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新时期时代)河姆渡遗址仰韶文化大汾口文化半坡遗址灵宝西坡遗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前情回顾前情回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新时期时代)河姆渡遗址仰韶文化大汾口文化半坡遗址灵宝西坡遗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距今 时间 遗址 地点 所属 流域 聚落 建筑 粮食 作物 生产 工具 畜牧业 手工业河姆渡人半坡人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流域干栏式房屋;木构水井水稻骨耜饲养猪狗和水牛等陶器、玉器、乐器骨哨、雕刻、天然漆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壕沟…粟磨制石器;骨器;角器;饲养猪狗等彩陶、乐器、纺织 图中巨型雕像塑造的是传说中的炎、黄二帝形象,他们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及其特点是怎样的?古老的传说中有炎帝、黄帝尧、舜、禹的故事,这些传说又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炎帝(右)、黄帝(左)雕像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1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1.我国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背景农业、畜牧业的发展人口增长逐渐集中剩余产品出现生产力提高私有制产生稳定的食物来源部落部落联盟部落战争(出现奴隶)贫富分化上层: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下层:从事生产劳动阶级分化公共权力早期城市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2.我国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牛河梁遗址属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500一5000年。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2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1.良渚古城(1)地点:( )(2)时间:( )(3)构成:由( )组成。(4)规模: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630万平方米,规模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5)水利:城的北面有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由人工修建的水坝和自然山体组成,是同时期( )。(6)社会经济:内城中部,有一个人工堆筑的高台,上面建有大型广场和多组高等级建筑,附近还出土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 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浙江余杭距今约5300一4300年宫殿区、内城和外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7)阶级分化与国家特征:城内的贵族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1.良渚古城良渚古城的社会进入文明社会了吗?①规模空前的城址②气势恢宏的宫殿③大型的贵族墓葬等遗迹早期国家形成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文明社会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良渚文化的玉器上普造刻画一种神人兽面纹,其主体由天空中飞翔的神兽和骑在神兽身上的羽冠神人形象组成,在神人、神兽的周边还有飞鸟。考古发现表明,各地良渚文化玉器上刻画的神人兽面纹的各类元素相当统一。因此,神人兽面纹也被称为良渚文化的“神徽”这反映良渚人很可能已经形成统一的信仰体系。相关史事形成统一的信仰体系图腾崇拜1.良渚古城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铜环朱书符号陶壶彩绘龙纹陶盘兽面形玉饰2.陶寺都城(1)地点:( )(2)年代:( )(3)构成:城内有围墙环绕的( )。其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4)规模:陶寺都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5)阶级分化与国家特征:城内有两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往往随葬陶鼓、石增、玉钺、龙盘等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一4000年宫城考古工作者在挖掘距今约4000年前的陶寺遗址,发现了规模空前的城址、与之相匹配的王墓、世界最早的观象台、气势恢宏的宫殿、独立的仓储区、官方管理下的手工业区等。相关史事 陶寺都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进入文明社会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2.陶寺都城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6)陶寺古城: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蟠龙纹陶盘,受良渚文化黑陶刻画蟠蛇纹和肖家屋脊文化玉龙的启发,创造了中原蟠龙形象,影响到后来的河南新砦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墟晚商文化等,直至发展到今天的中国龙造型。史料研读阅读材料,结合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等考古发现,分析:中华早期国家和文明有何特征?3.中华早期国家和文明的特征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3.中华早期国家和文明的特征3远古的传说三、远古的传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1.神话与传说三、远古的传说2.华夏族的形成读图,找一找黄河流域有哪些重要首领?·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氏。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炎帝姓姜,号神农氏。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 。·蚩尤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首领,神话中的武战神。蚩尤已经学会用铜冶铸兵器,武器装备精良,战斗力强大。后来他被奉为兵主、战神,各处为他立祠,受到华夷各族的共同祭祀。三、远古的传说2.华夏族的形成阅读教材,找找黄河流域有哪些重要部落?·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最出名的就是黄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 。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各部落之间展开攻伐,不断合并,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三、远古的传说(1)阪泉之战炎帝黄帝交战双方结果:黄胜炎败,建立部落联盟(2)涿鹿之战蚩尤炎黄交战双方结果:炎黄胜,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2.华夏族的形成三、远古的传说黄帝部落炎黄联盟华夏族炎帝部落蚩尤部落其他部落阪泉之战涿鹿之战融合2.华夏族的形成+炎黄部落华夏族+蚩尤部落+其他部落任务:用示意图表示华夏族的形成三、远古的传说尧禹舜·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禅让制3.禅让制·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禅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首领的制度。鼓励发展生产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三、远古的传说3.禅让制相传,当时洪水滔天,禹的父亲鲧(gǔn)受舜之命治理水患。他采用封堵的方法,过了许多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替父亲治水,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引洪水入海。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忠。禹竭尽全力治水,公面忘私,“三过其门而不入”,后来人们以此形容舍小家为大家的举献精神。学史崇德方法:精神品质:坚持不懈、大公无私、无私奉献、勤劳勇敢、勇于创新、敬业精神。疏导的办法三、远古的传说4.活动与探究①历史事实是真实可靠的,而远古传说难免有夸张虚构的成分;②但不少远古传说包含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且有些已被考古发掘所印证。我们要善于从远古时代存留下来的先民活动遗址和文物,来印证并提取传说中的真实历史信息。 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三、远古的传说4课堂小结课堂小结中华文明的起源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二、良渚古城与陶寺都城三、远古的传说1.时期1.良渚古城2.陶寺都城2.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原始社会末期2.炎黄 联盟汉族华夏族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国家和文明;多元一体产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出现(私有制)——出现社会贫富分化和不平等——阶级出现----国家机器出现----早期国家形成课堂训练1.(2024·广东·模拟预测)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盘古开天、女姻造人,黄帝创制等传说来自不同地区。在中国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这些地域性传说揉合在一起,形成了传说系统。这表明,中华文明具有( )A.创新性特质B.区域性差异C.连续性特点D.一体性特征D课堂训练2.(2024·山西朔州·三模)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三皇五帝”时期,存在着一种“政治美德”,有人称其为政治行为的“童话”,指的是传位贤者。到禹和启时期,变为传位于子,即王位世袭。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阶级压迫出现B.分封制的瓦解C.生产力的发展D.道德水准下降C课堂训练3.(2024·广东惠州·二模)陶寺遗址自发掘以来,发现了大量的磨制石器,包括日常使用的工具如斧、刀,威望物品,装饰品,武器和生产石器的工具,而出土的日用工具占出土石制品一半。这表明了( )A.磨制石器成为主要生产工具B.该遗址处于旧石器时代C.原始居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D.此时期出现了早期国家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