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14.3.2 血液循环(导学案)描述淋巴循环的途径、特点,阐明其对血液循环的补充作用。解释脉搏的形成原理,说明其与心率的关系;理解血压的定义、分类,记住正常范围及异常判断标准。学会正确测量脉搏和血压,能分析运动前后脉搏、血压变化数据;了解冠状动脉循环的途径和意义。认识淋巴循环、脉搏和血压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关注心血管健康的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学习重点】淋巴循环的功能;脉搏与心率的关系;血压的正常范围及异常判断。【学习难点】淋巴循环与血液循环的协同作用;血压异常的成因及对健康的影响。1.血液通过各级动脉输送到各组织周围后,组织间隙的一部分血浆成分会进入______,再进入较大的淋巴管,最后回流到______,重新汇入血液,这一过程称为淋巴循环。淋巴循环是一个______循环。2.心脏收缩时,动脉血管壁______;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壁______。这种动脉血管壁相应的扩张和回缩形成了______,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______。3.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对单位面积的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作______,通常指______血压。其中,心室收缩时的血压称为______,心室舒张时的血压称为______ 。健康成年人收缩压的正常范围是______,舒张压的正常范围是______。活动一:淋巴循环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54 页 “淋巴循环” 内容,思考淋巴循环的起点、途径和终点分别是什么?在教材上标注关键信息。2.理解特点与功能:淋巴循环为什么是单向循环?它对血液循环有什么补充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例,小组内讨论并总结。3.案例分析:如果淋巴循环受阻,人体会出现什么症状?分析其原因,理解淋巴循环对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活动二:脉搏1.概念学习:结合教材和课件,观看 “心脏收缩与动脉搏动” 动画,用自己的话描述脉搏的形成过程。思考脉搏与心率之间的关系,记录在笔记本上。2.实验探究:测量脉搏两人一组,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测量安静状态下的脉搏,记录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受测同学进行原地高抬腿 30 秒运动后,立即测量脉搏,再次记录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汇总小组内成员的数据,计算平均值,分析运动前后脉搏的变化情况。讨论:运动后脉搏为什么会加快?这种变化对身体有什么意义?知识拓展:我国传统医学中的 “切脉” 诊断疾病的原理是什么?查阅资料,了解 “切脉” 能反映人体哪些健康状况,与小组成员分享。活动三:血压1.概念解析:阅读教材和观看课件中关于血压的内容,理解血压的定义、分类(收缩压和舒张压)。结合 “血压形成示意图”,在图上标注出收缩压和舒张压产生的阶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正常范围与异常判断:记住健康成年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正常范围。分析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判断标准,思考血压异常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哪些危害?3.模拟测量与分析:观察老师演示电子血压计的使用方法,注意测量步骤和读数方法。假设自己是医生,根据给出的不同血压数值,判断是否正常,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小组内交流讨论。活动四:冠状动脉循环(课外拓展)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冠状动脉循环的途径,在教材的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描绘出冠状动脉循环的路径。2.理解意义:思考冠状动脉循环对心脏的重要性,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粥样硬化),会对心脏产生什么影响?查阅资料,了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与小组成员分享。一、选择题1.中医通常用“切脉”的方式来诊断疾病,这里的“脉”指的是( )A.毛细血管 B.淋巴管 C.动脉血管 D.静脉血管2.如图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模式图。中医常通过“切脉”来诊断疾病,所“切”血管是( )A.①动脉 B.②静脉C.③毛细血管 D.所有血管都可以3.“切脉”是中医特有的诊断方法,如图所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桡动脉跳动力度大,易于诊断B.桡动脉每分钟搏动次数与心率不同C.桡动脉可为手部细胞输送营养物质和氧D.桡动脉内血流方向为A→B4.“切脉”是我国传统医学诊断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中医“切脉”的部位一般在( )A.动脉 B.韧带 C.毛细血管 D.静脉5.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叫血压。血压是指( )A.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B.体循环的静脉血压 C.肺循环的动脉血压 D.肺循环的静脉血压6.小强在安静状态下测得心率为75次/分钟。当他进行完3分钟跳绳后,心率可能变为( )A.55次/分钟 B.65次/分钟C.75次/分钟(保持不变) D.95次/分钟7.下图为小明爸爸去体检的血压检测结果(血压参考值:收缩压90~130mmHg,舒张压60~90mmH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结果显示此人患有高血压B.所测血管内的血流方向为B→AC.脉搏的次数不受运动和情绪的影响D.血压测量一般测的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8.中医通过“切脉”能获取人体健康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切脉主要是按压手腕处的桡动脉下列关于桡动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桡动脉内的血液流动速度较慢B.桡动脉的血液流向是从手部流回心脏C.桡动脉中流动的是含氧量较高的动脉血D.与同级静脉相比,桡动脉的血管壁会更薄9.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入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冠状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关于冠脉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冠脉循环能为心肌细胞输送营养和氧气B.冠脉循环是血液循环中肺循环的一部分C.冠状动脉硬化或变窄可能导致心肌缺血D.冠状动脉内流动着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血液10.预防心脏和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是( )A.少吃动物类脂肪 B.加强体育运动C.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D.以上都是11.以下能为心肌提供氧和营养的循环途径是( )A.体循环 B.淋巴循环 C.肺循环 D.冠脉循环查阅资料了解高血压的常见诱因(如饮食、运动、遗传等),为家人设计一份预防高血压的健康生活建议清单。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14.3.2 血液循环(导学案)描述淋巴循环的途径、特点,阐明其对血液循环的补充作用。解释脉搏的形成原理,说明其与心率的关系;理解血压的定义、分类,记住正常范围及异常判断标准。学会正确测量脉搏和血压,能分析运动前后脉搏、血压变化数据;了解冠状动脉循环的途径和意义。认识淋巴循环、脉搏和血压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养成关注心血管健康的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理念。【学习重点】淋巴循环的功能;脉搏与心率的关系;血压的正常范围及异常判断。【学习难点】淋巴循环与血液循环的协同作用;血压异常的成因及对健康的影响。血液通过各级动脉输送到各组织周围后,组织间隙的一部分血浆成分会进入毛细淋巴管,再进入较大的淋巴管,最后回流到锁骨下大静脉,重新汇入血液,这一过程称为淋巴循环。淋巴循环是一个单向循环。心脏收缩时,动脉血管壁扩张;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壁回缩。这种动脉血管壁相应的扩张和回缩形成了脉搏,正常人每分钟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致。血液在血管里流动时,对单位面积的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作血压,通常指主动脉血压。其中,心室收缩时的血压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时的血压称为舒张压 。健康成年人收缩压的正常范围是12-18.6kPa,舒张压的正常范围是8-12kPa。活动一:淋巴循环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 54 页 “淋巴循环” 内容,思考淋巴循环的起点、途径和终点分别是什么?在教材上标注关键信息。2.理解特点与功能:淋巴循环为什么是单向循环?它对血液循环有什么补充作用?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例,小组内讨论并总结。3.案例分析:如果淋巴循环受阻,人体会出现什么症状?分析其原因,理解淋巴循环对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症状为组织水肿;原因是组织液无法正常回流,积累在组织间隙活动二:脉搏1.概念学习:结合教材和课件,观看 “心脏收缩与动脉搏动” 动画,用自己的话描述脉搏的形成过程。思考脉搏与心率之间的关系,记录在笔记本上。2.实验探究:测量脉搏两人一组,按照老师演示的方法,测量安静状态下的脉搏,记录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受测同学进行原地高抬腿 30 秒运动后,立即测量脉搏,再次记录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汇总小组内成员的数据,计算平均值,分析运动前后脉搏的变化情况。讨论:运动后脉搏为什么会加快?这种变化对身体有什么意义?运动后脉搏加快,原因是身体需氧量增加,心脏泵血加快以满足需求知识拓展:我国传统医学中的 “切脉” 诊断疾病的原理是什么?查阅资料,了解 “切脉” 能反映人体哪些健康状况,与小组成员分享。活动三:血压1.概念解析:阅读教材和观看课件中关于血压的内容,理解血压的定义、分类(收缩压和舒张压)。结合 “血压形成示意图”,在图上标注出收缩压和舒张压产生的阶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2.正常范围与异常判断:记住健康成年人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正常范围。分析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判断标准,思考血压异常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哪些危害?高血压为收缩压≥140mmHg 或舒张压≥90mmHg;低血压为收缩压≤90mmHg 或舒张压≤60mmHg;危害包括血管损伤、心脏负担加重等3.模拟测量与分析:观察老师演示电子血压计的使用方法,注意测量步骤和读数方法。假设自己是医生,根据给出的不同血压数值,判断是否正常,并分析可能存在的健康问题及应对措施,小组内交流讨论。活动四:冠状动脉循环(课外拓展)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冠状动脉循环的途径,在教材的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上,用不同颜色的笔描绘出冠状动脉循环的路径。2.理解意义:思考冠状动脉循环对心脏的重要性,如果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如粥样硬化),会对心脏产生什么影响?查阅资料,了解冠心病的相关知识,与小组成员分享。1.中医通常用“切脉”的方式来诊断疾病,这里的“脉”指的是( )A.毛细血管 B.淋巴管 C.动脉血管 D.静脉血管【答案】C【分析】脉搏即动脉搏动,动脉随着心脏有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收缩的搏动,在体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即心脏收缩时,由于心室输出血液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医生可据此诊断疾病,脉搏是动脉所特有的现象。【详解】A.毛细血管是连接动脉和静脉的微小血管,管径极细,血流速度非常缓慢,主要功能是进行物质交换,无搏动,无法用于切脉,故A错误。B.淋巴管主要负责淋巴液的回流,淋巴液是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形成的,无血液流动产生的搏动,故B错误。C.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大,心脏收缩时血液冲击形成明显搏动,切脉即感知此搏动,故C正确。D.静脉血管主要输送回心血液,压力低、搏动微弱,无法作为切脉依据,故D错误。故选C。2.如图是人体内三种血管的模式图。中医常通过“切脉”来诊断疾病,所“切”血管是( )A.①动脉 B.②静脉C.③毛细血管 D.所有血管都可以【答案】A【分析】血管分为①动脉、②静脉和③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脉搏即动脉搏动,随着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管壁相应的出现扩张和回缩,在表浅动脉上可触到搏动。【详解】脉搏即动脉搏动,脉搏频率即脉率。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正常成人为60到100次/分,常为每分钟70-80次,平均约72次/分。老年人较慢,为55到60次/分。切脉是汉族独创的诊法,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①动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切脉时触摸到搏动的结构是桡动脉,因此BCD错误,A正确。故选A。3.“切脉”是中医特有的诊断方法,如图所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桡动脉跳动力度大,易于诊断B.桡动脉每分钟搏动次数与心率不同C.桡动脉可为手部细胞输送营养物质和氧D.桡动脉内血流方向为A→B【答案】B【分析】(1)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静脉的功能是把全身各处的血液送回心脏,毛细血管是连通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2)动脉血管大多数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详解】A.桡动脉位于手腕部,且分布较浅,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跳动力度大,易于诊断,故A正确。B.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脉搏是随心脏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动脉血管壁出现相应的扩张与回缩,在体表浅动脉(如腕部内侧)上可触到的搏动。脉搏是因心脏跳动而产生的,因此,桡动脉每分钟搏动次数与心率相同,故B错误。C.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的血管叫作动脉。桡动脉是由主动脉分支而来的,桡动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因此桡动脉可为手部细胞输送营养物质和氧,故C正确。D.动脉的功能是把心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其中桡动脉将心脏内的血液运输到手部各处,因此,桡动脉内血流方向为A近心端→B远心端,故D正确。故选B。4.“切脉”是我国传统医学诊断疾病的常用方法之一,中医“切脉”的部位一般在( )A.动脉 B.韧带 C.毛细血管 D.静脉【答案】A【分析】中医“切脉”是通过触摸动脉的搏动来判断健康状况,脉搏的产生与心脏收缩时动脉内血液压力变化有关。【详解】A.动脉的搏动可通过体表触摸到,中医切脉的部位一般是手腕处的桡动脉,故A符合题意。B.韧带连接骨骼,与脉搏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C.毛细血管管径极细,无法直接触摸到搏动,故C不符合题意。D.静脉血流缓慢,通常无明显搏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5.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叫血压。血压是指( )A.体循环的动脉血压 B.体循环的静脉血压 C.肺循环的动脉血压 D.肺循环的静脉血压【答案】A【分析】血压通常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是血液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临床测量血压时,一般以肱动脉的血压值为标准。【详解】A.体循环的动脉血压是临床测量血压的标准,通常所说的血压即指此处,故A符合题意。B.体循环的静脉血压较低,且非常规测量部位,故B不符合题意。C.肺循环的动脉血压虽存在,但远低于体循环动脉血压,并非血压的常规定义,故C不符合题意。D.肺循环的静脉血压同样非血压的常规定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6.小强在安静状态下测得心率为75次/分钟。当他进行完3分钟跳绳后,心率可能变为( )A.55次/分钟 B.65次/分钟C.75次/分钟(保持不变) D.95次/分钟【答案】D【分析】人在运动时,身体耗氧量和代谢需求增加,心脏通过加快心率来提升供血能力,以满足机体需求。【详解】A.55次/分钟低于安静心率,运动后心率不可能降低,故A不符合题意。B.65次/分钟同样低于安静心率,不符合运动后心率升高的规律,故B不符合题意。C.75次/分钟与安静时相同,但运动后心率必然上升,故C不符合题意。D.95次/分钟高于安静心率,符合运动后心率升高的生理反应,故D符合题意。故选D。7.下图为小明爸爸去体检的血压检测结果(血压参考值:收缩压90~130mmHg,舒张压60~90mmH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结果显示此人患有高血压B.所测血管内的血流方向为B→AC.脉搏的次数不受运动和情绪的影响D.血压测量一般测的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答案】D【分析】(1)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可以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2)心脏收缩和舒张时引起动脉发生弹性扩张和弹性回缩,就形成了脉搏,故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通常用桡动脉处的脉搏来感知本人的心率。【详解】A.检测结果中收缩压为95mmHg,舒张压为65mmHg,均在参考值范围内,没有患高血压,故A错误。B.血压的测量部位是动脉,动脉的血流方向为心脏流向全身,因此方向为A→B,故B错误。C.脉搏的次数同心率,会受运动和情绪的影响,故C错误。D.血压测量一般指测量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并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故D正确。故选D。8.中医通过“切脉”能获取人体健康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切脉主要是按压手腕处的桡动脉下列关于桡动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桡动脉内的血液流动速度较慢B.桡动脉的血液流向是从手部流回心脏C.桡动脉中流动的是含氧量较高的动脉血D.与同级静脉相比,桡动脉的血管壁会更薄【答案】C【分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脉搏就是动脉的搏动,正常人每分钟内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一样。【详解】A.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液流动速度快。桡动脉属于动脉,其内的血液流动速度较快,而不是较慢,A错误。B.动脉的血液流向是从心脏流向身体各部分,桡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手部的血管,其血液流向是从心脏流向手部,而不是从手部流回心脏,从手部流回心脏的血管是静脉,B错误。C.桡动脉与主动脉相连,主动脉中流动的是含氧量较高的动脉血,因此桡动脉中流动的也是含氧量较高的动脉血,C正确。D.动脉血管管壁厚,弹性大;静脉血管管壁较薄,弹性小。与同级静脉相比,桡动脉的血管壁会更厚,而不是更薄,D错误。故选C。9.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入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冠状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关于冠脉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冠脉循环能为心肌细胞输送营养和氧气B.冠脉循环是血液循环中肺循环的一部分C.冠状动脉硬化或变窄可能导致心肌缺血D.冠状动脉内流动着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血液【答案】B【分析】冠脉循环属于体循环的一部分,负责为心肌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将代谢废物运走。冠状动脉内的血液为动脉血,若发生硬化或狭窄会导致心肌缺血。【详解】A.冠脉循环是心脏自身的血液循环,它负责为心肌细胞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以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A正确。B.冠脉循环是心脏自身的血液循环系统,与体循环和肺循环并列,但不属于它们中的任何一个,B错误。C.冠状动脉是冠脉循环的主要组成部分,如果它们发生硬化或变窄,就会导致心肌的血液供应不足,进而引发心肌缺血,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C正确。D.冠状动脉从主动脉基部发出,因此其内流动的血液是含氧丰富的动脉血,颜色鲜红。这些血液为心肌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D正确。故选B。10.预防心脏和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是( )A.少吃动物类脂肪 B.加强体育运动C.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 D.以上都是【答案】D【分析】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的第一大杀手,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主要是遗传高血压,外因是主导,有很多,其中占主导作用的是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精神压力、高血脂、高血糖等,所以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很多,要从主导作用的因素答题。【详解】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的第一大杀手,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内因主要是遗传高血压,外因是主导,有很多,其中占主导作用的是生活方式的不健康。预防时要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坚持每天运动,还有就是保护血管壁不受损伤,清除多余的胆固醇,保持血管流血通畅。所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尽量少吃动物类脂肪,多吃蔬菜瓜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忌烟限酒等等都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还要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1.以下能为心肌提供氧和营养的循环途径是( )A.体循环 B.淋巴循环 C.肺循环 D.冠脉循环【答案】D【分析】(1)血液循环常被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进行分析,但是,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是同时不间断地进行的。(2)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流向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所以,冠脉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详解】体循环和肺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运来营养物质和氧,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冠脉循环能给心脏本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D正确。故选D。查阅资料了解高血压的常见诱因(如饮食、运动、遗传等),为家人设计一份预防高血压的健康生活建议清单。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4.3 血液循环 第2课时(导学案)(原卷版).docx 14.3 血液循环 第2课时(导学案)(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