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第15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文化遗产保护之"要"材料1: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产物,是人与动物区别的重要标志,它与人类同步产生,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如影随形。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创造着属于自己时代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并把已经积累的文化以有形和无形的方式传给子孙后代,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一直被称为"文物"。什么是文化遗产?如何分类?材料2:文化遗产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即文物,是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物质遗存,包括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武器、艺术品、建筑、碑刻、墓葬等遗物和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口头或无形遗产。它包括各种类型的民族传统和民间知识,各种语言、口头文学、风俗习惯,民族民间的音乐、舞蹈、礼仪、手工艺、传统医学等。——《世界文化遗产荟萃(选修)》文化遗产:指先人创造并流传下来的所有文化财富。从历史、艺术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或遗址。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指从审美或科学的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动植物景观或自然景观。双重遗产:指既具有突出文化价值又具有突出自然价值的景观。世界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双重遗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判断:以下属于哪种遗产?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二、文化遗产保护之"殇"材料1:“2005年‘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列入人类非遗名录时,全疆能完整演唱的艺人仅存11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报告材料2:“喀什老城改造后,传统‘阿以旺’居民减少70%,木卡姆表演被商业街取代。”—《新疆文化遗产保护蓝皮书(2022)》2001年,阿富汗巴米扬大佛毁于战火。亚马逊雨林遭到过度砍伐,生态破坏。古罗马庞贝在公元79年毁于维苏威火山爆发。酸雨侵蚀下的乐山大佛。材料3:由于风蚀、洪水、地震等自然原因,以及人为的和历史的原因,壁画的破坏已令人触目惊心,建国以后石窟的保护受到重视............19世纪末20世纪初,接踵而至的西方探险队从克孜尔石窟劫掠走大量精美的壁画。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博物馆、艺术馆,特别是德国的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还陈列着大量的克孜尔石窟壁画。二、文化遗产保护之"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提出应将文化多样性视为“发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资源,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它不仅是人类以往文明的见证和产物,也是促进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视为“文化创作的源泉”。因此,促进人类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仅要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而且保护文化遗产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摘编自李玉雪《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进路思考》根据材料归纳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工作的意义?二、文化遗产保护之"殇"价值:①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构成。②是人类文明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见证。③是促进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④是人类文明留下的辉煌,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意义:①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②记录和传承文明发展史,以史鉴今。③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实现民族复兴。④有利于扩大对外交流、发展文化旅游等。二、文化遗产保护之"殇"根据材料归纳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保护工作的意义?世界希腊制定了古迹保护法律。《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世界遗产公约》1906年,清政府颁布《保护古物推广办法》。1930年,设立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公布了《古物保存法》。①建立专业化的文物保护体系, 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文物普查。②1961年,公布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③1982年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1.各国在行动三、文化遗产保护之"行"中国时间宗旨地位内容1972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①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②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③确定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双重遗产的三种类型。是目前拥有缔约国最多的公约之一。2.世界在行动三、文化遗产保护之"行"发展意义①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概念。②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①完善对文化遗产的认识。②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2.世界在行动三、文化遗产保护之"行"措施意义①1985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成为缔约国。②2004年8月,中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③2006年,审议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④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①保护遗产、传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②中国成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体现出一个文明大国守护人类共同财富的担当。3.中国在行动三、文化遗产保护之"行"材料二 法国早在1913年就制定了非常严格、明确的古建筑保护法,例如规定古建筑及其方圆五百米内的景物未经政府允许不得变动。完整性思考:你觉得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应遵循哪些原则?材料三:“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当时著名国学家陈寅恪曾这样感慨。“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敦煌藏经洞的藏品,大约有1.37万件在大英博物馆里,是全世界敦煌经卷的三分之一。但因为语言、文化等差异,这些经卷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世界性三、文化遗产保护之"行"材料一 四川安岳县峰门寺的一尊摩崖造像,被以红黄蓝绿颜色重绘的“浓墨重彩”,瞬间让网友们觉得“眼怀慈悲,神态安静的活佛生生被画成了地主家的胖儿子”。此类“破坏性修复”问题令人警醒。思考:你觉得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应遵循哪些原则?真实性三、文化遗产保护之"行"根据下表,归纳世界和中国保护世界遗产的主要途径及特点。①立法②成立相关委员会④国际合作、缔结公约③建立文物保护体系①历史悠久②专业化、制度化、体系化③渐进性途径:特点:三、文化遗产保护之"行"四、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1.西方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迹(1)古代文明的遗迹①地位: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文明所留下的辉煌。②代表: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1.西方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迹(2)近代的文化遗迹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藏品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堪称包罗万象的艺术之城。四、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2.中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迹(1)历史遗迹: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2)非物质文化遗产①数量和意义:截至2020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2个,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②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14年共有1372项。四、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④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⑤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1.《世界遗产公约》中对遗产的描述并未使用惯用的“国际”一词,而采用“世界”一词来表达。这不仅突出了“普遍的共同价值,也使文化遗产获得了超越文化民族主义来理解多样的、唯一的地球的眼光。”《世界遗产公约》的推行A.促使文化遗产摆脱了民族属性B.旨在推动国际文化的交流与融合C.凸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D.表明国际合作是遗产保护唯一途径C课后练习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相关调查显示,世界遗产名录上约一半世界遗产地高度依赖政府补贴,当补贴减少时,世界遗产地将面临巨大风险;2020年,有13%的世界遗产地曾裁减正式员工,有27%的世界遗产地裁减了临时员工数量。这启示我们,世界遗产保护A.必须由联合国组织协调B.需要各国积极担当作为C.可作为振兴经济的机遇D.应拓宽人才流通的渠道B课后练习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课堂小结文化遗产保护之"要"文化遗产保护之“殇"文化遗产保护之“行"各国定义世界保护途径保护特点坚持原则分类意义原因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