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1.地理概况:思考:请根据地图,描述古代西亚的范围,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对其政权有何影响?古代西亚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一、古代西亚文化1.地理概况:两河流域政权更替表苏美尔王朝(前2900-前2300) 城邦林立阿卡德王国时期(前2300-前2191) 统一了巴比伦乌尔第三王朝(前2113-前2006)古巴比伦王国(前1894-前1595)加喜特人时期(前16世纪-前12世纪) 统治两河400年亚述时期(前8世纪-前612)新巴比伦王国(前626-前539)波斯帝国时期(前539年-前330年)马其顿-希腊时期(前334-651) 文明中断两河流域水源充沛,农耕发达,交通要塞,自然条件优越,容易遭受外族入侵,政权更迭频繁。一、古代西亚文化2.成就:文明 概况 古代西亚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成就 文字“楔形文字”,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一、古代西亚文化2.成就:思考:楔形文字与两河流域的环境有何关系?研究泥板上书写的楔形文字有何意义?关系:两河流域缺乏木材,但拥有充足的冲积平原泥土,有大量的芦苇作为书写工具。意义:有助于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进程。一、古代西亚文化2.成就:成就 文学《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刻在泥板上的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吉尔伽美什》史诗,诗中塑造了一个蔑视神意,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啊,并表达了人们希望获得生死秘密的愿望。《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叙述了苏美尔地区乌鲁克国王吉尔伽美什的活动,中间穿插大量神话故事,包括著名的洪水故事,史诗生动反映了两河流域居民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一、古代西亚文化2.成就:材料:“吉尔伽美什,你将漂向何方?你所追求的永生,永远无法得到,因为上帝造人之际,就让死亡与人相伴。……吉尔伽美什,穿上新衣,沐浴首身去吧。凝望挽着你手的儿女,愉悦怀中娇妻。人应关心的,唯有这些事。 猖獗的洪水啊,没人能和它对抗。 它使苍天动摇,大地颤抖,将成熟的庄稼淹没。——《吉尔伽美什》思考:分析史诗反映了居民怎样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态度:恐惧悲观,重视现世生活。因素:洪水不定期泛滥,战争频繁,外族入侵造成不安全感。一、古代西亚文化2.成就:成就 建筑艺术★苏美尔人:泥偶雕像和壁画; ★亚述帝国:王宫、人首飞牛石雕★波斯:王宫亚述王宫人首飞牛石雕恐怖大眼睛,千年前的苏美尔人雕塑波斯王宫雕饰①苏美尔人的泥偶雕像生动有趣,壁画主题多样,别出心裁。②亚述帝国修建了多座规模宏大的王宫,王宫大门上的标志性雕刻是人首飞牛。③波斯王宫装饰豪华,雕梁画栋,多幅雕刻刻画了臣民进贡的场景,体现了专制帝国统治者的威严。一、古代西亚文化2.成就:成就 法律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思考】请根据所提供的法典条文,概括出该法典的主要特点。第6条 如果一个人盗窃了寺庙或商行的货物,处死刑;接受赃物者也应处死刑。第23条 如果没有抓获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形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区的市长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第196、197条 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第203、205条 如果贵族阶层的人打了贵族出身的人,须罚银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隶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处割耳制刑。一、古代西亚文化2.成就:汉谟拉比王太阳神沙玛什权柄⑤君权神授【思考】请根据所提供的法典条文,概括出该法典的主要特点。①保护私有财产②颁行保护平民利益的规定③施行同态复仇法④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一、古代西亚文化思考1:为什么汉谟拉比要宣称自己是根据神意立法?借助神的权威,宣扬君权神授,巩固统治。法典前言宣扬君权神授,炫耀国王的功德。法典的正文共282条,详细规定了臣民的义务以及违背法律后具体的惩罚措施,涉及个人道德,兵役和劳役,租赁、借贷、债务,以及奴隶地位等方面。法典的结语要求所有人必须遵守法典,违反者将遭到严厉惩罚。思考2:请归纳法典的目的(实质)和史学价值?价值:法典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政治、社会和经济等情况,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的重要资料。目的: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利益和权威。一、古代西亚文化材料:尼罗河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尼罗河大瀑布,背面是三角洲地区没有港湾的海岸,这些自然屏障使它得到了特别好的保护……尼罗河就像一条一根天然的纽带,把整个流域地区连接成一个稳定、有效的整体……尼罗河每年可以预知且又水势平缓的泛滥则助长了埃及人的自信和乐观……埃及人则把他们的洪水之神看作是“会给每个人带来欢乐”的喜神。——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1)自然因素:①三大洲交界处,交通发达;②沙漠有屏障③尼罗河定期泛滥,带来肥沃土壤,平原广阔,农业发达。(2)历史因素:①单一民族、单一语言,政权统一,发展具有连续性,社会环境相对安宁;②宗教信仰浓厚,生活乐观,热爱生命,向往来世。二、古代埃及文化1.形成原因:2.发展概况:(2)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此后虽时有分合,但古埃及文明绵延约3000年。(1)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3)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4)以尼罗河为中心的农业体系决定了整个古埃及的命运。二、古代埃及文化3.文化成就(1)文字——象形文字①特征:古代埃及人使用象形文字。②使用:象形文字约形成于公元前4千纪末,一直使用到公元4世纪。③书写材料:纸莎草牛象月山羊龟鱼鸟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影响(1)对埃及:使文化得以延续和传承。(2)对西方:象形文字为腓尼基字母文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造的。二、古代埃及文化(2)文学:神话、诗歌、哲理故事和散文故事①神话包括世界诞生和人类起源等内容。奥西里斯:冥王和农业之神伊西斯:生命、魔法、婚姻和生育女神荷鲁斯:复仇之神,法老的守 护者,外形为鹰。赛特:战争、沙漠、风暴之神阿努比斯:死神②诗歌大多是宗教诗,也有爱情诗。③哲理故事传达着埃及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④散文故事包含寓言和传记等。有些爱情诗非常优美。一位男子如此描写他的爱人:“她像一颗晨星,升起在幸福年华之初。她的皮肤白皙,闪光明亮,一双讨人喜欢的眼睛,甜蜜的双唇……手指犹如荷花的苞蕾,宽宽的臀,纤纤的腰,两腿走路美丽无比,高雅的步子踩着地,步步踏着我的心。”古代埃及神灵3.文化成就二、古代埃及文化阿布辛拜勒神庙胡夫金字塔卡尔纳克神庙狮身人面像①条件:a.古埃及的奴隶制经济迅速发展;b.法老对全国实行专制统治; c.文化的基础,几何、天文等技术的发展。②特征:受到宗教较大影响。③陵墓:古代埃及人给统治者修建豪华的陵墓,准备丰厚的随葬品。◎图坦卡蒙黄金棺法老棺椁3.文化成就二、古代埃及文化(3)建筑艺术:(4)科学技术◎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刻石 阿布辛贝神庙(1)历法:古代埃及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是古代世界最精确的历法之一。古罗马的凯撒制定儒略历时,吸收了埃及历法的成就。(2)数学:金字塔可以体现埃及人建筑和数学方面的高水平。(3)医学:留下众多医学文献,文献显示古代埃及人能够治疗内科、外科和妇科疾病。波斯帝国宫廷中,御医多是埃及人。(4)书写材料:莎草纸是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3.文化成就二、古代埃及文化◎波斯宫廷中的埃及医生每年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2日和登基日10月22日这两天,阳光会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米深的庙廊,照射在神庙尽头右边三座雕像上,而最左边的冥界之神却永远躲在黑暗里,无法被阳光射到。◎巨型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 阿布辛贝神庙3.文化成就二、古代埃及文化(4)科学技术前6C——4C晚期4C晚期消灭波斯帝国4C末分裂,5C后期西罗马帝国灭亡地理范围:阿拉伯文化发源于阿拉伯半岛,公元7世纪以后阿拉伯国家扩展到西亚、北非的广大地区。阿拉伯帝国的扩张:7C初穆罕穆德创立伊斯兰教;622年迁居麦地那,建立政权;8C中期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三、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一手拿古兰经,一手执剑,向外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 比鲁尼(一)兴起原因三、阿拉伯文化1.自然地理因素:阿拉伯半岛气候炎热,不适合农业生产,所以具有沙漠文化和游牧文化自由和开放的特点。处于亚欧非三洲的中心地带,是世界东西和南北交通的必经之地,也促成了阿拉伯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2.历史因素:①帝国政治相对稳定,交通和商业贸易发达,经济繁荣;②统一的语言和伊斯兰教信仰;③统治者重视科学文化事业;④阿拉伯人善于继承和融合地区征服地区的文化遗产,并加以改造。(一)兴起原因(二)文化成就(2)故事集《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是阿拉伯最有代表性和影响最大的文学作品,生动地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的社会生活,以及阿拉伯文化对世界文化的继承和融合。(1)阿拉伯半岛统一之前,阿拉伯各部落就经常派人到麦加附近举行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天方夜谭》插画三、阿拉伯文化1.文学数学 《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数字天文 《萨比天文历表》医学 《医典》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有800多个实例,代数发展为独立学科。印度的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至今仍被称为“阿拉伯数字”。白塔尼修正了计算太阳和部分行星轨道的方法,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他的《萨比天文历表》传入欧洲后,对欧洲天文学产生很大影响,曾经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伊本·西那的《医典》是一部医学百科全书,传入欧洲后被翻译成拉丁语,长期用作医学的标准教科书。三、阿拉伯文化(二)文化成就2.其他成就阿拉丁神灯知识拓展:西欧有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中国人的头”,是指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阿拉伯人的口”,是指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将中国的重大发明传入欧洲;“法兰西人的手”是指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与社会实践。三、阿拉伯文化历史纵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文化中部和南部非洲较多保留了黑人传统文化,大津巴布韦石头城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近代欧洲殖民者入侵之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文化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特征;西非人在9世纪左右掌握了铁器和青铜的冶炼技术。东非出现过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古代西亚文化文字:楔形文字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文学:《吉尔美加什》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建筑和艺术:泥偶雕像、王宫法律:《汉谟拉比法典》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古代非洲文化文字:象形文字文学:神话、诗歌、散文等建筑:陵墓、神庙历法:太阳历 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阿拉伯文化悬诗:诗歌比赛获胜的诗歌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壁上,名为“悬诗”。故事集:《天方夜谭》或(《一千零一夜》)数学:伊本·穆萨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阿拉伯数字”天文:白塔尼著《萨比天文历表》医学:伊本·西那的《医典》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文化课堂小结1. 古埃及早王朝时期,已经形成了三大“创世论”神学体系,这些体系中的神话传说内容都与太阳和水有关。这体现了古埃及A.王权的衰落B.对自然的崇拜C.文字的发展D.对科学的探索B课堂检测2. 公元8—9世纪,阿拉伯人大规模地将其他文明的古代文献翻译成阿拉伯语。到了14世纪,其中一些文献已陆续传到欧洲。这为A.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B.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C.启蒙运动提供了依据D.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A课堂检测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