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距今年代生活地点房屋样式粮食作物生产工具家畜饲养手工业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长江流域)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水稻骨耜、磨制石器猪、狗天然漆、陶器、玉器、乐器、雕刻品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黍磨制石器猪、狗乐器陶埙和各种彩陶复习回顾:史前时期第三课中华文明的起源第一单元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黄 帝姓姬,号轩辕氏。著名的部落首领,被后人尊为华夏族的祖先,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炎 帝神农尝百草图炎帝姓姜,号神农氏。传说炎帝“以姜水成”,葬于“长沙茶乡之尾”,他教民农耕,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同时还是医药之神,“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一、传说里的远古中华—黄帝炎帝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部落。黄帝炎帝蚩尤一、传说里的远古中华—黄帝炎帝问题1:结合教材,说出对“华夏民族”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战役?战役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作战双方 黄帝与炎帝 炎黄部落联盟与蚩尤部落结果炎帝失败,归顺黄帝,形成炎黄联盟蚩尤失败,逐渐形成华夏族一、传说里的远古中华—黄帝炎帝问题2: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内容,为炎黄子孙设计一份谱系图(即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结合史料,可以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黄帝炎帝炎黄联盟华夏族一、传说里的远古中华—黄帝炎帝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华夏民族是众多错居杂处的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一、传说里的远古中华---禅让制问题3:“天下为公,选贤举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其选拔标准是什么?哪几位先贤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为什么?禅让制:民主推选,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鼓励人们发展生产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政局。禹治水有功,得民众爱戴,被尊为“大禹”相传,当时洪水滔天,禹的父鲧(gǔn)受舜之命治理水患。他采用封堵的方法,过了许多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替父亲治水,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引洪水入海。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竭尽全力治水,公而忘私,“三过其门而不入 ”,后来人们以此形容舍小家为大家的举献精神。西周燹公盨一、传说里的远古中华---禅让制问题4:合作探究,从大禹“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中,感受到他怎样的精神?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敢于创新;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敬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二)考古中的最初中国自学成果展示二:自学教材,完成以下表格。遗址 时期 地点 社会发展良渚古城陶寺都城良渚古城视频规模宏伟水利系统复杂大量碳化稻谷1.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二、考古中的最初中国---良渚古城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精美的玉器包括祭祀用的玉琮、玉璧和象征军事指挥权的玉钺。这和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2.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二、考古中的最初中国---良渚古城思考良渚遗址中随葬品数量的差别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3.良渚人很可能已经形成统一的崇拜对象或信仰体系。良渚文化的很多玉器上刻画有一种神人兽面纹,其主体由天空中飞翔的神兽和骑在神兽身上的羽冠神人形象组成,在神人、神兽的周边还有飞鸟。考古发现表明各地良渚文化玉器上刻画的神人兽面纹的各类元素相当统一。因此,神人兽面纹也被称为良渚文化的“神徽”。二、考古中的最初中国---良渚古城良渚文化的玉器上普遍刻画一种神人兽面纹,反映了什么问题?遗址 时期 地点 社会发展良渚古城 距今约5300—4300年 浙江余杭 1、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2、当时的社会阶级分化已经相当明显3、良渚人很可能已经形成统一的崇拜对象或信仰体系二、考古中的最初中国---良渚古城注意整理笔记!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良渚文化的碳化稻米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二、考古中的最初中国---良渚古城背诵题目:1.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2.良渚古城的社会发展表现3.远古传说中选举首领的制度及选举标准默写题目:1.良渚古城的社会发展表现2.远古传说中选举首领的制度及选举标准(二)考古中的最初中国自学成果展示二:自学教材,完成以下表格。遗址 时期 地点 社会发展良渚古城陶寺都城陶寺古城视频城内有两处墓地,大型墓葬分布集中,墓中随葬品多达一二百件,往往随葬陶鼓、石磬、玉钺、龙盘等,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葬没有任何随葬品。▲陶寺遗址墓地部分及2001号大墓出土时全景1、不同群体之间的社会地位差异显著,阶级分化严重。二、考古中的最初中国---陶寺古城陶寺遗址出土的蟠龙纹陶盘朱书符号陶壶石磐是文字吗?铜环兽面形玉饰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蟠龙纹陶盘,受良渚文化黑陶刻画蟠蛇纹和肖家屋脊文化玉龙的启发,创造了中原蟠龙形象,影响到后来的河南新砦文化、二里头文化、殷墟晚商文化等,直至发展到今天的中国龙造型。陶寺古城的考古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2、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3、有可能是进行天象观测、确定节气二、考古中的最初中国---陶寺古城遗址 时期 地点 社会发展陶寺古城二、考古中的最初中国---陶寺古城距今约4300—4000年山西襄汾1.当时阶级分化严重。2.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3.有可能是进行天象观测、确定节气城市平面图宫殿复原图宫殿复原图出土岁随葬品、文物出土文物城市平面图为什么说良渚古城和陶寺古城已经进入了文明社会?形成了早期城市都出现早期国家都出现私有制阶级分化良渚遗址陶寺遗址焦家遗址凌家滩遗址二里头遗址红山遗址石家河遗址三星堆遗址石峁(mǎo)遗址殷墟遗址多元一体中原核心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知识拓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揭示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历史。它以考古学、历史学为基础,广泛采用了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这一工程将“中华文明五千年”从传说论证为可信的历史,概括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绵延不断三大特点,为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动力。(三)历史上的文明探源合作探究:结合课堂所学,说说考古发现的遗址遗物和神话传说对认识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意义?考古发现的遗址遗物是实物史料,可以反映当时人类生产生活的历史信息。远古传说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人为加工和代代相传而形成的历史信息,但不能完全相信。考古发现的遗址遗物和远古传说还可以相互印证,进行互证,以此来认识中华民族起源。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