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课件(共32张PPT,1个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课件(共32张PPT,1个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必修三
政治与
法治
(三统一)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为什么
怎么办
第1、2课
第3课
我国的国家性质
第4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5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6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法治中国建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7课
第8课
第9课
知识结构
(1)历史人民选择
(2)中共的先进性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人民民主专政
人大制
3基本
依法治国
法治国家、政府、社会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3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单元内容分析
为什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怎么做?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一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知识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明确近代中国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系。 2.了解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明确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重点:明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难点: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有其历史必然性? 1.政治认同:明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科学精神:能运用所学知识深入学习课本,科学认识各种政治力量的作用,评析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深刻体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法治意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
4.公共参与:提升对党的认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
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2-8页,在课本做好标记,并尝试背诵加红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各种政治力量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P4
近代中国基本国情(是什么;原因、地位)P3-4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及结果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什么P7)
三种建国方案及结论P6-7
中国共产党
产生的历史条件(思想+阶级)P5
诞生、意义P5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山河破碎风飘絮 国难家仇雨打萍
01
1.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是什么?原因?地位?)
2.这一时期的中国面临哪些国内国际矛盾?其中主要矛盾是什么?
3.面对当时的国情应该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任务?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原因:
直接原因:列强发动一系列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外因:西方一些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实现机器大生产。

内因:清王朝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政策,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2.地位:
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精讲点拨
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形式上仍然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现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不断发展。
注意:①“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均有着政治、经济两方面含义。不能说“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
②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解正确是:独立主权部分丧失,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间接控制≠直接控制
近代中国的多重矛盾: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对中国控制权的矛盾
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的矛盾
……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的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的矛盾
探究:此时改变中国社会现状最急需解决的矛盾是什么?这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有什么样的历史任务?
探究:你认为此时期中国社会会面临哪些社会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的矛盾(民族矛盾)
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的矛盾(阶级矛盾)
基本
国情
主要
矛盾
历史
任务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前提和基础
目的和动力
(三)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二)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误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矛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性质认识正确的是.( )
①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被资本主义列强直接统治
②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③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④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B
是间接统治
政治和经济上都是半殖半封形态
当堂达标
当堂达标
C
社会性质不同,主要矛盾就会不同,面临的任务也就有所差异。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半殖民地——中外矛盾——推翻帝国主义——推翻地主统治
B、半殖民地——阶级矛盾——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
C、半封建——阶级矛盾——推翻封建主义——争取人民解放
D、半封建——中外矛盾——推翻封建主义——实现人民幸福
争取民族独立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惶恐滩头说惶恐 伶仃洋里思救亡
02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无数的政治力量先后登上历史的舞台。
1851-1864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1861-1891
地主阶级洋务派
洋务运动
1898.6.11
资产阶级立宪派
戊戌变法(103天)
1899-1900
农民阶级
义和团运动
1901-1911
封建统治阶级
清末新政
1912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思考:他们对于时代的声音分别作出了什么样的回应?最终的结果如何?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各种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历史条件
①思想基础:(理论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阶级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
各种
二、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2.中国共产党诞生
(1)诞生:
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2)意义:
①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
②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上述三个镜头分别代表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哪些政治力量?他们各自提出了怎样的建国方案?人民的态度如何?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新中国诞生前几种政治力量的较量
第一种方案
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第二种方案
以某些中间派和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第三种方案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抛弃了
无法实现
赢得拥护
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奋,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
A.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没有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C.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C
当堂达标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历史的必然 人民的选择
03
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①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
②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3.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5.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6.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新中国的成立( )
①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②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实现了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当堂达标
党的七大
1956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自封的
2.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唯一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国民族谋复兴。
提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人民和历史的选择
提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而不是唯一的矛盾。
提示: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国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是:①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4.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5.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一直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
6.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
7.近代中国,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提示:基本国情是解决问题的基本依据
提示: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行不通
提示: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曾长期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
错误:三座大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课堂小结
基本国情 主要矛盾 历史任务
决定
决定
决定
三种方案
第一种:被抛弃
第二种:无法实现
第三种:赢得拥护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
历史条件
诞生
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1)根据上述历史资料,说明当时的中国社会应该是什么社会性质,其主要矛盾是什么。面对当时的国情,应该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任务?
(2)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基本国情、主要矛盾三者关系如何?
当堂达标
【答案】(1)①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③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2)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同志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历史,总会在一些特殊的年份给人们以深刻启迪。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带给中国人民最为深切的感受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根据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当堂达标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③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本节背诵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历史任务 5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思想+阶级) 4
3.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方案是什么?3
4.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4
阅读教材P9-11,思考
1.阐述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伟大成就?P9
2.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分几个阶段?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P10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成就、意义?P11
思考:结合课本12页,思考
4.改革开放的地位、开启、目的,意义?P12
5.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P12
思考:结合课本13-14页:
6.新时代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内涵?P13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P13-14
8.“党的领导”与“新时代”的关系P13-P14
1.2预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