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基 本 信 息学科 小学科学 版本 苏教版年级 五年级上册单元名称 第5单元《人体“司令部”》单元主题 神经科学探秘营——解锁人体指挥中心的智慧课时安排 4课时一、单元主题“神经科学探秘营——解锁人体指挥中心的智慧”围绕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引导学生探究“刺激-反应”机制、脑的奥秘及科学用脑策略,培养健康生活意识与科学探究能力。二、单元大情景“小小神经科学家训练营”学生化身“神经科学研究员”,通过四项任务探索人体指挥系统:1.任务1:反应速度实验室(《刺激与反应》)——探究本能反应机制;2.任务2:信号追踪行动(《从刺激到反应》)——绘制神经信息传递路径;3.任务3:脑力开发计划(《我们的大脑》)——揭秘脑分区功能;4.任务4:健康指挥官(《大脑的开发与利用》)——设计科学用脑方案。最终成果:制作《神经科学探秘手册》,举办“大脑博览会”。三、课程标准分析核心概念 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 5.5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神经系统); 5.6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学段目标 (5-6年级) ①描述神经系统信息传递路径; ②解释脑分区功能; ③设计健康用脑计划,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四、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刺激与反应》《从刺激到反应》《我们的大脑》《大脑的开发与利用》4课,围绕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展开,引导学生探究感知、决策与行为的科学机制。(一)第17课《刺激与反应》1.核心内容:(1)定义“刺激”(环境变化或信号)与“反应”(由刺激引发的活动)。(2)通过游戏(如“翻转打手”“快速抓尺子”)体验人体对刺激的本能反应,分析反应速度差异。(3)探究本能反应(如眨眼反射)的自我保护意义。2.关键活动:记录游戏数据,分析刺激与反应的关联性(如躲避危险、味觉反应)。(二)第18课《从刺激到反应》1.核心内容:(1)引入神经系统组成:脑(司令部)、脊髓(信息中转站)、周围神经(传递信号)。(2)绘制信息传递流程图(如守门员扑球:视觉信号→脑→肌肉指令)。(3)通过实验测试皮肤敏感性(双笔尖触碰)和反应差异(避让落物实验)。2.关键活动:对比身体不同部位的反应速度,理解神经传递路径的复杂性。(三)第19课《我们的大脑》1.核心内容:(1)脑的结构:大脑(80%脑质量,沟回增加表面积)、小脑(协调运动)、脑干(维持生命)。(2)大脑功能分区:语言区、视觉区、情感区等(左脑主逻辑,右脑主艺术)。(3)实验探究记忆、情绪识别(表情图)、空间推理(七巧板)等认知功能。2.关键活动:称量模拟大脑重量的苹果(约1400克),观察核桃类比脑沟回结构。(四)第20课《大脑的开发与利用》1.核心内容:(1)科学用脑策略:合理作息、交替学习、体育锻炼缓解脑疲劳。(2)脑科学应用:图形表征法(气泡图、概念图)强化知识网络。(3)批判不良习惯(熬夜、酗酒对记忆力的损害)。2.关键活动:制定“科学用脑计划表”,分析案例(如课程表设计的合理性)。(五)课程逻辑关系本单元以“现象→机制→结构→应用”为逻辑主线,形成递进式认知链条:1.现象层(《刺激与反应》):从生活实例切入,建立对神经反应的感性认识。2.机制层(《从刺激到反应》):揭示神经系统的分工与信息传递路径。3.结构层(《我们的大脑》):深入脑的物理结构与功能分区,解释认知原理。4.应用层(《大脑的开发与利用》):将知识转化为健康实践,培养科学生活习惯。五、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描述神经信息传递路径; 2. 解释脑分区功能与记忆形成原理。科学思维 通过流程图归纳神经传导规律; 2. 用类比法(“电话网络”)理解脑指挥机制。探究实践 设计反应速度对比实验; 2. 制作“脑功能分区模型”。态度责任 树立健康用脑意识; 2. 制定护脑行动方案(如拒绝熬夜)。六、学情分析1.年龄特点:五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初具,但对“神经传导”“脑分区”等微观概念需借助模型理解。2.认知基础:已知“大脑控制身体”,但对神经路径、脑区协作缺乏系统认知。3.学习难点:理解“电信号传递”;设计控制变量的反应实验(如测试左手vs右手速度)。七、活动设置课时 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达成方式(含跨学科融合)第1课《刺激与反应》 反应速度大挑战 1. 探究刺激与反应的关联性2. 分析本能反应的生存价值 ①实验:“抓尺子”测反应时(数学:计算平均速度)②角色扮演:模拟蜜蜂靠近时的闭眼反射(戏剧)第2课《从刺激到反应》 神经信号追踪战 1. 绘制神经传导路径2. 验证皮肤敏感度差异 ①绘制守门员扑球神经流程图(美术)②双笔尖实验:测试指尖/手背敏感度(数据记录表)第3课《我们的大脑》 脑力开发实验室 1. 探究脑分区功能2. 理解记忆形成机制 ①七巧板拼图测试空间思维(数学几何)②制作“脑分区黏土模型”(手工+科学)第4课《大脑的开发与利用》 健康用脑指挥官 1. 制定科学用脑计划2. 批判不良生活习惯 ①辩论赛:“熬夜学习是否高效”(语文)②设计“校园课间健脑操”(体育)八、教学方法1.情境驱动法:以“训练营任务卡”推进学习(如“破解眨眼反射密码”)。2.实验探究法:设计对照实验(戴眼罩/不戴眼罩测试反应速度),强调变量控制。3.项目式学习(PBL):以“优化课程表”为终局任务,整合科学、体育、德育知识。九、学习方法1.合作学习:4人小组分工(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监督员)。2.类比迁移:将神经传导类比为“快递配送网”(感受器=收货站,脑=调度中心)。3.反思实践:填写《健康用脑日记》,记录每日睡眠与学习效率关联性。十、评价策略(一)单元总体评价策略类型 内容(占比)过程性评价(60%) 实验记录单完整性、模型创意度、辩论表现终结性评价(40%) 《神经科学探秘手册》科学性与展示效果(二)分活动评价表活动1:反应速度大挑战(《刺激与反应》)实验操作 完成1次抓尺子测试 完成3次测试并记录数据 分析左右手速度差异原因(如“惯用手反应更快”)数据分析 记录1组数据 计算平均反应时 用折线图对比不同刺激(声音/视觉)的反应差异合作表现 听从小组分工 主动分享数据 组织组员优化实验方案(如调整尺子长度)活动2:神经信号追踪战(《从刺激到反应》)路径绘制 画出简单神经传导路径 标注脊髓中转作用 用动态箭头图展示足球守门员扑球全程传导敏感度 测试 完成1个部位双笔尖测试 对比3个部位敏感度 设计新实验验证敏感度与神经分布关系科学推理 复述“神经传递需时间” 解释“为什么指尖更敏感” 论证“神经损伤对传导的影响”活动3:脑力开发实验室(《我们的大脑》)模型制作 用黏土捏出脑基本外形 分区标注2个功能区 制作可拆卸模型展示各分区协作(如记忆调用)功能探究 完成七巧板基础拼图 记录不同难度拼图用时 分析空间思维与右脑活跃度的关联迁移应用 列举1个脑功能案例 解释“左脑损伤影响语言” 设计“脑功能训练游戏”(如记忆卡片配对)活动4:健康用脑指挥官(《大脑的开发与利用》)计划制定 列出1条用脑建议(如“不熬夜”) 制定每日作息表(含学习/休息时段) 设计“学科交替学习方案”(如数学后学艺术)批判思维 指出1种伤脑行为 分析熬夜对记忆力的数据影响 用科学原理论证“深夜学习效率低”实践创新 设计1个课间健脑动作 编排3分钟健脑操(含音乐节奏) 组织班级演练并录制教学视频十一、作业设计活动1:反应速度大挑战(《刺激与反应》)基础作业 列举3种生活中的刺激反应现象(如烫手缩回) ★:1个例子★★:2个例子+简单解释★★★:3个例子+分析生存意义提升作业 测试家人反应速度(抓尺子),对比年龄差异 ★:记录1人数据★★:记录3人+计算平均值★★★:用柱状图呈现规律并解释拓展作业 设计“防烫伤警报器”方案(用反射原理) ★:画出草图★★:标注反射神经路径(皮肤→脊髓→肌肉)★★★:用电路图设计声光警报触发机制活动2:神经信号追踪战(《从刺激到反应》)基础作业 绘制手被针刺时的神经传导简图 ★:画出感受器→脑★★:标注“脊髓”中转站★★★:用红蓝箭头区分传入/传出神经提升作业 测量身体5个部位的双笔尖敏感距离(如指尖2mm/手背1cm) ★:测试3个部位★★:记录数据+排序敏感度★★★:分析敏感度与神经密度的关系拓展作业 撰写《假如没有脊髓》科幻短文(300字) ★:描述1种瘫痪症状★★:解释脊髓中断的传导障碍★★★:提出人工脊髓技术设想活动3:脑力开发实验室(《我们的大脑》)基础作业 标注脑模型分区(语言区/视觉区) ★:标出1个分区★★:标出2个分区+功能说明★★★:标出4个分区+案例提升作业 记录3天睡眠时间与记忆测试成绩(如单词默写) ★:记录数据★★:绘制折线图分析趋势★★★:提出优化方案拓展作业 制作《脑科学广播稿》介绍记忆秘诀 ★:介绍1个知识(如“海马体存记忆”)★★:融入2个实验案例(如七巧板测试)★★★:设计听众问答活动4:健康用脑指挥官(《大脑的开发与利用》)基础作业 列出3条科学用脑守则(如“每学习45分钟休息10分钟”) ★:1条合理守则★★:2条守则+简单解释★★★:3条守则+科学依据提升作业 设计“校园健脑操”(含3个动作) ★:描述1个动作★★:设计连贯动作并命名★★★:录制演示视频并配科学解说拓展作业 制定《家庭健康用脑公约》并实施 ★:包含2条规则★★:全家签字执行+记录1周效果★★★:分析执行数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