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第五单元 战争与文化交锋第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一、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背景材料一:进入20世纪后,……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奥地利、俄国控制下的中东欧诸民族,英、法、德等国压迫和奴役下的海外各殖民地,也都存在着摆脱殖民统治和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的任务。①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问题思考:为什么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民族无法实现民族独立?它们国小力弱,内部纷争,又为大国所利用,无法主宰自己民族的命运。②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许涤新 、吴承明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总序)③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④一战期间亚非拉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增强。⑤一战摧毁了四大帝国,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一战动摇了欧洲的优势地位,为亚非拉民族独立创造了外部条件。材料二:1916年5月,威尔逊提出再造世界和平的三项原则:一、每个民族有权选择生活其中的国家;二、世界上的小国同样享有大国所期望并坚持的其对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尊重; 三、世界有权免遭源于侵略和对国家与民族权利的蔑视而导致的任何对和平的破坏。材料三:(一战后印度反英运动的)一个原因在于战争本身的影响——有关民族自决的种种口号的影响和海外服役对成千上万名带着新思想和新观念返回家园的士兵所起的扰乱性影响。⑥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殖民地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民族独立斗争的武器。第一次泛非会议,提出了“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尼赫鲁越南民族解放斗争(共产党)胡志明五四运动、国民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1922年埃及独立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和特点特点:①时空范围:持续时间长、空间范围广。② 阶级属性:新兴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③斗争目标:民族自决原则成为普遍所求。④斗争方式:政治斗争或武装斗争。⑤斗争结果大部分失败,但影响深远。①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②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③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所求,人们对欧洲文化失去信心,文化观念发生转变。三、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影响问题思考:一战引发东西方的文化观念发生了怎样转变?西方中心↓文化多元文化平等↑文化自大文化对话东方西方全盘西化↓东西调和文化自信↑文化自卑交流发展尊重多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文化需要交流才能丰富发展。(1)加深了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矛盾激化)(2)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3)使殖民主义列强的力量大为削弱。(宗主国衰落)(4)客观上促进了自由、民主、民族独立与民族自决思想的传播。(思想解放)(5)俄国十月革命爆发,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成功案例)思考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二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世界殖民体系:帝国主义所统治和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总称,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世界殖民体系的概念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材料一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已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各殖民地的人民,在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中,极大地增强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义意识,这种觉醒了的民族主义在打败法西斯后自然地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材料二 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强调“不分种族、性别、语言或宗教,增进并激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发展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各国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①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②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③二战进一步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④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鼓舞并有力地支持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斗争。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时间 地区 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20世纪 50-60年代末 非洲20世纪 60-90年代 拉丁美洲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阶段埃及成立共和国,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阿尔及利亚独立,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古巴革命:1959年推翻美国傀儡政权,1961年建立社会主义国家。1999年从美国手中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时间 地区 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20世纪 40年代末至50年代 亚洲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阶段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回台湾。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称为自治领。50年代成为共和国。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四、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影响对世界:①诞生了一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第三世界力量崛起。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②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③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亚非拉国家: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改变了过去落后的面貌;第三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材料:50年过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些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一、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背景①二战后出现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②现代化的推进;③受西方殖民主义历史因素影响;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问题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的特征。本土文化+西方文化一、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背景1.印度接受西方保留传统统治精英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宗教与政治分离,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注重发扬印度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种姓因素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二、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的表现表现——印度印度文化特征: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二、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的表现2.新加坡、韩国文化接受西方保留传统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二、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的表现2.新加坡、韩国文化特征: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二、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的表现3.埃及接受西方保留传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二、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的表现金字塔苏伊士运河 埃及阿布辛贝神庙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3.埃及二、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的表现通过本课学习,思考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①国家独立是文化复兴的前提,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国家无法真正实现文化复兴。②重视继承发扬民族文化,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往往呈现出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征。③复兴的民族文化,是推动国家发展振兴的重要动力。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习近平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土崩瓦解一战后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思想、民族自决原则的传播前提欧洲、西亚和北非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亚非拉美出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朝鲜独立,中国收回台湾英帝国迅速解体阿尔及利亚独立原因表现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民族独立二战后表现印度:现代文化呈现多样化特征新加坡、韩国: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埃及: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因素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课堂总结殖民主义衰落、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1.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占总人口的88%。非洲国家的纷纷独立说明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美苏争霸进入紧张阶段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D.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D课堂训练2.据记载,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最先提出了“中国民族”;1902年,他又改称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这一称谓成为最流行的时代语。据此可知,“中华民族”一词A.反映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B.开启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的征程C.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D.消除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C课堂训练本课结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