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世界贸易: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也称之为进出口贸易。世界市场: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局部性、小规模中间转手贸易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全球性、大规模直接贸易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对比两个时期世纪贸易的差异(一)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后至工业革命前(15C末-18C)新航路开辟和西欧各国殖民扩张,各洲之间的贸易随之扩展。1.原因: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材料: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业经营方式也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纷纷出现……——刘景华《人类六千年》材料: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葡萄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色也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一)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后至工业革命前(15C末-18C)(1)商品种类与数量: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2)经营方式: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2.表现: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了商业性的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马克思《资本论》材料2:(新航路开辟后)一个关键性的变革是商业贸易的全球化。美洲地区第一次加入到了世界贸易体系之中来。当好望角航线允许货物经由水路绕过非洲从欧亚大陆的一端运输到另一端时,传统的欧亚贸易得以强化。——麦克尼尔《人类之网·鸟瞰全球历史》(1)对外贸易和军事征服相结合,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2)对外贸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西欧列强在美洲、非洲、亚洲等地的早期殖民扩张,客观上推动了洲与洲之间的贸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3.特点:4.影响:(一)初步形成——新航路开辟后至工业革命前(15C末-18C)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二)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8C60S-20C初)(1)工业革命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使欧美需要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2)新型交通工具的发明和应用,使商品更快速地输送到世界各地。(3)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原因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1)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2)类型丰富的工业产品,通过更快速的交通工具输送到世界各地。(3)世界贸易额增长速度加快。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经济整体,全球贸易网最终形成。2.表现(二)最终形成——两次工业革命时期(18C60S-20C初)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三)曲折发展:两次世界大战至冷战结束1.阻碍因素:(1)1929-1933年经济危机。(2)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3)冷战: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贸易受到影响。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2.促进因素:(1)战后签署的《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2)第三次科技革命。(3)战后国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三)曲折发展:两次世界大战至冷战结束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四)突飞猛进:冷战结束20世纪90年代以来(1)中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2)冷战的结束。(3)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4)交通、信息技术等的进步。(5)跨国公司的发展。1.原因: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1)世界贸易的发展:从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贸易出口总值增长约100倍。(2)生产国际分工的发展: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四)突飞猛进:冷战结束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2.表现:回顾全球贸易网形成的过程,思考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冷战结束与市场经济的普遍建立。跨国公司与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思考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一)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的原因1.经济:国际贸易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迥异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联系在一起。2.文化:国际贸易以直接和间接的渠道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1.饮茶风俗的国际化(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的表现:(2)表现:(1)茶历史、内涵、地位中国先民伟大发现,饮茶风俗历史悠久。内涵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符号之一。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16世纪前,中国茶主要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西洋等地区。各国自身的风俗习惯创造出新的茶文化:“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的表现:(3)影响: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1.饮茶风俗的国际化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推动了茶叶种植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茶文化的创新主文明的交流与传播。2.服饰的国际化(1)东西方服饰相互借鉴的表现①法国:17世纪末,法国传教士穿中国服装参加舞会;中国服装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之中;20世纪初,法国服装师设计的女装(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大胆采用了东方女装宽松的样式,奠定了20世纪西方女装流行的基调。(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的表现: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2.服饰的国际化(1)东西方服饰相互借鉴的表现②日本:明治维新后,西服在日本流行。③中华民国早期: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穿着方便,同时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特色。(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的表现: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明治维新时期派出的“岩仓使节团”3.西方钟表文化传入中国(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的表现:(1)钟表诞生于欧洲,大约在16世纪中期经由传教士传入中国内地。(2)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3)钟表在社会中下层中逐渐流行,一些公共场所也安装有钟表。(4)中国人制作的钟表,其外观多体现了中国自身的文化特色。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铜镀金葫芦式转花钟(清)上海法租界大自鸣(清)4.其他文化交流(1)原因:进入20世纪,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也广销世界各地。(2)表现:(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的表现: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三)文化交流的影响西方电影中亚裔形象的演绎过程……至于亚裔的角色和形象则几乎不予考虑,而且即使需要亚裔角色的时候,也毫无例外地扮演着“乞丐”“小偷”“流氓混混”等角色。而且这些亚裔的角色通常都是在故事情节中被戏耍、嘲笑、攻击的对象,在面临利益的诱惑时他们无一例外遭到诱惑,而后被无情的讥讽和惩罚。……即使是具有强大能力的人物,也都是大反派角色。——《论西方电影中亚裔角色的“文化歧视”现象》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三)文化交流的影响1.积极:(1)文化: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繁荣;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促进文化多元化。(2)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3)思想: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审视本国文化,促进思想解放。(4)国际政治:促进各国相互理解,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2.消极:(1)外来文化的扩张,容易导致忽视本土传统文化。(2)西方文化利用资本技术优势打压本土文化,对文化多样性造成威胁。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影响因素,文化软实力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这对我们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下更大气力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出了更为紧迫的要求。只有努力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继续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发。——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发言课堂小结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茶文化服饰文化钟表文化其他文化产业初步形成最终形成曲折发展突飞猛进推动促进随着商品的流动,各国文化也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1.18世纪末,东方的茶叶和西印度群岛种植园里的糖,成为英国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茶叶为英国人的生活增添了诸多雅趣,他们将糖与牛奶加入红茶中,别具匠心地调制成英式红茶。这表明A.全球联系的加强影响社会文化B.商品的流动加速资本原始积累C.亚非拉地区成为欧洲经济附庸D.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课堂测试A2. 17世纪的荷兰画家作品中经常呈现如下场景:整洁的城市、房舍、家具,妻子和儿女们的漂亮服饰,宴会上盛大的排场,海员的英勇,商业的辉煌以及穿梭于各大洋上的荷兰商船。这反映了当时荷兰商业公司垄断新航路贸易B. 浪漫主义艺术风靡一时C. 海外贸易丰富了艺术题材D. 启蒙运动塑造社会风貌课堂测试C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