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4 八角楼上(课件+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4 八角楼上(课件+素材)

资源简介

(共50张PPT)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八角楼上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14
bā jiǎo lóu shàng
毛主席
第一课时
楼房
高楼

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
形声字
你能给“楼”组词吗?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初读课文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重点句朗读
楼 艰 斗 代 临 腊 军 薄 章
握 凝 觉 油 辉 革 命 利
学认字
lóu
jiān
dòu
dài
lín

jūn
báo

níng
jué
yóu
huī
mìng

前鼻音
后鼻音
zhāng

八角楼 艰苦 斗争 年代 降临
腊月 军衣 薄毯 文章 握笔 凝视
察觉 油灯 光辉 革命 胜利
读词语
lóu
jiān
dòu
dài
lín

zhāng

báo
níng

jué
yóu
huī

mìng
jūn

他们是好朋友,经常取笑斗(dǒu dòu)嘴。
我斗(dǒu dòu)胆说一句,这件事您做错了。


斗争 战斗 斗嘴
斗笠 北斗星 斗胆
多音字
dǒu
dòu

我们游兴正浓,一点儿也不觉(jiào jué)得累。
一觉(jiào jué)醒来,天已经大亮了。


察觉 觉得 觉悟
睡觉 午觉 一觉醒来
jué
jiào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降临
来临
光临
结合语境识记

形声。从肉,巤(liè)声。本义:年终祭祀。
蜡烛
腊月
注意区分
结合字源识记
同音字比较识记
章——张 利——力
艰苦 艰难
加油 石油
组词识记


识字游戏

















自读课文
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课文写了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在一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在茅坪村的八角楼上写文章的事情。
观看插图,说说毛主席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
①一个冬天的夜晚,毛主席坐在破旧的桌子前写文章。
②屋子里没有电灯,只有一盏清油灯,灯光很昏暗。
条件艰苦、简陋。
互动课堂
读一读第1自然段,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时间
人物
地点
什么是“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
指为了和敌人作斗争,毛主席带领部队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时期。当时井冈山的条件非常艰苦,所以课文说“艰苦斗争的年代”。
“夜幕降临”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结合插图说一说。
指太阳下山以后,天色渐渐变黑,意味着夜晚的来临。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对比朗读
强调毛主席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天天如此。
例句: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每当见到这口井,我们就想起了挖井人。
用下面的关联词语说一句话。
每当妈妈累的时候,我就给妈妈揉揉肩膀。
第一句可以用平静讲述的口吻介绍时间、地点、人物;第二句“每当……就……”朗读时要一气呵成。
朗读指导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学写字




穿
穿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lóu
书写:(1)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米”的横笔与“女”的横笔伸向“木”侧,捺收笔于横中线;“女”的撇点的折点在竖中线上,撇短点长。
组词:楼房 高楼
书写:左右结构。右部“弋”的横向右上倾斜,斜钩舒展,不要忘写右上的点儿。
组词:年代 代表
dài
一、下列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文章
B.革命
C.楼房
D.降监
课堂演练
D
二、连一连。




dài
níng
huī
jūn
三、选一选。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故事的大致内容。下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将本课会写字在本子上写5遍。
2.给爸爸妈妈读一读课文。
八角楼 艰苦 斗争 年代 军衣
文章 握笔 凝视 光辉 革命
察觉 油灯 胜利 夜幕降临
寒冬腊月 星星之火
第二课时
复习闯关
互动课堂
读一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每年最寒冷的农历十二月
说明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条件十分艰苦。
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当时条件艰苦,大家都用油灯照明,油灯发出类似蜡烛的微光,毛主席将灯芯拨一下,火焰能更亮一些。
例句: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
放学铃声响了,我把文具和书本放进书包里,拉上拉链(liàn),冲出教室,向家里跑去。
你也能这样说一说你是怎样放学回家的吗?
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指聚精会神地观看,不眨眼睛,神情专注。
认真、深入地思考。
发觉,看出来。
从画出的这三处词语,你能感觉到毛主席此时的___ _。
思考
察觉
凝视
沉思
专注
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星星之火”是什么意思?
星星之火
A.灯光(小)
B.党的力量(弱)
拨亮
发展壮大
思考
联系上下文思考:毛主席“凝视着这星星之火”,他在沉思什么?
思考
从灯可以拨亮体会:经过宣传,人民群众明白了革命道理,就如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革命的力量也会不断发展壮大,形成燎原之势,锐不可当。
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光明灿烂的。
为什么说是“光辉”的“著作”?
因为毛主席写的著作能指明革命的方向,使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这不是一般的著作,它好像放射着万道光芒,所以称之为“光辉著作”。
朗读指导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语速要不紧不慢,体现出对毛主席的尊敬。
对照插图和关键词语,说一说毛主席在那个夜晚是怎么工作的。
毛主席穿着……
披着……
坐在……
他左右……右手……
凝视 沉思 滑落 察觉
chuān
书写:(1)上下结构,上宽下窄。
(2)“穴”覆盖“牙”,“牙”的撇舒展。
组词:穿衣 看穿
学写字
shì
书写:左右结构。注意左部是“礻”,不要多写一点;右部第二笔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组词:视力 视线

书写:(1)左右结构,左宽右窄。
(2)“禾”的捺变点,“刂”两笔中点在横中线。
组词:胜利 锋利

书写:左右结构。足字旁的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右半部分横撇和捺交叉点在横中线上,注意左右穿插。
组词:公路 路过
八角楼上
人物:毛主席
地点:茅坪村 八角楼
星星之火
指明道路
做什么:写光辉著作
时间: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
结构梳理
这篇文章描写的是在井冈由斗争的艰苦年代里,_______不畏寒冷,深夜在______上写文章__________的动人情景。
毛主席
八角楼
指导革命
课文小结
一、如果你和同学们一起到八角楼进行游学,面对八角楼,你想对毛主席说些什么?
课堂演练
二、运用下面的词语说一句话。
凝视 察觉
我凝视着这只铅笔,陷入了沉思。
门开了,小明一点儿也没有察觉。
三、运用关联词说一句话。
每当……就……
每当听到这首歌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远方的朋友。
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毛主席的小故事和同学们分享。(共42张PPT)
亲爱的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到处都有革命先辈的足迹……快和我一起走进第六单元,读读他们的事迹吧!
革命先辈的故事
任务二:走进扁担的故事
任务三:一起过泼水节
打开留声机,聆听八角楼上的故事
前期准备
走进扁担的故事
讲述前的准备
讲述刘胡兰的故事
任务四:讲述刘胡兰的故事
搜集线索
准备行装
一起过泼水节
任务一:聆听八角楼上的故事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八角楼上
14
bā jiǎo lóu shàng
任务:
聆听八角楼上的故事
搜集线索
活动1
第一课时
线索 理解文题
1
八角楼
因为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楼”叫“八角楼”。
线索 字词大本营
2
lóu
dòu
dài
lín

jūn
báo
八角楼
斗争
年代
夜幕降临
腊月
军衣
薄毯子
词语我会认
艰苦
jiān
níng


zhāng

huī
jué
yóu
凝视
革命
胜利
油灯
察觉
光辉
文章
握笔
mìng

dòu
多音字我会读
斗篷
奋斗
战斗
dǒu
北斗星
一场激烈的战斗打响了。
他披着斗篷,独自坐在湖中心的船上垂钓。

jué
睡觉
午觉
觉得
感觉
jiào
微风吹过面颊,那种清凉的感觉让人舒服极了。
我们要安静一些,妈妈正在哄弟弟睡觉。


穿
生字我会写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书写指导
lóu
左窄右宽。“木”的捺变点,“米”撇伸向“木”侧,“女”的撇点撇短点长,末笔长横比“米”略宽。
左窄右宽。右部“弋”的横向右上倾斜,斜钩舒展,不要忘写右上的点。
dài
上宽下窄。 “穴”覆盖“牙”,“牙”的撇舒展。
chuān
书写时,注意左半部分是“礻”,不要多写一点;右半部分第二笔是横折,不是横折钩。
shì

左宽右窄。左半部分的“禾”的捺变点,右半部分的“刂”两笔中点在横中线。
左半部分的足字旁的第五笔横写在横中线上;右半部分“各”的横撇和捺交叉点在横中线上,注意左右穿插。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并尝试填写下面的表格。
线索 课文内容
3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
寒冬腊月的深夜
茅坪村的八角楼上
毛主席
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恭喜你完成搜集线索的任务,获得时光留声机!
语文 二年级 上册
第二课时
八角楼上
14
bā jiǎo lóu shàng
打开留声机
聆听八角楼上的故事
活动2
读第1自然段,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毛主席住在茅坪村的八角楼。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条件差、困难多、生活苦
时间
人物
地点
什么是“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
指为了和敌人作斗争,毛主席带领部队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时期。当时井冈山的条件非常艰苦,所以课文说“艰苦斗争的年代”。
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强调毛主席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天天如此。
对比朗读
读一读下面的两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夜幕降临”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指太阳下山以后,天色渐渐变黑,意味着夜晚的来临。
读一读
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朗读时,体现毛主席动作、神态的语句要稍作强调,边读边想象画面。
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在冬夜里,毛主席正在干什么呢?找出相关句子,说一说你的感受。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在寒冷的深夜,生活条件是那么艰苦,而毛主席还在忘我地工作,这多么令人敬佩啊!
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寒冬腊月的深夜

条件艰苦
工作忙
联系生活经验想一想:腊月时天气是怎样的?你会穿什么样的衣服?
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当时条件艰苦,大家都用油灯照明,油灯发出类似蜡烛的微光,毛主席将灯芯拨一下,火焰能更亮一些。
想一想:毛主席为什么要拨灯芯?
当时点的是油灯,燃烧一段时间后需要拨一拨,昏暗的灯光才会变得明亮一些,说明当时各种设施十分简陋,生活很艰苦。
观察课文插图中毛主席的神态,说一说:毛主席在做什么?
毛主席在专注地看着灯火,陷入深深的思考。
联系下文,思考:这“星星之火”有什么含义?
“星星之火”指清油灯的微小的灯光。
“星星之火”指毛主席的革命思想就如星星之火,有旺盛的生命力,终将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凝视”就是专注地看。
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结合上下文,说一说:“凝视、沉思、察觉”是什么意思?
· ·
· ·
“沉思”就是深刻地思考。
· ·
“察觉”是发觉、看出来的意思。
联系下文,思考: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想些什么?为什么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毛主席在想:灯一拨就亮,火一点就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红旗就是明灯,就是火种,它一定会燃遍全国。他越想信心越足,因为想得太专注,所以连毯子滑落下来都没有察觉到。
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了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光辉
毛主席在这盏油灯下写了许多文章,这些文章像明灯一样照耀着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所以课文说是“光辉著作”。
著作
怎样理解?
根据下面的提示,说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毛主席穿着……,披着……,坐在……
他右手……,左手……
凝视 沉思 滑落 察觉
对照插图再次讲述毛主席那个夜晚工作的情形。
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毛主席深夜工作时忘我的状态,体会毛主席日夜辛苦工作,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伟大贡献。
读一读
小说讲述了两个八路军小战士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最后获得胜利的故事。小说颂扬了中华民族在强敌入侵时的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
课外书屋
一、选一选正确的读音或生字。
八角(楼 搂)
夜幕降(临 邻)
斗争(dǒu dòu)
寒冬腊(nà là)月
练一练




二、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动词。
( )着笔 ( )单军衣
( )星星之火 ( )灯芯
( )薄毯子 ( )在竹椅上

穿
凝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