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29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件(29张PPT 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温故知新
1.列举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2.活字印刷的发明者及朝代
3.火药发明于什么时期、什么时候用于军事、用于战争?
北宋、毕昇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发明于唐朝、
唐末用于军事、
宋元时期用于战争
导入新课
认真观看视频,你看到了什么?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认识明朝科技成就及影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特色。
学习目标
1.通过明清时期科技著作的内容,分析其反映的共同特点,学习科学家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树立科技报国的崇高理想;(重点)
2.通过分析图片,认识明长城的建筑特点及其主要作用和北京城的分布特点(重点)
3.知道明清思想家代表的主要主张,理解其对思想进步的作用;
4.通过分享四大名著的情节,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恒久魅力;通过时间轴梳理昆曲、京剧的主要发展历程及代表作品,感受明清时期文化的繁荣。
第21课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科技名著
明长城和北京城
明清思想家
小说和戏曲
壹 科技名著
科技名著
速度教材121-122页,找一找明朝有哪些著名的科技著作?
整体感知
自学要求:
1.3分钟在书上找到答案并标记,小组讨论答案,做好展示准备。
2.注意四姿,手拿笔,做好圈画。
3.在书上,关键字词下面黑笔划线,不确定的画点(铅笔圈画)。
评价:“创新之星”按规定完成且全对的+2分,补充质疑正确的+2分
科技名著
任务1.阅读教材P121-122,完成下列表格科技著作概况
著作 作者 朝代 作品类别 作品地位(价值)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自学检测
1.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
李时珍 《农政全书》 东方药学巨典
宋应星 《本草纲目》 17世纪工艺
百科全书
徐光启 《天工开物》 农业百科全书
著作 作者 朝代 作品类别 作品地位(价值)
《本草纲目》
《农政全书》
《天工开物》
科技名著
徐光启
李时珍
宋应星
药物学
明朝
明朝
明朝
农业科学
农业
手工业
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重要地位。
对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全面总结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根据教材内容及表格归纳三部科技著作的共同点、三位科学家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科技发展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合作探究
根据教材内容及表格归纳三部科技著作的共同点、三位科学家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科技发展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大力发展科技,重视创新,培养人才;
品质:
①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②善于吸收前人成果,并加以创新
③刻苦专研的坚强意志
④勇于实践的科学作风
共同点:①内容丰富、全面;
②都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具有继承性和总结性;
③具有实用性;④都凝聚着作者的辛勤努力和智慧;⑤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知识拓展
东汉末医学家(麻沸散、五禽戏)——
汉末著名医学家、医圣(伤寒杂病论)——
唐医学家(千金方)——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本草纲目》)——
华佗
张仲景
孙思邈 38页
李时珍
请列举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医学家或药学家:
贰 明长城和北京城
明长城和北京城
任务1.观察明长城示意图,结合教材122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目的
起止点
组成
功能
防御北方蒙古族南扰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总长万余里
以城墙为主体,
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一)明长城
鸭绿江
嘉峪关
雁门关
山海关
居庸关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筑的。
明长城和北京城
任务2.比较秦长城与明长城的区别?
项目 秦长城 明长城
异 目的
起止点
同 象征意义 抵御匈奴南下
防御北方蒙古族南扰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①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②政治上连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③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的开发
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北京城
明长城和北京城
任务3.阅读教材123页,找出北京城的基本状况?
基础:
组成:
特点:
(二)北京城
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
明成祖朱棣,1420年基本建成
宫城(紫禁城、故宫)--皇室生活区
皇城--中央政府各机构办公区
内城--市中心,各级官员生活区
外城--平民百姓生活区
皇权至上
宫城
皇 城
内 城
外 城
①呈凸字形
②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③布局均衡、完整和谐;

叁 明清的思想家
明清思想家
如何理解“知行合一”?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知到行 理论联系实际
任务.阅读教材124页,概括明清思想家的思想知识卡片?
思想 时期 人物 思想主张
明朝中期
明末清初
王守仁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批判“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
把“亡国”与“亡天下”作区分
是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社会是发展的、进化的
肆 小说和戏曲
小说和戏曲
任务1.阅读教材125页,列举四大名著及其出现的原因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繁荣
四大名著
时间 书名 作者
元末明初
《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水浒传》
施耐庵
明朝中期
《西游记》
吴承恩
清朝中期
《红楼梦》
曹雪芹
小说和戏曲
任务2.阅读教材125页,梳理昆区的发展历程?
明朝万历末年
元末
清朝前期
清中后期
昆山腔
昆曲日趋成熟,成为全国性剧种
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
发展到鼎盛
清朝洪昇的
《长生殿》
清朝孔尚任的
《桃花扇》
走向衰落
衰落原因:
脱离民众和现实生活
演变
兴起:四大徽班进京
乾隆
昆曲
汉调
秦腔
京调
徽调
道光
“皮黄戏”
京剧
京戏
2010年
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同光十三绝(沈蓉圃)
京剧流传广的原因:
①广大群众喜爱;
②皇室扶持;
③表演艺术家的创新完善
“国粹经典”

京剧
阅读课本P126内容,梳理:京剧的兴盛的过程
小说和戏曲
角色
脸谱
以《西游记》为例组内分享交流,你最喜欢的人物或情节?(3分钟)用你最喜欢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分享。
【合作探究】
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科技名著
建筑成就
小说戏曲
李时珍《本草纲目》
徐光启《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
北京城:设计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昆曲与京剧
戏曲
小说
罗贯中《三国演义》
明清思想家
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等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主张社会发展等观点
曹雪芹《红楼梦》
课堂小结
明清华章,闪耀千年智慧光芒;
科技典籍,镌刻先辈探索力量。
昔日荣光,是传承的火炬;
时代使命,在你我肩上。
结束语
齐读:
以史为鉴,胸怀开放;
以新为翼,勇于担当。
让我们携手,守护文化根脉,
点燃创新火种,书写中华文明新辉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