中项周延的要求,B错误。“计算机班的学生都是国防生”:这是全称肯定判断,主项“计算机班的学生”周延,符合中项在大前提中周延的规则,C正确。“计算机班有些学生不是国防生”:这是特称否定判断,但根据三段论规则,前提中有一个否定判断,结论必然是否定判断,而题目中结论“有些男学生是国防生”是肯定判断,D错误。
4.B 【详解】ABCD:根据题意可知,该班只评选一名劳动小能手,且四位同学中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甲预测甲或者丁是劳动小能手,而丁预测甲和丁都不是劳动小能手,因而,甲和丁的预测相矛盾,二人的预测必有一真,而“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这意味着乙和丙的预测中只能有一真。乙预测丙是劳动小能手,丙预测“如果我不是劳动小能手,则乙是劳动小能手”,这属于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其推理的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丙不是劳动小能手,乙是劳动小能手)和否定后件式(乙不是劳动小能手,丙是劳动小能手)。假设乙预测为真,即丙是劳动小能手,这与丙的预测的否定后件式的推理相同,即乙和丙的预测均为真,这会出现三个人的预测都是真的,即甲或丁中的一人预测为真,乙和丙的预测均为真,不符合题中“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的设定。而乙的预测为假时,即丙不是劳动小能手,结合丙的预测,则是肯定前件,必肯定后件,即“丙不是劳动小能手,乙是劳动小能手”,只有丙的预测为真,符合乙和丙的预测中只能有一真,所以丙不是劳动小能手,乙是劳动小能手,综上所述,乙是劳动小能手,甲和乙预测为假,丙和丁预测为真,B正确,ACD错误。
5.D 【详解】A:该选项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而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真,后件就一定真,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依据其逻辑性质进行推理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其后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其前件。因此,由肯定假言判断的后件而在结论中肯定其前件,即通过肯定④而肯定①,是错误的推理结构,A排除。
B:该选项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依据其逻辑性质进行推理时,如果肯定了假言判断的前件,结论就可以肯定其后件;如果否定了假言判断的后件,结论就可以否定其前件。因此,由否定假言推判断的前件而在结论中否定其后件,即通过否定①而否定④,是错误的推理结构,B排除。
C:该选项为相容的选言推理,但②小李打错电话和③小李假借订外卖向民警求救属于不相容的选言支,C排除。
D:该选项为不相容的选言推理,根据题意可知,②小李打错电话和③小李假借订外卖向民警求救属于不相容的选言支,二者只能存在其一,符合题意,D正确。
6.D 【详解】A:按①③②的顺序,结论中小项“劳动教育”出现在大前提中,“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最’的劳动价值观”作为结论中的大项,却出现在小前提中,违背三段论推理规则,A排除。按③②①的顺序,“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最’的劳动价值观”作为中项,在前提中均不周延,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B排除。按照④①②的顺序,中项是“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前提中都是不周延的,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错误,不符合三段论的逻辑规则,C排除。按照④②①的顺序,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最”的劳动价值观有助于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最”的劳动价值观,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符合三段论的逻辑规则,因此正确顺序是④②①,D正确。
7.B 【详解】A:横县茉莉花茶的外延与横县茉莉花的外延并不相容,应该是全异关系,而不是属种关系,A排除。恭城月柿、融安金橘、阳朔金橘三者外延完全不相容,属于全异关系,B正确。钦州大蚝、玉林三黄鸡、芳林马蹄同属于广西入选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百强的地理标志品牌,但此类品牌还有另外11个,此三个品牌外延之和应小于属概念外延,而不是等于属概念外延,C排除。柳州的外延是柳州这个城市,柳州螺蛳粉的外延是柳州螺蛳粉这种食品,二者外延完全不相容,并非属种关系,其他三部分内容同理,D排除。
8.A 【详解】A:“即使你观察到一万只天鹅都是白色的,你也无法肯定第一万零一只天鹅还是白色的”,可见归纳法具有固有的局限性;“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属于感性认识,还不能达到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因此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可见感性认识具有固有的局限性,A符合题意。感性认识也可能是正确的,仅凭观察经验也可能获得真实可信的认识,B说法错误。人不仅能通过感觉器官认识事物表面现象,还能通过思维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可见感觉器官并非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而是可以帮助人获得理性认识,C说法错误。
正确的感性认识也能指导人正确地进行实践,并非毫无实际意义,D说法错误。
9.C 【详解】只有孙悟空回了花果山或沙和尚回了流沙河,猪八戒才能回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或沙和尚回了流沙河是猪八戒回高老庄的必要条件。其逻辑结构是否定前件,必然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必然肯定前件。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后件假,因此前件不一定,所以孙悟空回了花果山并没有违背三个人约定,A不选。沙和尚没有回流沙河,如果孙悟空回了花果山,前件真,但是后件不一定,因此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并未违背三个人的约定,B不选。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后件真,则前件真,孙悟空和沙和尚也去了高老庄否定了前件,所以违背了三个人的约定,C入选。 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后件真,则前件一定真,孙悟空回了花果山不违背三个人的约定,D不选。
10.B 【详解】A: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有效,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该判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即只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才有效,这些条件缺一不可。故若合同为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仅满足条件之一),则合同不一定有效,A排除。
B:“只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才有效”这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就一定假;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若合同有效,则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内容合法”符合“后件真,前件就一定真”的推理结构,是正确的推理,B正确。
C:“若合同不是有效的,则当事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反映的前后件关系是“后件假,前件就一定假”,不符合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正确的推理结构,C错误。
D:若合同无效,说明“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这几个条件中有一个或者几个或者全部不满足,并不一定是“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内容不合法或意思表示不真实”,D错误。
11.B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归纳推理的方法根据习近平的论述,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否则就会误党误国,从判断的角度看,这属于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即坚持实事求是是兴党兴国的充分必要条件,而从推理的角度看,这是运用了求同求异并用法对治党兴国的历史经验教训进行的不完全归纳推理,①④正确;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唯物主义,违背实事求是就会陷入唯心主义,②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对坚持实事求是与兴党兴国关系的规律性认识,根源于实践,③错误。
12.C 【详解】A:属种关系或者种属关系是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危困状态下签订的合同不一定是显失公平的合同,因此,二者之间不是种属关系,A错误。
B:题干中的法律规定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依据此判断进行的推理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其有效式是肯定前件式和否定后件式,该选项属于否定前件式,属于无效式,排除B。
C:依据“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这一规定可以推出“所有利用对方……显示公平的裁决是可以由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的裁决”,通过换位推理,可以得出“有的仲裁机构裁决予以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显失公平的”,C正确。
D:该选项可以作为三段论理解,也即是:显示公平的会被仲裁机构裁决撤销,一合同被仲裁机构裁决撤销,因此,该合同是显失公平的,可见,这犯了中项不周延的逻辑错误,D错误。
13.C 【详解】材料中强调我们主要靠感官认识世界,所获信息中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不等于人类关于世界的认识,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选项违背了同一律,①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发明工具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而选项除了人类,任何其他动物都不能发明或利用工具,偷换了论题,违背了同一律,④排除。然而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远超我们感官的极限,为探索其奥秘我们必须不断发明工具,说明借助工具是人类认识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的必要条件,②正确。为了探索宇宙和微小粒子奥秘,人类必须不断发明工具,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③正确。
14.B 【详解】材料的意思是“不必需骑一切马才算骑马,只要有骑过马,就可以说骑马了。但是必需不骑一切马,才算不骑马。这里一个是断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周延),一个是断定了所反映对象的部分(不周延)”。
A:“热爱登山”表达的是登山这项运动的热爱,不能表示他至少登过一座山,A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可知“他不吃鱼”断定了所反映的全部对象,他必需不吃一切鱼,才算“他不吃鱼”,因此他不吃任何鱼,B符合题意。
C:只要他训过任何一种马,就可以说“他驯过马”,故他可能驯过烈马,有可能没有驯过烈马,C不符合题意。
D:按照题干规则,“他不尊重长者”可以推出“他不尊重一切长者”,而不是“长者不被他尊重”,D不符合题意。
15.D 【详解】比较的目的在于认识两类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方法,但不是推理,材料强调的是类比推理,而不是“比较”,①排除;类比不同于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材料反映的不是“比喻”,②排除;从思维方法的角度看,仿生技术所运用的模拟方法是一种类比推理方法,而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一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车头根据“鹰隼”仿生学设计运用的是类比推理,依据的是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③符合题意;类比要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可大幅降低空气阻力”说明在对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车头和“鹰隼”进行类比推理,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结论、新知识,④符合题意;
16.C 【详解】题干中“所有参赛运动员都是优秀运动员”,这个性质判断的谓项优秀运动员是不周延的;而选项中“所有优秀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这里的优秀运动员是周延的,概念外延不当扩大,不能必然推出,①排除。题干中“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是一个性质判断,进行换位推理可得出“有些能获得宝贵经验的是参赛运动员”,再结合“所有参赛运动员都是优秀运动员”,可以推断出“有些能获得宝贵经验的是优秀运动员”,②符合题意。“所有参赛运动员都是优秀运动员,并不是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是三段论的两个前提,由于这两个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所以其结论一定是否定的,据此可推出“有些优秀运动员不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③排除,④符合题意。
17.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是指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赠与合同”和“买卖合同”都包含在“合同”这个属概念中,并且二者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所以是反对关系。
18.(1)使用的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从整体上看,全球变暖正在发生。
(2)反驳无效。辩证思维具有整体性特征,要求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乙的反驳违反了整体性原则,试图用个别的极寒事件否定全球变暖的整体趋势,但是个别极寒事件和全球变暖趋势不仅不矛盾,而且是后者的一部分,反驳无效。
1
1麻城一中2026届高三政治限时训练1
时间:30分钟
一、单选题
1.(2024·贵州·高考真题)某大学从2000年起就将舞龙纳入公共体育选修课程。负责舞龙课程的教师表示,一条龙缺了任何一个人都舞不起来,“舞龙不是只看个人能力的活动”。运用换质法或换位法对引文进行推理,可以得出( )
①舞龙是不只看个人能力的活动 ②有些只看个人能力的活动是舞龙
③所有只看个人能力的活动都不是舞龙 ④有些不只看个人能力的活动不是舞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北京·高考真题)“你劳动的样子真美。”某中学开设了植物栽培、面点制作、陶瓷修复、三维打印等劳动课程。就课程参与情况,下列说法合乎逻辑的是( )
①由“李同学或报了植物栽培课,或报了面点制作课”为假,能推出“李同学既没报植物栽培课,也没报面点制作课”为真
②由“有的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不是三班同学”为真,能推出“有的三班同学不是陶瓷修复课的学生”为真
③由“张同学既报了陶瓷修复课,又报了三维打印课”为假,能推出“张同学或没报陶瓷修复课,或没报三维打印课”为真
④关于植物栽培课的学生能否在“劳动最美丽”展示活动中获奖,王同学说“或者获奖,或者获不了奖,我都不赞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4·海南·高考真题)王老师说计算机班的学生多数是男学生,张老师说有些男学生是国防生。根据三段论规则,以王老师的判断为小前提,以张老师的判断为结论,应该补充的大前提是( )
A.计算机班有些学生是国防生 B.所有国防生是计算机班的学生
C.计算机班的学生都是国防生 D.计算机班有些学生不是国防生
4.(2024·湖南·高考真题)某班开展劳动教育,并评选一名劳动小能手,在评选结果公布之前,该班四位同学进行了预测(如下所示),评选结果表明只有两个人的预测是真的。由此可见( )
甲:我或者丁是劳动小能手 乙:丙是劳动小能手
丙:如果我不是劳动小能手,则乙是劳动小能手 丁:劳动小能手不是我,也不是甲
A.丙的预测为真,甲是劳动小能手 B.丁的预测为真,乙是劳动小能手
C.乙的预测为真,丙是劳动小能手 D.甲的预测为真,丁是劳动小能手
5.(2024·河北·高考真题)小李打110报警电话,坚称要订外卖,并否认打错电话,值班民警推断对方可能处于困境,行动不自由,是借“订外卖”来求救。民警假扮外卖员与小李对话,获知其地址后,警方迅速出警,小李成功获救。对此,由下列判断组成的正确推理是( )
①小李打110报警电话订外卖 ②小李打错电话
③小李假借订外卖向民警求救 ④小李受人胁迫
A.如果①,那么④
B.如果①,那么④
C.或者②,或者③
D.要么②,要么③
6.(2024·广西·高考真题)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据此,以下四个判断中,可依次作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并符合三段论推理规则的选项是( )
①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②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最”的劳动价值观
③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有助于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最”的劳动价值观
④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最”的劳动价值观有助于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①—③—② B.③—②—① C.④—①—② D.④—②—①
7.(2024·广西·高考真题)广西有横县茉莉花茶、柳州螺蛳粉、百色杧果、武鸣沃柑、恭城月柿、横县茉莉花、广西六堡茶、钦州大蚝、玉林三黄鸡、融安金橘、芳林马蹄、阳朔金橘、昭平茶、容县沙田柚共14个地理标志品牌入选2023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区域品牌百强,数量居全国第二。据此,下列图形能正确表达相关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8.(2024·广西·高考真题)恩格斯指出:“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事实正是如此,即使你观察到一万只天鹅都是白色的,你也无法肯定第一万零一只天鹅还是白色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归纳法和感性认识具有固有的局限性 B.仅凭观察经验无法获得真实可信的认识
C.感觉器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界限 D.感性认识不上升为理性认识就失去其实际意义
9.(2024·湖北·高考真题)在去西天取经的路上,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有如下约定:只有孙悟空回了花果山或沙和尚回了流沙河,猪八戒才能回高老庄。下列哪种情况三人中至少有一人违背了他们之间的约定( )
A.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 B.沙和尚没有回流沙河,猪八戒没有回高老庄
C.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孙悟空和沙和尚也去了高老庄 D.猪八戒回了高老庄,孙悟空回了花果山
10.(2024·天津·高考真题)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订立的合同有效,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据此可以推出( )
A.若合同为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则合同有效
B.若合同有效,则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内容合法
C.若合同不是有效的,则当事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D.若合同无效,则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内容不合法或意思表示不真实
11.(2024·重庆·高考真题)习近平指出,“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①坚持实事求是,是兴党兴国的充分必要条件
②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唯物主义,违背实事求是就会陷入形而上学
③对坚持实事求是与兴党兴国关系的规律性认识,根源于对经验教训的归纳推理
④对治党兴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归纳推理,运用了求同求异并用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2024·江苏·高考真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从这一规定可以推出( )
A.一方危困状态下签订的合同与显失公平的合同是种属关系
B.如果民事法律行为不是显失公平的,则不能请求予以撤销
C.有的仲裁机构裁决予以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显失公平的
D.一合同被仲裁机构裁决撤销,因此,该合同是显失公平的
13.(2024·浙江·高考真题)起初,我们主要靠感官认识世界,所获信息中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这便是“眼见为实”的由来。然而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远超我们感官的极限,为探索其奥秘我们必须不断发明工具,这也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如果以上陈述为真,可必然得出( )
①人类关于世界的认识,70%以上是通过视觉获得的 ②只有借助工具,人类才能认识浩瀚宇宙和微小粒子
③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 ④除了人类,任何其他动物都不能发明或利用工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4·浙江·高考真题)古代逻辑学家墨子曾讨论过有效推理中的词项周延规则。他说:“乘马,不待周(周:全部)乘马然后为乘马也;有乘于马,因为乘马矣。逮至不乘马,待周不乘马而后不乘马。此一周而一不周者也。”(《墨子 小取》)以下推理中,符合该规则的是( )
A.他热爱登山,因此,他至少登过一座山 B.他不吃鱼,因此,他不吃任何鱼
C.他驯过马,因此,他可能驯过烈马 D.他不尊重长者,因此,长者不被他尊重
15.(2024·甘肃·高考真题)中车集团为杭州亚运会打造的复兴号亚运智能动车组,其车头根据“鹰隼”仿生学设计,可大幅降低空气阻力。对于这一设计所运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旨在认识两类对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目的在于生动形象地描写或说明认识对象
③依据事物之间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进行推理 ④旨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新的结论、新知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24·广东·高考真题)第33届奥运会将于2024年7月在巴黎举行。所有参赛运动员都是优秀运动员,并不是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但所有参赛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由此可必然推出( )
①所有优秀运动员都能获得宝贵经验 ②有些能获得宝贵经验的是优秀运动员
③有些优秀运动员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 ④有些优秀运动员不能打破个人最好成绩纪录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
17.(2024·河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司职员丁某在工作时间帮家人转发了几条代购信息。之后,有人举报丁某违反了劳动合同中关于“工作时间内不得兼职从事公司安排工作以外的任何其他工作”的约定。公司收到举报后进行了调查,未能查实丁某在工作时间参与相关物品买卖合同的订立、履行等代购行为。公司找丁某核实情况时承诺:若丁某承认代购行为,就对其从轻处罚,只扣除部分绩效工资。基于公司的承诺,丁某承认了代购行为并提交了检讨书,随后,公司以检讨书为证据,认定丁某违约,单方解除了劳动合同。
赠与合同和材料中提及的买卖合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析“赠与合同”“买卖合同”两个概念外延的关系。
18.(2024·浙江·高考真题)
甲:过去几十年,地表和大气温度不断上升;全球冰川正迅速消失;北极海冰面积减少,海平面上升;热浪、干旱等极端高温事件频发……大量证据表明,从整体上看,全球变暖正在发生。
乙:你的结论不是真的。例如,2021年2月,冬季风暴“乌里”使美国得克萨斯州气温降至1989年以来最低;2023年冬,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均比往年更冷。
甲:但是同一时间地球大部分地区都异常温暖,由于“大气遥相关”机制,当地球大部分地区气温高于一般程度时,总有一些地区气温比一般程度更低。但极寒事件只是偶尔发生,不能改变全球变暖的整体趋势。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逻辑与思维》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甲使用了何种推理,得出了什么结论。
(2)从辩证思维的角度,说明乙的反驳是否有效。
1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