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第7课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第三单元 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一)欧洲的殖民扩张1.背景: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葡、英、法等国在美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2.过程:早期(工业革命前)背景 ①新航路开辟②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主要国家 西、葡、荷、英、法等扩张方式 公开殖民抢掠、欺诈贸易、种族灭绝、三角贸易、垄断商路。结果 ①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主义发展;②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资本原始积累(一)欧洲的殖民扩张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背景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国家 英、俄、法、美等。 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扩张方式 炮舰政策,强签不平等条约;商品倾销、掠夺原料。 资本输出为主,划分势力范围,瓜分世界。结果 ①推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 ②客观上促进亚非拉国家走上近代化道路。 ①世界瓜分殆尽,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②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过程: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族群:在民族学中指地理上靠近,语言上相近,血统同源,文化同源的一些民族的集合体,也称族团。比如中华民族可分为华夏族群(汉族族群)、维吾尔族群、藏族族群、蒙古族群、回族族群等。适用范围是一定区域内(文化性)。(二)美洲族群的变化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新航路开辟后美洲族群(人口结构)变化的表现?1.名词概念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二)美洲族群的变化(1)印第安人数量锐减2.表现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①原因:欧洲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屠杀、奴役以及从欧洲传来的天花等传染病。②影响: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原有社会解体;中断原有社会发展进程,印第安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印第安人减少95%美国总统华盛顿:在所有印第安人居留地被有效摧毁前不要听取任何和平的建议。美国总统麦迪逊:于1814年颁布法令,宣布每上缴一个印第安头皮,政府奖励50至100美元。南北战争时美军将领谢里登:只有死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印第安人。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我还没有过分到认为“只有死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印第安人”。不过我觉得十个里面有九个可以这么说,而且我也不想费太多功夫去了解那第十个。头皮政策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二)美洲族群的变化(1)印第安人数量锐减2.表现(2)非洲黑人数量激增非洲损失了大约一亿人口黑奴贸易,弥补美洲劳动力不足。原因:影响:罪恶的三角贸易:一次航行6个月,获利600%-800%②对美洲:为美洲的种植园与矿山提供了劳动力;①对非洲:深刻改变了非洲的人口结构,严重影响了非洲的社会发展;③对欧洲∶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④对世界∶促进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人类联系进一步加强。(二)美洲族群变化: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2.表现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除了道德和政治因素外,经济力量也是使奴隶制和奴隶贸易寿终正寝的因素……随着时间推移,奴隶劳动力的价格一直没有降下来,而随时可能出现的叛乱使奴隶主不得不保持耗资巨大的武装力量。即使没有反抗,奴隶们也消极怠工,奴隶主还必须照管他的生活……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1833年,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签署法令废除奴隶贩卖。此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制定法律废除奴隶制。长达400年之久罪恶的跨大西洋奴隶贩卖活动宣告终结。——【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拓展探究】英、美等国废除奴隶贸易的原因?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启蒙思想;废奴运动;工业革命;耗资巨大;奴隶反叛;政府政策;……2.表现:(3)美洲白人大量增加欧洲宗教改革、政治迫害导致移民;英国政府鼓励向北美移民;欧洲移民寻找发财致富的机会。五月花号1620年,为逃避英国国教的宗教迫害,102名船员(其中35名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前往美洲。在到达美洲大陆前,“五月花号”乘客共同签订公约《五月花号公约》。其内容为:组织公民团体;拟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规章和条例。此公约为新英格兰在新大陆建立自治和法治奠定了基础。①原因:(二)美洲族群变化: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2.表现:(3)美洲白人大量增加②影响:政治:建立殖民统治;经济:带去先进生产方式,促进美洲开发;文化:确立欧洲文化的强势地位;世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二)美洲族群变化: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4)混血人种出现白人、黑人、印第安人长期杂居;西班牙、葡萄牙未禁止不同族群之间通婚。①原因:白人、黑人、印第安人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混血后代,逐渐成为美洲大陆的主要居民。材料 :巴西很少有欧洲女性,葡萄牙男性非常乐意尽享齐人之福,娶一个美洲女人,同时再娶一个女奴……事实上,在殖民时期的巴西,跨民族、跨种族的婚姻是很常见的,由此代代相传下来,比墨西哥的梅斯蒂索人的混血情况要彻底得多、复杂得多。——《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2.表现:(二)美洲族群变化: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4)混血人种出现②影响:(三)美洲人口分布(1)北美:白人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在美国,幸存的印第安人被赶紧保留地生活。原因:北美主要为英国的殖民地,经济发达, 大量欧洲人移民北美。(2)中美洲:黑人占人口多数。原因: 中美洲气候炎热经济落后。(3)南美洲:混血人种成为最大族群。原因:南美洲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殖民者没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黑人混血白人印第安人印第安人是除对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统称,并非单指某一个民族或种族。他们的土著人群主要有玛雅人,是美洲唯一留下文字记录的民族,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和中美洲北部;阿兹特卡人,是墨西哥人数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印加人是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克丘亚族的一支。其为黄色人种。从1820年开始,美国政府开始对北美中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的领土扩张。在“西部开发”名义的掩盖下,鼓动大批新移民进入北美中西部印第安人的传统领地。这些人戴着毛毡帽,骑着骏马,左手拿套绳,右手擎左轮,成群结队地向政府给他们承诺的“新领地”冲去。这些人,便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西部牛仔”。我们在好莱坞大片中看到的“西部牛仔”个个热情似火、勇猛无畏,仿佛天生的冒险家,殊不知在这些光彩熠熠的“西部牛仔”背后,留下的却是印第安民族的无尽鲜血和如山白骨。◎西部牛仔追杀印第安人美国引以为傲的西进运动就是一部印第安血泪史。一、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今天的澳大利亚是典型的移民国家,被社会学家喻为“民族的拼盘”。澳大利亚最早的原住民如今不及总人口的1%。现在的多数澳大利亚人的祖先是19、20世纪的英国移民。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洲;除南极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个洲,位于太平洋中部和中南部的赤道南北广大海域中,在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邻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并与南北美洲遥遥相对。考古发现,3万年前,澳大利亚就有人类居住。英国人到来前,处于原始社会,社会发展程度低。土著人只会制造几种简单的石器与木器,没有金属、农业、牲口、陶器与弓箭。1770年4月,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发现”澳大利亚,宣布这一“无主”大陆为英国所有。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变化(一)英国的殖民活动:殖民活动三部曲1.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2.19世纪时,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对原材料需求的增加,英国殖民者开始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3.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流放罪犯建立牧场开采金矿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变化1.原因:(1)殖民扩张加剧;(2)欧洲移民涌入。2.表现:(1)大洋洲原住民遭到驱赶和屠杀,人口数量锐减;(2)19世纪中叶,白人成为当地主要居民。3.影响:(1)大洋洲人口出现替代性变化:原住民人口数量锐减,白人成为主要居民(19世纪中叶);(2)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二)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变化4.英国殖民澳大利亚的特点 材料: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1788年英国库克船长在悉尼登陆时,居住在澳洲的土著有30万人,500个左右的部落,人们从事狩猎和采集,通过以群体的家族集团形式居住在一起。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摘编自《澳洲土著民族的历史与现状》①持续时间长 ②规模不断扩大 ③种族灭绝④经济掠夺 ⑤移植本国生产方式 ⑥文化殖民(二)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二、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变化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华工:华工也被称为 “猪仔”,泛指于晚清时,前赴海外工作的华人劳工以至苦力,通常是来自穷乡僻壤的破产平民、无业贫民或渔民。他们前往的海外地包括:东南亚、美国、加拿大及澳洲,甚至是更遥远的拉丁美洲地区,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殖民者往往强迫由于这些出国的劳工签署契约,以未来若干年的工资支付运输费用,获取巨额利润,这些劳工称为契约华工。◎带着脚镣在秘鲁甘蔗园劳作的华工◎广东新安华侨“卖猪仔”合同书(英文)“下南洋”:明清到民国时期,中国东南沿海特别是广东、福建一带的民众为了谋生,漂洋过海,前往东南亚各地,甚至远到印度洋一带。这一现象被称为“下南洋”。中国人在当地,有的经商,有的从事农业或手工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传播了中华文化。1.鸦片战争前(主动移居):主要是自愿结伙出洋谋生,大多分布在东南亚,人数较少。(一)华工出国:分两个阶段2.从鸦片战争到清末(被迫移居):多为被西方殖民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分布在世界各地,人数倍增。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二)华工出国的背景材料:除了道德和政治因素外,经济力量也是奴隶贸易寿终正寝的因素……随时间推移,奴隶的价格一直没有降下来,而随时出现的叛乱使奴隶主耗资巨大的武装力量。即使没有反抗,奴隶们也消极怠工,奴隶主还必须照管他的生活……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案》……此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长达400年之久的奴隶贸易宣告终结。——【美】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1.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需要新的廉价劳动力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材料:从雍正二年到光绪十三年 ( 1724—1887) 的 163 年间,广东人口从 400 多万猛增到 2970 多万,增幅达近 6 倍之剧。庞大的人口压力在日益剧烈的土地兼并之下,不断地游离出过剩的贫困人口,西方工业品的涌入又打击了珠江三角洲的手工业……——姚远《清末民初广东、江苏海外移民比较研究》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二)华工出国的背景材料:清代历代土地与人口比列关系变化 ( 单位: 亩 /每人)年代 土地面积 人口 每人实得土地嘉庆十七年( 1812) 7913939(顷) 361600000 人 2. 19道光十三年( 1833) 7420000(顷) 398942036 人 1. 86咸丰元年( 1859) 7716254(顷) 432164417 人 1. 782.迫于生计:国内人地矛盾加剧;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大批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材料:当时有个名叫奥基利的人写道:“我在一家公司航船上见到即将送到市场上拍卖的900名华工,他们将使该公司获得45万美元,而该公司在他们身上的花费不到5万美元,即使在买卖黑奴全盛时代也没人能赚这么多钱。”……中外恶商的勾结致使苦力贸易真正成规模地在中国兴起,不计其数的中国人被拐骗至世界各地充当苦力。待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华工出国被列强政府条约式的“合法化”后,这些人贩子对华工的掳掠则更加猖狂了。——王富盛《论近代中国苦力贸易兴起之原因》3.清政府对海外移民的政策转变:被迫允许列强合法地招募华工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1860年,清政府在《北京条约》中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二)华工出国的背景材料:19世纪中后期的一则招工广告:美国人是非常富裕民族,彼等需要华人前往,极表欢迎。彼有优厚工资,大量上等房舍、食物与衣着。你可随时寄信或汇款给亲友,我等可负责传递驳汇,稳当无误。此是一个文明国家……全体一视同仁……现有许多中国人,已在彼谋生,自非一陌生之地……如欲赚取工资及保障工作,可向本公司申请,便得保证。4.殖民者的诱骗、绑架。材料:燕雀喜,贺新年;爹爹去金山赚钱,赚得金银成万两,返来起屋兼买田。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二)华工出国的背景材料:郑观应指出:苦力贸易“名为招工,实与贩奴无异”。国外学者杜冯·克拉夫·科比特也承认,“在中国招募苦力和在非洲买卖黑人除了一点之外,其他方面完全相同。这一点就是苦力多一道在契约上签字的手续”。思考:苦力贸易有何特点?实质是什么?特点:名义上是自愿的,形式上是合法的。事实上是因为生活所迫,或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实质是非洲奴隶贸易在亚洲的继续和翻版。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二)华工出国的背景(三)近代华工出国的特点材料:(苦力)数百人闭置一舱,昏闷而死者已三之一,抵埠以后饥饿疾病鞭棰而死者又三之一,仅延残喘者不及一成。——陈炽《续富国策》卷4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三)近代华工出国的特点1.延续时间长,集中于19世纪中后期;2.分布区域广,分布在世界各地,集中在美洲和东南亚;3.大多数是被西方殖民主义者拐掠、贩卖的契约华工;4.从事苦力劳动;5.死亡众多;6.受到不公正待遇。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四)华工的贡献: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材料:十九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先后约有三十万华工被掠贩到美国。华工对开发美国西部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以加州为例,华工占加州矿工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华工占加州农业工人的百分之七十五,他们参加田园劳动,参加排涝、筑堤、防洪、防潮等工程,使不毛之地变成肥沃良田.....中央太平洋铁路的修筑,有五分之四是由华工承担的。——梁碧莹:《美国与中国的“苦力”贸易——兼论十九世纪中国旅美“苦力”华工》,载。通车盛典的照片中没有华工身影,主持人只字不提华工的贡献。他们后来因此被称为“沉默的道钉”。(四)华工的贡献: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贡献 开发 美洲 ①美国: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②拉丁美洲: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有成千上万的华工。开发 大洋洲 ①19世纪中叶,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②在大洋洲的一些岛屿上,华工在种植园和矿山辛勤劳动,影响①留下来的华工由于相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往往愿意居住在一起,在各地形成了一个个唐人街。②他们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促进了美洲和大洋洲经济、文化的发展。纽约唐人街旧金山中华街悉尼唐人街(五)华工出国的影响:1.对当地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2.对中国影响(1)使东南沿海地区丧失大量劳动力,是中华民族的灾难和血泪史。(2)传播了中华文化,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3)近代华侨投资办厂,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一些华人华侨曾积极支持辛亥革命和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事业。(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华工为英法两国在西线战场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后勤保障。帮助协约国取得胜利,有利提高中国国际地位。(五)华工出国的影响: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近代由华侨集资创办大型百货公司◎抗战中的马来西亚华侨◎陈嘉庚2.对中国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习近平在广东省汕头市考察时的发言(2020年10月13日)(五)华工出国的影响:三、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殖民扩张与美洲族群的变化英国的殖民活动与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西方殖民者在美洲的殖民扩张结果华工对美洲的开发华工对大洋洲的开发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英国的殖民活动结果: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白人、黑人、印第安人及混血后代成为美洲主要居民;形成新的文化认同,发展了形成新的美洲文化;美州国家的人口结构不尽相同华工对美洲、大洋洲的开发做出贡献,传播了中国文化本课小结课堂小结1.16世纪起,出生在中美洲的白人移民后裔被称为“克列奥人”,以区别生于西班牙的“半岛人”。到18世纪中后期,一些克列奥人开始自称为“美洲人”,并愈发痛恨来自西班牙的父兄辈。这实质上反映了A.拉美独立运动加快民族觉醒B.人口迁徙催生新的民族认同C.欧洲人的种族歧视观念浓厚D.西班牙的殖民霸权受到挑战B课堂检测2.18世纪下半叶,“文明”一词在欧洲出现并流行开来,此时的欧洲人随着其扩张步伐遍布世界,使生活于欧洲的知识分子足不出户也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地不同的民族、文化和社会形态。这些进入欧洲人视野的“他者”,促使欧洲社会中形成了一种具有文化优越感的“文明”意识。由此可知,“文明”一词在欧洲的出现与流行A.带有殖民意识形态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C.引领世界思想潮流D.促进了人文主义发展A课堂检测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